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ArtScape
由藝術構成的臺灣視野
【隨書附贈精美海報】
以臺灣美術見證戰爭時局
從戰爭、戰敗、回歸,走向戒嚴,
第一次以藝術的視野
完整述說二戰下臺灣人難言的時局
‧
在瞬息萬變的戰爭局勢中
政治、藝術與文化複雜難解
臺灣畫家如何以美術創作,表達他們對社會的關懷
努力挺過戰爭與政治衝突帶來的各種棘手難題
‧
二戰期間,臺灣總督府在1941年引進了日本的「聖戰美術展覽會」來臺展出,期間還有奔赴前線描繪戰況的日本從軍畫家,他們中途經過臺灣,也間接推動了描繪戰爭題材的美術發展。「聖戰美術」輸入、日本當局的提倡,都在鼓勵臺灣的美術界也要致力在創作上,表現出支持和歌頌日本繼續打這場戰爭的「時局色」。
所謂的「時局」,是一個特殊的日語歷史詞彙,特別指二戰期間,日本發動戰爭的局勢。當時身在臺灣的日本畫家飯田實雄,積極宣告藝術與「時局」的關係:「畫家應該描繪的對象已經登場,那就是新母題──戰爭。」
然而,當我們回顧這段時期的臺灣美術界,包括在臺日本畫家與臺灣畫家的創作,雖然都籠罩在戰爭時局的陰影中,但是並不受到激昂的影響而讓自己的創作隨之起舞。
日本畫家在臺灣活動時,參與了臺灣美術多元的發展面貌,但大多仍受限於必須回應母國的風氣創作戰爭題材的宿命;不過卻也有畫家能夠巧妙順應當局需求,又能兼顧自己的藝術堅持。臺灣畫家們在面臨「時局色」干涉藝術創作的困境,表面態度上配合時局,但當他們思考美術創作如何反應時局時,也努力想辦法讓所屬的美術團體能夠繼續運作,持續推動美術創作與展覽風氣。
我們熟悉的臺灣畫家們,他們究竟是如何描繪與走過這緊繃又艱難的時局呢?
本書是第一本聚焦探討臺灣時局美術的著作,以藝術構成的臺灣視野,見證、述說那段令臺灣畫家身陷複雜處境的時局,為讀者解讀那些提煉自畫家在戰時的個人經歷,也與大時代中的社會相映共振的作品。
聯合推薦
林育淳 臺灣美術史研究者.前臺南市美術館館長
林柏亭 前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周婉窈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邱函妮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張惠菁 作家.鏡文學文學開發部執行總編輯
顏娟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按姓名筆劃排列)
目錄
序 章 戰爭畫狂潮
第一章 從軍畫家與戰爭畫
第二章 送行,出征的風景
第三章 虛構的純情愛國少女
第四章 宣揚武士精神
第五章 埋藏在時局畫裡的動物隱喻
第六章 時局下的親子圖像
第七章 學校強化武道與勞動訓練
第八章 空襲下避難的日常
第九章 終戰後的省思
第十章 戰爭記憶的塗改與復原
後記
引用文獻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