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台灣史新聞
台灣最古老的新聞通訊社,跨越六百萬年的史料首度面市!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台灣最古老的新聞通訊社,跨越六百萬年的史料首度面市!
早在六百萬前年台灣島初形成之際,一個神祕的「台灣史新聞通訊社」就已然存在。他們的宗旨是:「任何不可能的現場,我們都在那裡!」因此台灣所有重要的歷史事件,他們都留有第一手的採訪報導。
如今,沉寂已久的珍貴史料終於出土,專家學者為了記錄這項驚人的發現,特組成台灣史新聞編輯委員會,製作《台灣史新聞》六百萬年紀念特輯,希望還原歷史真相,帶領讀者重新來到事件發生的現場,甚至直接感受台灣島誕生之際的地質衝擊,讓讀者體驗身歷其境的真實。
用新聞形式說歷史,圖文並茂還原事件現場!
【精采內容】
本紀念特輯精選台灣史新聞通訊社最具代表性的新聞、社論,以報紙的形式重新排版,呈現從古至今所有人類與台灣這塊土地互動的歷史。全書依時代背景分為六卷,從台灣島誕生開始,歷經史前、荷西、明鄭、清治、日治等時期,直至民國百年,一路展現台灣豐富的樣貌。無論是政治事件、民生經濟、藝文活動或名人軼事,都鮮明地反映當時的庶民生活。
你將能從百萬年等級的歷史維度,看到所有在這個島嶼上曾經發生的大小事。書中不僅呈現台灣在地觀點,更連結國外重大歷史事件,具有宏觀的格局與視野。除了豐富的知識內容,還融合了逗趣的漫畫及小廣告,增添閱讀的趣味。
這是一本將複雜的台灣歷史化繁為簡的書,也是第一本結合自然地質科學、考古人類學及歷史研究的台灣史專輯。只要擁有本書,你就能輕鬆掌握台灣史!
【好評再版】
◎2016最新增訂版新增近年大事年表
◎邀請向陽、孫大川、陳其南、吳密察專文推薦
目錄
第一卷遠古/史前時代
台灣島誕生∕台東長濱文化∕大坌坑文化∕十三行文化
第二卷十六/十七世紀
台灣進入歷史時代∕沈有容諭退紅毛番∕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荷蘭與西班牙設點建城∕馬卡道族事件∕荷蘭人引進農、漁、畜牧∕郭懷一事件∕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明鄭軍隊與平埔族的衝突∕台灣首次納入中國版圖∕郁永河《裨海記遊》
第三卷十八世紀
《康熙台灣輿圖》∕陳賴章墾號墾殖大佳臘∕《康熙皇輿全覽圖》∕羅漢腳的由來∕鴨母王的故事∕台南三郊成立∕大甲西社番亂∕清嚴禁番漢通婚∕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閩粵械鬥∕清令原住民從漢姓∕土牛溝畫分漢番界∕撒瑪納札《福爾摩沙史地記實》∕匈牙利伯爵鼓吹歐洲各國來台殖民∕北美十三州發表〈獨立宣言〉∕鹿港開港∕林爽文事件∕英使要求通商遭拒∕吳沙頭圍開墾
第四卷十九世紀
海盜蔡牽∕潘賢文率眾開墾宜蘭∕日人文助漂流記∕噶瑪蘭建城∕郭百年侵墾事件∕開台進士鄭用錫∕英國走私鴉片到台灣∕閩粵共設金廣福墾號∕台灣茶運銷國際∕鴉片戰爭∕郭光侯上京告御狀∕煤、硫、樟腦吸引西方人染指∕雞籠中元祭∕天津條約 台灣開港∕英國外交官發表台灣特有種動物∕馬雅各來台傳教∕牡丹社事件∕加禮宛事件∕馬偕設牛津學堂∕清法戰爭∕劉銘傳任台灣巡撫∕甲午戰爭∕台灣民主國成立∕新式國民小學教育
第五卷二十世紀
解放纏足運動∕後藤新平視察阿里山森林∕台灣彩票發行∕武昌起義成功∕太魯閣番之役∕西來庵事件∕台灣行政區大改制∕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蓬萊米誕生∕台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霧社事件∕台灣博覽會∕中日戰爭爆發∕太平洋戰爭爆發∕美軍空襲台灣∕台灣光復∕中華民國退守台灣∕美援台灣經濟、軍事∕「麵粉代米」政策∕八二三砲戰∕雷震組反對黨遭判刑∕故宮博物院復院∕紅葉少棒打敗日本隊∕黃俊雄布袋戲∕十大建設∕蔣中正逝世∕美麗島事件∕李師科銀行搶案∕民主進步黨成立∕解嚴∕萬年國會終結∕山胞改為原住民∕首次總統直選
