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篇《臺灣環境工程教育發展史》內容計分四章,第一章環境工程類教育發展概況,簡述國際環境議題之演變、環境工程領域範疇之變化、國內環境工程學系之發展與畢業生就業概況;第二章國內環境工程類教學發展情況,就環境工程教育發展上重要旅程碑之系所,說明其發展歷程、師資與課程規劃、教學研究特色與設備;第三章國內環境工程科技發展歷程,介紹國內環境工程與技術發展規劃之沿革、環保施政與環保科技之發展;第四章國內環境保護體系發展歷程,摘述環保行政體制以及環保產業之發展。期盼本篇所彙整及撰述的臺灣環境工程教育及環境工程科技、政府環保施政及環保產業之發展歷程,可以提供相關各界人士的參考。
目錄
馬哲儒校長序
翁政義校長序
蘇慧貞校長序
臺灣工程教育史叢書總編輯的話
總編輯序
作者序
第一章 環境工程類教育發展概況
第一節 國際環境議題之演變
第二節 環境工程領域範疇之變化
第三節 國內環境工程學系(所)之發展
第四節 國內環境工程學系畢業生就業概況
第二章 國內環境工程類教學發展情況
前言
第一節 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第二節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第三節 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第四節 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
第五節 嘉南藥理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
第六節 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第三章 國內環境工程科技發展歷程
前言
第一節 環境工程與技術發展規劃之沿革
第二節 環保施政與環保科技之發展
第四章 國內環境保護體系發展歷程
第一節 環境保護行政體制之發展
第二節 環境保護產業之發展
參考文獻
翁政義校長序
蘇慧貞校長序
臺灣工程教育史叢書總編輯的話
總編輯序
作者序
第一章 環境工程類教育發展概況
第一節 國際環境議題之演變
第二節 環境工程領域範疇之變化
第三節 國內環境工程學系(所)之發展
第四節 國內環境工程學系畢業生就業概況
第二章 國內環境工程類教學發展情況
前言
第一節 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第二節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第三節 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第四節 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
第五節 嘉南藥理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
第六節 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第三章 國內環境工程科技發展歷程
前言
第一節 環境工程與技術發展規劃之沿革
第二節 環保施政與環保科技之發展
第四章 國內環境保護體系發展歷程
第一節 環境保護行政體制之發展
第二節 環境保護產業之發展
參考文獻
序/導讀
作者序
緣以我國在近代史上特殊的時空背景,國人對於環境議題的關切,比世界先進國家的發展較晚。自1970年代以來,在政經水平持續提昇之後,雖創造了傲世的經濟奇績,但因地狹人稠、污染負荷相對沉重的特性,環境相關議題迅速成為民眾關注與政府施政重點;培養環境保護人才和環境工程技術人員已是刻不容緩的工作,於是各大學校院陸續成立環境工程學系。
我國的環境工程教育如同國外大學一樣,也起源於土木工程的衛生工程學程中。國內第一間環境工程實驗室起源於1956年,成功大學(當時為台灣省立工學院)與美國普渡大學合作期間,由美援科教計畫協助購置設備,於土木系成立衛生工程實驗室,以進行給水與污水分析實驗為主,台灣大學土木系於1958年亦成立衛生工程實驗室。環境工程在台灣成為獨立學門,迄今已逾40餘年,這段時間也恰是台灣大專教育蓬勃發展的時代,環境工程相關科系也跟著大幅增長。在同一段時間內,隨著經濟發展、民眾環保意識增長及世界潮流趨勢變化,環境工程領域及環境工程教育之範疇也隨而變化,1980年以來台灣無論在環保法規建置、環境工程建設、環保科技及產業發展,都有長足進步,幾可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
