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電子書】生平絮語:張存武回憶錄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 273
    39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1929年,作者張存武生於山東臨胊縣的郭家莊子。為了生計,家中織布開染坊、做月餅賣、開油坊軋油,件件都是苦力活,作者則幸運地有機會上私塾、學堂讀書。然而時局動盪,在蘆溝橋事變後,學堂不時因日軍掃蕩告停。1944年湘桂戰事緊急,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與盟軍合作,由美軍提供中國軍隊訓練以提高戰力,國民政府號召青年從軍,民間踴躍響應,最後共甄選十二萬多名的青年軍。

當時就讀昌樂中學的作者,堅決響應政府,暗自離家從軍去,成為青年軍「獨立步兵團」第六三一團的一員,自此離開北方的家鄉,輾轉華中、華南、海南,落腳臺灣。

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張存武是1950年最後一批從海南島來台的,然因軍隊縮編,他轉而求學,考取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當時名師濟濟,作者得以親炙臺靜農、勞榦、李濟、凌純聲、薩孟武、廣祿、姚從吾、李宗侗等大師,從此走向學術研究之路。畢業後任職國立歷史博物館,爾後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任研究員,直至退休。

作者以中朝關係史、海外華人史研究享譽學界,並參與發起《思與言》雜誌,創辦中華民國韓國研究學會、中華民國海外華人協會。任職中研院近史所期間,先後訪問美國哈佛大學、韓國延世大學及日本東京大學,除國內學者外,還與韓國學者黃元九、李龍範、全海宗、金俊燁等人多所交流。

在本書的追憶中,作者細筆刻畫山東老家的風土民情,歷歷在目。那塊土地與人民的遭遇,苦難卻自有真實的生活況味,已嵌入作者生命深處。而來臺後的經歷雖看似平順,卻仍不時令人感受到那個年代緊張氛圍。舉凡韓戰時期慰勞投降的「反共義士」、戒嚴年代因一本研究稿《清末中共反美運動》(後因此更名為《光緒卅一年中美工約風潮》)而與魏廷朝、吳章詮被捕事件牽連、赴美交流時旁觀詹森總統因越戰面對美國的民意壓力等,都是時代巨輪的真切剪影。即使是人生大事,也如當時許多「芋仔番薯」結合一般,面臨來自本省岳家的阻力,最後有賴妻子的堅決,作者才成為幸福的臺南女婿。

透過本書,我們不僅窺見在臺灣這塊土地上,一位「中朝關係史家」是「怎麼煉成的;同時,回顧作者從山東輾轉落腳臺灣這段近百年的生命歷程,宛如也見證了這一世紀來動蕩的大時代寫真。

作者

張存武

1929年生,筆名海浮子,山東省臨朐縣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史、中美關係史、中韓關係史、海外華人史。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1958-1998)、中華民國韓國研究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理事長。著有《光緒卅一年中美工約風潮》、《清韓宗藩貿易》、《清代中韓關係論文集》等書。

目錄

整理說明
自序/張存武

第一章 故鄉歲月
  家
  老少及姊妹們 
  從私塾到學堂
  務農及昌樂中學生活
  鄰居素描
第二章 大江南北奔波
  十萬青年十萬軍人
第三章 輾轉於學校及軍隊之間
  嘉興青年軍中學
  從杭州到臺北
第四章 落地東瀛生根臺灣
  臺大七年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第一份正式工作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有個家了
  哈佛大學訪問研究
  回家的歷程
  退休茶話
第五章 我的「韓國研究」行腳
  楔子
  初訪韓國
  中華民國韓國研究學會的成立
  初試啼聲:召開中韓關係史國際研討會
  出版《韓國學報》
  推動研究成果的出版
  蓽路藍縷:募款經緯
  「韓國研究」的國際交流
  感懷與紀念
第六章 日本之行
第七章 海外華人研究
第八章 史學方法教研

著作目錄

序/導讀

【自序】

我最初想寫的只是少年時期家鄉的生活經驗及見聞。有此經驗者少有記錄的能力,有能力者則或不知此種記錄之價值。讀臺大歷史系時,曾注意到記錄一年歲時節令的《荊楚歲時記》,加上臺灣大學芮逸夫先生的民族誌課程討論到許多民族風情,使我有時想起家鄉風習。

《山東文獻》創刊初期由陶英惠、張玉法及我輪流編輯,來稿中記述鄉土民風的文章,令我想起讀私塾時唸的《莊稼雜字》,那本五言、押韻、推廣農民識字的書。其時臺海兩岸尚未通郵,便請在加拿大教書的謝培智同學轉信給家中,將該書抄錄寄臺。我將之在《山東文獻》上刊出,並寫了篇考釋文字。此舉引起了旅臺山東老鄉的注意,有多篇考證箋釋文字寄來刊出。

我初中的時候從家中偷跑去當青年軍,輾轉華中、華南、臺灣各地,忙於生活及求學治學,無暇想家。但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服務期間,眼睛曾兩度患急性結膜炎,每次差不多兩個月不能看書,只好聽歌。蔡琴所唱的〈問白雲〉中的「故鄉望不見,知己常離分……千山你飄零,萬水你曾遊」,和著舊愁新怨的哀怨韻律觸動了我的思鄉情緒。夜裡有時取出中國分省地圖中的山東圖看看,略消鄉愁。

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春,近史所同仁舉行茶會歡送我及其他三位退休同仁,我寫了篇〈退休茶話〉,略述生平,但重在來臺灣後的求學、研究及學術活動。民國九十年(二○○一)五月,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人員在青年軍官兵訪問計畫下,訪問我數次,做成一萬多字的記錄,是有關我從小到青年從軍,來臺入臺灣大學以前的生活回憶,但對少年農村生活說得不夠詳實,需要更仔細的描述,這就是首篇文字的來由。

後來收到蔣永敬、李雲漢、喬兆坤、盧毅君諸兄的回憶之作,使我覺得也可以寫寫從軍,輾轉於軍隊及學校之間,從浙江經湘、粵、海南到臺灣的生活,以及在臺大讀書、中央研究院作研究的經驗。九十七年(二○○八)起在諸好友的催促下,完成後邊一部份。感謝老友林淑慧小姐將這篇文字(本書第一至四章)打入電腦,以及小老弟吳政緯代為校對整理,不過還是我自己最能讀懂。

張存武
中華民國一○七年(二○一八)三月十六日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326736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16
    • 商品規格
    • 14.8*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