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我很害怕
讓你困惑的是我的外表,還是我的血液?內容簡介
如果你看向我的眼神有些許不同
讓你困惑的是我的外表,還是我的血液?
我的媽媽和天下所有的媽媽沒有不同,除了她來自柬埔寨……
媽媽踩著十一小時的沖床,腳幾乎都要抽筋。
「我每天早上賺的錢是用來買菜,下午賺的錢付帳單,晚上加班三小時是要給我家劉育瑄唸書的」
當失去習慣的語言,才想到媽媽來台灣十五年,她該有多孤單?
自學廣東話,很難。
我打算在成年禮那天,在全班同學跟家長、老師面前,用廣東話,第一次開口跟我媽說「我愛你」
爸爸或媽媽來自東南亞,我就不是台灣人嗎?
在「新二代」和「新台灣之子」這些名詞廣泛使用之前,台灣社會都稱我為「那個他媽不是台灣人的。」
所以我心中把自己當作一個百分之百的台灣孩子,只是我剛好有一個柬埔寨的媽。
【本書特色】
★台灣東南亞新移民第二代首度發聲,誠實書寫自己在台灣處境的生命紀實。
★從痛苦、憤怒,再與自己身份和解的成長之路,全台新二代悄悄討論的療癒之作。
★作者劉育瑄:「最後,我希望讓所有曾經跟我一樣感到渺小、無助,甚至質疑自己存在價值的人們可以在本書各處,
看到自己的影子並得到力量。無關你說什麽語言、做什麽工作,而是關於身為人:身為人,就該能尊嚴地活著。」
目錄
各界推薦
前言:他們叫我「那個她媽不是台灣人的」
輯一:當台灣遇上東南亞
穿耳環就是壞女孩?
越南春捲和三個女人
台灣無所不在的口音歧視:我媽通五國語言,卻因口音遇上麻煩?
東南亞媳婦使用說明書
我嫉妒的那位越南小吃店女兒
輯二:新二代在台灣的內心衝突
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我感到很害怕
新二代為什麼不敢讓人知道?從偏見開始
韓國瑜的「雞與鳳凰論」錯在哪?
找回我失去的名字
我是新二代。我選擇用書寫保護家人與自己
輯三:跟媽媽回外婆家:高二的柬埔寨探親之旅
回柬埔寨記(一):我跟媽媽帶兩個電鍋、九件行李回柬埔寨
回柬埔寨記(二):外婆家,到底是不是我家?
回柬埔寨記(三):回台灣,恍如隔世
輯四:改變中的台灣社會、改變中的我
敗部復活的東南亞菜(一)
敗部復活的東南亞菜(二)
台中「第一廣場」對我的意義:十六歲vs 二十二歲
自學母語超難:我從被親戚當啞巴到能用廣東話交朋友
台灣四百年前後:正常成為反常的年代─
輯五:獻給更多的新二代與未來展望
「新二代」這個標籤到底能不能用?
談論痛苦為何重要?
廣東vs 柬埔寨:我紮了根的廣東認同
對於新二代優勢的常見三大迷思
別把我當工具:新二代採訪指南
結語:對新二代們和過去的自己說的話
附錄:媽媽受訪
小時候,我從紅色高棉的魔爪中活下來
作者後記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