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紀錄片從未像當代這樣如此受到關注。它既給予想像也傳遞真實,同時,它也大力挑戰影像中有關倫理、意識形態、作者論及形式等議題。紀錄片似乎已步向死亡,但它同時也是一種未來的希望。
由英國權威學者布萊恩.溫斯頓主編,《紀錄片當代讀本》是了解紀錄片當代思潮的重要指南。本書網羅世界各地學者專家所撰寫的精彩文章,從歷史演變、未來預言,到各地紀錄片製作概覽,及其在跨領域學科影響與藝術方面的貢獻,紀錄片何以在這數十年來成為影視研究的重心,本書的作者們提供了深具說服力的證明。
由英國權威學者布萊恩.溫斯頓主編,《紀錄片當代讀本》是了解紀錄片當代思潮的重要指南。本書網羅世界各地學者專家所撰寫的精彩文章,從歷史演變、未來預言,到各地紀錄片製作概覽,及其在跨領域學科影響與藝術方面的貢獻,紀錄片何以在這數十年來成為影視研究的重心,本書的作者們提供了深具說服力的證明。
目錄
致謝
作者群簡介
前言:紀錄片為何重要?|尼克‧弗瑞瑟
導論:紀錄片|布萊恩・溫斯頓
第一單元:紀錄片的價值(Documentary Values)
1.1對於證據的質疑、修辭的力量與紀錄電影|比爾‧尼可斯
1.2「我信任影像來源的話我就會相信它」:紀錄片影像與視覺證據|卡爾‧普蘭丁格
1.3展演型導演與表演的主體|史黛拉‧布魯奇
1.4論真實、客觀性及政治立場:以麥可‧摩爾為例|道格拉斯‧凱爾納
1.5電腦合成影像與攝影作為證據的終結|泰勒‧道寧
1.6取材於生活:動畫紀錄片|安迪・格林
1.7劇情紀錄片?紀錄劇?:電視形式的限制與標準協議|德瑞克.帕格特
1.8曖昧的觀眾|安內特・希爾
1.9將日常敘事化|布萊恩.溫斯頓
1.10紀錄片倫理之舞|普拉塔普‧魯格哈尼
1.11死亡、變形與未來|約翰・寇納
第二單元:紀錄片的典範(Documentary Paradigms)
2.1歷史書寫的問題:《北方的南努克》之前的紀錄片傳統|查爾斯‧穆瑟
2.2約翰・格里遜與紀錄電影運動|伊恩・艾特肯
2.3改變的挑戰:加拿大國家電影局|托馬斯‧瓦夫、伊茲拉‧溫頓
2.4格里遜的傳承:澳洲與紐西蘭|迪恩‧威廉斯
2.5新政時期紀錄片與北大西洋福利國家|佐伊‧德魯伊克、強納森‧卡哈納
2.6觀察主義的勝利:美國的直接電影|戴夫‧索恩德斯
2.7蘇聯和俄羅斯紀錄片:從維托夫到蘇古諾夫|伊安‧克利斯提
2.8激進派的紀錄片製作傳統:1920–50年代|伯特‧霍根坎普
2.9三十人團:詩意的傳統|艾蓮娜‧馮‧卡塞爾‧西恩巴尼
2.10真實電影:重訪維托夫|珍內薇芙・范・高文貝吉
2.11超越嚴肅:紀錄式消遣方式|克雷格‧海特
第三單元:紀錄片的視野(Documentary Horizons)
3.1東進|馬耐庵
3.2為非洲繪製紀錄片的地圖|N.法蘭克.尤卡戴克
3.3來自南方的影像:當代阿根廷與巴西的紀錄片|安娜.阿馬多、瑪莉亞.朵拉.穆勞
3.4「路障」電影、「兒童反抗」電影,以及「血親」電影: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義後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紀錄片|拉亞.莫拉格
3.5神聖的、平凡的,以及荒謬的日常生活關係:東歐的詩意真實傳統|蘇珊娜.海爾克
第四單元:紀錄片的發聲(Documentary Voices)
4.1第一人稱的政治性|艾莉莎‧勒波
4.2女性主義紀錄片:發現、看見和使用|茱莉亞‧萊薩吉
4.3黑人紀錄片的先驅|波兒‧鮑舍
4.4紀錄片中的身分|克里斯多福‧普倫
4.5紀錄肥皂劇:把普通人的發聲當成大眾娛樂|理查‧齊爾波恩
4.6電視實境秀:時代的標誌?|安妮塔‧畢瑞西、海瑟‧紐恩
第五單元:紀錄片的學門(Documentary Disciplines)
5.1人類學:民族誌電影的演變|保羅‧韓利
5.2科學、社會和紀錄片|提姆‧波恩
5.3為電視製作的歷史紀錄片|安‧葛瑞
