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慢船向西:日本時代臺灣人醫師在中國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7 252
    36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醫師熱潮,從日治時代開始|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許雪姬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鍾淑敏
金鼎獎得主、心臟外科醫師 蘇上豪-專業推薦文

「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
日治時期,西醫成為炙手可熱的新興行業,
不僅被視為菁英,更象徵著高社經地位。
於是,如何取得習醫與行醫的機會,便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不只在臺灣,從滿洲國與中國的廈門等地,都可見到這些臺灣醫師的身影。

日治時期在中國的臺灣醫師,可說是臺灣人在殖民體制下,以及中日兩國的夾縫間求生存的縮影。如此歷史發展,也造就臺灣人面對變局的靈活變化,知道如何在這個體制之下,前往自己憧憬之地,或是追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如臺灣醫師前往廈門、上海、南京、天津、北平、滿洲即是如此。分布的地域非常廣,不僅是一水之隔的廈門,就連北平、滿洲都有臺灣人的蹤跡。

如此現象,也有階段性的變化與地域差異。如果一個地方,出現對臺灣人執業或習醫的有利因素,那自然也會吸引臺灣人前來,比如說滿洲與青島的醫學校正是如此。臺灣人前往滿洲、青島等地習醫的現象,也印證日治時期臺灣人的習醫熱潮,臺灣機會少,那就離開臺灣島,在東亞尋找其他機會。換言之,臺灣人是以東亞為舞臺,而非僅在臺灣。

進入本書,主要分為「臺灣醫師為何要前往中國」,以及「他們去了哪裡」這兩大部分。「臺灣醫師為何要前往中國」談的是時代背景,而「他們去了哪裡」,談的是這些醫師分布,以及其中幾個有趣案例。

專文推薦

綜觀本書,主軸在介紹臺灣人受日本殖民政策影響下的人群移動,在中國的臺灣醫師亦不例外,掌握時機,創造各自不同的人生,故事精彩,文筆流暢,附圖不少,可讀性高。——許雪姬

關於臺灣人如何在中國行醫,本書先詳述開業資格,然後列舉多名臺灣人醫師波瀾壯闊的故事,讓人一邊驚嘆臺灣人處境之奇遇,也一邊感懷被大時代翻弄的歷史。——鍾淑敏

力航在書中對於史料的爬梳,以及說明醫師與時代的關係,讓我們可以一窺當時的醫療環境、政治情況,還有醫師和社會的互動等……——蘇上豪

齊聲推薦

李文成|知名作者.一歷百憂解
何義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文所教授 
李尚仁|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 
李 崗|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林宜敬|艾爾科技 CEO 
張秀蓉|前臺大歷史系所教授兼主任.現臺大醫院顧問 
張典婉|文字工作者 
郭文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楊斯棓|《要有一個人》作者.暢銷作家.醫師 
雷祥麟|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臺史所教授 
謝金魚|歷史作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

陳力航

出身宜蘭醫藥世家,成大歷史系學士、政大臺史所碩士,現為獨立研究者,專長為日治時期臺灣史,除學術著作之外,亦有多篇歷史普及、非虛構文章刊載於網站《故事》、《黑色酒吧》、期刊《薰風》。專書部分,著有《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前衛出版)、《圳流百年》(方寸,與謝金魚等合著)、《黑色怪譚:讓你害怕的,真的是鬼嗎?》(聯合文學,與艾德嘉等合著)、《不能只有我看到!臺灣史上的小人物大有事》(圓神,與吳亮衡等合著)。

目錄

推薦序/成為臺灣陳舜臣的又一里路  許雪姬
推薦序/從臺灣向亞洲流動的臺灣人醫師  鍾淑敏
推薦序/時代所形塑的醫師印象  蘇上豪

作者序
前言

第一章 去留臺灣島
大時代下的島上環境
何者從醫
◆臺灣醫學校的出現
◆逆轉─社會氣氛轉變
時代的推力-島內嚴格的醫師資格規定
◆臺灣醫師的資格問題
往他方去的拉力-對岸政策

第二章 前進廈門
廈門簡介
◆日治時期臺灣與廈門的關係
◆臺灣醫師在廈門的開業問題
◆蔡世興
◆蔡章勝
廈門博愛會醫院
◆翁俊明
小結

第三章  前進上海與南京
臺灣醫師在華北、華中的開業資格問題
上海
◆廖煥章
◆張錫祺
◆李應章
◆曾一三
南京
◆陳肯堂
◆林中青
小結

第四章  前進青島
青島醫專
東亞醫科大學
東亞醫科學院
同仁會東亞醫科學院
青島醫學專門學校
◆蔡錫圭
青島醫專的歷史意義
小結

第五章  前進天津、北京
天津
◆蘇維石
北京
◆梁永祿
◆顏春輝
小結

第六章  前進滿洲
執業
習醫
◆陳纘述
◆盧昆山
小結

結語
參考書目

附錄一/青島醫專臺灣出身者名錄
附錄二/廈門博愛醫學校臺灣出身者名錄
附錄三/東南醫學校臺灣出身者名錄

序/導讀

推薦序

成為臺灣的陳舜臣又一里路
許雪姬(中研院臺史所教授)


