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966年爆發的文化大革命野火席捲全中國,本書作者趙瑜的故鄉晉東南專區(今山西省)亦不得倖免。在1966至1969這三年間,晉東南兩大派系間的鬥爭規模逐漸失控,為了要爭權,兩派人馬在山西展開了一場慘無人道的無產階級鬥爭;為了求生存,男女老幼的家園變成了無數你死我活的「武鬥」戰場。當年不到十五歲的趙瑜,也成了這場「大戰」中的一份子。他目睹了成千上萬的人們是如何在文革的鬥爭浪潮下,做出種種泯滅人性的瘋狂行徑,從互相批鬥到相視如寇讎的相殺相食……在失序的年代,鮮血浸染了太行山,也浸染了一整代人的少年時光。在事隔五十年後,難以忘卻這段慘痛經歷的趙瑜決定透過報導文學的形式,結合自己多年來對故鄉人事的採訪與考察,寫下這本使人讀來宛若身歷其境的《少年劫:我的山西文革實錄》。
	
	本書特色
	
	中國重量級報導文學家趙瑜────────深入直擊
	全球唯一中文版
目錄
	自序
	潛入兵營心跳急
	革命的對象
	小型造反的流產
	見到真屍體
	晉東南老幹部的抵抗
	大奪權與大分裂
	紅字號與聯字號
	奪權三日即衝突
	「三結合」的權力機構
	聯字號頭頭出山錄
	一段閒話與大碗吃麵
	上千人的肉搏
	長平之戰的血光
	張炳臣慘死
	神槍震鬧市
	第一槍打響在長治北
	兵工廠人馬參戰
	王金紅的見證
	戰爭傳統,精良武器
	楊萬盛死裡逃生
	劉格平上太行
	強龍撲火急
	紅字號大振聲威
	風飄絮兮浪淘沙
	把棺材抬上卡車
	全城大逃亡
	見證一場血戰
	老母親絕境求生
	老幹部夜潛糧倉
	老婆婆的生與死
	醫專激戰
	聯字號營救常醫生
	伏擊抓獲李順達
	事件後果特別嚴重
	兵發太行
	飛機播撒十二道電令
	先遣部隊受阻
	趙震元和他的夥計們
	總部防禦和特工隊
	「二‧四慘案」始末
	祕密試驗與專家之死
	民兵集結人槍上萬
	戰火在燃燒
	山地公路上的激戰
	修善村的屠殺
	戰場上的戀人
	刺刀下的談判
	追悼亡靈與徐公達慘案
	烈火焚樓小麥焦
	家犬吃人肉
	恍若隔世的戰後上黨
	少年人的悲傷事
	少年人的危險事
	集中營酷刑撼太行
	婦女的冤仇深
	槍決趙震元
	捕殺侯小根
	刮颱風橫掃上萬生靈
	晉城縣自殺者名單
	反擊右傾翻案風
	劃線切瓜獄滿為患
	徐志有的逃亡生涯
	後記:省思與懺悔
	 
	附錄一:是誰殺了王尚志
	立場不同判斷兩異
	失蹤當晚被揪鬥
	黑暗的歷史怪圈
	名探出馬
	十五年後的結論
	 
	附錄二:血火四新礦
	這裡只生產仇恨的烈焰
	坦克車與地雷陣
	重炮轟開文革路
	老兵張永富和小鬼王訓
	奪命突圍全軍覆沒
	白森森的人骨架子
	 
	附錄三:五路進剿看屍橫
	發射毒氣彈
	高平中學生的戰地日記
	高平兩派戰死名單
序/導讀
	序
	
	我出生在山西晉東南,位於中國華北古老而又富饒的太行山地,平均海拔1000多米。具體說,我出生在上黨盆地長治市,一家由共產黨人創辦的醫院,叫太行白求恩和平醫院。直到我三十歲時候,才離開這裡。
	 
	一場曠日持久文革戰火,發生在一九六六年和一九六九年之間,殺傷了萬千生命。激戰流淌出鮮血,浸染了太行山上這塊內陸地區,也浸染了我的少年時代,數十年未能褪色。屍體橫陳殘肢飛舞,是伴隨一代人成長的印象,扭曲我們殘破心靈永不康復。
	 
