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電子書】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暢銷紀念版】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294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父母必讀,腦科學教養經典代表作★
你教養的方式,決定孩子大腦的發展
【最新收錄】給父母的提醒:管教的八大原則
《紐約時報》暢銷書,全美超過百萬讀者肯定,亞馬遜讀者4.7星好評
中文版獲選父母讀書會書單、幼兒園/國小親職講座主題書、親職諮商教科書

每個關心孩子、愛孩子的人都應該閱讀本書。——丹尼爾·高曼,《EQ》作者
希望孩子能善良、快樂,並且擁有情緒健康的父母,都應該閱讀這部作品。
我會把這本書作為新生兒的禮物。——瑪麗·派佛博士,《喚醒奧菲莉亞》作者

黃瑽寧(醫師)、留佩萱(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洪仲清(臨床心理師)、楊俐容(心理教育專家、CareMind耕心學院知識長) 、尚瑞君(暢銷親子作家)、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聯合推薦

12歲前教會孩子整理情緒右腦,連結理性左腦,
全腦均衡發展,成為創意理智兼備的孩子。

◎教孩子學會跟情緒好好相處,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生命禮物
孩子吵著要買玩具,賴在地上怎麼勸也不肯走?
跟孩子說不到兩句話就吵架,怎麼講都講不聽?
當孩子的情緒亮紅燈,表示他的左右腦跟上下腦都處於分裂狀態!
教孩子學會運用左腦安撫情緒,鍛鍊上層大腦、培養同理心,用運動改造大腦、化解怒氣。
整合上、下、左、右腦,孩子就能正確處理情緒,變得更加明理懂事,更有能力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光講理還不夠,要先同理孩子的情緒,再理性引導
美國腦神經權威和知名兒童發展專家,結合最新腦科學、兒童發展心理學與臨床個案經驗,提出整合左右腦的「全腦情緒教養法」, 教你善用孩子大腦的發展特性,進行教養。
請記住,當孩子的情緒亮紅燈,先溫柔地帶著孩子觀察內在的感受,安撫他的右腦和下層大腦;
再用溝通技巧巧妙引導,幫助他們用邏輯平衡強烈的情緒,鍛鍊左腦和上層大腦。
達到身體與心靈的全腦連結,孩子就能逐漸學會管理情緒,變得更加自律而快樂,同時為成年的品格力打下基礎。

◎情緒教養,從整合孩子的左右腦開始
跟孩子聊大腦,12歲前是關鍵。
越早運用親子衝突的機會,幫助孩子整合大腦,孩子的大腦就越健全,將有助發展出高EQ、專注力、同理心、辨識情緒和與人溝通的能力。運用本書的「全腦情緒教養12步驟」,父母也能夠同步整合左右腦,反思自身的教養方式與童年經歷,更加了解自己和孩子,找到親子溝通最有效的方法。

◎全腦情緒教養12法,化解教養困境,立刻上手
本書將帶你透視0~12歲兒童大腦的發展,並依序運用12個教養步驟,有系統地整合孩子的大腦、創傷記憶、培養孩子的人際技巧,能有效改善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發展出平衡健全的大腦,以及同理他人的能力。隨書特別收錄12個教養情境圖解,一次網羅所有教養難題,輕鬆掌握全腦情緒教養的關鍵。

◎收錄0~12歲全腦情緒教養手冊:條列各階段大腦發展重點,教養更輕鬆
本書將0~12歲兒童的大腦發展,分成4個階段:針對0~3歲、4~6歲、7~9歲、10~12歲的孩童,分別提出實用的全腦教養建議,整理出各年齡段的大腦教養重點,清晰易懂、一目瞭然。

