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傷病之後:職場復工與配工實務手冊

Epub
流動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42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台灣第一本臨場健康服務專書

勞工X雇主X醫護X人資
寫給所有關注職場安全與健康的人


人資:照顧員工的個別狀況需求,減少職災發生,把關員工健康。
雇主:認知義務、責任與法規,打造友善環境,讓員工安心工作。
醫護:用專業給予周全建議,落實風險評估,避免不當復配工對勞工身心造成傷害。
勞工:瞭解傷病對工作的影響,學會如何維護工作權益,進一步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與耐受性。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健康無礙,在工作中盡情盡力發揮所能,但人還是會生病,可能遇上意外引發的殘疾,必須在不適與病痛的壓力下工作,或是承受工作環境可能帶來的風險。當不幸的傷病事件發生,復工與配工就是勞工重返職場的重要議題。

職場復工與配工的重要性

復配工是一連串的階段性服務,由醫護人員為勞工做健康指導、評估健康狀況,給予專業周全的建議。
勞工在等待或嘗試復工期間可以徵詢復配工服務,雇主可以瞭解傷病之後勞工的需求;能降低勞雇雙方可能耗費的時間、金錢、醫療、社會成本。
適性復配工能照顧勞工身心,避免勞資糾紛,預防因傷病帶來的遺憾。

本書特色

28位臺中榮總專科醫師,針對台灣最常見的19種職業復配工需求,寫給醫護、勞工、雇主的完整臨場健康服務指南。
結合理論與實務,介紹疾病症狀、能力評估標準、所需資料、工作建議與注意事項、管理辦法,以及相關法源規定簡介。
提供正確、專業、適性的評估與輔導建議,把合適的人安排在適當的工作場所;讓妊娠中工作者安心工作,中高齡勞工全心貢獻。
每章皆有案例說明和簡要表格,搭配視覺化的復配工流程圖,幫助讀者快速上手。
人資和雇主將知道如何管理傷病勞工,創造友善工作環境;勞工朋友更能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意識地注意職場工作安全。

作者

臺中榮民總醫院

 

1982年奉行政院核准成立,於1988年改制升格為「臺中榮民總醫院」,為中部唯一公立醫學中心,秉持「愛心」、「當責」、「品質」、「創新」的核心價值,肩負國民健康守護者的社會責任。
於2022年1月成立「職業傷病預防及重建中心」,從職業傷病評估、工作能力重建,到協助勞工平安返回職場,為職災勞工提供更完善、高品質的服務。

 

主編、總校閱/詹毓哲


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深造畢業於臺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博士班,具有內科醫學、急診醫學、職業醫學、重症醫學、公共衛生、流行病學等專長。現任臺中榮總職業安全衛生室主任、臺中榮總急診部職業醫學科主任、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理事。臨床第一線看多了職場急性傷病所造成的遺憾,更致力於預防勝於治療的職場預防醫學、友善職場導入,期盼讓每位工作者及其家人安心幸福。

 

編輯統籌/楊翰選


長庚大學中醫系學士、臺灣大學事業經營碩士。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中醫師。現職於臺中榮總急診部職業醫學科。開始從事勞工健康服務後,體認到若想改善職場環境,不能不用心傾聽勞資雙方的心聲。希望未來臺灣職場可以變得更快樂、更有溫度。

目錄

院長序                    陳適安
推薦序 創造雙贏健康職場,陪伴勞工適性復工  陳保中
推薦序 上手職業健康服務的實用工具書     鄭雅文
推薦序 臨場健康服務的專業解決方案      陳俊傑
推薦序 勞工實務者必備案頭書         蔡瑞麟
推薦序 共創安全、健康、友善的職場      王紫庭

前言 初衷與願景

架構與參考書籍、法律意義

系統流程圖說明

1. 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及四肢外傷
2. 脊椎疾病
3. 心血管系統疾病
4. 呼吸系統疾病
5. 神經系統疾病
6. 癲癇
7. 聽力及前庭系統疾病
8. 視力及眼睛疾病
9. 皮膚疾病
10. 心理健康及精神疾病
11. 惡性腫瘤
12. 風濕性疾病
13. 腸胃系統及肝臟疾病
14. 內分泌系統疾病
15. 血液系統疾病
16. 腎臟及泌尿系統疾病
17. 性別差異與孕期工作者
18. 中高齡及高齡工作者
19.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作者簡介

 