第六卷二十一世紀
首次政黨輪替∕平埔族群要求正名∕台北101開幕∕抗議中共反分裂國家法∕夜市打敗故宮∕澎湖博弈 公投否決∕《賽德克.巴萊》刷新影史票房
序/導讀
推薦序
用新聞說歷史,令人耳目一新
唐代詩人王維的古詩名句寫道:「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臺灣通史》的作者連橫先生於年幼時,其父亦曾告之:「汝為台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而現居臺灣的人們,大多生於斯、長於斯,甚至是葬於斯的「臺灣人」,當然應該知道臺灣的事。
有關臺灣的事,早期多以口耳相傳或少數傳播管道及圖書紀錄加以流傳,近三十年來藉由通訊科技的精進和知識教育的普及提升,使得任一時地發生的事件,能迅速且無遠弗屆的傳播出去,同時被記錄成眾人皆知的「歷史」。而記錄臺灣的歷史,具體的由清代連橫先生所著《臺灣通史》伊始,後繼不乏有志之士,摩肩接踵、汲汲營營的深入辨證與發掘,並不斷探究隱晦湮蔽於傳說或民俗底蘊之史實,尤以晚近累積的豐碩成果,使「臺灣史」成為眾所熟知的一門顯學。
但綜觀有清以來,記錄與臺灣歷史相關的浩瀚訊息及書海當中,或因學科分類細瑣,造就有專論臺灣地理天候、產業經濟、社會組織、教育發展等領域;或有自訂區域範疇,論述一地之人文與自然的發展;又或以特定時、地、事件加以論述。其中,較少就整體臺灣的時空為範圍,以綜合自然與人文的宏觀角度,闡述臺灣歷史的容貌,縱或有之,其內容又多如蜻蜓點水般難明箇中詳情,因此有心一窺臺灣史事堂奧之人士,縱日夜匪懈博覽相關群籍和紀錄,常亦難以御繁從簡的了然臺灣歷史全貌。
而今,偶獲這本《台灣史新聞》,乍見封面的設計和題辭,以為是搜羅陳舊報章新聞加以匯聚條列的紀錄冊,卻見其題曰「跨越六百萬年的史料……」,又不免驚訝其書冊的輕薄;待稍略翻閱,見其每一跨頁的版面設計,如同報紙的頭版形式,頁內的每則標題、內文乃至插圖等的編排方式,亦悉報紙的格式,此時內心依舊疑惑;直到定睛細看才豁然理解,原來這是一本簡要版的臺灣通史!
就在視覺與思維相互矛盾下,激發細觀書中內容的欲望;於是,抱持好奇和探索的心情,興味盎然的開始翻閱這本風格獨樹的臺灣通史,不知不覺中竟快意舒悅的看完最後一頁,卻又油然生起意猶未盡的一絲悵然。待得心情平緩又翩然回顧時,方才了悟這本專書是以模擬記者的第三者角度,依臺灣始生迄今所發生事件的時序,寫成新聞報導的形式內容,這些內容雖然都不再是「新」聞,但透過每則內文清楚表述的時間、地點、人物、事實等要項,卻彷彿看到剛剛發生的「新聞」,閱讀起來沒有沈重與枯燥的感覺,編輯手法頗具創意!
暢然閱讀一番後仍感意猶未盡,不忍又再閱覽一遍,發覺此書內容在題材選擇上,固然避免不了掛一漏萬的情形,但對於貫串臺灣歷史的重要事件,則是盡可能羅列鋪陳,部分事件內容雖與坊間其他臺灣史論著有雷同之處,唯其以新聞報導的筆法加以闡述,且加入照片或插圖強化史料的正確性與豐富性,除跳脫一般臺灣史書撰論形式的窠臼,又能具體而微、深入淺出地表達事件的始末,其作法令人耳目一新。在精選的歷史題材中,包含臺灣島上各種人類生活形式、社會景況、產業梗概、科技發展,以及一般史論無可避免的政治事件外,更特殊之處,則是將當年代的重大國際事件,恰如其分的穿插在臺灣史事篇章中,以作為島內外時空環境的對應參照。因之,全書不僅具有臺灣在地觀點,更聯結國際發生的歷史系列,具體擴大了宏觀臺灣歷史的視野。
此外,在閱覽精心選出的史事間,偶會瞥見一小塊的詼諧廣告、編者註解,或是筆調輕鬆的四格漫畫,初覺畫面有點扞格難忍,但再次細看其間,這些偶爾躍入眼簾的「小品」,猶如濃重大菜間點綴的清香甜品,或發人深省,或博君莞爾,頓時化解凝重、緊繃的思緒,卻又在淺嘗即止、略事休息後忍不住想繼續看下去。整本覽畢,方才所讀種種臺灣事件歷歷在目,愛不釋手的感覺沛然而生!
欣見這本專書的出版,看完了它,在舊有的刻板印象中,對臺灣歷史有了新的感受和體認!
陳濟民前臺灣博物館館長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