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孫保羅書法:附書信日記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 623
    89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保羅這名字,原來只住在聖經裡
是一位使徒的名字
但因為世人景仰前賢,歷世歷代
取名保羅的,很可能已夠組成一個國了
然而眾保羅中,只有聖經中的第一位保羅
強調了自己手寫的字
他說:
「請看,我親手寫給你們的字,是多麼大啊!」
碰巧的是,二十世紀有位華人孫保羅
唯獨這人不單繼承了保羅的名字和敦學
也寫出了原保羅清晰且秀逸的筆力
──張曉風(作家、教授)

掃羅被基督呼召,改名保羅,為祂見證,結果餘生被關,甚至處死。孫保羅在被關長達十年之後,被基督感召,也從此改名,為祂見證,貢獻他的餘生。這本書讓我們體會如何在今天重新認識二千年前的保羅。
──李弘祺(清華大學榮休講座教授;紐約市立大學榮休教授)

孫保羅(裕光)先生在白色恐怖時期曾行過死蔭的幽谷,靠著信仰而通過熬煉與網羅,達到靈性的豐富之地、佳美之處。「草必枯乾,花必凋謝」,但荊棘的冠冕正是生命的華冠,《孫保羅書法》一書所呈現的使徒生命,就是最好的見證。
──胡曉真(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所長)

本書由耶魯大學孫康宜教授親自整理父親孫保羅的書法、書信、日記、手跡及照片,並以親切的口吻寫下精彩的文字及註解。孫保羅在艱難的日子裡發揮基督信仰,把渴慕神的心,用傳統的書法藝術表現得淋漓盡致。本書除了見證他在歷經「白色恐怖」後破繭重生的使徒歲月,更是上個世紀獨特的歷史記錄。

作者

作者/孫保羅

原名孫裕光(1919-2007),天津人。1940年考取日本早稻田大學政經系,1944年擔任北京大學法學院講師,1946年舉家遷往台灣,1950年受「白色恐怖」牽連陷害,遭捕入獄十年,關入新店的軍人監獄,期間曾被送往綠島勞動營,至1960年出獄。1978年移民美國,在美國教書並積極傳講聖經。身後留下許多有關聖經金句及靈修的書法、書信、日記等,今已收入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Paul Yu-kuang Sun Collection特藏。

編註/孫康宜

1944年生於北京,兩歲時隨家人遷居台灣,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後進入台灣大學攻讀美國文學。1968年到美國留學,先後獲圖書館學、英國文學、東亞研究等碩士學位,1978年獲普林斯頓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曾任普林斯頓大學葛斯德東方圖書館館長,為美國耶魯大學首任MalcolmG.Chace’56東亞語言文學講座教授,2015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2016年獲選為第31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目錄

名家推薦
序 《孫保羅書法:附書信日記》/孫康宜
孫保羅印譜

▍輯一 孫保羅書法
第一部分 聖經金句選錄
第二部分 孫保羅靈修書法
第三部分 其他書法題字

▍輯二 孫保羅其他手跡
第一部分 隨感片段
第二部分 為聖歌作詞
第三部分 有關聖經的圖表
第四部分 抄錄古典中國詩詞

▍輯三 孫保羅書信選錄
第一部分 一九七○年代書信
第二部分 一九八○年代書信
第三部分 一九九○年代書信
第四部分 二○○○年代書信
第五部分 給孫女路亞(Esther Sun)的十二封信
第六部分 給教會友人的信

▍輯四 孫保羅日記──焚餘草
第一部分 二○○三年至二○○四年
第二部分 一九八八年至二○○一年
第三部分 一九九七年三月至十一月(選錄)

