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電子書】叩問生死:探索人生目的

生死關頭,暮然回首,重寫人生未竟的白卷。
Epub
流動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28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作者如何改變意念而走過癌末,踏出安寧病房的真實經驗。

讓我走出安寧病房的不是信仰,也不是奇蹟,而是真正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
不抱怨、不哭泣、放下愛恨與欲望,就算生命只剩14天,也盡力提振自己的頻率,正向面對病痛。
因為我知道此刻的死亡並不代表結束,靈魂的旅程將會繼續。

生死關頭,暮然回首,重寫人生未竟的白卷。
* 公開自己的前世,溯源前世如何影響著今生
* 死前必讀的一本書:《中陰聞教救渡大法》
* 人生的三大目的:提升自己的、他人的與世界的振動頻率
* 如何提振頻率與正確的接收宇宙訊息
* 黑白無常出現代表的不一定是死亡?

 

2018年4月,作者因乳癌轉移到肝臟,肝臟內有大大小小很多的腫瘤,無法開刀也無法做化療的肝癌末期,而住進和信醫院安寧病房,
當時醫師宣布她只剩下二星期、至多不會活過二個月。所有的親朋好友來到病房與她做最後道別,她的精神導師吳至青老師也來到醫院探訪她。
作者依循著老師的教導,改變意念,閱讀死前必讀之書《中陰聞教救渡大法》,實踐做人的三大目的──一,提升自己的振動頻率:二,提升他人的振動頻率、三,提升世界的振動頻率。
「振動頻率」意味著要「正向」的面對每一個人生挑戰。
當天晚上(2018/05/08),作者做了一個決定,如果生命只剩下兩個星期,至少還有時間能夠做「人生第一目的」,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振動頻率」,
不要再悲傷,不再抱怨,盡一切所能地學習「面對與接受」,不再用負面的想法來看待人生,並且利用活著的分分秒秒來學習「重要的知識」。
星期四(2018/05/10)醫師就告訴她,可以出院回家靜養了。
是她意識到「人生真正的目的為何」,提振了自己的頻率,所以活了下來!

 

作者

蕭尹翎 Yin-ling Hsiao


生於花蓮,畢業於北維吉尼亞TESOL(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系碩士,目前是英語老師。

二○一八年病危又奇蹟似地出院後,因病得以有契機理解生命的真理。
二十幾歲開始探討生命的意義,閱讀有關心理與靈性書籍,參與各種心靈課程,也因此有幸認識吳至青老師。

試閱

[作者序]

「人生目的」是當初在病危時最激勵我的四個字,從二○一八年五月出院至今,我每天思考的也是這四個字。我從被告知只剩下兩星期可活的驚嚇中,到今天面對死亡處之泰然,認知到我們的靈魂意識是永生的,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創造我的生生世世,包括這一世,比起死亡更讓我恐懼的是「無知」造就了自己的每一個人生。

感謝疾病及時令我領悟,並有幸學習到人生中最珍貴的知識。從懵懵懂懂不知人生意義到今日感謝與珍惜生命中每一時刻與每一個人,這其中的轉折都在自己的「起心動念」,原來人生從來就沒有意外。

透過跟隨至青老師學習,我跳脫原本舊有的思維模式,從更高的角度來詮釋前世今生,理解原來輪迴就是宇宙給予我們的慈愛,藉由每一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重新學習上輩子未完的課題,重新學習愛與原諒,最終進而明白所有一切的答案就在自己身上,地獄與天堂只在一念之間。

這本書紀錄了我從出院後,一路一點一滴察覺自己的起心動念,並透過練習而成長的過程,我常說我是讓至青老師給「嚇活」的,因為明瞭人生難得,所以更加把握機會學習,透過實踐人生目的讓我更了解自己與宇宙的真理。

也祝福每一位讀者找到自己的人生目的,往光之道路前進。

2-1重新認識死亡:是轉機,不是終點 (摘錄)

「恭喜妳呀,葛瑞絲,妳就要死了!」

二○一八年五月七日,下午三點多,許多年未見的至青老師和朋友亭玉來到醫院探視我,剛踏進病房的至青老師劈頭就對我這麼說,而且是很認真地說。

在我還未反應過來時,她緊接著說:「有很多修行者一生修行,就是在等待死亡的這一刻。很多人在死亡的時候會看到一道光,有一些人會看見自己信仰的神佛。這道光其實誰也不是,它是我們自己的『自性本體』,在死亡這一刻,如果妳緊緊跟隨這道光,也許就能成佛了。」

恭喜?我心想,老師不愧是大師,言談果然與眾不同。其他人來看我,都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老師竟是來道賀的!成佛,這怎麼可能呢?難道上天惻隱我英年早逝,特地送我的禮物嗎?