《慢船向西—日本時代臺灣人醫師在中國》是陳力航改寫自其碩士論文的力作,減少蔓枝,突出根幹,又以醫師在中國的醫療活動為主軸,讓我們瞭解,醫師是日治時期臺灣對中國、南洋最重要的輸出品,所出現的人不但不是密醫,多半還是名醫。至於臺灣人到中國學醫,或臺灣醫師到了中國,都去到哪裡就讀、開業?是本書所要解答的。

本書除了前言探討去留臺灣島的背景,醫師資格的相關取得外,有關「中國」、「臺灣」這兩個詞也需要破題。所謂中國在一九三七年前後有在延安的共黨政權、在華北的華北政務委員會;在重慶的國府(蔣政權)、在南京的維新政府以及一九四〇年後的汪政權,一九三二年滿洲的滿洲國,這些若不說明,讀者很難理解醫師們所在的廈門、上海、南京、青島、天津.北京、大連是在哪個政權下?至於「臺灣」必須說明本書中在上海的張錫祺並非「臺灣籍民」,而是中華民國籍,以他和臺灣關係的密切稱他臺灣人亦無不可,正如我也將改籍中華民國的謝介石視為臺灣人,但必要正名,所以替作者說明這兩個詞。

過去研究日治時期在中國的臺灣醫師者,不乏其人,在這些被提到的醫師中,有些事蹟欠詳,也有一些還沒有被研究過的醫師,此一部分則有賴年輕的作者補充。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所提出的陳纘述,一九四〇年就讀滿洲醫科大學專門部第十三屆,然而在一九七八年出版的《滿洲醫科大學輔仁會會員名簿》,因滿洲醫科大學專門部就讀的學生名冊不全,故查不到名字。但是一九四一年出版的《滿洲醫科大學一覽》有一九四一年以後四個年級的學生名單,仍然找不到陳纘述的名字。作者於書中提到:滿醫專門部要讀四年,一九四四年才能畢業,何以陳在一九四三年六月即被徵召回臺?是只徵其一人還是有其他同行者?何時取得醫師的資格?這些是可以再深入探討的題目。

作者又介紹在上海的曾一三醫師,經歷非常特別,雖然拿到汪政權核發的醫師證書,曾在上海公立醫院服務,並自行開業,但戰後回臺即不再行醫,相當另類。

這本書另一個亮點是在青島的臺灣醫師,作者不僅探討青島醫學專門學校的前身,同仁會的介入該校,提升了該校的聲望,也成了臺灣學生學醫的選項,這是過去研究者未曾觸及的部分。

在上海的張錫祺,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並說明他是臺灣醫生在海外開業最成功的例子,超過在大連的孟天成。如果能加上第二代的情形會更完整,此即張錫祺的獨生女張秀蓮和二二八受難者黃朝生醫師之子黃瑞霖結為連理。

綜觀本書,主軸在介紹臺灣人受日本殖民政策影響下的人群移動,在中國的臺灣醫師亦不例外,掌握時機,創造各自不同的人生,故事精彩,文筆流暢,附圖不少,可讀性高。本書作者陳力航的這本書,是繼其《零下六十八度》之後的又一佳作,走上寫作這一行,又多行了一里路。我期許他以陳舜臣為標桿往前奮進,謹為之序。


二〇二三/十/廿三


作者序

二○二一年八月,我以祖父陳以文的訪談紀錄為基礎,大幅改寫為《零下六十八度》一書出版,感謝讀者的熱烈捧場與支持,這給我很大的鼓勵。

《零下六十八度》出版後,我開始思考自己的碩士論文《日治時期在中國的臺灣醫師(一八九五-一九四五)》,是否有改寫成書的可能。為什麼要特別談醫師,而且特別談他們去中國呢?我當初之所以會選擇這個題目,背後最原始的動機,也是和我的家族有關:我的曾祖父陳土金,是宜蘭小有名氣的醫師,雖然他並未前往中國,卻開啟我研究日治時期臺灣醫師的興趣。

首先,醫師(西醫)是日治時期臺灣的新興、熱門行業,有許多人起心動念希望成為醫師,而成為醫師的主要途徑,就是進入醫學校就讀。然而,臺灣的機會有限,所以許多臺灣學子改往外地尋找習醫機會。雖然日治時期前往外地習醫的臺灣人,主要前往日本內地,也有不少人改到日本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如滿洲、青島等地。另一方面,在臺灣如果沒有執照行醫者就是密醫,為了避免被罰,部分密醫前往外地尋求開業的機會。於是,一水之隔的廈門,便成為這些醫師發展之地。