▍輯五 照片選錄

▍附錄
一、孫保羅早年著作、譯著及訪談
二、親友寫給孫保羅的信
三、親友追思
四、孫保羅(孫裕光)、陳玉真生平年表

序/導讀

【序 《孫保羅書法:附書信日記》/孫康宜】

如果說,我寫的那本《走出白色恐怖》回憶錄,是為了追憶我的母親陳玉真女士(一九二二-一九九七)如何在一九五○年代白色恐怖的期間,獨自不顧一切地養活我們姐弟三人,讓我們平安地渡過那一段苦難的日子,那麼這本《孫保羅書法:附書信日記》,乃是為了紀念父親孫保羅先生(一九一九-二○○七)在「走出白色恐怖」之後(尤其在一九七八年抵達美國之後),如何出死入生、完全為基督奉獻的後半生。在他離世的前幾年,高齡八十五歲的父親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四十四年前今日,我結束了十年囚刑生活,兩個人都活著相見,那是主的神跡……」(二○○四年一月二十三日日記)。

父親原名孫裕光,抵美之後,改名為孫保羅。(但他早年即取了英文名字Paul)。在他們的後半生,我的父母真正活出了生命的見證,成為我們子女最佳的榜樣。

有關父親的「前半生」與」後半生」,他的老同學兼摯友湯麟武先生(一九二二-二○一二,即著名的台灣海岸工程之父,台灣成功大學教授),在他的《有人要我寫回憶錄》(二○○三)一書中寫得最為中肯:

……說明了上述的時代背景後,我與孫保羅(一九一九-)結識之事即不必多費唇舌。戰爭中日本與中華民國既未斷交,主管庚款留學費用的「外務省文化事業部」運作如常。一九三九年,他們委託北京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南京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招考庚款留日學生,當年我們身陷淪陷區,大部分的學校已隨國民黨政府西撤,我與他分別在南北考上後,一九三九年九月先後到東京,在補習日文的時期住在一個宿舍,翌年春天大家考上自己的學校遂分道揚鑣,一九四六-一九五○又在港務局共事,後來在白色恐怖中他有十年苦難,他夫人真的是「愁腸百結」,生了一種腸子都絞起來的病,骨瘦如柴,那時她歸主,每日禱告,保羅兄終於行過死蔭的幽谷,平安歸來,但仍屬不信,甚至撕掉三本聖經,最後出現奇跡而成為最虔誠的教徒,脾氣也完全改掉,他早年就取了英文名Paul,前半生的遭遇類似使徒保羅[的前半生],後半生則完全改觀……。

必須一提的是,一九九七年秋季,母親病逝之後,父親的生活一時變得十分艱難,但他卻能在艱難之中努力發揮他的信仰生活。父親極注重基督徒內在的生命,他的信仰一直建立在神的話語上,並強調必須在聖靈裡面與主耶穌基督聯合。他每天清晨四時即起床禱告,積極投入教會查經班、協助年青人的信仰,以及發展其他文字的活動。父親在這一方面留下了不少筆墨,尤其是許多有關聖經金句及靈修的書法、書信、日記等,數量之多,令人驚歎。

父親自幼即受極其良好的語文教育,年紀很輕時已經熟悉中、英、日文閱讀及寫作。十六歲那年,他曾獲「青年會拒毒徵文」比賽第一名。據考察,天津基督教青年會早已成立了專門團體,大力協助中國政府嚴禁鴉片、嗎啡等吸毒的蔓延。一九三六年天津青年會通過媒體向社會徵文,家父當時只是一名學生,並不是青年會的成員。他恰巧看到徵文啟事,於是寫了該篇徵文並投稿,竟得了第一名,被青年會推薦到《天津益世報》發表。該報紙的頭條新聞是:「孫裕光先生論拒毒是國民的責任;青年會拒毒徵文第一名;對吸毒之弊害詳舉無遺」。(載於一九三六年九月八日及九月九日兩天的《天津益世報》,第九版)。有關這篇一九三六年家父所寫的〈拒毒〉文章,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大陸朋友吳永勝先生,是他最近突然發現這篇舊文的。他的來信中曾說道:「令尊少年時期便有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對民生、科技、教育、體育、醫療、工業、農業、商業、交通等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一個少年在讀書之外能放眼看世界,殊為難得,令人敬佩!更令我輩汗顏!」。另外,李方桂先生的弟子、嘯隱曲社的林燾先生之子林明,也說家父「對當年社會問題的洞察分析力已遠超同時代的青年人,思想已經十分成熟」。同時,我多年來的摯友張宏生教授也評論道:「令尊大作重被發掘出來,令人感慨不已,他在八十多年前提出的問題,現在仍然存在,而他當時還只不過是個十六歲的青年,就能如此高瞻遠矚,具有濃厚的憂患意識!這也讓我想起了梁啟超著名的文章《少年中國說》。梁文指出以往的中國是『老大帝國』,熱切地希望出現『少年中國』,以此振奮國民的精神,令尊的大作則從另一個方面揭示現狀,希望喚醒國人。都是氣勢磅礡,具有感人的力量。如果從一八四○年的鴉片戰爭加以思考,則令尊的大作實際上是將中國近現代史貫穿起來,提出了重大的社會問題」。