	文革時,晉東南地區轄長治、晉城等十七個縣市,人口近300萬。中心區域史稱上黨郡、潞安府,南部含澤州府,北部含沁州府。說太行太岳,說上黨盆地,說晉東南,差不多是一回事,不要弄錯。一九八五年以後,原先的晉東南地區分成了長治、晉城兩個地級市,南邊五縣歸屬晉城。
	 
	我所講述的恐怖故事,善良人難以置信,只是史實真相,不敢遮蔽。
試閱
大流血不可避免地到來了。
紅字號、聯字號的武裝衝突,有一個從赤手空拳人體肉搏,到冷兵器廝殺,再到用現代化武器裝備大規模作戰的遞進過程。
一九六七年夏初以來,整個晉東南十七個縣市,兩大派的肉體衝突愈演愈烈。我這裡在講述冷兵器廝殺之前,有必要先講一段赤手空拳的肉搏戰鬥。七月二十一日發生在長治醫專的「七‧二一血洗醫專文革」事件,是比較突出的,震動了整個晉東南。那是一場聯字號師生堅守教學大樓,紅字號將士瘋狂攻打的血案,講一講也將是驚心動魄的。戰後,我和我的小弟兄們曾到現場參觀。樓上樓下,四處濺滿了血漿與墨汁。傷患們揮舞著斑駁血衣,在嘶啞地控訴中。不過,要講述肉搏之戰,我還是選擇了同期發生在沁源縣的另一場廝殺,可能更會讓讀者看清肉搏衝突的殘酷性。
事件的主要當事人,係沁源縣紅字號頭頭,名叫李沁澤。其對立派聯字號奪權以後,雙方衝突急速升級。這時,知悉聯字號內部辦有一份《今日動態》,專整紅字號的「黑材料」。因此李沁澤的人馬也動議要對聯字號採取「革命」行動。
幾十年後,文革倖存者李沁澤對那一事件做了回顧,並把自己的回憶錄送給了我。他說:「那時候,我們不是喊著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嗎?事到臨頭,我如果不能挺身而出勇往直前,同學們肯定會罵我怕死鬼,罵我逃兵,我在組織中的威信就會一落千丈。我就是冒著生命危險也不願落個怕死鬼的臭名。於是,當時我斬釘截鐵地說:要搶黑材料,我一定去,越是危險的地方,我越要在場。」—這是當年一位派頭頭真切的思想活動。
七月二十日深夜,北京那邊還在開會解決山西問題。太岳山中李沁澤,組織了100名精強力壯的戰士,經過戰前動員,向著縣武裝部統治的專政委員會衝去。問題在於,李沁澤等人今晚行動,對方已經知悉並做了充分的應戰準備。當他們衝到縣專政委員會時,對方大樓空空如也!李沁澤恍悟上當,急令:「快撤!」但是已經晚了,對方一下子冒出了更多人馬,團團包圍了紅字號來襲者。
李沁澤在夜幕中奮力組織突圍,他回憶說:【「全民聲討」的北京大學校長─陸平】
陸平是一個有著良好執行力的官員,如果他一直在鐵道部門發展,想必也能幹番事業,可在視知識如糞土的極左時代讓他執掌北京大學,其留下的是一地呻吟與四面哀歌。
人生之路中總有幾個關節點,它們決定著你的成功或失敗,順遂或坎坷。一九五七年擔任鐵道部副部長的陸平,被組織任命為北京大學一把手,這是他人生的拐點,由是開啟了他在北大從整人始到被整終的可悲可歎之旅,爭議之聲伴隨著他的後半生。
「踏入是非之地」
一九五七年夏天,突如其來的一場反右運動把知識份子集中的高校變成火藥味甚濃的角鬪場。一批直言的師生響應黨的整風號召,結果「多情總被無情惱」,他們被打成右派,劃入另冊。或自保或人在江湖,其他的師生紛紛拿起筆來做刀槍,向右派們開火。
反右後的高校,成為極左路線的重災區,成為動輒得咎的危險地帶。
陸平就是在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心境下,來到高校的領頭羊―北京大學。他沒有如履薄冰的恐懼,有的只是勇往直前的自信。當年的《人民日報》對陸平的工作調動有過報導:
「從整風運動和反右派鬪爭中暴露的情況表明,我國許多大、中學校和其他文教單位的政治工作薄弱,領導力量不足,中央對此十分重視,決定從中央黨政機關中抽調一千名優秀的高級和中級幹部以加強文教戰線。」、「目前有一百三十七名高級幹部已經確定抽調,其中六十多人已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這批高教幹部一般都具備政治修養較好、思想水準較高、作風好、身體好、能團結知識份子等條件,他們的文化水準和領導能力也是能夠勝任各種文教部門的領導工作的。在一百三十七人當中,有副部長級幹部五人,部長助理級幹部十人,司、局級幹部一百二十二人。財政部副部長劉墉如,原來是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生,現在又回到母校,擔任副校長;被派往北京大學擔任副校長的陸平,原來是鐵道部副部長。」北京大學是陸平的母校,一九三四年二十歲的陸平考進了這所名牌學府,就讀於教育系。按理說,從事高校管理工作與他專業對口,在尊重教育規律方面他應該比其他的大學校長佔有優勢。可在入讀北大前,他已不顧個人的安危,參加了地下黨;求學期間,他重心放在革命活動,他是一九三五年一二九學潮的核心人物;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他又投入抗戰的洪流,未能完成學業。聰穎的陸平沒有受到系統的專業訓練,他的知識資本比較欠缺,組織之所以安排他掌管北京大學,他在該校求學是一個重要因素,更關鍵的是他的革命資歷。
【政治掛帥時代的清華校長─蔣南翔】
他既是清華大學書記兼校長,又是北京市委常委兼市高等學校黨委第一書記,同時還是高等教育部一把手,並是八屆中央候補委員(時省長中能躋身候補中央委員的極少)。在文革前高等學校校長行列中,蔣南翔無疑是最顯赫最耀眼的一顆星星。他的氣場太大。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古都北平,幾千學子為抗日救亡,頂著凜冽的寒風,遊行示威,與軍警發生衝突,這場學潮的「操盤手」為清華大學中文系三年級學生蔣南翔,時年二十二歲,血氣方剛。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九日,人民大會堂,首都青年一萬人集會紀念一二九運動三十周年,政治局委員彭真、團中央書記胡耀邦出席,北京大學校長陸平等一二九運動骨幹蒞臨。蔣南翔在會上做了題為〈學習一二九運動的歷史經驗,做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的長篇講話,《人民日報》全文轉發。此年蔣南翔五十二歲,他身兼多職,是中央候補委員、高教部部長同時兼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和校長,萬人矚目。