當下被腦海那一閃而過的「竊喜」嚇了一大跳。望著老師,我問自己:

為什麼聽到死後成佛會有喜悅感?

難道我不想活著嗎?

做人很辛苦嗎?

這是我真正生病的原因嗎?

我第一次正視自己內在的聲音。

我的答案竟然是,是的,做人很辛苦!
要適應這個社會好難,原來「竊喜」自己終於可以擺脫這個悲情人生,不用在人間繼續「受苦」, 做人太痛苦了,死了可以成佛, 真是天大的好消息。我以前怎麼從來都不知道呢!這世間要面對如此多的人情世故與生活壓力,從小要認真求學,上好學校取得好學歷,才能出人頭地。在家要當孝順的女兒,婚後要做好太太、好媳婦以及好媽媽。出了社會,努力謀求好工作、認真賺錢才能買房買車。戀愛也不能隨心所欲,要挑個好老公,最好是高富帥!養育孩子更要用心,不能輸在起跑點等;這一切種種,壓的我喘不過氣。

我迫不及待想聽老師繼續說,求知若渴的想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在死的那一刻即身成佛。

至青老師接著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來投胎在這個世界上,人死亡時,也是自己一個人走。從現在開始到死亡的那一刻,情緒對我們相當的重要。傻瓜,妳根本沒有時間哭,現在要抓緊時間,為死後的路做準備。在中陰階段,情緒會大大影響我們將來要去的那一條路。每個情緒都會影響妳的選擇。現在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放下對家人的不捨,悲傷的情緒對妳毫無幫助。」

我問老師:「所有的情緒?包括罪惡感嗎?」

老師回答:「當然。在死之前,還沒有面對的,現在趕緊面對;還沒處理的,儘快處理;需要好好溝通的,就抓緊時間溝通。每一個情緒都對我們將來身後要走的那一條路,影響十分巨大。」

這時,我想到我的母親。我一直對母親的過世耿耿於懷,從她過世至今,時常想著如果我當時擁有更多智慧,我們之間的相處會不會更融洽?如果當時有更優渥的經濟能力,她在世時是不是就會過得更開心?我一直都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好女兒,母親生前,無論我做什麼,她總是不甚滿意。在中陰路上,我知道會看見她,因為我充滿愧疚。大家不是都這麼說嗎,人在過世的時候,一定會看見自己最思念的親人。

當聽見老師說「此刻悲傷與不捨不但對家人們毫無幫助,對妳更是百害而無一利」,當下立刻做了一個決定,如果人生要自私一次的話,我願意此刻放下對女兒、先生與家人的不捨;這一次,我要為自己的人生做主,因為死後的道路,我將是一個人走。我離開之後,先生跟女兒會變成這輩子的過客;我必須要接受,也定要相信,先生和女兒有各自的人生需要面對,而他們會好好照顧自己。
老師的話除了讓我能夠放下我對先生跟女兒的牽絆與內疚,也讓我及時明白,必須立刻放下對媽媽的罪惡感。

當時的我還不知道這個想法在不遠的將來,對我有著巨大的幫助與影響。

死前必讀之書—《中陰聞教救渡大法》

至青老師對我先生說:「羅,去買所有與《中陰聞教救渡大法》有關的書籍,研究所有你在網路上找到的相關影片,之後讀給葛瑞絲聽。她現在的體力已經沒有辦法自行看書,也沒有腦力思考書裡面的內容,但這本書對她『死後要去的那條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接下來,老師告訴我們「前所未聞」的內容,我從來不知道這些「寶貴的知識」,也不曾聽人說過。

老師說:「我們做人所學的『學識跟知識』,所有一切的學習,都是帶著走的,只有錢是帶不走的。我們的想法、情緒、品德與技能,我們在世的所有學習,全部都能帶到下一世。」

至青老師認真地看著我說:「葛瑞絲,從現在到死亡之前,妳還有時間,儘管只能活兩個星期,就好好利用這些時間去學習、吸取知識,這些絕對都帶著走!妳要好好思考未來,並且盡量保持覺知,穩定情緒,這些對妳的將來都大有幫助。」