至於父親的書法,我是在他二○○七年五月離世以後,才從姑姑孫毓嫻那兒得知,原來父親自幼即受正規的書法教育,難怪其筆墨總是生動淋漓。姑姑曾在來信中如此描述:

你父親很小就學寫字了。他用的硯是圓形的,很大。我們叫它墨海,我家有一大箱字帖,墨是名墨,筆是名筆,常聽他們談筆論畫。筆用完套上白銅筆帽,然後一支支地放在白銅筆架上。還有白銅鎮紙,有一塊鎮紙是你父親得的獎品,還有筆洗等等,我都還記得。你父親鉛筆畫、水彩畫也畫得很好,我家有很多畫冊供臨摹用,他有一塊畫板供野外寫生用。你父親刻圖章也刻得很好,有許多各形各色的石頭,很多刻刀刻好的圖章放在一只小盒裡……(二○○七年八月十一日來函)。

父親過世之後,我和兩個弟弟有幸繼承了父親的許多書法作品及書信。這些年來,我經常瀏覽父親的書法及書信,以至於在信仰及生活方面得到了極大的幫助及啟發。從許多方面來看,書法可說是父親信仰生活的最佳見證。他把渴慕神的心,用傳統的中國書法藝術表現出來,既是一種美好的靈修方式,也是一種誠摯的抒情。因此,我一直想把父親的書法作品以及他的書信、日記等整理出來,以與其他讀者分享。但遺憾的是,多年來的教書工作異常忙碌,一拖再拖,直到二○一八年七月底,耶魯大學神學院準備要為父親建立一個特殊的「孫保羅館藏」(Paul Yu-kuang Sun Collection, Divinity School Library, Yale University),我才終於把父親的書法、書信、日記等整理出來,並捐贈給校方。同時我也開始進行將父親的手稿出版的計劃。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行人宋政坤先生,他的大力支持和鼓勵,並以創新的構想,促成了《孫保羅書法:附書信日記》這本書的順利進行。同時我要向秀威的統籌編輯鄭伊庭女士及副主任編輯杜國維先生致萬分的謝意。

我也要感謝耶魯大學圖書館中文部主任孟振華先生,他一直給了我各種幫助。我的耶魯博士生凌超,花了許多精力和時間,幫我整理家父的書法、信件和日記,讓我終身難忘。此外,台北樂學書局的林星甫先生,多年來在採購書籍方面給我很大的協助,我也要特別感謝他。同時,其他友人如沈渠智、李奭學、李程、趙新新、周有恆、陳麗秋、吳永勝、柯志淑、韓晗等,還有我的兩個弟弟孫康成、孫觀圻,表弟黃宗斌,表弟李志明,堂弟孫綱,以及我的姪女孫路亞(Esther Sun Lao)和孫卉亞(Helen Sun Maurer),也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和啟發,在此一併致謝。

對於外子張欽次,我要獻上最深的謝意;是他的堅持和努力,使這本書得以按時完成。

寫於耶魯大學
二○一九年春季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326706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598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