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繆斯之眼》收錄馮冬近十年的詩學批評文章,開啟了從布羅茨基、葉慈、瓦萊里等歐美經典詩人到謝閣蘭、列維納斯、巴塔耶等他者哲學家,再到路東、孫冬、黎幺等當代漢語寫作者的循環批評之旅,並論及寫作意義之同時代的生成機遇。
本書並不設定一個目的地,而以理論、哲學之眼洞觀詩之意義的源頭,剖析文本的內在肌理,裸露出被已有的閱讀與研究忽視的某些重要的思想體驗。它打開了詩與精神分析、事件、神性、無限性及他者的關聯,解開詩裡隱藏的錯綜複雜的歷史、政治與心理動因,探究詩如何觸及意識、無意識、戰爭、文明,如何關涉本體論上的人類存在。當下,我們身處精神碎片的巨大而緩慢的衝擊,如置身看不見的戰爭,文學的庇護是否可能?
《繆斯之眼》深入文本的皺摺,拓展文本的可想像性,透視詩之隱微的思考。此書表明,在對偉大視域的探索中,獨立的判斷、獨到的見解乃不可缺少之利器。本書帶來美學與智性上的樂趣,與讀者一同臨近文本中閃現的尚未被完全理解之物,並從中汲取精神能量。
本書並不設定一個目的地,而以理論、哲學之眼洞觀詩之意義的源頭,剖析文本的內在肌理,裸露出被已有的閱讀與研究忽視的某些重要的思想體驗。它打開了詩與精神分析、事件、神性、無限性及他者的關聯,解開詩裡隱藏的錯綜複雜的歷史、政治與心理動因,探究詩如何觸及意識、無意識、戰爭、文明,如何關涉本體論上的人類存在。當下,我們身處精神碎片的巨大而緩慢的衝擊,如置身看不見的戰爭,文學的庇護是否可能?
《繆斯之眼》深入文本的皺摺,拓展文本的可想像性,透視詩之隱微的思考。此書表明,在對偉大視域的探索中,獨立的判斷、獨到的見解乃不可缺少之利器。本書帶來美學與智性上的樂趣,與讀者一同臨近文本中閃現的尚未被完全理解之物,並從中汲取精神能量。
目錄
序言
▍詩歌眼
布羅茨基的〈我坐在窗前〉
沉默的對白:讀西米克的詩
掀起彩色面紗:雪萊與真實的相遇
詩的鐘擺:瓦萊里與美國現代詩
看不見的戰爭,看不見的琴鍵
詩的未來意識
「慾望那可怕的光輝」:葉慈詩歌的心理解析
「內在無限性的綻開」:李立揚的詩
地下性、影子與語言空穴
詩的來世
深度無聊與失落的救治
▍哲學眼
不可能的他者:列維納斯與文學研究
被裸露的神聖─評巴塔耶《內在體驗》
米克‧巴爾與精神分析詩學
謝閣蘭與異域感知
▍內向眼
一個人的烏托邦
《山魈考殘編》與另類生命
超越陌生化:寫作的衝突
誰將我們拋入同時代?
死亡、恐懼與他者
懸浮詩
▍詩歌眼
布羅茨基的〈我坐在窗前〉
沉默的對白:讀西米克的詩
掀起彩色面紗:雪萊與真實的相遇
詩的鐘擺:瓦萊里與美國現代詩
看不見的戰爭,看不見的琴鍵
詩的未來意識
「慾望那可怕的光輝」:葉慈詩歌的心理解析
「內在無限性的綻開」:李立揚的詩
地下性、影子與語言空穴
詩的來世
深度無聊與失落的救治
▍哲學眼
不可能的他者:列維納斯與文學研究
被裸露的神聖─評巴塔耶《內在體驗》
米克‧巴爾與精神分析詩學
謝閣蘭與異域感知
▍內向眼
一個人的烏托邦
《山魈考殘編》與另類生命
超越陌生化:寫作的衝突
誰將我們拋入同時代?
