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華人世界之未來趨勢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 196
    28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表面上,華人的歷史似乎是全世界唯一從上古延續至今的文明,但這種長期的連續,實質上都是斷裂的,華人世界的整個人文科學、社會哲學乃至政治體制與金融體系都在不斷的歷經重整。
 
本書從華人世界的十大面向切入,包含政治、城市、族群、社會結構、文學、經濟等,說明其各面向之所以產生斷裂之觀點與問題,並由「斷裂」的概念作為討論華人世界的基點,提出華人社會應如何敉平斷裂,撫平華人的不確定感與不安定感,尋找解決華人世界各種層面的斷裂之道。主張跳脫原有的思考結構,真正認識現實中存在差異與確實存有不可能達成的共識,再進一步去接受它,讓華人跨越台海之路、統獨之路、藍綠之路、左右之路、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之路,以及跨越悲情與民族主義之路,供身為華人與關心華人社會的讀者思考如何才能真正看見希望與幸福。

本書特色

針對多個華人社會的現存的議題一一剖析,解析華人社會在面對急速的世界發展時,到底該何去何從,為作者積累多年的社會觀察心得。

作者

歐崇敬
 
1967年生,哲學系博士,現職中州科技大學副校長、南方華人學派執行長。

著有《創意學:激發潛能的腦內大革命》、《莊子與解構主義》、《中國大乘禪佛教哲學史》、《先秦哲學史》、《兩漢魏晉南北朝哲學史》、《存有學最終理論》、《趨勢未來新策略》、《超越哲學論》、《超越形而上學與自覺層次》、《從結構主義到解構主義》等近三十種學術專著出版,並有論文百餘篇。

目錄

序一    重返世界主流論述的華人閱讀 
序二    華人的第三條路―斷裂的華人世界之超越趨勢 
 
第一章   華人為何總是無法走到第三條路? 
第二章   華人世界的斷裂命運及其超越趨勢 
第三章   華人世界的政治斷裂及其超越趨勢 
第四章   華人世界的城市斷裂及其超越趨勢 
第五章   華人世界的社會結構斷裂及其超越趨勢 
第六章   華人世界的族群斷裂及其超越趨勢 
第七章   華人世界的經濟斷裂及其超越趨勢 
第八章   華人世界的文學斷裂及其超越趨勢 
第九章   華人世界的文明與美感斷裂及其超越趨勢 
第十章   華人世界的生死關懷、命運斷裂感及其超越趨勢 
第十一章  華人未來世界的斷裂及其超越趨勢

序/導讀

序一

重返世界主流論述的華人閱讀
中州科技大學副校長歐崇敬博士

(一)

在華人社會中,我們都理解到華人和華文佔據了世界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力量,華人除了努力在經濟、文化、科學、藝術、教育、傳播等方面作出表現外,更希望能重新回到世界一流文化舞台上,重新成為主流論述。嚴格說來,自清代閉關自守起,華人就退出了世界主流論述,這一來一往一過就是二百年,期間華人經過了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一次大戰、二次大戰、五四運動、中原大戰、國共內戰、淮海戰役、對日抗戰、霧社事件、二二八事件、文化大革命、白色恐怖,華人消耗了大部分的精力在面對政治、社會和轉型的挑戰。一直到九○年代的二十世紀裡,兩岸的華人仍然處於一個民族自信心不足的階段。華人長期以來,在各方面所完成的尖端努力,也因為政治、社會的特殊狀況,而未能夠有效凝聚,回到世界的主流論述舞台。
 
(二)

華人不禁要問,十五億人口的華人為什麼不能夠與人口只有一億左右的法文世界、日文世界、德文世界同列於世界的主流論述舞台呢?

