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鏡子冥想:運用神經科學技巧,練習自我反芻,舒緩壓力,同理自己,增加自信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一場名為「鏡子凝視」的實驗,竟催化出多元豐富的內在覺察!
每當感到茫然、心煩意亂時,
只要每天盯著鏡子兩分鐘,就會發生奇妙的轉變……
《紐約時報》、《富比士》專欄介紹
TEDx 熱門點閱影片<What Mirror Meditation Can Teach You>
Amazon、Goodreads讀者★★★★★好評
鏡子是面對生命挑戰時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因為它能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
而在鏡中看著自我的映射,
是身為人類所能擁有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強大的工具之一。
在由本書作者主導的「鏡子凝視實驗」中,
發現鏡子可以喚醒我們內在某些強烈的情感,
除此之外,鏡子可能還有一些超乎想像的神奇妙用。
鏡子是面對生命挑戰時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因為它能讓我們真實地面對自己,
而在鏡中看著自我的映射,
是身為人類所能擁有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強大的體驗之一。
◤為什麼要透過鏡子練習覺察?
自我批判常隱藏於內心深處,而對外貌的挑剔是最常見,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察覺到的部分。因此在照鏡子、凝視鏡中自己的過程中,能夠更深入地觀察自己的感受,成為覺察一切思想和情緒立足點。
◤加深覺察力後會有什麼轉變?
眼睛和臉部表情是人們共情的重點部位,透過鏡子看到自己,會增強自我同理和關懷,進而舒緩焦慮,在日常中有更好的工作表現與人際關係。
本書透過鏡子冥想,探討許多人類共有的內心活動:
.人們如何看待我們?我們在他人眼中的形象,為何會成為焦慮的來源?
.為什麼有些人討厭照鏡子,有些人又整天照個沒完?要如何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狀態?
.鏡子能作為截肢後的復健訓練輔具,這是基於何種生理或心理機制?
本書每章節後都附有與該篇主題相應的練習,逐一練習,你將會--
.如何透過鏡子練習自我對話,更了解深層自我。
.雖無法將負面情緒一掃而空,但能更快從中恢復,不被情緒束縛。
.增強自信。
.更加同理自己,也能同理他人,進而改善人際關係。
.放下對完美的追求,生活心態更加輕鬆。
.學會以第三人的視角看待自己,不再受外界影響。
目錄
前言
Part I: 自我意識的引導
1. 神奇平凡的鏡子
2. 不照鏡子會如何呢?
3. 從前,有一張臉
4. 倒影是協調的關鍵
5. 自我意識的兩面
6. 正視自己
7. 準備好嘗試鏡像冥想了嗎?
8. 與抵抗為友
Part II: 分心的美麗
9. 自虐三重奏
10. 把自我視為客體
11. 自我客體化的神經科學
12. 自我探究的轉變
13. 自我面對的姿態
14. 老化和隱身
15. 運用鏡像冥想來接受自己的外表
Part III: 如何跟自己說話
16. 自言自語的力量
17. 自言自語的好處
18. 探索腦中的聲音
19. 鏡中憐憫自己
20. 馴服內心的批評
21. 表達內心的方法
22. 如何進行自我反省的視頻日記
Part IV: 自拍和尋找心理安慰
23. 時代的印記
24. 自拍成癮
25. 理想圖像與自我反省
26. 試圖維持形象
27. 情緒管理的嘗試
Part V: 透過鏡像馴服焦慮
28. 面對焦慮
29. 什麼吸引了你的注意力?
30. 焦慮會扭曲你的視野
31. 鏡像的自我安慰
32. 如何解凍自己
33. 解離與分裂
34. 放下才能療癒心靈
Part VI: 探索情緒的安全空間
35. 情緒是如何反映
36. 社交規則
37. 發現真實感受
38. 情緒勞動抑或真實情感
39. 面對憤怒
40. 面對悲傷
Part VII: 自戀可以教我們什麼
41. 自戀的鏡像思考
42. 同理心:感受自己的感受
43. 同情:理解自己的感受
44. 為什麼同情可能比同理更好
45. 同情自戀者
46. 使用鏡子尋找缺失的事物
Part VIII: 孤獨和依戀的鏡像思考
47. 如何看待孤獨?
48. 臉上的孤獨
49. 獨處的能力
50. 依戀的模式
51. 焦慮的自我依戀
52. 迴避型的自我依戀
Part IX: 被看見的風險
53. 別人是我們的鏡子
54. 塑造鏡像身份
55. 重新審視客觀的自我
56. 心理虐待-煤氣燈效應
57. 堅持建立信任
58. 如果你真的了解我
59. 相信自己會被看到
Part X: 清晰和同情的看待他人
60. 看別人在尋找什麼?
