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個人如何成為「殺人者」,是社會鮮少思考的問題。
而在悲劇裡的每一個人,都是有血有肉、有他們的人生,
不應該只以災難來被標籤、記得。
在群情激憤、高喊正義的呼聲下,我們該如何面對「殺人者」與「被害者」?
------
全書七個章節,採用每一章節主角第一人稱視角,以時間軸交錯的方式,鋪陳一件震驚社會的殺人事件。有輕微反社會意識與犬儒心態的情慾攝影師、耿直的法官、同志女大生、遭受打擊而開始自我放逐過著流浪生活的第三者、誘拐學生的狼師、遭逢巨變後懷著愧疚心理的倖存者……,以及終章在十字路口「隨機殺人」的主角──呂健敏。
每一章節的人物心境與微小互動,就如同一片片拼圖,讓讀者漸漸拼湊出最終事件的全貌,同時也從這些碎片中若隱若顯的鏡像,映照出自身與事件之間的關係。
------
「在《十字路口》中,你會看見因為每章主角的選擇而一次又一次的『錯過』,所有人都有機會拉兇手一把,但所有人都沒有這樣做,最後隨機殺人案發生時,全都為時已晚。這是一本反省之作,身處社會,我每個人都必須自我省思,自己與重大刑案、社會事件的關連。」──吾爾開希
				而在悲劇裡的每一個人,都是有血有肉、有他們的人生,
不應該只以災難來被標籤、記得。
在群情激憤、高喊正義的呼聲下,我們該如何面對「殺人者」與「被害者」?
------
全書七個章節,採用每一章節主角第一人稱視角,以時間軸交錯的方式,鋪陳一件震驚社會的殺人事件。有輕微反社會意識與犬儒心態的情慾攝影師、耿直的法官、同志女大生、遭受打擊而開始自我放逐過著流浪生活的第三者、誘拐學生的狼師、遭逢巨變後懷著愧疚心理的倖存者……,以及終章在十字路口「隨機殺人」的主角──呂健敏。
每一章節的人物心境與微小互動,就如同一片片拼圖,讓讀者漸漸拼湊出最終事件的全貌,同時也從這些碎片中若隱若顯的鏡像,映照出自身與事件之間的關係。
------
「在《十字路口》中,你會看見因為每章主角的選擇而一次又一次的『錯過』,所有人都有機會拉兇手一把,但所有人都沒有這樣做,最後隨機殺人案發生時,全都為時已晚。這是一本反省之作,身處社會,我每個人都必須自我省思,自己與重大刑案、社會事件的關連。」──吾爾開希
目錄
						【推薦序】我們,或許都在自個的十字路口……/吾爾開希
楔子
Ch.1 鏡頭
Ch.2 判決書
Ch.3 教室
Ch.4 沒熟的麵
Ch.5 考卷
Ch.6 救生圈
Ch.7 悠遊卡
				楔子
Ch.1 鏡頭
Ch.2 判決書
Ch.3 教室
Ch.4 沒熟的麵
Ch.5 考卷
Ch.6 救生圈
Ch.7 悠遊卡
序/導讀
						  【推薦序】我們,或許都在自個的十字路口……
/吾爾開希
今年春天再度造訪迷人的澎湖,幫冼義哲與澎湖青年陣線的幾位青年參選人站台,沒想到義哲這小子突然說要請我幫忙寫推薦序,原來除了投入社會運動與政治工作之外,他還有這一面。
我沒有一口答應下來,先向他要了書稿來看,看完之後總覺得挺有意思的:這不是一本太傳統的小說作品,也不是一本太能歸類的小說作品,就像冼義哲這個人一樣。
每一個章節都有一個主角,都是用章節主角的雙眼去看著事件的發生經過,一件事從兩個不同的角色看來,就有兩種不同的觀點――未必能讓讀者認同,卻能讓讀者體會,每讀完一個章節就如拼湊上一片新的拼圖一樣,但當拼上所有拼圖時,你未必會倒抽一口氣,卻肯定會有幾分嘆息。
全書十餘萬字中,探討了大量的社會議題,視角由微觀到巨觀,也真切地反應了過去二十年台灣許多真實的景況;「選擇」是《十字路口》一書中每個主角所面對的課題,閱讀時的我們其實也如同書中角色一樣,無時不面對著選擇,選擇一段關係的開始或結束、選擇下一餐要吃什麼的煩惱、選擇面對或忽視苦難……
一個人如何成為「殺人者」,是社會鮮少思考的問題,台灣近年來面對重大刑案的發生,往往群情激憤、人人喊殺,但社會做為一部機器該如何面對出現「殺人行為」的自身瑕疵,是嚴肅而必須被正視的。
在《十字路口》中,你會看見因為每章主角的選擇而一次又一次的「錯過」,所有人都有機會拉兇手一把,但所有人都沒有這樣做,最後隨機殺人案發生時,全都為時已晚。