更明確的問,為什麼是五億人作為母語的英語為世界共同語言,而不是十五億華人使用的華語呢?顯然地,我們缺乏整合,缺乏有效的組織華人世界中的菁英文化、菁英思考、精英作品。某種程度而言,由於八○年代以前我們的社會政治情況,白色恐怖和紅色恐怖還是壓抑著華人,箝制著華人,使之無法出現優質、有見地的思想作品。思想真正的自由時代其實到了九○年代才緩緩地到來,而華人若想要重返世界的主流論述舞台,就必須脫離過去的呈現方式。

一個落後的國家,在解除經濟落後之後,最重要的是,思想論述不能再落後於人,思想論述的前衛和先進,重點在於引導潮流、洞見未來,以及超越各種意識形態的領導,人們不能夠再盲目的被媒體、傳播、宣傳品所洗腦。

也就是說,一個真正的先進國家,一個真正的偉大民族,一個真正先進成熟的社會,「會思考」、「站在世界主流論述的舞台」是一條必要的道路。
 
(三)

「南方華人學派書系」是華人學圈一群自一九八○年代起,一同走過,超越了二十五年以上歲月的結晶。我們共同擁有的信念是:華人應該要超越政治的力量,在許多學門中,建構出許許多多可以站在世界屹立不搖的思想學派。如同戰國時代起就有的稷下學派、管子學派、呂氏春秋學派,在漢代有淮南王學派,在魏晉有竹林七賢,在唐宋時,禪宗就創造出二十多個思想和修行派別,歷代的道家則更有八十多個派別,新儒家單是宋明兩代就有十多個派別。

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世界裡,華人都曾經用思想改變過世界。曾幾何時,自清代起,從文字獄以來,到紅白兩色的恐怖,我們竟然退出了世界的論述舞台。

如果華人沒有辦法在自己的土地上誕生自己的思想家,並且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影響世界、改變世界,影響歷史、改變歷史,那麼華人的存在仍是一種虛無狀態、失語狀態。

在這裡,我們首先從趨勢策略的論述,來和廣大十五億的華人交流。我們用開放的態度提出對政治、社會、文化、宗教、教育、科技、藝術、流行、軍事、環境、都市空間加以反省,我們除了追求經濟效益或是成為經濟大國以外,更追求民族尊嚴或是人性尊嚴;除了思考社會正義、普世正義、創造文化品質與世界接軌以外,我們還能夠引領趨勢、創造潮流,這才是華人真正努力追求的。

多年來,台灣社會、中國社會、華人社會總是向哈佛大學、牛津大學、海德堡大學、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的各種所謂先進學風,努力學習。但是,距離真正的原創和超越,對於真正的創新智慧總是還有一步之遙。這一點,從胡適之以來,到所謂的台大精神、中研院傳統之中,始終奉美國長春藤、東京名校、歐洲名校為圭臬的態度,莫不如此。

如果說,我們真能夠擁有創新的智慧與觀念,能夠超越偏狹的民族主義,能夠超越狹隘的愛國主義,那麼對於華人本土思想家的歧視也應該同時放棄。華人對於本土的思想人物,始終是三倍嚴苛於歐美的思想家,換言之,任何一個著名的外國作家、思想家的全部作品,內容一字不改,換成華文,就會一文不值。

華人重新創造出自己的主流論述與閱聽大眾,華人也必須創造出屬於自己會思想的群眾。我們將建立一個後後現代的多元公民社會,也就是超越現代主義的狹隘理性精神,同時也超越後現代主義的虛無主義態度。重新回到一個既儉樸又豐富,既人性又有科技,既掌握趨勢又掌握競爭力,同時能兼顧環保的新社會思考。
 
(四)

超過百位的學界及工作夥伴,分布在南方華人學派的研究中心、學報、網站、讀書會、研討會中,我們長期在建構一個具有趨勢未來和策略視野的新華人論述空間。我們沒有同一化的意識形態,但卻有共同的態度:(1)建構世界第一流的學派,呈現第一流的思想內容;(2)重視華人本土的思想家、科學家、趨勢學家、企業家,重新建構華人的自信心;(3)透過我們的出版物、網路、學報、會議的各種傳播,建構一個華人改變歷史的偉大新世紀。
 
序二

華人的第三條路--斷裂的華人世界之超越趨勢
中州科技大學副校長歐崇敬博士

這是一個什麼時代?

