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7 420
    600

內容簡介

「我們是臺灣新文學的開拓者,將來臺灣文學之能否在中國文壇上──乃至世界文壇上,占一席地,關乎我們的努力耕耘……我們之間豈可無一經常而恆久的聯繫?」

1957年4月23日,鍾肇政懷抱著開拓臺灣文學的理想,初次寫信邀請僻居美濃的鍾理和加入「文友通訊」。這封信,不但串起了幾位苦無出路、四處碰壁的臺籍作家,在戒嚴、白色恐怖的禁制年代中,建立一個文友之間聯繫交流、切磋文藝的小小園地,更讓久病虛弱且形單影隻的鍾理和,得以和文壇有所聯絡。

原先互不相識的兩人,經由三年間密切的信件來往,成為心有靈犀的知心好友。鍾理和的文學,也因為鍾肇政的鼓勵與「文友通訊」的傳閱而被看見。雙鍾深遠的情誼,與眾文友之間的近況來往與藝文對話,堪稱是另類的臺灣文學史料,刻劃著一代臺灣作家的生活與心靈面容。

本書按時間順序,收錄鍾理和、鍾肇政書信共137封,以及16次「文友通訊」的完整內容,經詳細編修與註釋,還原雙鍾通信始末,與眾文友於通訊期間的創作、發表情況。另收錄珍貴照片圖像與鍾理和長子鍾鐵民致鍾肇政部分書信,為鍾理和病逝後的雙鍾書信錄作結。透過鍾理和與鍾肇政珍貴而純粹的文學友誼,以及「文友通訊」的歷史,讓我們回到那個艱困且禁忌的年代,重新理解臺灣作家們如履薄冰、堅毅前進的意志,以及為臺灣文學奮鬥到底的熱情與想望。

跨世代專序導讀

彭瑞金(評論家)、朱宥勳(作家)

 

作者

鍾理和(1915-1960

生於屏東高樹,筆名有江流、里禾、鍾錚、鍾堅,長興公學校高等科畢業,再入私塾學習漢文一年半。1932年隨父親到美濃經營農場,和在農場工作的鍾台妹相識相戀,卻遭受傳統觀念同姓不婚的壓力,1938年隻身赴奉天(今瀋陽)學習駕駛,1940年攜台妹奔赴海外,前後遷居「滿洲國」與中國等地。

1945年,在北平(今北京)出版第一本書籍《夾竹桃》。1946年攜眷返臺,應聘為內埔中學代理教師,因肺病發作辭職,回美濃定居。1947年到臺北治療肺疾,至1950年手術成功返鄉。1955年完成〈笠山農場〉,隔年獲中華文藝獎金國父誕辰紀念長篇小說第二獎。1960年肺病復發過世。重要作品有《笠山農場》、「故鄉」四部等。

鍾肇政(1925-2020

生於桃園龍潭,筆名有九龍、鍾正、趙震、路加、路家,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業,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肄業。1946年起任教於龍潭國小,1951年發表第一篇作品〈婚後〉,1957年號召多位臺灣本省籍作家,成立「文友通訊」。1961年起撰寫「濁流三部曲」,開啟臺灣大河小說之先。1964年兼任《臺灣文藝》雜誌編輯,1977年接任《臺灣文藝》社長兼主編,1978年擔任《民眾日報》副刊主編,1979年小學教職退休。生平寫作總字數超過兩千萬,以小說為主,兼及翻譯、論述、散文、傳記等,終生致力於推廣臺灣文學與客家文化,曾獲國家文藝獎等重要獎項,2020年過世後追頒一等景星勳章。重要作品有「濁流三部曲」、「臺灣人三部曲」等。

策劃者簡介

鍾理和文教基金會

鍾理和文教基金會為臺灣第一個以作家為名的基金會,成立於1989年,首任董事長為柴松林,現任董事長為詩人鄭烱明。基金會進駐鍾理和紀念館從事館舍經營與策展規劃,並辦理鍾理和文學、臺灣文學、客家文化相關活動,最具代表者為1996年開辦至今的笠山文學營。曾出版鍾鐵鈞《家園長青》(2014)、《探訪鍾理和:紀念館與文學地景》(2010)、鍾理和文學音樂專輯《大地書房》(2010),編輯製作《鍾鐵民全集》(2013)、《新版鍾理和全集》(2009)等。

 

目錄

序說《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 彭瑞金
逆流的時代,與一段史上最「純文學」的友誼 朱宥勳
凡例

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八年
一九五九年
一九六○年

附錄:鍾鐵民致鍾肇政書信選
編後語

序/導讀

序說《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

彭瑞金(鍾理和文教基金會董事)

財團法人鍾理和文教基金會有鑑於鍾理和與鍾肇政兩位戰後臺灣文學界前行代作家,在戰後臺灣文學最艱困的時刻,攜手並肩為臺灣文學戰鬥的珍貴、重大貢獻,爰有將兩人從通訊中留下的戰鬥經過,再次重現,既為紀念,也是藉此機會重新審視戰後臺灣文學史重要的文獻。在一九五七年四月,鍾肇政發起「文友通訊」之前,二人並不認識。「通訊」從一九五七年四月到一九五八年九月,僅短短存在了十八個月,卻是戰後臺灣文學發展非常重要的一頁。那是戒嚴、白色恐怖、思想言論自由受到禁制的年代,集會結社非常容易干犯禁忌。一九五七年發起「文友通訊」之際,鍾肇政雖是當時文壇的本土作家中最耀眼的新人,但這時能代表鍾肇政文學的重要作品,如《濁流三部曲》、《臺灣人三部曲》未現踪影,就是第一部發表的連載小說《魯冰花》也還八字沒有一撇,他卻拋開禁忌的疑慮,一肩擔起「通訊」的重擔,最重要的還是犧牲個人創作。

