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電子書】存史與失節:危素歷史評價探析

  • 7 175
    25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內容簡介

危素(1303-1372),字太樸,一字雲林。年四十入仕,嘗受薦為經筵檢討,參與編修宋、遼、金三史,元末棄官避居房山,後元順帝北逃、淮王帖木兒不花監國,再度復官。至正二十八年(1368),徐達率軍攻入大都,翰林學士承旨危素本欲投井殉國,卻在最後一刻被勸阻──「國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國之史也!」明朝建國後,危素應召到達南京,明太祖授侍講學士知制誥。清人劉聲木批評其人「自貶身價」,陳寅恪則慨嘆「國可亡,而史不可滅。」

本書梳理危素著作流傳及其仕宦歷程,並以此為基礎,從「存史」與「失節」脈絡分別探研。首先透過明清官方及士人對於危素易代生死抉擇的評論,分析相關敘述焦點轉變趨勢。其次圍繞危素謫守余闕廟的故事,試圖追索其流傳歷程,探討明嘉靖到清乾隆間,相關敘述的脈絡變化,析論乾隆朝廷為何、如何運用之,進而了解「失節」評價如何被形塑,呈現元明易代人物歷史書寫的形成,並詳細考察其流移與轉變。

*本書榮獲「郭廷以先生獎學金」獎助,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第43號

作者

莊郁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現為新北市立永平高中歷史科教師。著有普通高中歷史必修教科書及相關配套書籍,並有〈鼎革與遺民:劉聲木(1878~1959)的易代論述〉一文發表。

目錄

出版緣起
序/林麗月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危素的著作與生平
    第一節 著作及其流傳
    第二節 生平及其仕宦
第三章 乞活為存史:明清士人論危素的殉國未遂
    第一節 為世謬笑:有關危素的負面敘述
    第二節  「國史」與「故國史」:何喬遠與張岱論危素
    第三節 邑志如國史:地方志的存史相關敘述
第四章 謫守廟愧之:危素失節評價的形成
    第一節 危素貶謫故事流傳歷程
    第二節  「顯忠」到「懲貳」:危素貶謫故事的意義變化
    第三節 余闕廟考證
第五章 結論
徵引書目

序/導讀

一九八○年代以來,學者持續關注易代之際士人政治抉擇的課題,相關研究成果豐碩,其中尤以明清之際的論述最受矚目。文史學界對明亡以後漢族士人的生死兩難、出處憂懼、遺民生活,以至思想心態,各有深入論說,既開拓了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的新面向,也為明末清初的政治史擴展了新視野,成果粲然可觀。

相較於明清之際研究的關注,「由夷入夏」的元明之際,論述則略顯不足。錢穆晚年在〈讀明初開國諸臣詩文集〉文中抉發明初漢人夷夏觀念之淡薄,慨嘆「明祖以平民崛起為天子,為漢高以下所僅有,讀史者豈不曰驅除胡虜,重光中華,其在當時,上下歡欣鼓舞之情當如何?而夷考其實,當時群士大夫之心情,乃及一時從龍佐命諸名臣,其內心所蘊,乃有大不如後人讀史者之所想像。」而所謂「後人讀史者之所想像」實與元明革命性質的慣常理解有關。劉浦江論〈元明革命的民族主義想像〉,指出元明鼎革的性質主要是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並非後人理解的民族革命。明中葉以後,在長期面臨「北虜」為患的時代背景下,元明鼎革的歷史記憶被重新喚起,並被解讀為一場「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民族革命。同時明人對元朝正統地位的評價,也經歷了一個從肯定到否定的轉變過程。清末反滿的時代氛圍,使元明易代呈現出更加濃厚的民族革命色彩。可見讀史者的歷史理解實與時代變遷環環相扣,因此,易代之際士人的書寫,亦隨時代流轉而有不同。元末明初人物研究之所以更顯不易,除了受限於史料不足,讀史者身陷此層民族主義想像之迷霧而不自覺,亦為一大關鍵。

本書以元明之際的江西士人危素(1303-1372)為核心,透過明中葉以後危素事蹟的相關記載,從政治脈絡及時代思想分析危氏不同評價的形成及其變化。作者從跨越四百多年的零散史料中披沙揀金,其主要目的既不在考述真偽,亦無意翻案辨誣,而是以史學思想史為分析工具,由小見大,考察元明易代人物書寫型態的流移轉變。作者從清遺民劉聲木(1876-1959)與史家陳寅恪(1890-1969)對危素的不同評論切入,論證重心置於前者評「失節」與後者論「存史」兩種評價的考索分析,而以危素的易代出處及貶謫故事為兩大主軸。本書指出,危素身後四百多年間的出處評價呈現從「多元」轉向「單一」的發展,而謫守余闕廟故事的流傳則有從「顯忠」到「懲惡」的變化。至清高宗敕纂《續通志》,危素被收入〈貳臣傳〉,「失節」評價至此定調。

本書作者從散見於不同時代的危素敘事中抽絲剝繭,對時代氛圍與危素評價的變化進行長時段的考析,其撥雲見日、鉤沉發微之功,值得肯定。唯書中對危素相關史料在明清著作流傳中的定位未見深論,仍不無論述不足之憾,而以「存史」與「失節」為兩大主軸析論危素評價的轉變,似亦有進一步討論的空間。誠如蕭啟慶指出,元明易代之際,決定士人政治抉擇的主要因素是「君臣大義」,而非「夷夏之辨」。後世論易代士人之氣節,執著於「君臣大義」者,每以身仕兩朝為「失節」,而強調「夷夏之辨」的文化民族主義者,「存史」往往是「失節」者苟活不死或出仕新朝的合理化詮釋,從這個角度看,「存史」實又為「失節」的一種述說,而非截然二分的易代人物類型。其中曲微關節,倘能進一步深入考掘分疏,本書論述或將更為周全。

本書係由作者二○一六年碩士學位論文修訂而成,並榮獲郭廷以先生獎學金獎助出版。欣聞本書即將付梓,謹此推介,並請學者專家惠予指正。

林麗月
誌於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二○二○年八月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326919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60
    • 商品規格
    • 14.8*21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