臺灣人前往中國習醫,以及密醫前往中國執業,反映殖民政策影響臺灣人群移動。然而,前往中國的,並非單純只有想要習醫者或密醫,也有許多科班畢業的醫師。這些正牌醫師,為何不在臺執業就好,為何要前往中國?除了想要闖蕩,以及對中國的憧憬等個人因素外,還有大環境的因素;就是日本的對中政策,由於日本一直對中國懷有野心,企圖透過許多方式在中國建立勢力,懷柔中國民眾,而醫療(設立醫院、巡迴診療)正是手段之一,像是同仁會、博愛會這兩個組織就是代表性的例子,它們在中國設立醫院,許多臺灣醫師即應聘前往服務。

從這點來看,透過日治時期在中國的臺灣醫師視角,不只顯示臺灣人為謀求機會所作的選擇,也呈現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海外活動,常受到日本帝國的政策影響,讓臺灣人跟在日本人之後,在日本人的羽翼下發展。整體來看,日治時期臺灣醫師前往中國,可說是殖民統治影響人群移動的縮影。

回到主題,碩士論文到底要如何改寫呢?在處理論文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前往中國的臺灣醫師的故事非常精彩,我和妻子討論時,她認為裡面提到的幾位醫師,都可以繼續收集資料,各自寫成故事,因此我決定以他們為主角,重新撰寫一本書。

在改寫的同時,我回想起從畢業到現在發生的幾則小故事,讓我意識到那篇碩士論文的意義,這一再重複印證了我心中的想法,那就是「史料會自己來找你」。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些年,我因緣際會協助不少醫師後代找尋祖先資料,因為自己曾祖父的關係,所以很能體會他們的心情。也因此,我的書架上甚至有一、二十本各年度的醫師名冊,以備不時之需。一路走來,看著自己的碩士論文,能夠成為醫師家屬尋根的依據之一,我感到非常榮幸。

二○一四年十一月,我人正在東京,準備東京大學的入學考試,時值臺灣直轄市長及縣市長大選;眾人都在討論連勝文與柯文哲,究竟誰會贏得臺北市長的寶座。此時,我的臉書收到一則曾靜雯女士傳來的訊息,她是曾一三醫師的孫女,在尋找祖父生平的過程中查找到我的論文,因此發訊息來洽詢相關細節,至今我們都保持聯繫。曾一三醫師具有在汪政權執業的經驗,戰後返臺因為經歷敏感而未繼續執業。有關曾一三的故事,我也將在書中稍作介紹,在此感謝曾靜雯女士提供資料。

而後,我從日本返臺,常前往永康街的「小珍珠烘焙坊」買點心。某次等待點心包裝時,意外得知老闆娘的外公林振城先生,不僅是東大校友,且日治時期曾在廈門任官,戰後來臺擔任糧食局副局長。於是我利用資料庫在過往的文獻資料當中,發現不少林振城先生的相關資料,也從老闆娘的口中得知那段曲折且不為人知的家族史。這才更加驚覺,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蘊含著許多大歷史。雖然有點遺憾在本書中並沒有機會書寫到林振城先生的故事,但日後有機會,我會另外將林振城先生的故事發展成單篇文章。由於日治時期的廈門原本就是我關注的對象,總覺得冥冥之中似乎有緣分,讓這些故事出現在我面前。

就在我改寫碩士論文之際,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許雪姬教授《離散與回歸》一書出版,看完許老師的研究之後,我不禁思考要如何在滿洲的部分有所突破。此時我因為一些機緣認識作家秀霖,他告訴我,他的祖父陳纘述畢業於滿洲醫科大學專門部,曾被徵召至南洋當軍醫,並且待過澳洲戰俘營,於一九四六年回臺。如此先到滿洲,再到澳洲的經驗,其橫跨緯度之大,實屬罕見,有關陳纘述先生的生平,我也會在本書中詳加介紹。

重新審視碩士論文之後,我決定以醫師個人的生命故事為起點,在史料中尋找過去未發現的醫師。此外,這十年來,臺灣史學界有不少新資料出土,如日治時期的旅券。當時的旅券等同現在的護照,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將其建置為資料庫,讓研究者得以在短時間內,一窺日治時期臺灣人出境的實況。在前述的脈絡下,本書得以完成。

最後,非常謝謝許多人從我撰寫碩士論文至今以來的協助,首先是曾一三醫師的孫女曾靜雯女士以及曾家;陳纘述醫師的女兒陳淑卿女士、孫子秀霖先生;黃文生先生兒媳鄭嫣菱女士、孫子黃懷賢先生;陳淑敏(米果)女士以及顏世鴻先生;蔡淑霞女士、吳希彥先生、吳琰秋女士、蔡佩穎女士;還有前衛出版社的林君亭先生、楊佩穎女士;非常感謝許雪姬教授、鍾淑敏教授、陳姃湲教授、張秀蓉教授、蘇上豪醫師、廖泊喬醫師,協助蒐集資料的周俊宇學長、吳彥儒學長、葉宇軒同學、王洵同學,最後是我的太太許雅玲。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732589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4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