試閱

本書初衷的精神
幾年前,在職業醫學科門診診間,有一個病人神情抑鬱地走了進來。曉儀是一個36歲女性,在大賣場工作。36歲,本當是工作上最黃金的年代,可以好好衝刺,而她卻述說著自己身上所具有的種種疾病如何逐步限制了她的工作能力:糖尿病、腰椎椎間盤突出、貧血、關節炎……她說:「其實我很想做,但身體就是沒辦法。」然而,若是她爭取去做那些她可以做的工作,又會容易遭受到雇主、同事的側目,覺得她是不是在偷懶。最後的結果,就是她工作愈來愈不快樂。在門診的最後,曉儀跟我說:「我真的很想要繼續工作,我會非常努力。」認真的樣子讓人有點心酸,也讓人思考,這樣的工作者有多少呢?我們如何幫助這樣的工作者、雇主與事業單位?
憲法第15條規定人民之工作權應予保障,人民從事工作並有選擇職業之自由。法國諾貝爾文學獎作家阿爾貝.卡繆曾說:「沒有了工作,所有生命都會腐朽。但如果一份工作缺乏靈魂,生命就會窒息而死。」可見職場的成就感豐富了人的生命,創新投入的樂趣更滿足了靈魂。與此同時,工作中無可避免潛藏了健康的危害,如營造、傳統製造所致外傷、物理性、化學性傷害,到近年的新興職業病,如工作壓力造成過負荷、精神相關疾病,人因危害所致肌肉骨骼疾病,還有傳染性疾病等。如何將合適的人安排在適當的工作場所,配工就顯得相當重要。台灣正面臨高齡化、少子化的嚴峻挑戰,藉由醫護專業適性的配工評估,讓妊娠中母性工作者可以安心工作,讓中高齡、高齡勞工能更全心貢獻於職場,均有助於減緩高齡與少子所帶來的衝擊。更能預防因工作帶來了難以抹滅的傷病遺憾。
本書落實的理想
臨場健康服務導入醫護團隊的適性配工評估,保障工作者的工作效益,更保護其健康。如氣喘病史之勞工能否勝任粉塵作業?又如心肌梗塞過後康復之工作者,是否依舊能執行夜班工作?更如癲癇病史勞工是否絕對禁止高架作業?以往在不同醫護團隊,不同專科專長評估下,因缺乏共識,有時會衍伸不同的見解與建議,造成雇主與勞工於工作調配上困惑與不確定因素。落實專業風險評估,導入正確專業適性的配工評估,讓工作者可以安心工作,催生了本書的產生。感謝所有參與本書編撰審視的作者,因為這份熱忱與執著,才能讓本書落地,期望有助於推廣復工以及配工的概念和實際應用,真正落實「預防勝於治療」的理想。

架構與參考書籍、法律意義
依據台灣職業安全衛生法第21條及勞工健康保護規則第9條與第11條規定,雇主有使醫護人員為勞工進行復配工的法定義務。對此,目前國內已有「復工工作服務指引」與「適性配工工作服務指引」可供查詢,惟尚無針對特定疾病復配工的具體化建議。
本書架構與參考資料
本手冊同時參考AMA Guide to the Evaluation of Work Ability and Return to Work (簡稱Return to Work)、Fitness for work: The Medical Aspects(簡稱Fitness for work)以及MDGuidelines線上資料庫之建議及數據。
參考Return to Work一書之分類,本手冊採用R-C-T架構進行工作能力(Work ability)評估,分為風險(Risk)、體能(Capacity)及耐受性(Tolerance) 三個面向。風險的意義是從事特定作業可能造成危害的風險,應施予工作禁止(Work restriction);體能的意義是在接受完整訓練及工作適應後之最佳表現,然就體能上無法完成者施予工作限制(Work limitation),以保障該工作者權益與職業場所之安全;耐受性的意義是承受特定工作活動之能力,與症狀及報償有關,應納入評估考量。藉由不同角度切入,達成評估無死角的目標。
復配工評估之法律意義
對於勞資雙方而言,復配工評估於法律上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復配工評估屬於民法第483-1條雇主安全配慮義務的範疇,如未履行則屬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雇主須負擔債務不履行及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其次,復配工評估影響勞基法上的解雇正當性,包含勞基法第11條第5項「勞工確不能勝任工作」與「解雇最後手段性原則」之認定,亦與勞工因病績效不達之合法處理相關。再者,依據勞基法第13條,雇主不得於職災勞工醫療期間將其解雇,而勞工經復配工評估成功返回職場後,即可視為醫療期間中止。最後,即便勞工仍處於職災傷害醫療期間,如已經合法復配工評估,且無礙於醫療,勞工即有依雇主指示提供勞務的責任,否則即屬勞工惡意行為,即便仍於職災傷害醫療期間,應不在勞基法第13條及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第23條的解僱保障範圍內。
依據法院見解,有效復配工之要素包含落實「多次評估」、「客觀量測」、「前後比較」,並務必讓員工「簽名同意」評估結果與調整措施。另外,雖然目前復配工未規範完成時限,仍建議於勞工復職前即完成評估,以達工作內容討論與調整之目的。

系統流程圖說明
從使用流程圖開始,嘗試適性復(配)工評估
本手冊的每個系統章節內皆附帶一張復工建議流程圖,其中包含了左、右兩個區塊,左半邊為復(配)工諮詢建議流程,右半邊為個案管理之建議流程。
從疾病發生到復工結案、不再需要追蹤,過程往往相當耗時。個案從診斷、治療,到開始復健,常已經過數週,甚至是數個月的時間,且尚需考量在事業單位內部之人事行政程序,以上都是延遲個案復工的原因之一。另外,多數情況下,醫護人員的臨場服務時間短暫,在復工評估之後,後續難以給予密切關懷與管理建議,可能因此影響復工的成效。
本手冊之作者及編輯群認為,「及早介入」與「持續追蹤」是達成適性復工的兩項重要因素。讀者可以從復(配)工諮詢建議流程中,找出什麼樣的個案適合安排復工或配工評估諮詢,以及對於該系統疾病,須優先考量哪些事項,如特殊的疾病狀態或是作業危害特性,同時也針對該系統疾病簡述復、配工建議要點;在個案管理之建議流程中,我們羅列該系統疾病最重要的幾項追蹤項目,以及何時應重新替個案安排復、配工評估。
流程圖的思考邏輯以本手冊引用的風險—體能—耐受性架構(R-C-T)為骨幹,透過簡要的視覺化設計,希望幫助讀者更快速上手復工評估的精神,讓每位不幸遭受職災的個案都達成適性復工。本手冊如有考慮未周全之處,敬請各界同好不吝給予指教。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318310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8
    • 商品規格
    • 23*17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