死亡、恐懼與他者
懸浮詩
序/導讀
|序言|
本書收錄的乃是一段段「激烈思想」的產物(看不見的被凝縮的「激烈」,甚至帶著某種天真),各篇章的創作時間已從我身後逝去──最早一篇約作於2009年──卻在「詩」這個場域內留下了難以磨滅、但也難以追蹤的痕跡。這些文字究竟遭遇到了什麼,將走向何方?從與詩最初的相遇到最近的閱讀,縈繞我的問題始終是:如何把詩帶向被理論之思貫穿的一種獨有的理解?如何打通詩與非詩(哲學、精神分析、神學、意識)的內在能量通道?本書看來並沒有提出一種新的詩學理論,而僅僅保持為對現象及觀念世界的層層推進的鑽探,保持為向他者/他性的開敞。在閱讀和寫作中,我臨近至為陌異的時空。或許詩只是一扇門,很多人迷戀於門上的花紋,而我只想徑直穿過它。
藉著繆斯之眼,也即詩的源泉之處的天啟觀看,我試著看透作為語言之技藝的詩學,看向詩的全景,同時留意語言自身攜帶的難以轉述的奇異。這是一種「全息透視」的嘗試,當然,帶著對所謂「學術衝動」的抑制,逼迫自己說出那些關於詩的本質的東西。藉著理論,但不再歸屬理論。如果我們不能把詩溢出歷史與文化的那一部分剝離出來,那麼它很容易淪落入被不斷轉述的境況;詩性空間很容易被那些看似強大的文化話語塞滿,被擠出自己的內在。這也是為什麼我從未以「譜系」的方式來思考詩歌,在我看來,對譜系的談論乃是對詩的最大遮蔽,因為造就一個詩人的只能是屬於他自身的那個黑匣子,譜系或流派研究無法深入詩的「內在體驗」,它們總停留在「影響」這類領域。詩並非可以藉助「背景」而得到理解,很多時候,它隱入其中的地方也不再構成理知的對象。
如此,本書必然是缺乏體系的,繆斯的眼裡並沒有一個總綱,它不是靠邏輯線性連接,而是多點互動。各篇章相互獨立,暗中牽動,無始無終,有正面論述也有側寫,時空交錯,一個個沉思的片段散落於此,溢出了一般意義上的「詩學」。「陌異學」或許是個更好的描述。最後,我刪去了所有注釋,卸下了學問的腳手架。我相信,所有關於詩的文字都應是原創,它們的出處乃是可查的神祕,而至高的文學批評無異於「魔法批評」,它從詩的水晶球裡看到的正是過去、現在與未來,轉動這個水晶球,或能窺見我們生命中一直未被說明的部分。
本書收錄的乃是一段段「激烈思想」的產物(看不見的被凝縮的「激烈」,甚至帶著某種天真),各篇章的創作時間已從我身後逝去──最早一篇約作於2009年──卻在「詩」這個場域內留下了難以磨滅、但也難以追蹤的痕跡。這些文字究竟遭遇到了什麼,將走向何方?從與詩最初的相遇到最近的閱讀,縈繞我的問題始終是:如何把詩帶向被理論之思貫穿的一種獨有的理解?如何打通詩與非詩(哲學、精神分析、神學、意識)的內在能量通道?本書看來並沒有提出一種新的詩學理論,而僅僅保持為對現象及觀念世界的層層推進的鑽探,保持為向他者/他性的開敞。在閱讀和寫作中,我臨近至為陌異的時空。或許詩只是一扇門,很多人迷戀於門上的花紋,而我只想徑直穿過它。
藉著繆斯之眼,也即詩的源泉之處的天啟觀看,我試著看透作為語言之技藝的詩學,看向詩的全景,同時留意語言自身攜帶的難以轉述的奇異。這是一種「全息透視」的嘗試,當然,帶著對所謂「學術衝動」的抑制,逼迫自己說出那些關於詩的本質的東西。藉著理論,但不再歸屬理論。如果我們不能把詩溢出歷史與文化的那一部分剝離出來,那麼它很容易淪落入被不斷轉述的境況;詩性空間很容易被那些看似強大的文化話語塞滿,被擠出自己的內在。這也是為什麼我從未以「譜系」的方式來思考詩歌,在我看來,對譜系的談論乃是對詩的最大遮蔽,因為造就一個詩人的只能是屬於他自身的那個黑匣子,譜系或流派研究無法深入詩的「內在體驗」,它們總停留在「影響」這類領域。詩並非可以藉助「背景」而得到理解,很多時候,它隱入其中的地方也不再構成理知的對象。
如此,本書必然是缺乏體系的,繆斯的眼裡並沒有一個總綱,它不是靠邏輯線性連接,而是多點互動。各篇章相互獨立,暗中牽動,無始無終,有正面論述也有側寫,時空交錯,一個個沉思的片段散落於此,溢出了一般意義上的「詩學」。「陌異學」或許是個更好的描述。最後,我刪去了所有注釋,卸下了學問的腳手架。我相信,所有關於詩的文字都應是原創,它們的出處乃是可查的神祕,而至高的文學批評無異於「魔法批評」,它從詩的水晶球裡看到的正是過去、現在與未來,轉動這個水晶球,或能窺見我們生命中一直未被說明的部分。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