老師這番話讓我燃起了無限的希望,原來此刻的死亡並不代表結束,靈魂的旅程將會繼續。

我要勇敢堅強,我的未來很長。

「是的,我將會因為癌症而死亡;死亡,卻是我另外一個人生的開始。」

當天因為時間不多,至青老師只能大概講解,我們死亡離開人體後會遇到的業力跟輪迴轉世的狀況。當老師講述「因果業力」時,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人只要有憤怒,就一定要報復。」

而在中陰路上,「報復心」絕對會讓我誤入「不好的六道輪迴」。

老師在醫院對我說的話,我深信不疑。

出院後,很多人問我,當時老師到底說了什麼,讓我瞬間轉念?

這不僅僅因為至青老師一直是我很尊敬的大師,更因為我相信輪迴。

我相信輪迴,不是因為盲從,而是十年多前曾經看到自己的前世。我看見自己為了私欲,爭權奪利,而在累世中不停地受苦。其中某一世的自己,被人陷害死亡,死前的一刻滿腹怨恨與不甘心,此後生生世世要報仇討債,我和仇人之間的恩怨,千百年來一直糾纏著,直到這一世仍沒完沒了。
老師的話當下引起我很大的共鳴,也著實驚醒了我,更明白與接受所有的「情緒」,一定要想辦法「放下」,因為「我累了」;看著自己一世又一世和同一個人演同一場戲,看著自己始終糾結在痛苦裡,真的夠了!

而這所有的情緒,也是我在成佛之路的「阻礙」。

十年前,我參加至青老師的六天工作坊,有一個課程是「呼吸練習」,在練習的過程裡,有些人的身體會毫無感覺,有些人會感覺身體麻麻的,有些人會看到光,也有些人會看見自己的前世;我便是在這個呼吸的過程裡看見了自己的前世,後面第四章會再詳述這個過程。當然我並不是唯一看見自己前世的人,其他學員也有類似的經驗。

2-2 人生三大目的

至青老師嚴肅的對我說:「葛瑞絲,我們不是隨隨便便就來做人的,每個人投胎來到這世界都是有目的,我們不僅僅是來孝順父母,養育子女,盡忠報國,謀得人人欽羨的工作,也不只是為了結婚生子,賺取金錢,我們來做人有三大目的;第一,提升自己的振動頻率。第二,提升他人的振動頻率,特別是家人。第三,提升世界的振動頻率。」

我當下並不懂什麼是「振動頻率」,但懂了原來我們做人是有目的,這個「聽懂」令我好喜悅,同時也好沮喪。

從小就覺得自己像浮萍,漂啊漂啊,不知該漂向何處,內心總是無來由的悲傷,心裡有一股極大的孤獨失落感。我一直想要做些事,但卻不知從何做起。成年後的我很迷失,不知道為什麼要來做人,不知道活著的意義,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像個機器人一樣每天上班下班,並非不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但卻不知道為了什麼而活?

我的生活看似豐富卻毫無意義,到底為了什麼要工作?為了什麼要交朋友?又為了什麼要談戀愛和結婚?而愛又是什麼?到底每個人都在說的真愛是什麼?而「它」又在哪裡?我有好多好多的困惑,但始終沒有答案,就這麼日復一日的過著。

當老師在醫院告訴我,人生三大目的時,我的眼睛為之一亮,就是這個!從小到大、日日夜夜苦苦追尋的,就是這個答案!我好興奮,此刻沒有任何文字能夠描述我心裡的激動,一生苦苦追尋的答案,萬萬沒想到在死前最後一刻,竟有幸能聽到這些珍貴的知識。其實只聽到此, 對當時的我已是十分巨大的影響。因為那時我所有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到底還能活多久的痛苦中,要如何跟親朋好友說再見,還有三歲的女兒與老公該怎麼辦?完全不知道原來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包括死亡後靈魂的去處)。