這是一個知識經典地位瓦解的時代。後現代社會到來,整個世界的知識、意識種類突然全面的作了改變,舊有的人文學科或社會哲學的重要性位置被改變,現代人所大幅度需要的是實用性的知識內容。

這是一個欲望、誘惑、權力與需求的時代。資本主義與自由經濟發展到極致,政客面對誘惑和欲望、權力希望的世界,卻沒辦法再操作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沒有辦法用民族主義或種族主義來操控人民,此時人們開始建構的公民社會是一種後後現代的公民社會,而不再是現代主義的社會。

這是一個新經濟時代。華人快速的進入新經濟時代,快速發展新的科技和城市文明,快速的和全球接軌。華人世界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也有大量的數位資訊人才。

這是一個國家意識消退的時代。人們澈底的進入後後現代和超越國家屬性的時代到來,以城市作為軸心。美國想要用資本主義壟斷全世界,中國則想要用民族主義壟斷全世界,但是這些國家同時又吸收了全球化重要的內容,所以傳統主義或者壟斷式的國家主義是撐不了多久的,必定因為內部對全球化的依賴而自我崩潰。

這是一個差異的時代。所謂的「共識」從來就沒有存在,共識永遠是一方壓制了另一方。在尊重差異的角度之下,人們應該尋求不一致的超越,思考也需超越二元對立。過去常動員團隊或管理的思考是現代主義的思考。

這是一個反璞歸真的時代。後後現代世界中,不能「過」,也不能「不及」;偽世和曝露也都是不好的,原始或過渡也都是不好的。而且儉樸是基於實用,實用不僅是簡單的現代主義考量實用,也考慮使用後的影響,考慮環境永續,反省種種人類文明的資源運用。

總和來說,這是一個斷裂的時代。能完整描述華人社會的形容就是「斷裂」。

華人的集體潛意識中暗存著一種斷裂的命運感,華人的世界是「斷裂世界」。表面上,華人的歷史似乎是全世界二十一個文明中唯一從上古延續至今,但問題是這種長期的連續其實都是斷裂的。

「斷裂」深深主導著華人的命運,華人應了解自己處身於什麼狀態,處身於什麼樣的集體潛意識,透過反省了解機制何在,尋求對策,在未來的生活裡面,在未來的時間裡面,重新為自己命運規劃新的道路。

既已斷裂就無法重新焊接,這種斷裂感不可能消弭,它永遠是一個事實,無法透過反省、檢討來融合。除非,升高視野,放眼未來,才能超越過去的斷裂。華人們的命運開始不再是過去的封閉社會中,不斷斷裂的結果,命運開始是國際化、有高度自由選擇的可能。

本書針對華人世界的十大面向,說明其斷裂觀點,並且於後提出超越之趨勢,供身為華人與關心華人社會的讀者思考。由「斷裂」的概念作為華人世界的討論基點,而要敉平社會的斷裂,撫平華人的不確定感與不安定感,尋求「第三條路」是最佳的方法與對策;由第三條道路以解決華人世界各種層面的斷裂。

「第三條路」是指人們原有的思考結構之外的想法,也是解構、差異、非同一性的、不一致的、消遙、真正的自由和可以超越在整齊與不整齊之外的道路。第三條路是在解構、差異之後,達到真正澈底的建構,即是自我可真正的啟蒙,達成自主性,享受人生終極的生命權。

第三條路就是跨越台海之路,第三條路就是就是跨越統獨之路,第三條路就是跨越藍綠之路,第三條路就是跨越左右之路,第三條路就是跨越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之路,第三條路就是跨越悲情與民族主

試閱

序一

重返世界主流論述的華人閱讀
中州科技大學副校長歐崇敬博士

(一)

在華人社會中,我們都理解到華人和華文佔據了世界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力量,華人除了努力在經濟、文化、科學、藝術、教育、傳播等方面作出表現外,更希望能重新回到世界一流文化舞台上,重新成為主流論述。嚴格說來,自清代閉關自守起,華人就退出了世界主流論述,這一來一往一過就是二百年,期間華人經過了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一次大戰、二次大戰、五四運動、中原大戰、國共內戰、淮海戰役、對日抗戰、霧社事件、二二八事件、文化大革命、白色恐怖,華人消耗了大部分的精力在面對政治、社會和轉型的挑戰。一直到九○年代的二十世紀裡,兩岸的華人仍然處於一個民族自信心不足的階段。華人長期以來,在各方面所完成的尖端努力,也因為政治、社會的特殊狀況,而未能夠有效凝聚,回到世界的主流論述舞台。

(二)

華人不禁要問,十五億人口的華人為什麼不能夠與人口只有一億左右的法文世界、日文世界、德文世界同列於世界的主流論述舞台呢?

