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屬首次窮盡臺灣近四百年第二語言習得教材之第一手材料,對臺灣華語文教材演變發展通史進行了完整而系統的研究。在相關史料的整理和分析方面,以二語習得及教材編寫理論為基礎,梳理了各時期的不同史料;並從影響各時期教材發展的多重因素著手,通過剖析內部發展因素,劃分出各具特色的不同發展時期,分析了各時期不同教材的發展特徵。通過質性和量化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進一步探析臺灣當代華語文教材的發展特徵。以全面性和科學性為導向,實現選題和構思上的創新,對於華語文教學研究者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目錄
	賴序 1
	施序 5
	Richard’s PREFACE 7
	推薦語 1
	前言 I
	第一章 導言 1
	第一節 臺灣華語文教材演變發展時期劃分 2
	第二節 本文教材分析框架 5
	一 教材編寫者 7
	二 教材主體 9
	三 教材使用者 10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2
	第四節 研究意義 14
	第五節 研究的概念界定 15
	
	第二章 臺灣華語文教材演變發展研究基礎 17
	第一節 教材定義與屬性 17
	一 第二語言教材的定義 18
	二 第二語言教材的屬性 19
	三 第二語言教材的類型 19
	第二節 教材編寫理論 21
	一 教材的編寫理論 21
	二 教材與教學理論 25
	三 教材的評估理論 27
	第三節 臺灣華語文教材的編寫與研究 30
	一 臺灣華語文教材的定義與屬性 32
	二 臺灣華語文教材編寫理論研究 33
	三 臺灣華語文教材編寫設計研究 36
	四 臺灣華語文教材發展評估研究 40
	
	第三章 臺灣早期傳教士時期華語文教材發展研究 45
	第一節 臺灣早期傳教士時期華語文教材總況(1627-1894) 46
	第二節 臺灣早期傳教士時期華語文教材特徵分析 54
	一 甘治士發明的新港文 56
	二 基督教新派的廈門音字典 58
	第三節 臺灣早期傳教士時期華語文教材教學應用分析 61
	一 十七世紀傳教士華語文教材的教學應用特點(1627-1662) 62
	二 十九世紀傳教士華語文教材的教學應用特點(1865-1894) 67
	第四節 臺灣早期傳教士時期華語文教材局限分析 75
	一 十七世紀傳教士華語文教材的局限 75
	二 十九世紀傳教士華語文教材的局限 77
	第五節 本章小結 78
	
	第四章 臺灣日據時期華語文教材發展研究 81
	第一節 臺灣日據時期華語文教材總況(1895-1945) 82
	第二節 臺灣日據時期華語文教材特徵分析 86
	一 臺灣日據時期華語文教材的標音特徵 86
	二 臺灣日據時期華語文教材的文本特徵 92
	三 臺灣日據時期華語文教材的語法特徵 96
	第三節 臺灣日據時期華語文教材教學應用分析 104
	第四節 臺灣日據時期華語文教材局限分析 106
	第五節 本章小結 107
	
	第五章 臺灣當代華語文教材發展研究(第一階段) 111
	第一節 臺灣當代第一階段華語文教材總況(1946-1998) 112
	第二節 臺灣當代第一階段華語文教材特徵分析 113
	一 耶魯大學中文教材《說華語》(Speak Mandarin) 114
	二 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材《國語會話(一)》 122
	第三節 臺灣當代第一階段華語文教材教學應用分析 132
	第四節 臺灣當代第一階段華語文教材局限分析 134
	第五節 本章小結 135
	
	第六章 臺灣當代華語文教材發展研究(第二階段) 137
	第一節 臺灣當代第二階段華語文教材總況(1999-2018) 138
	第二節 臺灣當代第二階段華語文教材特徵分析 140
	一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編寫及改版特徵 140
	二 《當代中文課程》編寫特徵 149
	第三節 臺灣當代第二階段華語文教材教學應用分析 164
	一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教學應用分析 164
	二 《當代中文課程》的教學應用分析 170
	三 當代華語文教材的實踐與發展 182
	第四節 臺灣當代第二階段華語文教材局限分析 186
	一 課文內容的局限 186
	二 發音和漢字教學的局限 187
	三 詞類劃分及語法系統的局限 188
	四 作業和教師手冊的局限 189
	第五節 本章小結 190
	
	第七章 臺灣當代主流華語文教材教學應用調查研究 191
	第一節 研究設計 191
	一 研究問題 191
	二 研究對象 192
	三 研究方法 192
	第二節 問卷調查結果與討論 197
	一 問卷調查結果整體分析 197
	二 問卷調查結果對比分析 201
	三 問卷調查開放式問答結果分析 271
	第三節 本章小結 277
	
	第八章 臺灣當代主流華語文教材編寫設計調查研究 · 279
	第一節 研究目的 27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80
	第三節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編寫者訪談 281
	一 教材改版背景 281__
	二 教材改版思路 283
	三 教材編寫展望 292
	第四節 《當代中文課程》編寫者訪談 293
	一 教材編寫背景 294
	二 教材編寫思路 295
	三 教材編寫展望 304
	第五節 本章小結 305
	
	第九章 研究結論 309
	第一節 研究的主要發現 309
	第二節 研究創新 313
	第三節 研究啟示 314
	第四節 研究不足與展望 315
	參考文獻 317
	
	附錄 343
	一 古荷蘭文(左)和新港文(右)並列的馬太福音 345
	二 漢語和新港語對照書寫的新港文書(1784) 346
	三 白話字社會評論書籍《十項管見》 347
	四 《廈英大辭典》(截選) 348
	五 《中西字典》(截選) 350
	六 《廈門音新字典》簡稱《甘典》(截選) 352
	七 《訂正臺灣十五音及字母表附八聲符號》 354
	八 《訂正臺灣十五音字母詳解》 356
	九 推行國語運動的臺灣省政府令 357
	十 《說華語(Speak Mandarin)》(部分截圖) 358
	十一 《國語會話(一)》第一課(pp.1-18) 359
	十二 臺灣當代主流華語文教材評估問卷調查表 361
	十三 《視華》與《當代》教學應用分析之典型教案 370
	十四 張勝昔《漢字簡轉繁的理論和實踐》 402
	後記 403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