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淨土是極樂妙境,也是自心的明鏡,如能從淨土的信仰深入領解其中的真義,然後發大誓願,修於淨土的妙行,那麼,一切佛法盡攝其中,一切功德圓顯自心,於是必能明悟:淨土者自心之淨土,彌陀者自性之彌陀。
本書分為三卷:
一、以天臺性修的原理,導入白毫觀的修法,是以理導行,證念佛三昧。最後以「始終心要」之法旨,點示整個悟修的理行之本。
二、專門介紹有關淨土的修持念佛的方法,及如何纔能往生的原理與條件,其中包括行持、法規、工夫、教學、意趣、釋疑、病中修持及功課等。
三、以眾生亟盼回歸的心理,指示回歸之路,甚麼是家?如何回歸?甚麼是人生?如何面對生死?如何解決人類問題,走向生命的真實等。
目錄
淨土是極樂妙境,也是自心的明鏡,如能從淨土的信仰深入領解其中的真義,然後發大誓願,修於淨土的妙行,那麼,一切佛法盡攝其中,一切功德圓顯自心,於是必能明悟:淨土者自心之淨土,彌陀者自性之彌陀。
本書分為三卷:
一、以天臺性修的原理,導入白毫觀的修法,是以理導行,證念佛三昧。最後以「始終心要」之法旨,點示整個悟修的理行之本。
二、專門介紹有關淨土的修持念佛的方法,及如何纔能往生的原理與條件,其中包括行持、法規、工夫、教學、意趣、釋疑、病中修持及功課等。
三、以眾生亟盼回歸的心理,指示回歸之路,甚麼是家?如何回歸?甚麼是人生?如何面對生死?如何解決人類問題,走向生命的真實等。
序/導讀
淨土是佛的家,是菩薩依止安居的地方。我們已經沈淪了無量劫,隨業漂流,悲苦不盡。阿彌陀佛的因地法藏比丘,為了使一切眾生有一個極其快樂、永不輪迴的家,於是發四十八願、經無數劫的勤苦修行,終於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了阿彌陀佛的無量光壽;終於如願以償地具足了寶池、蓮花、行樹、靈禽、寶閣乃至一生不退,皆成佛道的所有莊嚴與功德,這真是法界的光輝,是生命的奇觀,是佛德的妙嚴,是眾生的家園!
我一直浸潤在淨土之中,阿彌陀佛是我的智慧與光明的真量,蓮花是我的心地妙花,七寶池是我的清淨修德,行樹羅網是我的莊嚴;靈鳥顯示了音聲的傳法,空花詮指了真空妙有。淨土是妙明而莊嚴!西方十萬億國土如是體現在理行觀照的心中——觀德不孤,中有事用,無量光中的化身與化土,也必乘願海而泛舟,接引眾生到於彼岸。
這本《佛教淨土法要》,只是淨土法海中的一艘小船,如能乘虛舟而直航,則煩波不興,速入蓮邦。
歷史上的淨土法門是《觀無量壽經》開始,菩提流支從印度來而授曇鸞,於是棄仙經而歸淨土。道綽繼其業而講《觀經》兩百遍;善導專修十六觀而作《觀經疏》,從此淨土始大弘東土。
本書的第一卷以天臺性修的原理而導入白毫觀的修法,因此是以理導行,而證念佛三昧。最後以「始終心要」之法旨來點示整個悟修的理行之本。
第二卷則專門介紹有關淨土的修持念佛的方法,以及如何才能往生的原理與條件,其中包括行持、法規、工夫、教學、意趣、釋疑、病中修持以及功課等。
第三卷是以眾生亟盼回歸的心理而指示的回歸之路,甚麼是家?如何回歸?甚麼是人生?如何面對生死?乃至如何解決人類問題,走向生命的真實等等,正是本卷要闡述的內容。
淨土是極樂妙境,也是自心的明鏡,如能從淨土的信仰深入領解其中的真義,然後發大誓願,修於淨土的妙行,那麼,一切佛法盡攝其中,一切功德圓顯自心,於是必能明悟:淨土者自心之淨土,彌陀者自性之彌陀。從此妙花始發,光照無量,娑婆極樂,利濟無窮!
一九九八年六月十日,宋智明筆於溫州垟山精舍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