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中國服飾

  • 315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十八世紀英國人凝視中國達官貴婦和市井百態,

今日回顧這六十幅圖,仍具文化視覺衝擊。

在攝影技術尚未發明的年代,

這些生動的視覺圖像,成為史籍通常不載的珍貴史料。

 

大航海時代中來到中國的西洋人,在沒有攝影術的協助下,除了文字,也仰賴繪畫傳遞其見聞,例如隨馬戛爾尼使節團訪中的西洋畫家。此外,當時在廣州通商口岸中有一群兼習中西傳統畫藝的畫師,他們既主動描繪中國人的社會百態與園林樓閣景致,以作為個人紀念品或餽贈親友的伴手禮售予訪華的西洋人士,也被動地接受洋人指定的題目作畫,由於買家都是來華洋人,所以通稱為「外銷畫」。

 

本書是畫師蒲呱接受當時在廣州養病的英國軍官喬治.梅森委託所繪,他抱著寰宇蒐奇的心態,凡與當時西洋社會不同的中國風俗都在蒐羅之列,尤其更加關注市井小民的生活百態。全書六十幅插圖,銅版精印,手工上色,配上文字說明,內容包含:達官貴婦、販夫走卒、工匠藝人、士兵平民、乞丐僧人等,於一八○○年在倫敦出版,當時引發頗大反響。

 

中國歷史悠久,每當出現新的政權,「易服色」成為最基本的政策之一。因此,歷朝歷代的服飾變化極大,即使是同一朝代,隨著時間的推移也並非一成不變,即使是代表權貴與官員身分的官服,不論男女,早期與晚期也不完全相同。今日幸賴有西洋人在異國獵奇的歷史背景下,藉著當時在廣州從事外銷畫創作的職業畫家之手,為我們留下不少圖畫,描述當時社會百態與人們衣著。可說是一本西洋人眼中的「中國服飾與習俗圖輯」。

 

本書特色

 

◎這些庶民日常生活樣態,難以出現在中國史籍與文人畫家筆下,幸而透過洋人和外銷畫家之手留下珍貴記錄。

◎為彌補梅森文字的不足,由故宮文物專家嵇若昕專文導讀,帶領讀者進入中國清朝的服飾衣著和街市百態。

◎詳盡增列百餘條譯註,補充古今中外史料和相關的背景知識。

 

作者

喬治.梅森(George Henry Mason,1770-1851)編著

 

英國軍官。一七八九年為第三十六軍團中尉、科羅曼德海岸國王陛下部隊的旅長。一七九五年擔任東印度公司組建的第一○二步兵團(皇家馬德拉斯燧發槍團Royal Madras Fusiliers)少校,一八○一年晉升中校。

 

一七八九年(清乾隆五十四年),由於健康因素,醫生勸他至廣州療養,因此從印度前往中國南方,在當時唯一對外國人合法開放的廣州市郊居住了一段時間。其間,他出入當地外銷畫家蒲呱的「德齡社」,購買了許多繪有中國各行各業人物及有關中國刑罰的畫作,並收集相關風俗民情的資料。

 

梅森在中國逗留幾個月後離開。當時的歐洲人對中國所知甚少,所以最初他只是將這些富含異國情調的畫作和資料向親友展示分享。在收藏十年之後,才在朋友建議下,將畫作配上英法雙語的解說,編輯成兩本書出版:《中國服飾》(The Costume of China,1800)和《中國刑罰》(Punishments of China,1801)。

 

繪者簡介

 

蒲呱(Pu Qua)

 

廣州外銷畫畫家,本名不詳。約活躍於一七八○至一八○○年這段期間。

 

在攝影技術尚未發明的年代,廣州作為「一口通商」的唯一對外口岸,出現一門獨特行業,專門繪製人物肖像、風景和風俗畫作,販售給洋人,作為旅遊中國和餽贈親友的紀念品。

 

當時朝廷特許與洋人貿易的廣州十三行,商家主人多捐有官銜,商名帶有「官」字。畫家不敢稱「官」,卻用了與「官」同樣譯音的「Qua」來署名,以抬高身份,亦有「君」或「官人」的尊稱之意。在《中國服飾》一書中,每幅畫作下方皆標有「Pu Qua,Canton,Delin」(蒲呱,廣州,德齡社)字樣。

 

蒲呱之外,當時還有林呱(Lam Qua)、庭呱(Tin Qua)、順呱(Sun Qua)、煜呱(You Qua)等畫家。他們以中西合併的畫風,採用西式的透視、明暗和投影,搭配中國的白描手法,來滿足洋人喜好,成就當時廣州販畫市場的風光。一八四○年代攝影技術誕生並進入中國後,才逐步取代外銷畫家的工作,至一八六○年代後風光不再。

 

目錄

嵇若昕導讀:一本西洋人眼中的「中國服飾與習俗圖輯」
前言
1. 身著朝服的顯赫官員
2. 更夫
3. 製作長襪的婦女
4. 錢幣兌換商
5. 剃頭匠
6. 書商
7. 捕蛙人
8. 豬肉販
9. 化緣僧人
10. 西洋鏡藝人
11. 中國婦女
12. 菸斗販
13. 鈴鼓藝人
14. 帶著狗的叫化子
15. 製箭師
16. 挑著果樹和花卉的腳夫
17. 小販
18. 鞋匠
19. 鐵匠
20. 燈籠繪師
21. 製茶女子
22. 帶著蛇的叫化子
23. 旅人
24. 釀酒師
25. 漁夫
26. 藥販
27. 工人
28. 鋦瓷匠
29. 泥水匠
30. 木匠
31. 穿著夏裝的官員
32. 石匠
33. 枕頭販
34. 長笛販
35. 平衡藝人
36. 日食時敲擊小鑼之人
37. 補鍋匠
38. 木偶戲
39. 魚販
40. 帶著猴子的叫化子
41. 刺繡女子
42. 挑柴火的腳夫
43. 毛皮商
44. 捕蛇人
45. 碾磨工
46. 毒蛇販
47. 鞋匠
48. 彈棉匠
49. 編籃工
50. 拿著鏟勺的漁夫
51. 製帽人
52. 農婦
53. 製造茶罐的人
54. 擔菜男子
55. 打磨水晶的老人
56. 皂隸
57. 捻棉線的老婦
58. 士兵
59. 跛腳的叫化子
60. 身穿禮服的貴婦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745701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80
    • 商品規格
    • 23.0*16.0*1.5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