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電子書】臺灣新詩色彩美學六家論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 231
    33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色彩本身是很知性的,是人們從經驗中發揮了想像力,才加諸於它這麼多情感。」

 

本書由具印傳系背景、擁有色彩美學專業的李桂媚作為主筆,與王文仁從色彩學的角度切入,藉由詩作色彩意象運用之觀察,爬梳詩人筆下豐富的色彩意涵,探討詩人如何透過色彩意象經營及偏好色彩使用,傳達生命哲思與人文關懷。

 

書中六篇論文合計論述了──在日本殖民底下,以紅色反映抗爭心聲的賴和;透過黑白美學,呈現在殖民黑暗中追尋希望曙光的王白淵;從多重意涵的青色中,看見受日本、西洋、臺灣文化影響的楊熾昌;藉黑色意象描寫傷痛,展現社會關懷,或以青色描繪島嶼風景,表達母土之愛的向陽;及在黑白基礎中搭配藍綠色調,顯示與前代詩人不同面貌的須文蔚、嚴忠政六位詩人。涵蓋範圍從日治時期到中生代,提供另一個探索臺灣現代詩的研究視角。

 

本書特色

 

★從少見的色彩美學角度探索日治時期至中生代詩人作品,看見最真實的作家本色。

★北教大臺文所名譽教授、著名詩人向陽暨國立嘉義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政彥專文推薦。

★作者李桂媚具印傳系背景,擁有專業色彩美學涵養,搭配王文仁嚴謹的學術研究專長,豐富研究成果。

 

各界推薦

 

向陽(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文所名譽教授/詩人)

陳政彥(國立嘉義大學中文系主任)


 

作者

李桂媚

 

彰化縣人,中國文化大學印刷傳播學系工學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文學碩士,現服務於大葉大學。榮獲106年教育部閩客語文學獎閩南語現代詩社會組第二名,著有報導文學集《詩人本事》、《詩路尋光:詩人本事》,詩集《自然有詩》、《月光情批:李桂媚臺語詩集》,論文集《色彩‧符號‧圖象的詩重奏》;編有《在現實的裂縫萌芽:岩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發表有學術論文〈論向陽現代詩的四季意象〉、〈論向陽童詩的圖象思維〉等十餘篇,並曾為《逗陣來唱囡仔歌I、IV》、《向課本作家學習寫作:用超強心智圖解析作文》、《愛上寫作的11種方法》等書繪畫插圖。

 

王文仁

 

筆名王厚森,府城人,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現任國立虎尾科大通識中心教授。「創世紀詩社」同仁,著有詩集《搭訕主義》、《隔夜有雨》、《讀後:王厚森「論詩詩」集》,論著《現代與後現代的游移者:林燿德詩論》、《啟蒙與迷魅:近現代視野下的中國文學進化史觀》、《日治時期臺人畫家與作家的文藝合盟:以《臺灣文藝》(1934-36)為中心的考察》、《想像、凝視與追尋:1960世代臺灣詩人研究集》;編有《現代文學閱讀與寫作:散文篇》、《島與島飛翔:陳謙詩選(1987-2009)》;發表有學術論文〈詩藝的追尋與詩人形象之凝塑:楊寒及其「論詩詩」〉等。


 

目錄

【推薦序】尋色入詩的新詩美學新論/向陽
【推薦序】聽詩句與研究碰撞多彩的響聲/陳政彥
【自序】並肩走過黃樹林的小徑/李桂媚
【自序】以詩為證的友誼與歲月/王文仁

【卷一】日治新詩色彩美學三家論
賴和新詩的紅色美學
黑暗有光—論王白淵新詩的黑白美學
青之所寄與色之所調—試論楊熾昌詩作的青色美學

【卷二】現代詩色彩美學三家論
向陽現代詩的黑色意象
向陽現代詩的青色意象
旅人的當代抒情—須文蔚與嚴忠政詩作色彩美學析論

論文出處
作者簡介

序/導讀

推薦序

 

尋色入詩的新詩美學新論

向陽(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文所名譽教授)

 

臺灣新詩發展已有百年歷史,百年來臺灣詩人在不同年代創作詩篇,打造各自的風格與美學,從對現實社會的具體回應,到對內在世界的深沉挖掘,各有所見也各有所長,他們嘔心瀝血寫出的詩篇,部分已成為名篇典構,被傳誦也被討論。論者與史家或從美學主張論述詩人的作品內蘊,或從語言意象分析詩人作品的獨到技巧,或從書寫題材究判詩人的創意與匠心,尋波探源,也都能彰顯詩人創作的苦心孤詣,為讀者撥開迷霧、指點迷津。

