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父母不經意的一句,可能已變成「對孩子的詛咒!內容簡介
	★一出版榮登人文社科、親子教養、心理學,三大類別第1名
	★銷量突破10萬冊
	★日本amazon 4.4顆星推薦
	
	若你打從心底相信「我家的孩子絕對不會變壞」,
	請務必仔細閱讀本書!
	
	孩子會說出口的在意,
	連1%都不到!
	等到向父母求助時,
	事態往往嚴重到難以修復!
	
	「自以為的好」只是家長的自我滿足
	父母不經意的一句,可能已變成「對孩子的詛咒」!
	
	潛藏在日常的「危險一句」,身為父母的你,中了幾個呢?
	① 跟大家好好相處
	② 快一點
	③ 多加點油
	④ 你要我說幾次
	⑤ 好好唸書
	⑥ 小心點
	
	身為家長的你,是否也有以下的煩惱呢?
	✓ 總是被孩子氣得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 孩子總是跟我唱反調,到底是為什麼?
	✓ 該如何才能培養出自律的孩子呢?
	✓ 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適應社會的能力?
	✓ 孩子身邊的大人們應該注意哪些事?
	
	°•°•°•°•°•°•°•°•°•°•°•°•°•°•°•°•°
	「明明是很乖的孩子,怎麼就變壞了?」
	
	身為犯罪心理學權威的作者,曾經對1萬名非行少年進行心理分析,
	深刻體認並非虐待、怠忽親職及貧困等問題,才會誘發孩子行為偏差。
	危險則在於乍看之下沒有任何問題的家庭,
	父母基於「為了孩子好」說出的話或做出的事,
	反而導致孩子誤入歧途,做出犯罪行為。
	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很容易會出現驗證性偏誤。
	一旦掉進了這樣的陷阱,就會變得一意孤行。
	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提供協助,
	而不是毀在大人的手裡呢?
	
	孩子都是最好的觀察者,
	卻是最差的詮釋者!
	
	這本書希望傳遞給家長們──
	並非「絕對不可以說這種話」,而是「必須思考孩子是如何接收」!
	進而傳達能讓孩子變得更好的父母之愛。
	°•°•°•°•°•°•°•°•°•°•°•°•°•°•°•°•°
目錄
	前言 一萬名罪犯讓我學會的事情
	序章 「為了孩子好」只是父母的自我滿足
	■ 為什麼「為了孩子好」這句話,為何容易讓孩子誤入歧途?
	■ 「客觀事實」與「主觀現實」的差異
	■ 任何人都有機會改過自新
	■ 父母「為了孩子好」所做的事情,不見得真的對孩子好
	■ 父母容易陷入的「驗證性偏誤」
	■ 給自己好好思考「是否過度一廂情願」的機會
	■ 修正教育方針時,應該要注意的事
	
	第1章 「跟大家好好相處」會破壞孩子的人格特質
	※小航的案例:竊盜(店內行竊)
	■ 「跟大家好好相處」背後隱含的問題
	■ 「跟大家好好相處」與「不歧視他人」完全是兩碼子事
	■ 學習與他人保持心理距離
	■ 「唱高調教育」所隱藏的問題
	■ 「要做弟妹的榜樣」這句話只會戕害孩子
	■ 家庭也有可能「監獄化」
	■ 能夠順應團體的孩子,以及有主見的孩子
	■ 只要換一個角度看,缺點也會變優點
	■ 責備搭配讚美,能夠誘發孩子的特長
	■ 利用適度的「感官刺激尋求」,讓孩子的興趣更上一層樓
	
	第2章 「快一點!」會破壞孩子對未來的預期能力
	※由香的案例:侵占公款
	■ 做壞事的人,都欠缺事前預期能力
	■ 「快一點!」這句話為什麼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 養成「逆推思考」的習慣
	■ 有能力卻不知道該做什麼的人
	■ 思考未來之前,必須先學會理解現況
	■ 在理解困難的前提下,提升因應能力
	■ 明明是自己的事情,為什麼自己無法決定?
	■ 如何獲得具備彈性的思考能力?
	■ 天才節目主持人,訓練事前預期能力的方法
	
	第3章 「多加點油」會讓孩子喪失努力的動力
	※直人的案例:觸犯大麻取締法
	■ 同樣一句話聽在不同的人耳裡,卻有截然不同的意思
	■ 「加油」這句話,並沒有辦法提升孩子的動力
	■ 「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可怕的習得無助
	■ 孩子或許只是「看起來沒上進心」
	■ 孩子不努力的原因是什麼?
	■ 孩子不可能直接進入自我實現的階段
	■ 獎勵有可能造成反效果?
	■ 能夠幫助孩子重新振作起來的「心理彈性」
	■ 根據運動選手的「心理分析」,找出提升「心理彈性」的祕訣
	■ 與其追究原因,不如引導孩子看見希望之光
	
	第4章 「你要我說幾次」會破壞孩子的自我肯定感
	※仁美的案例:援交(曝險)
	■ 沒有辦法好好珍惜自己的孩子們
	■ 自我肯定與自我中心
	■ 要稱讚到孩子的心坎裡,前提是做好觀察的功課
	■ 觀察的重點
	■ 長期不加理會,自我肯定感會持續下滑
	■ 認清「要我說幾次」這句話背後的一廂情願
	■ 要是不小心說出「我家的孩子好笨」這種話……
	
	第5章 「好好用功唸書」會破壞信賴關係
	※浩二的案子:殺人未遂
	■ 成績優秀的「好孩子」犯下重罪的原因
	■ 「擴大性自殺」的心理現象
	■ 有動機也沒有關係,只要別付諸行動就行了
	■ 預防犯罪與非行的「風險與成本」觀念
	■ 家人是最大的犯罪成本
	■ 在競爭中輸了,也不會完蛋
	■ 越被要求唸書,就越不想唸書的「回彈效應」
	■ 擁有讀書以外的話題
	■ 課業遇上瓶頸,就回歸「小階段學習」的原則
	
	第6章 「小心點」會破壞孩子的同理心
	※麻衣的案例:詐騙(投資詐騙)
	■ 無法體會他人心情的悲劇
	■ 「我並沒有錯」是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的心態
	■ 同理心與道德性
	■ 為什麼不能對孩子說「小心點」?
	■ 應該誘導孩子「內省」,而不是「反省」
	■ 「角色書信療法」能夠讓孩子認真面對自己的心情
	■ 檢視自己是否「過度保護」及「過度干涉」?
	■ 過度保護與自由放任
	■ 父母在遇上難題時,應該求助專家,不要自作聰明
	
	終章 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好的父母之愛
	■ 「老師的孩子」真的不會變壞嗎?
	■ 攤開白報紙,舉行家庭會議
	■ 與家人們共同擁有一個「家庭的目標」
	■ 無論如何一定要真誠面對自己的孩子
	■ 給認為「我會變成這樣,都是父母的錯」的人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