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自明朝中葉,崑曲傳入北京,並進入宮廷,成為明清兩朝之宮廷藝術,作為國家意識形態之組成和時尚所好,由京城向全國輻射和傳播,崑曲因而奠定其「國劇」之地位,直至清朝末年,皮黃盛行,崑曲漸衰,宮廷崑曲一則流落京畿,保存於鄉間崑弋班社,一則保留於皮黃班中。民國初年,梅蘭芳等人以崑曲為號召,崑弋班亦進入北京,一時有「崑曲復興」之說。韓世昌被譽為「崑曲大王」,與梅蘭芳並稱。此後,崑弋班社分分合合,於亂世輾轉於平、津、河北鄉間,並曾發動全國巡演,保存並傳播了北方的崑曲一脈。在國共易手之後的中國大陸,北方崑曲亦有著生生滅滅之歷程,因而見證著特殊的社會歷史進程。
目錄
歷史現場
漫話「清代宮廷崑曲」(張衛東口述 陳均整理)
皮簧班中的京派崑曲(朱復)
崑弋班的入京與重振(朱復)
崑弋班的瓦解與衰微(朱復)
民初之崑曲「復興」(張豂子著 陳均輯)
記故都慶生社─華北僅存之崑弋班(殺黃)
《北洋畫報》所載崑弋舊聞(陳均輯)
崑曲老伶工陶顯庭之生平(劉炎臣)
清末以來北方崑弋老生瑣談(張衛東口述 陳均整理)
北京崑劇的生生死死(叢兆桓)
現身說戲
我演《鍾馗嫁妹》(侯玉山)
我是怎樣演《林沖夜奔》的(侯永奎)
《單刀會》略說(侯少奎口述 陳均整理)
我演《醉打山門》(周萬江口述 陳均整理)
談《李慧娘》的表演(周萬江口述 陳均、楊鶴鵬整理)
《草詔》的表演藝術(張衛東口述 陳均整理)
談《胖姑學舌》(張衛東口述 陳均整理)
我所親歷的《李慧娘》事件(叢兆桓口述 陳均整理)
我與《晴雯》(顧鳳莉)
《千里送京娘》創演始末(陳均採寫)
附錄
北方崑曲傳統劇目
本書主要作者簡介
後記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