 

唯在累積眾多的新詩論述中,從色彩美學的向度切入詩作文本,探討詩人詩作文本的色彩運用及其符碼意涵的論述並不多見,李桂媚和王文仁兩位詩人、學者合作完成的這部《臺灣新詩色彩美學六家論》,因此也就更見可貴。以色彩美學檢視不同詩人創作文本的偏好色彩,尋「色」入詩,抽「詩」剝繭,透過色彩作為符號(符徵和符旨)的作用,分析詩人作品中的色彩運作,並指出不同色彩在不同詩人創作文本中的美學意義,正是這部《臺灣新詩色彩美學六家論》對臺灣新詩研究具有開拓性的貢獻之一。

 

學者黃永武在《詩與美》一書中曾討論古典詩中的色彩應用,指出「詩中的色彩字,對意象的視覺效果,有著強烈的顯示功能」,又說:「詩人對色彩的偏愛,以及詩人生活的時代環境等等,都影響到詩中明麗或黯淡的色澤,這就從色彩字中自然流露出個人的性情與時代的風尚。」新詩何嘗不是如此,詩人創作之際,語言和意象的運用無非都是為了有效傳達詩作的主旨,筆下的色彩也是其中的一個路徑、一個環節。色彩作為語言,在詩中是「色彩字」(如紅藍黑);色彩作為意象,在詩中是「色彩意象」(如青山翠林、藍天白雲),兩者都是視覺符號,檢視詩人詩作文本中常用的、偏愛的色彩字或色彩意象,分析其符號意涵、論述其文本內蘊,在研究方法上自屬可行。《臺灣新詩色彩美學六家論》以現代色彩學、色彩心理學為基礎,分就賴和、王白淵、楊熾昌、向陽、須文蔚以及嚴忠政等六位詩人的色彩運用,進行分析與論述,也為新詩文本分析方法開出嶄新的路徑。

 

本書的作者之一李桂媚是詩人,也是學者,北教大臺文所碩士,碩論研究臺灣新詩的標點符號運用,2018年出版《色彩‧符號‧圖象的詩重奏》,其中第一卷「臺灣新詩色彩美學初探」就已展開新詩色彩美學的探究,分別論析瘂弦詩作的色彩美學、錦連詩作的白色美學、康原臺語詩的青色美學,以及孟樊詩作的藍色美學,已然展現了她以色彩美學分析新詩文本的論述功力,本書因此也可以說是她色彩美學研究系列的延續性成果。另一作者王文仁同樣是詩人、學者,東華大學中文系博士,學術論著豐碩,累計已有《現代與後現代的游移者:林燿德詩論》、《啟蒙與迷魅:近現代視野下的中國文學進化史觀》、《日治時期臺人畫家與作家的文藝合盟:以《臺灣文藝》(1934-36)為中心的考察》、《想像、凝視與追尋:1960世代臺灣詩人研究集》等多部,是臺灣新詩研究領域中論述不懈、著有成果的學者之一。

 

合兩人之力完成的這部《臺灣新詩色彩美學六家論》,相較於習見的單一學者論述,因此也展現了單一學者較難跨越的雙重領域知識和分析視野。李桂媚在〈自序:並肩走過黃樹林的小徑〉一文中透露兩人的合作方式:

 

基本上我們是用接力的方式進行論文寫作,通常我會先蒐集詩人的相關資料、製作詩作的色彩統計表,然後我們其中一個人會先寫,寫到一個段落把檔案傳給對方,另一個人寫一寫再回傳,論文就在這樣的循環下誕生。

 

換句話說,兩人合作撰論的方式是由李桂媚先進行研究的基礎資料蒐集與詩作色彩統計,再由王文仁(或李桂媚)先撰寫部分初稿,交由另一人審閱後續寫,如是一來一往,最後完篇──這樣的「接力撰寫」模式,顯然與兩人在專業領域的專長分工有關:一方長於蒐集資料、一方善於論述;一方擁有色彩美學專業、一方擅長新詩文本分析。兩人分工、互補,在研究過程中相互切磋、損益,最終完成的論述因而也就不止於「一家之言」,而是人文學術研究難見也難能可貴的「雙人對話」,展示在本書論述成果上,文本的質化與量化分析兼長、理論運用與資料整理並見,論述的廣度和深度也相對擴增不少。這種合作模式,或許可供當前跨領域學術研究者參酌。

 

我很高興能在本書出版前先睹為快,這是一本具有論述魅力的新詩美學新論,兩位詩人學者以他們的新詩創作經驗為基礎、學術專長為背景,合力寫出的這部《臺灣新詩色彩美學六家論》,開拓了臺灣新詩研究之林的新路。他們尋色入詩,也尋色撰論,兩人互補,毫不遜色!