5.4音樂、紀錄片、音樂紀錄片|麥克‧查南
5.5藝術、紀錄片作為藝術|麥克‧瑞諾夫
第六單元:紀錄片的未來(Documentary Futures)
6.1紀錄片作為一種開放空間|海倫・德・密歇爾、派翠西亞・R‧齊默曼
6.2「自我描繪大業」:紀錄片的線上新形式|喬恩‧杜威、曼蒂‧羅斯
6.3文件媒體的新平台:「一份宣言的變體」|彼得・溫托尼克
後記:「我們現在得拍什麼?」|布萊恩・溫斯頓
作者群簡介
前言:紀錄片為何重要?|尼克‧弗瑞瑟
導論:紀錄片|布萊恩・溫斯頓
第一單元:紀錄片的價值(Documentary Values)
1.1對於證據的質疑、修辭的力量與紀錄電影|比爾‧尼可斯
1.2「我信任影像來源的話我就會相信它」:紀錄片影像與視覺證據|卡爾‧普蘭丁格
1.3展演型導演與表演的主體|史黛拉‧布魯奇
1.4論真實、客觀性及政治立場:以麥可‧摩爾為例|道格拉斯‧凱爾納
1.5電腦合成影像與攝影作為證據的終結|泰勒‧道寧
1.6取材於生活:動畫紀錄片|安迪・格林
1.7劇情紀錄片?紀錄劇?:電視形式的限制與標準協議|德瑞克.帕格特
1.8曖昧的觀眾|安內特・希爾
1.9將日常敘事化|布萊恩.溫斯頓
1.10紀錄片倫理之舞|普拉塔普‧魯格哈尼
1.11死亡、變形與未來|約翰・寇納
第二單元:紀錄片的典範(Documentary Paradigms)
2.1歷史書寫的問題:《北方的南努克》之前的紀錄片傳統|查爾斯‧穆瑟
2.2約翰・格里遜與紀錄電影運動|伊恩・艾特肯
2.3改變的挑戰:加拿大國家電影局|托馬斯‧瓦夫、伊茲拉‧溫頓
2.4格里遜的傳承:澳洲與紐西蘭|迪恩‧威廉斯
2.5新政時期紀錄片與北大西洋福利國家|佐伊‧德魯伊克、強納森‧卡哈納
2.6觀察主義的勝利:美國的直接電影|戴夫‧索恩德斯
2.7蘇聯和俄羅斯紀錄片:從維托夫到蘇古諾夫|伊安‧克利斯提
2.8激進派的紀錄片製作傳統:1920–50年代|伯特‧霍根坎普
2.9三十人團:詩意的傳統|艾蓮娜‧馮‧卡塞爾‧西恩巴尼
2.10真實電影:重訪維托夫|珍內薇芙・范・高文貝吉
2.11超越嚴肅:紀錄式消遣方式|克雷格‧海特
第三單元:紀錄片的視野(Documentary Horizons)
3.1東進|馬耐庵
3.2為非洲繪製紀錄片的地圖|N.法蘭克.尤卡戴克
3.3來自南方的影像:當代阿根廷與巴西的紀錄片|安娜.阿馬多、瑪莉亞.朵拉.穆勞
3.4「路障」電影、「兒童反抗」電影,以及「血親」電影: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義後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紀錄片|拉亞.莫拉格
3.5神聖的、平凡的,以及荒謬的日常生活關係:東歐的詩意真實傳統|蘇珊娜.海爾克
第四單元:紀錄片的發聲(Documentary Voices)
4.1第一人稱的政治性|艾莉莎‧勒波
4.2女性主義紀錄片:發現、看見和使用|茱莉亞‧萊薩吉
4.3黑人紀錄片的先驅|波兒‧鮑舍
4.4紀錄片中的身分|克里斯多福‧普倫
4.5紀錄肥皂劇:把普通人的發聲當成大眾娛樂|理查‧齊爾波恩
4.6電視實境秀:時代的標誌?|安妮塔‧畢瑞西、海瑟‧紐恩
第五單元:紀錄片的學門(Documentary Disciplines)
5.1人類學:民族誌電影的演變|保羅‧韓利
5.2科學、社會和紀錄片|提姆‧波恩
5.3為電視製作的歷史紀錄片|安‧葛瑞
5.4音樂、紀錄片、音樂紀錄片|麥克‧查南
5.5藝術、紀錄片作為藝術|麥克‧瑞諾夫
第六單元:紀錄片的未來(Documentary Futures)
6.1紀錄片作為一種開放空間|海倫・德・密歇爾、派翠西亞・R‧齊默曼
6.2「自我描繪大業」:紀錄片的線上新形式|喬恩‧杜威、曼蒂‧羅斯
6.3文件媒體的新平台:「一份宣言的變體」|彼得・溫托尼克
後記:「我們現在得拍什麼?」|布萊恩・溫斯頓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