內容簡介
在這資訊紛雜的社會中
看馬森層層卸下文化表象的桎梏
讓思維破繭而飛
人類在無文化的狀態是最自由的,但也是最沒有意義的。文化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意義,為人類的生命賦予了某種目的,同時也就形成了某種束縛。正如繭之於蛹,既保護了蛹之生存,卻也限制了蛹之發展。蛹變而為蛾,勢必破繭而出,始可生存。也有無能破繭而出的,則只有窒息而死。
─馬森
《繭式文化與文化突破》解析了文化和生活息息相關之餘,卻也可能為思考模式帶來限制。書中從文化的角度分析經濟、資產階級、性別、民主政治等,各個層面的社會議題,反思如何掙脫文化枷鎖,靠自身的創造力與思維開創全新的發展。
本書特色
作者馬森為知名戲劇家、小說家、文學評論家,曾兼任《聯合文學》總編輯,並曾任教於多所知名大學,包括台師大、巴黎語言研究所、墨西哥學院、加拿大亞伯達及維多利亞大學、英國倫敦大學、香港嶺南學院、國立藝術學院、國立成功大學等。
文化研究長期以來皆為熱門題材,本書觀察社會經濟、政治制度的發展, 點出文化思維未發展與突破帶來的阻礙,並反思如何掙脫文化的束縛,為社會開創更具發展性的未來。
目錄
秀威版總序
代序
繭式文化─代序
關於現代化
「現代化」與「西化」
附錄 現代化、理性化與傳統/杭之
再論「傳統」與「現代」
序/導讀
繭式文化
人類在無文化的狀態是最自由的,但也是最沒有意義的。文化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意義,為人類的生命賦予了某種目的,同時也就形成了某種束縛。正如繭之於蛹,既保護了蛹之生存,卻也限制了蛹之發展。蛹變而為蛾,勢必破繭而出,始可生存。也有無能破繭而出的,則只有窒息而死。
就世界上的文化發展而論,所有的文化都是繭式的。所不同的是人類遠沒有蛹蛾之幸運,破繭而出的極少,窒息而斃的極多。古埃及文化、古印度文化,終於成為埃及人和印度人的作繭自縛。巴比倫文化、麻雅文化、印卡文化等則竟把蛹窒息而死。現在中國文化也面臨著嚴酷的考驗。
如果把現代西方文化看做一個文化單元的話,這個文化是人類文化中極少數有能力破繭而出者。譬如說英國的君主政體本是一個繭,但是英國人成立了議院,形成了多黨競爭的政治局面,得以破繭而出,以致成為雖有君主而不專制的社會,使雖取消了君主而仍保留專制的國家瞠目不知所以。又如資本主義的昌盛也是一個繭,但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又發明了福利社會制度,因而又可衝破資本主義之繭而出,未為資本主義的弊害所限,反倒使反資本主義之形式而具有資本主義之壟斷內涵的社會赧顏了。基督教的崇信也是個繭,但西方人可以把教義擺在一邊來研究科學,又得以不受宗教之繭所窒息。這許多例子都可以使我們看出西方人破繭的功力。
另外一個破繭而出的例子是日本文化。日本人若有文化,當然也是繭式的。日本人沒有能力自己破繭而出,但卻能夠借外力而行之。在中古時代,日本人借中國文化之力,突破了日本固有文化之繭。明治維新而後,又借西洋文明之力。突破了中國文化所加予日本之繭。今日日本人倖存於世界,則全賴其破繭之功;否則以日本之地理環境而論,與爪哇人何異也?
中國固有文化之繭,同樣也保護了中國人的生存,但到頭來也不免限制了中國人之發展。中國人是否可以像西方人似地靠自身之創造力而突破之?或像日本人似地借外力而突破之?或竟然無能突破終走上麻雅人的命運?這種種可能,實在都掌握在中國人自己的手裡。
馬森
一九八三年七月廿九日於溫城試閱
余英時先生在〈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一文中,很高明地點出了兩個重要的問題:一是「只有個別具體的文化,而無普遍抽象的之化」;二是「現代化不等同於西化」。現在我想再提出同樣重要的一個問題:即「文化是可以發展、可以變化的。」
如果我們拿西方「現代」「各別」的文化與中世紀歐陸「各別」的文化相比較,就知道今日西方「各別」的「現代文化」絕不同於中世紀歐陸「各別」的文化;其差異之大,尤甚於目前我國之「現代」面貌與明清時代中國文化之不同。由此可見文化之發展並不必定因其具有「各別性」而停滯不前,自然也沒有理由因文化本身具有具體的「各別性」而先決地認為其不便於改變,或不能發展!
西方國家何以獲得「現代化」的動力,是一個聚訟紛紜的大問題。但在眾多不同的聲音中可以析理出一個共同可以接受的脈絡,即是一種相對於「傳統惰性」的「理性」力量。
「傳統」從某一個意義上說,是代表一種文化的「惰性」。「惰性」者,就是隨原有的軌轍和趨向前進,不必加以思考、檢核,更不必消耗「額外的精力」而任其所之。西方的「現代化」卻是不管在科學研究上還是在政治與社會制度上都是一種大量消耗人類「額外精力」的過程。這種「額外精力」消耗的主導原則,即是「理性化」。所以西方國家的「現代化」無寧是一種時時在檢核「傳統」、修正「傳統」的「理性」的發展。
如果其他文化在遭受到西方現代化的衝擊之後,也無能再繼續固守原來的「固有」文化。而不得不受到西方「現代文化」中種種具體而各別的事物的影響,在表面上看來,這些文化中的「現代化」幾乎等同於「西化」。但是如果一旦憬悟到西方的「現代化」不過是一種「理性化」的發展,因而抓到了促進「現代化」的原動力量,各自針對本體的文化加以「理性」的檢核與過濾,其結果必定有異於在西方傳統的基礎上所發展起來的「現代化」。那麼,其他文化的「現代化」就不必等同於「西化」。
但是可悲的是運用本身的「理性」並不是件簡單的事。第一、「傳統」的「惰性」非常巨大,在其籠罩下,創造一個容許「理性」發展的環境非常不易,需要「額外精力」的任何理性活動不易獲得出路。第二、西方的影響力也非常巨大,致使不費力地借助外來理性的成果遠遠凌駕於運用耗費精力的本體理性的啟發。因此之故,本體理性的發展反倒隱而不彰了。這大概正是目前發展中國家所共同面臨的難題。
一九八四年二月五日於台北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