更明確的問,為什麼是五億人作為母語的英語為世界共同語言,而不是十五億華人使用的華語呢?顯然地,我們缺乏整合,缺乏有效的組織華人世界中的菁英文化、菁英思考、精英作品。某種程度而言,由於八○年代以前我們的社會政治情況,白色恐怖和紅色恐怖還是壓抑著華人,箝制著華人,使之無法出現優質、有見地的思想作品。思想真正的自由時代其實到了九○年代才緩緩地到來,而華人若想要重返世界的主流論述舞台,就必須脫離過去的呈現方式。

一個落後的國家,在解除經濟落後之後,最重要的是,思想論述不能再落後於人,思想論述的前衛和先進,重點在於引導潮流、洞見未來,以及超越各種意識形態的領導,人們不能夠再盲目的被媒體、傳播、宣傳品所洗腦。

也就是說,一個真正的先進國家,一個真正的偉大民族,一個真正先進成熟的社會,「會思考」、「站在世界主流論述的舞台」是一條必要的道路。

(三)

「南方華人學派書系」是華人學圈一群自一九八○年代起,一同走過,超越了二十五年以上歲月的結晶。我們共同擁有的信念是:華人應該要超越政治的力量,在許多學門中,建構出許許多多可以站在世界屹立不搖的思想學派。如同戰國時代起就有的稷下學派、管子學派、呂氏春秋學派,在漢代有淮南王學派,在魏晉有竹林七賢,在唐宋時,禪宗就創造出二十多個思想和修行派別,歷代的道家則更有八十多個派別,新儒家單是宋明兩代就有十多個派別。

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世界裡,華人都曾經用思想改變過世界。曾幾何時,自清代起,從文字獄以來,到紅白兩色的恐怖,我們竟然退出了世界的論述舞台。

如果華人沒有辦法在自己的土地上誕生自己的思想家,並且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影響世界、改變世界,影響歷史、改變歷史,那麼華人的存在仍是一種虛無狀態、失語狀態。

在這裡,我們首先從趨勢策略的論述,來和廣大十五億的華人交流。我們用開放的態度提出對政治、社會、文化、宗教、教育、科技、藝術、流行、軍事、環境、都市空間加以反省,我們除了追求經濟效益或是成為經濟大國以外,更追求民族尊嚴或是人性尊嚴;除了思考社會正義、普世正義、創造文化品質與世界接軌以外,我們還能夠引領趨勢、創造潮流,這才是華人真正努力追求的。

多年來,台灣社會、中國社會、華人社會總是向哈佛大學、牛津大學、海德堡大學、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的各種所謂先進學風,努力學習。但是,距離真正的原創和超越,對於真正的創新智慧總是還有一步之遙。這一點,從胡適之以來,到所謂的台大精神、中研院傳統之中,始終奉美國長春藤、東京名校、歐洲名校為圭臬的態度,莫不如此。

如果說,我們真能夠擁有創新的智慧與觀念,能夠超越偏狹的民族主義,能夠超越狹隘的愛國主義,那麼對於華人本土思想家的歧視也應該同時放棄。華人對於本土的思想人物,始終是三倍嚴苛於歐美的思想家,換言之,任何一個著名的外國作家、思想家的全部作品,內容一字不改,換成華文,就會一文不值。

華人重新創造出自己的主流論述與閱聽大眾,華人也必須創造出屬於自己會思想的群眾。我們將建立一個後後現代的多元公民社會,也就是超越現代主義的狹隘理性精神,同時也超越後現代主義的虛無主義態度。重新回到一個既儉樸又豐富,既人性又有科技,既掌握趨勢又掌握競爭力,同時能兼顧環保的新社會思考。

(四)

超過百位的學界及工作夥伴,分布在南方華人學派的研究中心、學報、網站、讀書會、研討會中,我們長期在建構一個具有趨勢未來和策略視野的新華人論述空間。我們沒有同一化的意識形態,但卻有共同的態度:(1)建構世界第一流的學派,呈現第一流的思想內容;(2)重視華人本土的思想家、科學家、趨勢學家、企業家,重新建構華人的自信心;(3)透過我們的出版物、網路、學報、會議的各種傳播,建構一個華人改變歷史的偉大新世紀。

序二

華人的第三條路--斷裂的華人世界之超越趨勢
中州科技大學副校長歐崇敬博士

這是一個什麼時代?