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九日上午,由清華大學造反派四一四「鬪蔣作戰部」等單位發起召開「批判鬪爭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蔣南翔―揭開蔣南翔一二九學運領袖的畫皮」大會。東方紅《電0支隊》揭露了蔣南翔在三十年代極力推崇王明、劉少奇的投降主義路線,對抗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臨陣脫逃,出賣學生運動的叛徒嘴臉。會上,羅征啟、譚浩強上臺控訴,揭發起草一二九三十周年紀念文章內幕和政治思想方面蔣南翔自覺對抗毛主席的滔天罪行。與四一四不共戴天的清華大學另一造反組織―團派在幹部韓銀山主持下也召開了「批判蔣南翔大會」。此年蔣南翔五十四歲,被任意醜化,打入另冊。……黑壓壓的人群擋住了我們的歸路,他們衝上來就打。這時我猛然看到一名中年男子正揪著我兵團女生的頭髮往電線杆子上砸,我大喊一聲:不許打人!這一喊,這個中年男子認出了我,急呼:李沁澤在這裡!抓住他!頓時,一大夥人全都向我衝過來,拳頭像雨點般打在我身上。眼鏡被打得不知去向。一個400多度的近視眼,沒了眼鏡,又在漆黑的夜晚,我已同盲人一般。一條粗大漢子猛地攔腰抱住我,一屁股坐在地下,高叫:「看你小王八蛋往哪裡跑!」我被緊緊地抱住。情急之下,護駕我的一個同學猛地踢了那漢子幾腳,我猛力掙脫,但他不鬆手,一下子把我的外衣扒了下來,前頭幾位同學打開一條通道,兩個護駕同學架著我往外衝。大概跑了幾十米,又一大批阻止我們的人群衝了上來,這時已是彼眾我寡,他們把我重重包圍起來,一次次地高喊著衝進保護圈來抓我。同學們奮力保護著我,且戰且退。對方則不顧一切要把我往專政委員會的樓裡拖。我被兩邊的人馬拖來拽去,上身的衣服以及球衣、背心全部被撕成一條條的。後來我已被撕得赤裸裸一絲不掛。我身上被雙方拖拽的如同撕裂,鑽心地痛疼。不等向外衝出二十來米,第三股更大的人群向我們撲來。這一次,我們是寸步不能動彈了。一百多名學生無論如何對付不了上千成年人的攻擊—對方是調動了幾個廠礦的人來圍攻我們的。我們身陷重圍,孤軍作戰,這時尚有三十多位身強力壯的同學把我團團圍在中心,一方要保,一方要抓,繼續展開著撕心裂肺的搏鬥。他們齊聚一夥人,從某一個方向突然發力,衝開一個缺口進來抓我,同學們奮力阻擋,把我拉回。突然,另一個方向又被突破,同學們又奮力堵救,同學們就像堵塞一次次決堤的洪水一樣。我早已被拖倒在地上,赤著身子在地上被來回拖拽,磨過來,擦過去,全身已是傷痕累累,血跡斑斑。最後,他們像推牆似地大喊:一、二、三!衝啊!精疲力竭的同學們像被狂風刮倒的禾苗,齊刷刷地倒在了地上。他們毫無顧忌地踩著我們的驅體衝進了中心。同學們一聲聲慘叫撕破了夜空。我們的防線被澈底衝垮。同學們倒在我身上,他們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一個個像剛從水裡提出來,濕漉漉地緊貼著我的身體。我被對方的四條大漢拖著,像拖豬般擦著地,一直拖回到專政委員會門前,對著一個窗戶,他們齊喊:一、二、三!就如同扔麻袋一般,把我從視窗扔進了房子裡,我只覺得眼前一黑,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我醒來的時候,已是次日早晨,寒風從窗戶吹進來,吹到我全身破裂的傷口上,刺骨的疼痛。一群人進來,對我臭罵,挖苦、譏諷不絕於耳。一個聯字號首腦,看著我說:「怎麼連衣服都沒穿啊?去給找件衣服來嘛!」原來,給我穿衣服是為了逮捕我,要給我上繩子。兩個員警當時用繩索將我五花大綁起來,那位首腦宣佈了逮捕我的命令。他們連推帶扭,把我送到了縣看守所的大院裡,扔在院內的石階旁。
