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開啟高效人生的心理課:心理學博士教你善用科學方法,處理生活大小事,過自己想要的人生!
你可以很高效,也能好好過生活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推薦專文〉以合乎實證的高效技巧駕馭你的生活 劉議謙
〈自序〉你可以很高效,也能好好過生活
◎開始之前,先來做個小測驗吧!
Section 1 找到自己:割捨.熱情
——割捨
1. 如果可以好好做一件事,就不要敷衍完成五件事
2. 不好的工作習慣、工具,該丟就丟
3. 你的大腦不是無底洞,慎選要處理的資訊
4. 放棄不必要的身分標籤,你會更自在
——熱情
5. 做自己愛的事情就對了
6. 面對不得不做的事情,先從培養熱情開始吧
7. 沒熱情的事情,不勉強自己
8. 熱情固然有用,但不是萬能
Section 2 規劃自己:專注.規劃.固執
——專注
9. 你以為你不專心,其實是你不知道要專心做啥
10. 沒必要勉強自己按部就班,用自己的步調就對了
11. 認真玩樂,你才能在該努力的時候全力以赴
12. 能屈能伸,當專注力的主人
——規劃
13. 寧願花時間多想,也不要貿然行事
14. 一定要預留犯錯的空間
15. 用最少的資源,做最多的事情
16. 規劃的確定與不確定
——固執
17. 固定作息的重要性
18. 固執,你才能進行精準規劃
19. 做對的事情,就不該妥協
20. 認為不對的事情,就不要做
Section 3 接受自己:謙卑.佛系
——謙卑
21. 不自滿,你才有可能做得更好
22. 半小時還原地踏步,就是該舉白旗的時候
23. 如果有人可以做得更好,為什麼堅持要自己做?
24. 保持開放的心,多認識別人的專業
——佛系
25. 重視過程,看淡結果
26. 掌握大方向,不拘小節
27. 多一個朋友,就是少一個敵人
28. 有多少做多少,不做非分之想
◎最後加碼!你該試試看的高效小練習
參考文獻
目錄
〈推薦專文〉以合乎實證的高效技巧駕馭你的生活
天主教耕莘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劉議謙醫師
揚名老師是我的高中同學,從高中時期我們就是死黨,一直到出社會後還是互相扶持,彼此「吐槽」至今。
很多人看到揚名出好幾本書,寫各式各樣的專欄文章,還受邀到處演講,肯定是個飽讀詩書,文思泉湧的文藝青年。事實上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他愛看電影遠勝於看書,英文比中文好;他駕馭文字的能力可能只比高中生強一點,絕非天才型的創作者。那為何他今天能持之以恆維持超高產量的文字生產,還可以同時間在大學上課、帶兩個孩子和很多的學生、維持很不錯的運動習慣,以及擁有各種非常跟得上時代的數位技能呢?
我這幾年下來從旁觀察得出的結論是:揚名的工作效率非常高。很開心他願意跟讀者們分享他高效率的秘訣。而讓我感到驚訝的是,這些秘訣背後竟或多或少都有科學實證支持,看來揚名的多產其來有自。
這些秘訣多跟注意力相關,正是他的擅長領域,不過放在現代社會也讓人覺得備感實用。在社群媒體、串流平台、網路的持續轟炸之下,注意力早已變成了現代人腦中的稀缺資源。集中注意力,再次變成了重要課題。書中的幾個部分都對如何專注給了非常受用的建議。譬如裡面提到了「同時間處理多個事情是沒有效率的」、「人的大腦非常仰賴一次做一件事情」、「有捨才能有得」、「如果一定要同時處理很多事情, 就是會犧牲掉效率跟準確性」。
另外一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點,是揚名提到了規律生活的重要性。整個大腦的演化設計朝向「預測不可知」這件事前進,所以認知運作的本質,就是會花很多的資源想辦法做預測。既然如此,刻意地把生活變得規律,反而會讓大腦能做多一點深層思考。就算是需要大量創意或靈光乍現的工作,這個效果依然成立。
譬如著名的作家村上春樹就曾提到,他在準備創作長篇小說時,非但不會熬夜或喝酒以獲取靈感,反而會以極為自律的方式(慢跑、規律飲食)來準備稿件;而已故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長年只穿一樣的T恤及牛仔褲,完全不用煩惱穿搭的問題。若以神經科醫師的角度來看,規律生活更是降低焦慮與穩定情緒的一劑妙方。
對我而言,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好像一直聽到揚名老師在我身邊碎碎念一樣,雖然說是碎碎念,卻是一種令人感到溫馨跟愉快的閱讀體驗。只要一點點的自我要求與合乎實證的高效技巧,你也可以在數位時代提升工作效率,駕馭生活,而不是被生活駕馭。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