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台灣留學生黃敏家落難舊金山,因緣際會下進入「費雪偵探社」擔任檔案管理員,意外展露了他的推理長才。隨著敏家在〈凹陷的露珠〉一案中表現出堅毅不拔與不怕死的個性,又在〈十隻螞蟻〉案中展現不凡的推理能力,他逐漸成為一名優秀專業的私家偵探。因其天性浪漫、又愛寫詩的形象,「詩家偵探」遂不脛而走,享譽各方。
	意氣風發的敏家,某天在夜店邂逅了葛玲──一位「費雪偵探社」委託人。本以為雙方僅是一夜情關係,殊不知這段關係竟意外讓敏家牽連到一宗命案,同時發現葛玲丈夫失蹤的奇怪事件。察覺案情並不單純的黃敏家決意調查,卻又在調查的過程中,捲入另一宗屍體失蹤的疑案,而且這宗命案恰好與他異地重逢的大學女友羅麗河有關。
	這兩宗乍看之下毫無關聯的詭異命案,卻因著黃敏家的個人關係而有了交叉點。隨著調查愈加深入,敏家逐漸明白真實的內幕與極盡醜陋的人性。
	每一位不同的死者背後,都隱藏著不同的故事,卻共同串連起某一個人不可告人的祕密,就像躲避在窗簾後的眼睛,在窺視中燃燒自己的靈魂。
目錄
	【目次】
	各界好評推薦
	第 一 章 兇手是十隻螞蟻
	第 二 章 獵豔高手
	第 三 章 老同學異鄉重逢
	第 四 章 披著紫色披風的男人
	第 五 章 偉特‧諾瓦克到底是誰
	第 六 章 十字星企業的醜聞
	第 七 章 高德先生的調查
	第 八 章 克勞蒂‧瓊絲小姐的童話莊園
	第 九 章 傷心碧酒店裡的百合
	第 十 章 黑夜中綠光熒熒的眼睛
	第十一章 揭開馬克‧華齊命案謎底
	第十二章 威靈頓太太說故事
	第十三章 密室殺人疑雲
	第十四章 DNA之罪
	第十五章 天倫慘劇
序/導讀
	葉桑的《窗簾後的眼睛》中,幾個殺人的故事,在他的精心佈局之下,以偷窺的情慾心理作為貫串的核心,將之巧妙的串連起來。一路閱讀,頗有香豔刺激之感,顯然在他的創作歷程上有了或刻意、或無心的轉變。
	首先葉桑開始大量利用新詩古詞來表現華美與抒情的調子,除了凸顯他在使用文字上的偏好與才華之外,更展現其炫麗的本質。其次是激情描寫的突破,葉桑運用心理學來深入文學的核心,也就是探索人性的幽微。可謂感性與科學的理性,完美的融合在他的筆下。
	我個人感覺《窗簾後的眼睛》一書,葉桑似乎找到他最適合表現自我的方式。不僅僅符合葉桑謹慎保守、壓抑的性格,卻又深懂人情世故的考量。而他利用推理小說的形式,把場景拉到國外,避免過度地暴露自己,但是又能夠反映自己創作的企圖心。除此之外,偶爾在文中表現出他的生命與生活觀,是我認為最為精彩的地方,傷感又積極地進取。
	小說的主場景雖說是國外,可是葉桑讓主角與相關重要人物秉持著台灣人的身份與立場,自然的表現出台灣人的意識。可能是因為考慮閱讀的流暢性,語言的使用上,讓外國人在講話與描述上會有種違和感,然而瑕不掩瑜。
	我相信讀者在葉桑創作的脈絡下,必定能夠領略到創新風格的喜悅,更對其未來的作品有期待。並會與我一同盼望他能一再突破、更加地飛躍,為其作為推理小說家,開拓他自己、開拓台灣,甚至更廣大的推理小說的世界。
	──錢鴻鈞,文學作家,《錢鴻鈞激情書》、《天堂與地獄:武陵高中成長記》、《大河悠悠:漫談鍾肇政大河小說》作者,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主任。
	
	
	「鄉愁是美學」,王鼎鈞如此說過。
	作者藉由異地鄉愁的諸般苦緒,牽起往昔回憶與今日處境的鏈結,或對比或呼應,進而交織出主角與核心人物的種種神貌。並以層層推進的案情偵辦,增色這些要角的形象,同時,因此而越發鮮明的人們也反饋情節,令人與事在抽絲剝繭間相輔相成。加上視角的錯綜更迭,若有似無地畫龍點睛,使讀者在一切逐漸明朗時,隨之謂然。其塑造與布局高明之處,自不待言。
	一部以情慾所伏下殺機的推理小說,難免在慾念橫流的鋪排中伴隨著腥羶色,尤其本作更以扭曲的性癖為主要事件起點。然而,豐富而多樣的筆觸,卻恰巧調和了這些顏色,不至令篇幅有粗製濫造之感;文中常見古典或現代、文學或歌詞,乃至於各類科學的解說徵引,正以不唐突的方式收斂這些刺激,並且轉化成對人物性格與環境氣氛的進一步摹寫,應是學養力透作品的功力所在。當然,這些語言也就引領讀者在未知的領域中摸索前進,分散了預言結局的精力,於是在尾聲時,仍能讀來興致盎然。巧妙之處,不可謂不精緻。
	無可諱言地,雖為推理小說,然讀者若能以小窺大,亦可理解人生過程中的某一些難題。
	──唐人屏,武學家、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學系教授
	