「文友通訊」遍邀全臺本土籍作家,也僅得七人參與,加上成立後加入的兩人,最終也只有九人,但有評論家說,裡面至少有五個人的文學志業是因為「通訊」而得以繼續開展,鍾理和不僅是五人之一,還是受益最多的一人。「通訊」之所以存在,得歸功於鍾肇政與生俱來的領袖特質,「文友通訊」的生成,純粹是他的臺灣文學要打團隊戰的發想,他是犧牲了自己的寫作時間與氣力,刻寫鋼版、油印、郵寄,出錢出力──那個年代,郵資恐怕就是一筆不小的負擔,目的就是希望組成一支臺灣文學的戰鬥團隊。寫到這裡,不能不敬佩鍾肇政過人的遠見,以及寬闊的文學胸懷。從臺灣的文學發展史看,不起眼的「文友通訊」,卻發揮了巨人般的影響力。

也許「文友通訊」的存在,對鍾肇政個人創作的直接影響並不十分明顯,但卻是對形塑「鍾肇政文學」的格局,至關重大。從有「通訊」之後,鍾肇政似乎自然而然地扮演起臺灣文學領航者的角色,呵護臺灣文學,照顧文友;有的是長輩、有的是同輩,更多的當然是後生晚輩。「書信錄」除了是雙鍾之間的文學切磋,創造觀的討論,文學情報交換之外,更重要的是以文學戰場上的戰友關係,彼此互相掩護前進。「通訊」記錄下的兩人情誼,不僅是文學史不記的秘辛,還是那個年代臺灣作家共同的心靈史頁。

兩人的通訊始於一九五七年四月二十三日,鍾肇政發函邀請鍾理和參加「文友通訊」,最後一封信是一九六○年七月二十三日、鍾肇政寫給鍾理和。兩人在交往的三年三個月間一共往還了一百三十七封信,鍾肇政寫給鍾理和的有七十封,鍾理和回或寫給鍾肇政的有六十七封,鍾理和沒有及時回信的原因都是「病了」,包括最後一封信寄達時,根據鍾鐵民的口述,父子兩人都病倒在床上,又逢南臺灣豪大雨,磨刀河洪流滾滾,出不去,外面的人也進不來,即使回了也寄不出去。八月四日,鍾理和病逝,鍾肇政回憶說,他接到通知後決定立即搭車南下,卻因八七水災、鐵公路交通全面停擺而作罷。顯然,鍾肇政記憶有誤,八七水災發生於一九五九年,不過,鍾理和過世時全臺因豪雨成災,交通停擺也是真的。

雖然「文友通訊」成立前,鍾理和已經以《笠山農場》得過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的徵文大獎,但因為他得獎後不久,文獎會便宣佈停辦,得獎作品同時獲得出版的慣例也停擺,原稿還遭到惡意留中不發還。因此,文友們對「鍾理和」大都只聞其名,不知其文。鍾理和自一九五○年十月二十三日,結束松山療養院三年餘的療養、醫治,痊癒返家後。除了短暫擔任里幹事及在代書事務所任職外,可說發揮病弱身體能量的極致,全力投入摯愛的文學創作,是他一生作品成果最多的一個階段。但也因為僻居美濃尖山山村,能得到文壇訊息的管道有限。包括《笠山農場》原稿的索回,都是經由「通訊」文友的協助。「文友通訊」為鍾理和文學對外開了一扇窗,獨「文」而無友的鍾理和,也在這裡找到為自己的文學觀做見證的同道。

加入「通訊」前已有相當豐富寫作經驗的鍾理和,無論是在奉天、在北平、在美濃,都是文學界的孤鳥,並沒有切磋寫作技巧或文學觀的夥伴。雖然他天賦異稟,文學的起步就貼近人、貼近人道主義、貼近人間的美善寫作,起手式就展現他是人道精神的捍衛者。他在回覆「通訊」邀集的第一封信上表示,對其中作品輪閱一點有疑慮,因為手上沒有已完成的作品,但「通訊」輪閱開始後,證明他不僅能侃侃而談,而且還有過人的文學見地,也有信心將自己的作品提供輪閱,鍾理和文學也由此走向臺灣文學的陽光大道。「通訊」的文友也是經由此道,認識鍾理和文學的真貌。

「通訊」的外貌是文友聯誼,相信是迫於時勢、有意地低調,實質的內容,還是有設計過的嚴肅議題的討論,其中還隱藏了當時當世臺灣作家困境與出口的探索。細心的讀者必然能從這本﹁書信錄﹂的雙鍾對話裡看出端倪。鍾理和有〈祖國歸來〉的慘痛經歷,鍾肇政是當時文壇新興的本土作家領袖,很多話、很多想法,都是心有靈犀一點通。雙鍾是生前不曾見過面的知心好友,在那個通訊不發達的年代,除了急中之急的事,會以電報連繫,通常都是以牛步化的書信通訊。雙鍾在三年三個月的通訊期間,平均每個月都有接近四封信或往或還。寫到這裡,內心不覺莞爾,熱戀情人也未必能有這樣的週週一信的通訊熱度吧!「書信錄」提供讀者閱讀雙鍾文學的通關密語,也就是雙鍾內心都藏著一組「臺灣文學」共同的密碼,讓他們一遇如故,終身相知相惜。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732595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4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