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戰爭:暴力、衝突與動盪如何形塑人類與社會
有人類就有戰爭,它會摧毀一切,也會推動文明前進內容簡介
	戰爭是人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瑪格蕾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英國牛津大學歷史學權威重磅之作
	最新、最完整,全方位探討戰爭的經典著作
	
	有人類,即有戰爭
	戰爭能摧毀一切,卻也推動文明進程
	跨越數世紀歷史縱深,從戰爭的根源,
	體認它如何左右人類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書籍;《週日泰晤士報》、《衛報》、《華爾街日報》推薦、選書;亞馬遜歷史類編輯選書
▋15張真實戰爭照片、畫作及雕像,正視人類歷史的痕跡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伍碧雯 審訂、專文推薦
本書深入淺出、多角度及全方位探究戰爭的本質,從理由、手段、尚武的文明,到工業革命和民族主義對現代戰爭形態的發展與社會的演變。
書中集結從古典時代至今戰役的實例,闡述戰爭如何影響人類、社會、技術發展、國家、政治組織,以及意識形態如何影響戰鬥的原因和方式。本書帶你理解戰爭與人類是否密不可分、無法切割?人類為何而戰、如何而戰?從中會發現,戰爭在人性的貪婪、自我防衛和各種理念之下,所產生的影響無人能作壁上觀。
閱讀本書能了解到:
⋄何謂戰爭?
⋄人類從何時開始使用暴力?
⋄暴力是人類的基因?
⋄人類的發展為何需要戰爭?
⋄國家的崛起如何引發更大的爭端?
⋄軍事如何潛入人民的日常?
⋄戰爭如何推動文明的路徑?
⋄女性如何因戰爭而獲得權利?
⋄殘酷、破壞又浪費資源的戰爭能帶來益處?
⋄奧會、運動賽事等活動不是戰爭,卻顯露出許多戰爭特徵?
⋄戰爭如何創造更強壯、公平的社會?
人類的言語、生活處處皆是戰爭留下的印記,我們活在一個戰爭所塑造的世界裡。戰爭使人民遷移、逃難;有如此多的邊界是被戰爭所界定,如此多的政權與國家通過戰爭而崛起與殞落。戰爭是最具組織性的人類活動,反過來促使社會變得更組織化。當政府權力擴大時,戰爭也帶來有益的進步與改變:私有武力的終結、更好的法律與秩序、民主、社會福利、教育的改進、女性或勞工地位的改變,及醫藥、科學與技術的進步。
欲真切理解人類,必當傾力去認識、思考戰爭。
目錄
	推薦序 伍碧雯副教授
	
	前言
	
	第一章:人類、社會與戰爭
	人類從何時開始死於暴力?
	何謂戰爭?
	暴力是人類的基因?
	人類的發展與進化
	利維坦的力量
	索賠、稅收、借款
	人民的軍事生活
	戰爭推動文明的路徑
	
	第二章:戰爭的理由
	人類恆河沙數的爭端
	國家開戰的意圖
	人類創造的託辭
	值得一死的理念
	來自內部的敵人
	從野心創造和平
	
	第三章:戰爭的方法與手段
	尚武的文明
	戰術與戰略
	軍械的演進
	
	第四章:現代戰爭的發展與變革
	戰爭的產物
	
	第五章:打造戰士
	沒有不能打仗的兵
	入伍的誘因
	戰士的男性權威
	性別刻板
	戰爭裡的母親
	從僱傭兵到忠誠部隊
	嚴明軍紀的系統
	軍隊的暴行
	
	第六章:戰鬥的滋味
	戰爭背後的五感
	戰鬥的焦慮與恐懼
	死與生
	除了砍殺之外
	士兵失序的原欲
	虛幻與現實
	同病相憐的憐憫
	無形的精神力
	獨特的同袍情誼
	暴力下的狂喜
	
	第七章:戰火下的平民百姓
	百姓的在戰爭中角色
	百姓的悲慘處境
	毀壞一切的焦土戰術
	人民的反抗
	戰爭中的女力
	戰時體制的經濟與勞動力
	
	第八章:控制戰爭
	以暴制暴中的「合理」
	戰爭法的文明進程
	將和平放於法律的天秤上
	人類道德的轉化——反戰
	和平運動組織蓬勃發展
	國家消滅戰爭的承諾
	
	第九章:戰爭與藝術
	從藝術看戰爭
	藝術家腦中的戰爭
	藝術參與了戰爭
	被控管的藝術與背後的隱語
	戰爭紀錄的創新
	從藝術回憶戰爭
	紀念儀式、紀念碑、雕像
	緬懷與紀念戰爭
	
	結語
	
	致謝
	
	參考書目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