這時,從所長室走出一個50多歲的人和一個年輕人,把我按在地下,開始擺弄繩頭—原來是要給我加刑上大綁啊!這兩人一左一右用腳蹬住我的雙肩,一人握緊一個繩頭,用盡全力,向上一勒!我「呀」地尖叫了一聲,汗水立刻順著臉頰嘩嘩地淌下來,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神志恍惚,我意識到死神一步步向我走來……最後,武警中隊的指導員一點一點地為我鬆解繩索—解快了人會猝死。他一次只鬆幾公分,順著我的胳膊不停地拍打,怕一下鬆繩後血液會衝入心臟。他鬆鬆拍拍,拍拍鬆鬆,整整解了一個鐘頭。他把勒入肉中的繩子從我的手腕上取下來,繩子上還掛著成塊的肉,我的手腕上已經見到了白森森的骨頭……
李沁澤的回憶具體而又鮮活。這便是一場沒有動用兵器的派戰,典型的肉搏戰。
頭頭李沁澤,被關進了牢房。該縣紅字號的幹將們也不含糊,他們為了解救李沁澤,急匆匆直奔太原,按照情報指引,把正在省軍區開會的沁源縣武裝部政委燕相珍給抓了起來,扣做人質,強烈要求聯字號放出李沁澤,雙方交換俘虜。
縣裡的聯字號人馬群情激憤,圍著看守所要衝進去打死李沁澤。縣武裝部為了解救自己的政委,暫時顧不上本派群眾的強烈意願,深夜裡,祕密押出李沁澤,開汽車衝出重圍,送李沁澤到太原去,終於把已近半死的燕政委換了回來。
不久,燕相珍在傷痛中死去。這三組不同的鏡頭展示的是蔣南翔人生的崛起、高峰、低谷的三個不同階段。其環環相扣,沒有一二九運動的革命資歷,蔣不可能坐上高等教育界的頭把交椅;蔣不擁有權力,也不會成為清華大學的第一號靶子。真是福兮禍之所伏。
「主政清華十四載」
一九五二年冬天,蔣南翔出任共產黨時代清華大學的首位校長。在這之前,國民黨兵敗大陸,老校長梅貽琦隨之也離開了其執政達十七年之久的菁菁校園,在海峽對岸過餘生,其後,清華校長之位空缺了四年,直到蔣南翔上任―這說明有關部門為此任命曾頗費思量;在這之後,蔣南翔主政清華十四載,如果沒有文化大革命這一史無前例的大浩劫,蔣南翔在此位置上還會繼續居留相當時間。
清華曾是蔣南翔的母校,一九三二年他考進清華中文系,在此度過五個寒暑(因領導學潮他推遲一年畢業),這裏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對他都不陌生,只是當其由一名學生升格為一校之長時,清華園物是人非―當年給他上課的老師要麼駕鶴而去(如朱自清、聞一多等),要麼轉到北京大學等外單位,他就讀的中文系已人去樓空。
此時的清華大學剛經歷院系調整,其實力雄厚的文學院、法學院、理學院併入北京大學,而其得到的只是北大工學院。梅貽琦時代清華是一所綜合性大學,而傳到蔣南翔手中,清華已被肢解為純粹的工科院校。
在清華元氣大傷時,蔣南翔來到了清華,此時他三十八歲。三十八歲就能出任中國頂尖學府的掌門人,世所少見;在同期大學校長行列中,蔣南翔是一名虎虎生威的少壯派,一九五二年,首都五大名校校長的年齡分佈是:北京大學馬寅初七十歲,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七十四歲,北京師範大學陳垣七十二歲,北京農業大學孫曉村六十六歲,清華大學蔣南翔三十八歲。
因投身於革命,蔣南翔在清華求學期間,用於學業上的時間很有限;大學畢業後十五年,他一直在黨內從事青年運動,足跡踏遍武漢、重慶、延安、東北等地,在學生工作方面,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著極深的造詣。正因為他是青年工作的行家裏手,組織指派他挑起了清華大學校長的重擔。從此,該縣武鬥升級。李沁澤和他的紅字號戰友們,走上了真槍實彈武裝鬥爭的道路。