61. 用愛看待一切
62. 同情看待並採取行動
63. 收回投射心理
64. 當別人看起來想威脅你
65. 走出陰影
66. 美的偏見
序/導讀
前言 探索鏡中的智慧
你今天照過鏡子了嗎?
你會避免注視自己嗎?
還是你根本就希望自己可以別再照鏡子了?
鏡子可以喚醒我們內在某些強烈的情感,除此之外,鏡子可能還有一些超乎想像的神奇妙用。在本書中,你會發現鏡子是面對生命挑戰時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因為它能讓我們誠實地面對自己,而在鏡中看著自我的映射,是身為人類所能擁有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強大的體驗之一。
身為成年人,照鏡子似乎成了我們的第二天性。我們習慣照鏡子整理儀容,在出門見人前確認一下自己的儀表。但如果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鏡中的自己,會發生什麼事?還記得小時候在鏡子裡看到自己時,又是什麼樣的感覺?
當我還是個小女孩時,我會忘我地看著烤麵包機側面反光中自己的倒影,跟這個倒影一起胡鬧、扮鬼臉、模仿週遭的大人,那時的我每當看著自己就會感到安心和瑜悅。然而就像大多數人一樣,隨著年齡增長,社會對我們也會有不同的期許,我開始用鏡子來細細端詳自己的外貌,還把自己拿來和電視上的演員及雜誌上的模特兒比較。
鏡中的自己似乎永遠差強人意。
然後有一天,我瞥了一眼鏡子,瞬間被鏡中悲傷和愁苦的自己驚呆了,我從沒意識到自己的狀態竟是如此。在熙攘忙碌的生活中自以為「一切都好」,卻在那一刻清楚意識到,我因為想努力創造在他人眼中的完美的形象,早就和內在的真實感受失聯了。
自那時起,我開始每天花些時間去看鏡中的倒影,不再專注於外表,而是為了確認自己的真實感受。隨著時間過去,這就成了一種超越表象,以同理心來洞見內在真我的一種冥想方法。
身為一名研究科學家,我想了解為什麼鏡子能有如此效果,因此規畫並進行了「鏡子凝視實驗」(mirror-gazing experiments)。研究參與者得對著鏡中的自己冥想,一開始他們看起來尷尬且不自在,臉是緊繃的,眼神冷酷而帶著批判;接下來,我引導他們越過外表往內在深處看,當這個階段接近尾聲時,就會看到神奇的轉變:他們的面孔變得柔和,眼睛開始閃爍著喜悅的光彩,還會分享他們在這過程中產生的許多驚人洞見。看似平平無奇的鏡子,竟能催化出如此多元的內在覺察,這真是件不可思議的事。
我協助人們使用鏡子冥想,並且研究觀察他們在這過程中的變化,透過眾多受試者反饋的驚人啟發裡,可以歸納出三個主要的改變:
首先,他們開始意識到對自己的批判程度,無論是對外表不滿意,還是潛意中識不被接受的部分,鏡子都讓這些浮上檯面,同時也讓他們從自己臉上清楚看到這些批評對他們造成多大的影響,進而促使他們更加接納和同理自己。
第二,鏡子能如實且細緻地反映面部表情,所以他們能時時刻刻對自己的實際感受更有「覺知」,即「發現自己的真實感受」,這一開始對許多人來說有點震驚。某些人清楚發現自己平常對哪些情緒是迴避的,好比恐懼、憤怒或厭惡感,他們接受和管理情緒的能力也會隨著進行鏡子冥想練習的時間越久而越發寬廣。
最後一個改變則超出我的預期,卻令人相當驚艷:許多人發現這麼做會對人際關係產生正面的影響,因為他們會更加清楚自己和他人如何看待彼此。透過鏡子冥想練習,能給予自我滿滿的關注,因此在關係中,他們變得更有能力專注對待和感受他人,從而使人際關係得到深化。
鏡子是我們現今擁有最有價值的工具之一,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只要花時間凝視鏡中自己的雙眼,就能讓你平靜下來,喚醒內在的溫柔。
本書能夠指引你如何以清明、誠實和同理心來看待自己和世界。這是一段探尋的旅程:你將會開始透過鏡子來學習如何用同理心看待自己,並在自我倒影中找到平靜,然後將這些技巧應用在與他人的關係中。我希望你能收下這段旅途中的諸多發現,並且開始將這種反思法應用於你的生活。
現在就讓我們開啟這段鏡子冥想的自我反思之旅吧!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