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從臺灣的方思、鄭愁予、葉莎,到中國大陸的布布、曾滔、陳芳、萊耳,再到新加坡的舒然等詩人作品,將之一一細緻剖析,慢慢道出每一位詩人作品的優雅之處。
	
	本書收錄十八篇關於新詩的評論文章,分為「臺灣篇」、「大陸篇」、「新加坡篇」和「雙城詩選序與跋」四個部分。內容談及葉莎詩歌的語言與技法,步緣詩歌的述說方式,鄭愁予〈雨巷〉主題的複義性,布布詩的白描與隱喻,舒然詩歌語言的賞讀等。
	
	「詩學有『純詩』(pure poetry)一詞,我很想引申之,把秀實稱為『純詩人』(pure poet)。秀實畢業於臺灣大學中文系,中國文學根底扎實,加上數十年來讀書無數卷,包括古今西洋文學著述,是以下筆為文,有學問,加上有性情,或率意為之,或謹慎為之,語言靈活,談詩遂談出很多意趣。」──黃維樑
	
	本書特色
	
	香港詩歌協會會長秀實又一次與新詩的深度對話。從語言出發,探討新詩的內在意蘊,和形式的藝術特質。引用作品豐富,以文本為評論的基礎,不空談理想,各篇詩話的內容和寫法,則不拘一格。對初學者和詩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啟發和幫助。
目錄
	【序】孤寂貓秀實詩話──《畫龍逐鹿──止微室談詩》序/黃維樑
	
	【臺灣篇】
	不沉的舴艋舟──談方思的詩
	鄭愁予〈水巷〉兩解
	從畫龍到逐鹿──葉莎詩歌的語言與技法
	散文詩板塊的語言藝術與台灣五家
	
	【大陸篇】
	流水線上的詩意──步緣詩歌的述說方式
	行走並刻意孤獨著──布布詩的白描與隱喻
	陽光與陽光背後──―讀曾滔詩
	把時間看成一個句式──陳芳詩歌的語言、空間與時間
	螢火蟲的亮點──讀隨風飄詩歌筆記
	檻外大雨,讀黃小芬近作
	淺說萊耳的愛情詩
	
	【新加坡篇】
	賞詞及詞外──略談舒然詩裡的詞語
	柔美的詠嘆調──讀昕余愛情詩
	
	【雙城詩選序與跋】
	風過松濤與麥浪──《風過松濤與麥浪――台港愛情詩精粹》後記
	以觀滄海──《大海在其南──潮港詩選》序
	無邊夜色──《無邊夜色──寧港詩選》序
	顛倒雙城──《燈火隔河守望──深港詩選》序
	談雙城及多城詩選
	
	【後記】寫作十八日(代後記)/秀實
試閱
[一]
葉莎詩歌的語言與我的大相逕庭。我一直書寫著「以繁複的句子表達繁複的世相」的詩歌。並於一五年成立了「婕詩派」。葉莎則一直寫著那些簡短的句子,以跳躍靈巧的風格觸動著廣大的讀者。
近日讀亨利•拉西莫夫的《親愛的普魯斯特今夜將要離開》, 普魯斯特在一封信中,這樣的寫道:「你(按:指讓•科克托) 喜歡用令人眼花撩亂的象徵表現最高級別的真實,象徵包含了一切。」這句話的意思是,繁複的象徵語才書寫出最真實來。這裡談的雖然是小說,但我認為挪移於詩,也更適宜。應對這個滿佈虛假與混雜的世相,詩人筆下的繁複句子實有其必然。
而我必得解讀葉莎應對「世相」的方法。她的句子,簡單剴切。可用競技場上的「一矢中的」來形容。葉莎這本詩冊《陌鹿相逢》,映進我眼簾深處的作品是〈雨夜訣別〉。詩寫為亡夫更衣。此詩終必成為葉莎的代表作之一。詩句簡短,最長不過十二字,「彷彿生前穿越一個尋常巷子」。不論長短,詩歌看重的應是文字的力量。而嬌美柔弱的葉莎擁有這種力量。
「為亡夫更衣/拔去點滴剝掉膠帶痕跡/讓瘦瘦的手臂伸進來/過大的袖子穿過去」
四行明瞭易懂,簡單不過,但在詩人的巧妙鋪排下,每個鉛字都含有極大的重量。其悲愴若此,令人不忍卒讀。第二節非但波瀾不驚,更築構起一幅美好畫圖。大悲無淚,狂歌當哭的摰情深意,便即這般,令人折服。這個「笑」字,沉重如鉛似鐵,以致拈不起來,錐於胸臆。
「你依然安靜/彷彿生前穿越一個尋常巷子/風從另一端撲過來/彼此聞到某種花香吧/會意的淡淡笑著」
第三節我只談兩行,「起點時未知/終點時茫然」。那是葉莎的思維路數,明顯與我有異。這裡可以看到思維的方式對詩歌形式措置的影響,而形式的措置又是如何影響內容。
葉莎式的:
1. 起點時未知
2. 終點時茫然
秀實式的:
1. 起點未知,終點茫然起點與終點是人的一生,葉莎以兩詩行概括,並強調生命的「時間」與「結果」。這是詩人面對亡夫時的思維感悟。偏重於理與哲。接著的後二行「而一路晴雨不定的天氣/誰也記不清楚」, 可作佐證。所以有此二行式。我則在書寫時,注重悼亡之情。起點未知,即不想過去,終點茫然,即偏執當下。其情緒混為一體,故以一行處理。語言相同而形式有異,便引致內容指涉的差別。新詩雖無定法,但其巧妙處,往往在於一字之取捨,或跨行之處置,優秀的詩人都瞭然心中。葉莎當不例外。
末節更短,是一種咽哽式的淒楚。也有「語言無言」的意思。這是語言學上的一種悖論,意指最真確的語言其實並不存在,而語言愈少其意愈真。這與我繁複句子的主張恰好相反。我提倡繁複句子當中一個理由是,未穿越繁複的簡單語言是假象的陳述。葉莎在書寫時感到一種「述說」上的危機,她深知語言的局限,不足以述說其對亡夫的感情,於焉,她回歸到最簡單的對大自然的描述,僅僅一個詞:雨。這個雨字,本身為慣常的生活用語,但置放在這般有機的語境裡,便即詩歌語言。那是一個很精采的例子,去闡釋何謂詩歌語言。
「唯我深記/選擇在夜裡訣別的亡靈/屬雨」
我通過個人的創作經驗,與葉莎的詩歌語言作出對比。其情況一如上述。特別要指出來的是,詩歌語言即詩人的個性,詩歌的風格,並不可能是一種相同的路數,但無論是何種路數,都決不能停留於「對信息的準確傳達」上。法國保羅•瓦萊里Paul Valéry說:「詩意味著決定改變語言的功能」,2大陸詩人于堅說:「詩歌語言是對理解力的直接對抗」。3詩歌語言不在於讓人理解,而在於讓詩人自己理解。每個詩人都應在寫作過程中,尋找到一種專屬個人的「述說方式」。而這種述說,應與物象或心象盡可能的保持零距離。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