	
	我與葉桑老師結緣,是在二○一八年的年中,他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夜色滾滾而來》出版後沒多久。那次的見面,帶來了雙方友情的延續。我記得葉桑老師第一次看到現實中運作的徵信社,像孩子般好奇,問東問西。而我個人則驚嘆,葉桑老師對於推理小說的熱愛以及執著。
	我想那一次的見面驅使他,繼續寫出第二本長篇小說《窗簾後的眼睛》。因為書中主人翁就然是我的「同行」─在國外是偵探社,在台灣則叫徵信社。
	我一路讀來,相當有趣,尤其是書中偵探的豔遇,讓我羨慕不已。另外,葉桑老師總是不忘帶入了他的藥學專業,不但充實了劇中的環節,還讓讀者見長了知識。
	至於,書中的「詩家偵探黃敏家」,是如何在浪漫美麗的舊金山辦案緝凶,為台灣爭光呢?那就請大家自己親身經歷葉桑老師筆下的推理世界吧!
	──田木子,推理迷,立達徵信社探員
	
	
	「作者筆撲朔,讀者心迷離」是給我第一次的讀後感。經過多次閱讀之後,我體會出葉桑的寫作絕招。
	一、 起手不凡,引人入勝:一般故事開頭可能是有相關或無相關的人物之間的一段情事,再慢慢繞到主軸上。但葉桑一出手就先死個人,藉由謎題把貫串全書的女主角帶進場讓讀者們認識。這是第一道開胃菜,也是給讀者第一個考驗和驚喜。
	二、 主軸飄渺,錯綜複雜:除了第一章的引言之外,其餘各章都對主軸有或多或少的描述交代。但是眼見真相正要呼之欲出,卻又峰迴路轉。殊不知山窮水盡疑無路,卻又柳暗花明又一村。閱讀的過程,不斷地被作者耍弄。
	三、 人性刻畫,生動鮮明:原本是嘉義市民雄鄉下出身的黃敏家,到了美國舊金山竟可以為了案情需要而與不同女子激情,但是某些時候卻又會孤寂落寞,然後自怨自艾,獨自對窗望月吟詩消愁。也不知該給他掌聲,還是替他落淚。
	作為推薦人,最後終是要一推再推。本書值得按大心、按讚來推薦讀者用心看,因為人物描寫及文句的優美,情節鋪陳和懸疑的氣氛,都會讓人一讀入癮,非讀完不可。不管是推理新手或老手,都可以從中獲得與作者鬥智的暢快淋漓。就算你不喜歡跟作者比智力,純粹跟隨文字也可以感受到葉桑的浪漫與魔魅。
	──楊汪汪,詩人、南港高工老師
	
	
	螞蟻殺人?為何是十隻,而不是五隻或七隻?難道這螞蟻是突變種,體內有劇毒?是透過精心設計的鴻門宴殺人事件?這種種的疑問與情節,是我一瞬間看到首章標題後所設想的理所當然地劇情走向。豈知當閱讀下去後,出乎意外地情節完全不是我推測的,而是作者以其對外語能力豐富的理解力,所編織出無法以一般人的想法建構的故事走向,實在讓人佩服。至於優美的文字和突如其來的逆轉和轉折,讓我完全臣服於作者所架構的章節和劇情而無法自拔。
	然而在此,我想稍稍挑戰一下作者的是,有關本書的一開始的命案。即然故事中聰明的死者,可以用英法兩國文字巧妙的去頭去尾,隱喻暗示她將來可能碰到的遭遇,為何她沒想到以如此聰穎的智慧,想辦法躲過死劫呢?本書的結尾又是另一個可能高潮的開始。在此,我不可破梗,剝奪讀者閱讀的樂趣。
	作者是我藥界多年舊識,他除了醫藥領域的專業外,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通,巧妙的文筆加上各式各樣豐富的人生經驗,所編織出的懸疑推理小說,想必是眾多人閒暇之餘所不可欠缺的精神食糧。
	──吳信廷,推理迷、星爸、藥師
	
	
	我喜歡葉桑先生的推理小說。
	特別是短篇的懸疑小說、犯罪小說。因為我覺得華文短篇懸疑小說,寫得最勤、點子最多、文筆最洗鍊的,就是他。
	一九八八年我閱讀他的第一篇推理小說〈再一次死亡〉,這是第一屆林佛兒推理小說獎的佳作。從此葉桑幾乎就是台灣本土短篇推理小說的代名詞。我也很習慣的成為他的忠實讀者。一九九○年我在台中的金石堂書店,不期然的,發現他所出版的第一本推理小說集《黑色體香》。時至今日,我還是不會忘記那種從口袋中掏錢立刻買下,回到宿舍閱讀完結的喜悅。
	他的小說集,我都有。這種有,是一種「習慣」,屬於本土推理小說閱讀的習慣。有一段時間,幾乎就是在「他」自己的部落格上發表,不過,最近,他又出版了三本紙本推理小說(包含這本《窗簾後的眼睛》)。
	二○一八年,算了算,葉桑先生寫了三十年的推理懸疑小說。這次出手,篇幅加長了,下筆益加純熟,處處可見功力,節奏更加明快。如同他的處女作〈再一次死亡〉,這次的作品有著葉桑藥廠出身背景的專業知識線索埋伏。
	精彩好看。
	──藍霄,醫師推理作家、推理小說讀者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