老師這短短的一席話,猶如當頭棒喝,令我從對死亡的痛苦與恐懼中完全轉移到當下,也就是此刻。

當時並沒有察覺,在言談間,我的精神狀態改變了。老師來之前,我的體力非常虛弱,病懨懨地躺在床上,就在與老師說話的同時,精神狀況不減反增,也慢慢有體力能坐起來。這期間還發生了一個「奇妙的現象」,但當時在場的我們都沒有發現。

傍晚五點多,先生準備了水餃請大家吃晚餐,我也跟著吃了一點,但沒有人發覺,包括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我沒有吐。

一直到晚間七點多,老師離開之後,我問先生:「還有水餃嗎?」吃到第二顆時,我與先生突然對望了一眼,然後驚訝地同時大叫:「啊!竟然沒有吐!」

晚上護士來量體溫時說:「今天晚上沒有發燒呢!」

先生和我都非常高興,但並沒有多想,因為滿腦子想的都是下午老師說的話。

當晚,我輾轉難眠,不停思考老師說的「人生三大目的」,完全沒心思想我的疾病,癌症此刻已不再重要,死亡也不再可怕。

當時對我而言,真正的「恐懼」的是這「人生三大目的」,我到底做了哪一個?

我好像「一個」也沒做。

如此,還有可能「成佛」嗎?我即將要死了,可能只剩下不到兩星期的時間,怎麼辦?

要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做到人生目的,才不算「白活一場」?

要如何真正學習「放下」,才能在中陰之路「好走」?

老師說的「振動頻率」,是不是意味著我要「正向」面對每一個人生挑戰?

那晚我做了一個決定,如果生命只剩下兩個星期,至少還有時間能夠做「人生第一目的」,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振動頻率」,不要再悲傷,不再抱怨,盡一切所能學習「面對與接受」,不再負面看待人生,要好好利用活著的每分每秒來學習「重要的知識」。
2-3 奇蹟式的生還

二○一八年五月八日。

至青老師來探看我的隔天早晨,大約七點左右,醫院的送餐阿姨推著餐車送來了中式早餐,昏睡中的我竟因為聞到飯菜香,而飢腸轆轆地醒了;已經不記得上一次感覺「肚子餓」是什麼時候,更別提「聞到」飯菜香了,立刻起床漱洗吃早餐。我就像是在山中迷路,久未進食的孩子般,在吃到米飯時感動地流下眼淚。

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每到用餐時間,看到飯菜就會反胃或因為脹氣而毫無食欲。此刻,每一粒的米飯,對我而言都是珍饈佳餚,特別香甜美味。第一次發現原來能夠「吃飯」好幸福,當下格外珍惜。這看似平常卻早被我遺忘的簡單幸福,才意識到以前為了減肥和漂亮而節食與挑食的自己,多麼無知,如今想來,格外諷刺。

這天,用完早餐後沒有吐,中午飽食後,也沒吐。體溫意外地也沒有發燒。我不但有精神,更有體力能自行下床,在病房內開心地走來走去。中午過後,醫生視察後說,「可以正常進食就不用打點滴和營養針了。」

拆掉點滴,我生龍活虎般活動起來。病房內開始有了嘻笑聲。在醫院照顧我的先生和姐姐,也因為我恢復體力與能夠進食而喜極而泣。

二○一八年五月九日。

鄭醫師一早便來探視,帶來好消息;我的黃疸指數從10.43降到7.22,飲食也恢復正常。

「明天就可以出院,回家休養。」

我和先生瞪大雙眼,不敢置信地望著醫生。上週醫生才悲泣地宣告我剩下的日子不多,經過短短七天,我竟然可以出院了,而且是活著走出醫院,不是躺著被推出去!

我們夫妻倆心裡都明白,我身體突然好轉到可以出院,是因為週一下午與至青老師的對話後,身體開始慢慢有了力氣,精神狀況也變得很好,甚至可以說是在跟老師談話間,身體狀況已經開始出現改變。

我萬萬沒有想到,在週日才認定自己即將要死亡的我,隔天,病情竟大反轉!

自五月十號出院後到七月中,我的身體狀況愈來愈好,黃疸指數也降為正常,並且可以做化學治療。鄭醫生說我非常幸運,是一個奇蹟,而我非常清楚知道,這不是奇蹟,是至青老師的話,令我意識到「人生真正的目的為何」,所以我活了下來,只為完成我未竟的人生課題。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477950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52
    • 商品規格
    • 21*15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