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淡水 Tamsui:楊淇竹漢英西三語詩集
內容簡介
	秋風徐徐
	淡水河畔已將喧囂
	抹去
	
	An autumn breeze drifting along
	The riverside Tamsui has the hustle and bustle
	Blown off
	
	El paso lento del otoño
	La ribera de Tamsui ha borrado
	los ruidos
目錄
	【總序】詩推台灣意象/李魁賢
	序‧Preface/王清祿
	
	淡水夜景‧Tamsui Night Scene
	淡水老街‧Tamsui Old Street
	西夕‧Sunset
	紅樓‧Red Castle
	渡船‧Ferry
	偕醫館‧Hobe Mackay Hospital
	紅毛城‧Fort San Domingo
	禮拜堂‧The Bethel
	小白宮‧Little White House
	銅像‧Bronze Statues
	漁人碼頭‧Tamshui Fisherman’s Wharf
	詩,你如何來‧Poetry, How Did You Get Here?
	母親‧Mother
	夢想‧A Dream
	觀音山‧Guanyin Mountain
	漫步淡江‧Strolling in Tamkang
	餅,淡水‧Cake, Tamsui
	小徑‧Paths
	秘境稻田‧The Secret Paddy Field
	河岸風光‧The Riverbank Scenery
	大雨‧Heavy Rain
	記憶‧Memory
	關於福島核災‧About Fukushima Nuclear Disaster
	人像海報‧Portrait Posters
	甜甜圈‧Donuts
	聽,鄉愁‧Listen, Homesick
	壽喜燒(すき焼0M)曲‧Song of Sukiyaki
	玻璃詩‧Poems on the Glass
	晚宴‧Banquet
	離別‧Separation
	
	作者簡介‧About the Author
	英語譯者簡介‧About the English Translator
序/導讀
	總序
	
	詩推台灣意象
	
	進入21世紀,台灣詩人更積極走向國際,個人竭盡所能,在詩人朋友熱烈參與支持下,策畫出席過印度、蒙古、古巴、智利、緬甸、孟加拉、馬其頓等國舉辦的國際詩歌節,並編輯《台灣心聲》等多種詩選在各國發行,使台灣詩人心聲透過作品傳佈國際間。接續而來的國際詩歌節邀請愈來愈多,已經有應接不暇的趨向。
	多年來進行國際詩交流活動最困擾的問題,莫如臨時編輯帶往國外交流的選集,大都應急處理,不但時間緊迫,且選用作品難免會有不週。因此,興起策畫【台灣詩叢】雙語詩系的念頭。
	
	若台灣詩人平常就有雙語詩集出版,隨時可以應用,詩作交流與詩人交誼雙管齊下,更具實際成效,對台灣詩的國際交流活動,當更加順利。
	
	以【台灣】為名,著眼點當然有鑑於台灣文學在國際間名目不彰,台灣詩人能夠有機會在國際努力開拓空間,非為個人建立知名度,而是為推展台灣意象的整體事功,期待開創台灣文學的長久景象,才能奠定寶貴的歷史意義,台灣文學終必在世界文壇上佔有地位。
	
	實際經驗也明顯印證,台灣詩人參與國際詩交流活動,很受重視,帶出去的詩選集也深受歡迎,從近年外國詩人和出版社與本人合作編譯台灣詩選,甚至主動翻譯本人詩集在各國文學雜誌或詩刊發表,進而出版外譯詩集的情況,大為增多,即可充分證明。
	
	承蒙秀威資訊科技公司一本支援詩集出版初衷,慨然接受【台灣詩叢】列入編輯計畫,對台灣詩的國際交流,提供推進力量,希望能有更多各種不同外語的雙語詩集出版,形成進軍國際的集結基地。
	 