 

推薦序

 

聽詩句與研究碰撞多彩的響聲

陳政彥(國立嘉義大學中文系主任)

 

很難具體形容讀完《臺灣新詩色彩美學六家論》的感受,兩位當代重要的現代詩研究者以極其堅實的苦工夫,試圖捕捉十分抽象朦朧的現代詩中色彩之美,極實與極虛之間,碰撞出奇異而美妙的響聲,令人敬佩也令人深思。

 

先言其虛,說來現代詩本身就是一種想像的跳躍,需要讀者詩句在不同的邏輯之間的轉換,自行補足連結。讀者要認真去感受,或者說去享受,詩人精心挑選出的詞彙,互相碰撞又互相補充時所產生的瞬間。不用說,這分體會難以與外人說。或者說,想要說清楚的這件事,就與詩的本質是抵觸的。

 

其次,分析詩中的色彩也是相當因人而異,雖然色彩可分冷、暖色調,給人的感受大致趨同,但是詳細的感受,又會因每個人的生命經驗而有微妙差異,也不是能夠非黑即白,有標準答案的研究課題。

 

最終,本書採取了在人文研究領域當中,很罕見的兩人合作的模式,相對於自然科學需要多人齊心協力完成實驗數據與分析,人文學科的研究講究個人學識見識,完成的成就也歸屬於個人。而人文學科的合作研究還需要研究者的見解與默契能夠高度契合才能完成,彼此對詩、對色彩的看法不同,就難合作撰寫成果。因此人文學科極少有合作研究的例子,卻也就減少了透過多人合作完成高品質研究成果的可能性。這些難以捉摸的因素,乃這本論著需要面對的困難之虛。

 

但面對這種虛無飄渺的難題,兩位研究者卻以無比扎實的研究來敲擊。首先,兩位研究者的學識背景豐盈充實,正適合於現代詩的色彩美學研究。王文仁從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取得博士之後,至今已有《現代與後現代的游移者:林燿德詩論》、《啟蒙與迷魅:近現代視野下的中國文學進化史觀》、《日治時期臺人畫家與作家的文藝合盟:以《臺灣文藝》(1934-36)為中心的考察》、《想像、凝視與追尋:1960世代臺灣詩人研究集》,在中生代詩人評論家中偉岸特立。李桂媚除了《色彩‧符號‧圖象的詩重奏》,還有兩本《詩人本事》研究,她一貫重視詩人的特質,回歸文學史實的考察研究,也有不凡成果。兼以李桂媚出身自印傳系,擅長繪畫,對色彩特別敏銳,也有異於一般當代現代詩研究者在色彩學上不同的造詣,加上二位從碩士班、博士班即認識,多年切磋琢磨而趨近的現代詩期待視閾,終能成就這本難能可貴的現代詩色彩美學研究。

 

即使學識背景充實,更無法忽視的是兩位所下的扎實苦功,細看全書我們可以發現,研究者詳實統計出每位詩人偏好的色彩字,再從色彩字衍伸出相關的讀者情緒感受,終能以確實的統計數字告訴讀者,詩人的風格由此而來。過去只能抽象主觀描述的詩人風格,至此可得一個具有論據的分析證明,這是用扎實的苦功捕捉住主觀描述的風格感受,給予一個可供檢驗的研究,這對後人進一步研究都是很好的佐證。其刻苦研究還能從註腳來看,每位詩人的生平、風格、後人評價皆有大量豐富的補充,由此可見集二人之力用心考察,完成這本明確踏實的研究成果。

 

以充實的學養、扎實之苦功克服難以捕捉的研究課題,碰撞出令人欣賞的研究成果,在當前現代詩研究當中,標舉出極其獨特的旗幟。若詩論也有聲音,這將是一首高超的二重奏,各自展技又彼此配合。若詩論也有色彩,這本論著必定散發著七彩的光芒,昂然於詩論述的領域當中。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326966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62
    • 商品規格
    • 14.8*21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