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為什麼有「生」?
又為什麼有「死」?
生命的真相是什麼?
這是略有知識的人,都會想要了解的,那麼,請看本書。
本書中「生命的意義」一文,說明了人要怎樣生活,生命才能有意義與價值,
而「真善美之旅」一文,解釋了什麼是「真」、什麼是「善」、什麼是「美」,以及如何獲得「真善美」?
本書中的文章,篇篇皆表達了對生命的體驗與探討,值得一讀。
面對生死的遷流,我們困惑於生命的無常,活著如果可貴,為何又充滿了痛苦與煩惱?究竟生命的真相是什麼?
慧廣法師早年參究了生死問題,從理悟到證悟,經過無數的修行歷程。
本書收輯的文章是作者近年發表的作品,但在次序的安排上,卻有意逐步引導讀者去領略生命的奧祕,並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
目錄
自序
生命的意義
談發心
菩薩道與中國文化的省思
一 前言
二 對菩薩的感想
三 儒道釋與戒定慧
四 儒家做人成聖的基本
五 行菩薩道的方法
六 知恩報恩的人――菩薩
七 所有眾生皆是我親人
八 無我才是菩薩
中論不生亦不滅的理解
佛法的人生觀
一 前言
二 緣起虛幻的世界
三 空的人生――
1 自由自在的
2 主宰的
3 創造的
4 中道的
四 結語
修行的基礎
一 修行的所依
二 不一定可靠的心
三 使心成為可靠
四 戒律的精神
五 別戒中的別戒
談佛法之涵義
一 佛所説之法
二 佛法有五人説
三 一切善法皆是佛法
四 一切惡法亦是佛法
五 佛法只是假名
六 從假見真
生命的真相
兩次參禪的回憶
前言
生死問題的參究
什麼是我的自性
參禪成敗的關鍵:
「我」的探討
一 前言
二 我是什麼
三 人無我
四 人有我
五 我的指認
六 結論
念佛往生浄土容易嗎?
真善美之旅
一 文學與真善美
1 我與文學的因緣
2 文學與美
3 美與真善
4 詩與美
5 美最上
二 宗教與真善美
1 真與善的功用
2 美有三種層次
3 求真的過程
4 宗教與真
5 真理在日常生活中
6 善行助成真理
三 修行與真善美
1 善與真美的關係
2 證得真理的方法
3 參禪的方法
4 參禪的補助方法
5 修行與知識
6 結語
序/導讀
自序
人生有什盛意義?生命有什麼價值?相信這是任何人都想要知道的;而人為什麼有生?生了以後,又為什麼會有死?這不是很矛盾嗎?生命是可貴的,那麼,生命就應該是美好的。可是,你我都知道,生命往往是充滿了煩惱、無奈與痛苦。何以會如此?生命的真相又是什麼呢?這更是生為一個人,不能不知道的了。
本書中的主要文章,就是在表達人生的意義和說明生命的真相。這些課題,是我自少年懂事以來,就一直斷斷續續在探討着的;如今,將多年探討的心得呈現給您,希望對您的人生、生命能夠有所啟發。
這本書中的文章,雖然是幾年來,各別發表在各佛教雜誌上的,但在收入本書印行時,文章的先後次序,是經過有計劃安排的;從第一篇看下去,直到最後一篇,或許也會有像在看整本書的感覺吧!
作為本書書名的文章,只是短短的,並没有寫出多少的道理;但您看了之後,是否會覺得,許多道理已盡在不言中了,並非一定要寫出來。
對於有志追求真理,希望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真善美的人,參禪是最直接、也是最快捷的方法;可惜的是,法久必衰,有一千年高齡的禪宗,在今天,已經老得没有活力了,不但引不起人們的興趣,還要受人討厭!
其實,參禪如果方法正確的話,是一個很有效力的修行方法,我體驗了它,才敢如此說。「兩次參禪的回憶」,便是我參禪的一段經驗談,對參禪有興趣的朋友,也許可以作為參考;不過,該文畢竟只是回憶之談,没有對參禪作深入的解說。本書的最後一篇「真善美之旅」一文中的「三、修行與真善美」内的「(二)證得真理的的方法;(三)參禪的方法;(四)參禪的補助方法」三段,則對如何參禪?如何運用方便?都作了詳細的説明,從文中相信您可以感覺到:參禪是活潑而自然、簡要而效大,絕不像過去的參公案那樣枯燥而乏味;有志於參禪、想要了解生命真相的人,希望能從文中得到正確的方法。
「真善美之旅」這篇,應該是本書中最重要的一篇了,我從另外一種角度來談佛法,希望能有一些新義出來,以免給人總是老調子的感覺。文中,我融佛學、文學於一爐,如此,可以去除佛學與文學的缺點,而提高它們本有的優點,將佛學的知性,和文學的感性合一,既能夠滿足人們理智上的需要,又能夠引起心靈上感情的共鳴。這不是也很美嗎?
民國七十七年二月 於高雄六龜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