本篇《臺灣環境工程教育發展史》內容計分四章,第一章環境工程類教育發展概況,簡述國際環境議題之演變、環境工程領域範疇之變化、國內環境工程學系之發展與畢業生就業概況;第二章國內環境工程類教學發展情況,就環境工程教育發展上重要旅程碑之系所,說明其發展歷程、師資與課程規劃、教學研究特色與設備;第三章國內環境工程科技發展歷程,介紹國內環境工程與技術發展規劃之沿革、環保施政與環保科技之發展;第四章國內環境保護體系發展歷程,摘述環境保護行政體制以及環境保護產業之發展。期盼本篇所彙整及撰述的臺灣環境工程教育及環境工程科技、政府環保施政及環保產業之發展歷程,可以提供相關各界人士的參考。
成功大學翁鴻山名譽教授精心擘劃編纂《臺灣工程教育史叢書》的鉅著,筆者有機會受邀參與至感榮幸,總編輯翁鴻山老師一直以來的鞭策與指導,特申謝忱。在環境工程教育發展史編撰過程中,承蒙國內環境工程及相關系所提供設立沿革與教學研究發展的寶貴資料,並參考引用多位專家學者的論述,非常感謝。此外,謝謝研究室黃晴瑛小姐及耘瑛、秉宸、任斌、岳庭、席楊等關門弟子在資料彙編上的協助,讓工作得以順利完成。而文稿編撰疏漏或謬誤之處,謹請諸先進不吝賜教。
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名譽教授
前環境保護署 署長
張祖恩 謹識
2021. 7
緣以我國在近代史上特殊的時空背景,國人對於環境議題的關切,比世界先進國家的發展較晚。自1970年代以來,在政經水平持續提昇之後,雖創造了傲世的經濟奇績,但因地狹人稠、污染負荷相對沉重的特性,環境相關議題迅速成為民眾關注與政府施政重點;培養環境保護人才和環境工程技術人員已是刻不容緩的工作,於是各大學校院陸續成立環境工程學系。
我國的環境工程教育如同國外大學一樣,也起源於土木工程的衛生工程學程中。國內第一間環境工程實驗室起源於1956年,成功大學(當時為台灣省立工學院)與美國普渡大學合作期間,由美援科教計畫協助購置設備,於土木系成立衛生工程實驗室,以進行給水與污水分析實驗為主,台灣大學土木系於1958年亦成立衛生工程實驗室。環境工程在台灣成為獨立學門,迄今已逾40餘年,這段時間也恰是台灣大專教育蓬勃發展的時代,環境工程相關科系也跟著大幅增長。在同一段時間內,隨著經濟發展、民眾環保意識增長及世界潮流趨勢變化,環境工程領域及環境工程教育之範疇也隨而變化,1980年以來台灣無論在環保法規建置、環境工程建設、環保科技及產業發展,都有長足進步,幾可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
本篇《臺灣環境工程教育發展史》內容計分四章,第一章環境工程類教育發展概況,簡述國際環境議題之演變、環境工程領域範疇之變化、國內環境工程學系之發展與畢業生就業概況;第二章國內環境工程類教學發展情況,就環境工程教育發展上重要旅程碑之系所,說明其發展歷程、師資與課程規劃、教學研究特色與設備;第三章國內環境工程科技發展歷程,介紹國內環境工程與技術發展規劃之沿革、環保施政與環保科技之發展;第四章國內環境保護體系發展歷程,摘述環境保護行政體制以及環境保護產業之發展。期盼本篇所彙整及撰述的臺灣環境工程教育及環境工程科技、政府環保施政及環保產業之發展歷程,可以提供相關各界人士的參考。
成功大學翁鴻山名譽教授精心擘劃編纂《臺灣工程教育史叢書》的鉅著,筆者有機會受邀參與至感榮幸,總編輯翁鴻山老師一直以來的鞭策與指導,特申謝忱。在環境工程教育發展史編撰過程中,承蒙國內環境工程及相關系所提供設立沿革與教學研究發展的寶貴資料,並參考引用多位專家學者的論述,非常感謝。此外,謝謝研究室黃晴瑛小姐及耘瑛、秉宸、任斌、岳庭、席楊等關門弟子在資料彙編上的協助,讓工作得以順利完成。而文稿編撰疏漏或謬誤之處,謹請諸先進不吝賜教。
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名譽教授
前環境保護署 署長
張祖恩 謹識
2021. 7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