	叢書策劃/李魁賢
	
	2017.02.15誌
	
	序
	
	《淡水》形式風格與英譯策略
	
	作者楊淇竹的詩歌最令人驚艷的就是類似禪風的「極簡風格」:簡、樸、真。所以翻譯成英文盡可能貼近楊的風格,特別是形式,因為詩歌的形式非常重要,顯而易見,不僅譯者可以充分發揮,讀者也容易感受,楊淇竹的形式十分突出,架構巧思,得力於四種文學手法(devices):
	
	一、省略標點符號。
	二、不完全句子、片語。
	三、突然轉向。
	四、句子跨行(句意延續到下一行)。
	
	上面前三點都具有省略特色,這種技巧類似漫畫,從某個畫面切換到另一個。也很類似電影導演的剪輯:將拍攝的畫面去蕪存菁。據聞有些導演曾向漫畫取經,以求精準地掌握鏡頭。楊淇竹運用鏡頭捕捉畫面非常有效率,將極簡特色發揮地淋漓盡致,極度聚焦──然而引人又能意會。
	
	所以,翻譯本詩集盡可能將楊淇竹中文詩的極簡風格與形式「再現」於英文,讓英文讀者不僅能欣賞到形式與內容的簡約,也能感受到楊詩人筆下的「獨特台味」──楊淇竹對台灣這塊土地的風土人情、在地的歷史深度、一磚一瓦、一山一水的熱愛。所以翻譯得在詩的遣詞造句、句法、韻律、詩行佈局等方面下功夫;換言之,以詩譯詩。
	
	楊淇竹的詩歌還有另一個鮮明的特徵就是幾乎沒有標點(僅第10首、20首有問號,第10首冒號,第1、5、6、10、14、21、25首省略號),行尾沒有逗號、也沒有使用任何句號。在詩界不用或極少用標點並非今天獨有,但僅少數人勇於嘗試。例如,當代美國名詩人威廉.斯坦利.默溫(William Stanley Merwin, 1927-),他的英文詩也是幾乎、甚至無標點,例如〈Once Later〉整首詩16行沒有任何一個標點符號,留給讀者豐富的想像與聯想。再如更早的美國意象派詩人威廉.卡羅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 1883-1963)也是很好的例子。
	
	其實中文古詩並沒有標點,也沒有冠詞,使得詩行看起來很集中(當今的中、英文新聞標題和廣告也是如此)。然而,這不是邁向簡潔的唯一方法,現代中文詩(包括散文)也常常省略主詞、介詞、代名詞等等。這些精簡的方法印證了本詩集的特色:詩行版面清爽、語意簡潔,所以更能聚焦。
	
	然而,一昧地追求精簡可能會犧牲清晰,反而造成困惑、歧義(ambiguity)、甚至誤解。但楊淇竹的《淡水》卻非如此,她的極簡若有「模糊」,卻可理解,涵義更多,這是文學性(literariness)的特徵,開放想像及詮釋空間。例如第18首9-10行:「燈,費心串起/珍貴珠鍊」(〈河岸風光〉),第一次讀時似乎還不是很清楚,細讀後反而觸發不同的詮釋與聯想。但絕不是隨意模糊都可以,否則不知所云、言之無物,也無法激發想像。
	
	就專業而言,楊淇竹的詩可歸類為「非格律詩」(unmetered verse)。事實上,「自由詩」(free verse)這個名稱反而更普及,雖然過去「曾有」爭議,不過易懂、易記,似無不妥。因為大部分的自由詩沒有行尾韻,有人認為不具詩意。但有人反過來問:有押韻或有格律一定是好詩嗎?只能說見仁見智,各有擁護者。楊淇竹用「當代」白話文,幾乎沒有刻意押韻就是最好的例子。
	
	事實上,白話文也可以很精簡,楊淇竹的簡約風格就近似古典中文,套句禪風流行語:「少一點就是多一點」(Less is more.)。印證詩是濃縮、精煉、靈性、感性的結合體,不論是文言還是白話,古往今來、中外皆然,楊淇竹的詩歌就是禪意的最佳寫照。
	 
王清祿(本詩集英文譯者)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