這是一個知識經典地位瓦解的時代。後現代社會到來,整個世界的知識、意識種類突然全面的作了改變,舊有的人文學科或社會哲學的重要性位置被改變,現代人所大幅度需要的是實用性的知識內容。

這是一個欲望、誘惑、權力與需求的時代。資本主義與自由經濟發展到極致,政客面對誘惑和欲望、權力希望的世界,卻沒辦法再操作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沒有辦法用民族主義或種族主義來操控人民,此時人們開始建構的公民社會是一種後後現代的公民社會,而不再是現代主義的社會。

這是一個新經濟時代。華人快速的進入新經濟時代,快速發展新的科技和城市文明,快速的和全球接軌。華人世界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也有大量的數位資訊人才。

這是一個國家意識消退的時代。人們澈底的進入後後現代和超越國家屬性的時代到來,以城市作為軸心。美國想要用資本主義壟斷全世界,中國則想要用民族主義壟斷全世界,但是這些國家同時又吸收了全球化重要的內容,所以傳統主義或者壟斷式的國家主義是撐不了多久的,必定因為內部對全球化的依賴而自我崩潰。

這是一個差異的時代。所謂的「共識」從來就沒有存在,共識永遠是一方壓制了另一方。在尊重差異的角度之下,人們應該尋求不一致的超越,思考也需超越二元對立。過去常動員團隊或管理的思考是現代主義的思考。

這是一個反璞歸真的時代。後後現代世界中,不能「過」,也不能「不及」;偽世和曝露也都是不好的,原始或過渡也都是不好的。而且儉樸是基於實用,實用不僅是簡單的現代主義考量實用,也考慮使用後的影響,考慮環境永續,反省種種人類文明的資源運用。

總和來說,這是一個斷裂的時代。能完整描述華人社會的形容就是「斷裂」。

華人的集體潛意識中暗存著一種斷裂的命運感,華人的世界是「斷裂世界」。表面上,華人的歷史似乎是全世界二十一個文明中唯一從上古延續至今,但問題是這種長期的連續其實都是斷裂的。

「斷裂」深深主導著華人的命運,華人應了解自己處身於什麼狀態,處身於什麼樣的集體潛意識,透過反省了解機制何在,尋求對策,在未來的生活裡面,在未來的時間裡面,重新為自己命運規劃新的道路。

既已斷裂就無法重新焊接,這種斷裂感不可能消弭,它永遠是一個事實,無法透過反省、檢討來融合。除非,升高視野,放眼未來,才能超越過去的斷裂。華人們的命運開始不再是過去的封閉社會中,不斷斷裂的結果,命運開始是國際化、有高度自由選擇的可能。

本書針對華人世界的十大面向,說明其斷裂觀點,並且於後提出超越之趨勢,供身為華人與關心華人社會的讀者思考。由「斷裂」的概念作為華人世界的討論基點,而要敉平社會的斷裂,撫平華人的不確定感與不安定感,尋求「第三條路」是最佳的方法與對策;由第三條道路以解決華人世界各種層面的斷裂。

「第三條路」是指人們原有的思考結構之外的想法,也是解構、差異、非同一性的、不一致的、消遙、真正的自由和可以超越在整齊與不整齊之外的道路。第三條路是在解構、差異之後,達到真正澈底的建構,即是自我可真正的啟蒙,達成自主性,享受人生終極的生命權。

第三條路就是跨越台海之路,第三條路就是就是跨越統獨之路,第三條路就是跨越藍綠之路,第三條路就是跨越左右之路,第三條路就是跨越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之路,第三條路就是跨越悲情與民族主義之路。

第三條路不是第三勢力的建構,而是一條超越之路,是一條務實、有希望、給人民希望與幸福快樂的道路。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937530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34
    • 商品規格
    • 14.8*21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