武鬥—早期的紅衛兵打人殺人,造反派殘酷鬥爭「走資派」,自然不能算做文鬥,那分明是動了武的鬥法,無疑也叫武鬥。不過,在百姓和學者的界定裡,說文革武鬥,所言所指,卻是兩軍對壘派仗:先是肉搏後是長矛大刀,最後階段是真槍實彈坦克大炮。約定俗成,武鬥,指的是兩派之間發生了正面戰鬥。
到了一九六七年八月中旬前後,晉東南兩派武鬥的形態從赤手肉搏戰進入冷兵器廝殺階段。這一時期,死亡雖然不多,受傷卻不計其數,查全區有過記載的戰鬥,少說也有數百起。
人們一說太行老區,往往認作荒蠻鄉野,窮山惡水,單一耕作,缺吃少穿,這是很大的誤會。只能說,這只是盆地邊緣山鄉深處的一個側面。或者可以視為晉東南的一小半。一九七○年代,河北、河南等省份農業人口與城市人口的比例是十四比一,而山西則是九比一,差別甚大。晉東南鐵路、公路發達,工礦企業人口比例更高,輕重並舉。比全中國任何一個地區都不會遜色。僅國統煤炭礦務局就有潞安、晉城兩大開採區。大型的煤炭、鐵路、電力、鋼鐵企業—算上家屬動不動就是好幾萬人;中共最具資歷的大型兵工廠:淮海廠、紅星廠和清華廠,三大廠駐在長治市南郊,職工家屬加一塊也有十萬人。另有長治鍛壓機床廠、液壓廠、全國有名的長治軸承廠、防爆電機廠、汽車大修廠、多座機械廠、中型發電廠,多散佈於長治北郊;輕工方面,長治擁有縫紉機廠、自行車廠、儀錶廠、衡器廠、製藥廠、化工廠、棉織廠、絲織廠、碼鋼廠、水泥廠、針織廠、陶瓷廠、燈泡廠、磚瓦廠、印刷廠、食品廠、工程配件廠、中型化肥廠、省地市建築公司、省地市運輸公司,真是應有盡有。後來的國家特高壓電網,首開起點就在長治市。晉城、高平、陽城方面,工礦企業同樣星羅棋佈。晉城在文革前就是「五小工業」的典範,全國有名。那時候的晉東南,也是戰備「第三線」重點地域。文革前遷來不少戰備工廠。多從北京、天津來。如太行鋸條廠,聽這名字不起眼,卻是我國鋸條產業的龍頭老大,他們和另一家天津遷來的「永明」廠攜手,在山西保持了數年的足球冠軍。晉東南還遷來了製造特種票證的長治五四三廠,製造特種通訊設備的武鄉某工廠,製造人民幣的高平一四五廠,製造精良印刷設備的晉城太印機,製造高級糧食機械的長治糧機廠,專門蓋樓建廠的建築分公司,沁水縣深山裡的×××廠等等廠家,總之,從外地遷入晉東南的職工家屬,加起來足有好幾萬人。不少單位在文革中成了兩派鬥爭生力軍,跟老區人民「團結戰鬥在一起」了。前頭記敘了那次赤身嚴冬抗議靜坐,就多少有些天津地面上青皮作派。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革命中,全區工人階級聯合各縣農民兄弟,合力推演了太行山上一場大規模的文革武鬥戰爭,雙方參戰達幾十萬人。武鬥戰爭的級別取決於工礦企業的物質基礎,眼下叫做「硬體」。原有戰爭年代延續下來的雄厚民兵武裝,加上現代化的兵工產業和機械製造業,是晉東南文革武鬥的根基與保障,化工炸藥更是用之不竭。因此,晉東南兩派以冷兵器交鋒的階段並不長,主要在一九六七年七月、八月,雙方迅即轉入真槍實彈的戰鬥。雙方的武器裝備,特別是大型火炮,比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中和國共內戰時期所使用的武器裝備,不知要好出多少倍來。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