這是一本反省之作,身處社會,我每個人都必須自我省思,自己與重大刑案、社會事件的關連。新聞報導給予我們的,往往只有片面,義哲在《十字路口》中也嘗試以不同過往描述重大災難的敘述,寫著事件中每個關係人在事件前的生命脈絡,而不是去談每個人在共同的劫難後有什麼樣的心境與人生――我想這也是他在書寫時希望重新提醒社會的,「在悲劇裡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是有血有肉,都有他們的人生,不應該只被以災難來標籤、記得」。
這也是我誠摯向各位讀者推薦的理由――我們可以在全書中透過每個章節主角的經歷與心境,從情感互動到情慾流動,不同的年齡層、不同人生階段的人,會有什麼樣的態度與選擇,去喚醒社會意識的存在;我們或許都在自個的十字路口上,或許也都正面臨著選擇,或許我們都能在來的及的時候――做出無悔的選擇。
作為第一本文學的處女之作,化身為「鳴鏑」的冼義哲展現了獨特的筆調,儘管仍能窺見生嫩之處,卻無損本作的價值,換個角度來看,也許在文學的世界之中,義哲能更自在的釋放在政治工作與社會運動之外的能量,同持保持著與社會不斷對話、思辯的熱情,由衷祝福出版的順利,也期待未來能看見更多鳴鏑的作品。
				/吾爾開希
今年春天再度造訪迷人的澎湖,幫冼義哲與澎湖青年陣線的幾位青年參選人站台,沒想到義哲這小子突然說要請我幫忙寫推薦序,原來除了投入社會運動與政治工作之外,他還有這一面。
我沒有一口答應下來,先向他要了書稿來看,看完之後總覺得挺有意思的:這不是一本太傳統的小說作品,也不是一本太能歸類的小說作品,就像冼義哲這個人一樣。
每一個章節都有一個主角,都是用章節主角的雙眼去看著事件的發生經過,一件事從兩個不同的角色看來,就有兩種不同的觀點――未必能讓讀者認同,卻能讓讀者體會,每讀完一個章節就如拼湊上一片新的拼圖一樣,但當拼上所有拼圖時,你未必會倒抽一口氣,卻肯定會有幾分嘆息。
全書十餘萬字中,探討了大量的社會議題,視角由微觀到巨觀,也真切地反應了過去二十年台灣許多真實的景況;「選擇」是《十字路口》一書中每個主角所面對的課題,閱讀時的我們其實也如同書中角色一樣,無時不面對著選擇,選擇一段關係的開始或結束、選擇下一餐要吃什麼的煩惱、選擇面對或忽視苦難……
一個人如何成為「殺人者」,是社會鮮少思考的問題,台灣近年來面對重大刑案的發生,往往群情激憤、人人喊殺,但社會做為一部機器該如何面對出現「殺人行為」的自身瑕疵,是嚴肅而必須被正視的。
在《十字路口》中,你會看見因為每章主角的選擇而一次又一次的「錯過」,所有人都有機會拉兇手一把,但所有人都沒有這樣做,最後隨機殺人案發生時,全都為時已晚。
這是一本反省之作,身處社會,我每個人都必須自我省思,自己與重大刑案、社會事件的關連。新聞報導給予我們的,往往只有片面,義哲在《十字路口》中也嘗試以不同過往描述重大災難的敘述,寫著事件中每個關係人在事件前的生命脈絡,而不是去談每個人在共同的劫難後有什麼樣的心境與人生――我想這也是他在書寫時希望重新提醒社會的,「在悲劇裡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是有血有肉,都有他們的人生,不應該只被以災難來標籤、記得」。
這也是我誠摯向各位讀者推薦的理由――我們可以在全書中透過每個章節主角的經歷與心境,從情感互動到情慾流動,不同的年齡層、不同人生階段的人,會有什麼樣的態度與選擇,去喚醒社會意識的存在;我們或許都在自個的十字路口上,或許也都正面臨著選擇,或許我們都能在來的及的時候――做出無悔的選擇。
作為第一本文學的處女之作,化身為「鳴鏑」的冼義哲展現了獨特的筆調,儘管仍能窺見生嫩之處,卻無損本作的價值,換個角度來看,也許在文學的世界之中,義哲能更自在的釋放在政治工作與社會運動之外的能量,同持保持著與社會不斷對話、思辯的熱情,由衷祝福出版的順利,也期待未來能看見更多鳴鏑的作品。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