【本書特色】
1. 科學育兒法:以最先進的腦科學研究因應育兒難題,把日常的崩潰、爭吵或恐懼,都轉化為整合孩子大腦,促進重要心智發展的好機會。
2. 正視孩子的感受和經驗:由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正確回應行為背後的情緒,就能輕鬆化解怒氣、安撫感受,到培養同理心、自律尊重與決策能力。
3. 簡單、聰明且有效的方法:深入淺出的說明,具體的方法步驟,搭配情境圖解,迅速掌握教養重點。
4. 覺察教養:幫助父母整合自己的左右腦,在面對衝突時管理情緒,保持與孩子的連結,全家人一同茁壯成長。

作者

丹尼爾.席格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院臨床精神醫學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正念認知研究中心」(Mindful Awareness Research Center)副主任,以及「心智省察力研究中心」(Mindsight Institute)執行長。他是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畢業生,也是多本教養書《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教養,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Yes Brain!和孩子一起說好!》(與蒂娜‧佩恩‧布萊森合著);《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與瑪麗.哈柴爾合著)的共同作者。另著有《心腦奇航》、《覺察》、《喜悅的腦》等。
席格醫師在世界各地研討會作主題演講並主持工作坊。他有兩個已超過20歲的孩子,目前和妻子居住在洛杉磯。

蒂娜‧佩恩‧布萊森

兒童與青少年心理治療師,知名教養專家,「心智省察力研究中心」主任,致力於兒童教育及發展事業。

目錄

各界好評
推薦序 和孩子一起邁向情緒成熟的前景 文/楊俐容(心理教育專家、CareMind耕心學院知識長)
推薦序 心慌慌爸媽最需要的教養祕笈 文/胡嘉琪(美國執業心理師、《從聽故事開始療癒》作者)
【給父母的提醒】管教的八大基本原則

引 言 「生存式教育」,還是「發展式教育」?

Chapter 1 孩子的大腦發展,你了解嗎?──幫孩子整合大腦
教養最富挑戰性的時刻,往往就是孩子的大腦處於分裂狀態的時候。整合就是讓大腦協調運作。父母為孩子提供的體驗,能幫助他們整合大腦,使他們免於混亂與刻板的狀態,保持心理健康。最終,孩子的情感、才智和社交能力都會得到很大的發展。

Chapter 2 改善孩子的情緒──整合左右腦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右腦占主導地位,因而他們完全活在當下,不理會外在的一切。然而若只用左腦,孩子就會變得情感淡漠。通過聆聽與關注、經歷分享,認清孩子的情緒狀態,幫助他們把左右腦結合起來,用左腦的邏輯平衡右腦的強烈情感。一旦學會正確處理情緒,他們就能變得更快樂。
◆第 1 法 用右腦聆聽關注,再用左腦重新引導:安然度過情緒風浪
◆第 2 法 為情緒命名:陪孩子把難過的經驗當成故事說出來

Chapter3 教會孩子自我控制──建立心智階梯,整合上下腦
控制本能的下層大腦在孩子出生時就十分發達,而擁有分析思考能力的上層大腦要到成年後才能完全發育成熟,因此當孩子情緒失控時,喚起他們的上層大腦,鼓勵孩子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情緒,考慮別人的感受,就能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決定。
◆第 3 法 動腦莫動氣:喚起上層大腦
◆第 4 法 越用越靈光:鍛鍊上層大腦
◆第 5 法 運動改造大腦:讓腦子活起來

Chapter4 協助孩子成長和療癒──整合記憶
當孩子受過去負面經歷的影響而感到痛苦時,他需要的不是忘記過去,而是以完整連貫的方式重現那段經歷,並記住最重要和最有價值的體驗。通過整合記憶,孩子能理解自己內在的心理,從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並對當前的事情做出理性的反應。
◆第 6 法 遙控器在我手上:教孩子重演記憶,療癒創傷
◆第 7 法 加深記憶:全家每天說故事重整記憶

Chapter5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整合自我
執著於某些特定的情緒,會讓孩子感到困惑和沮喪。幫助孩子整合自我的不同部分,檢視影響他們情緒的因素,有意識地引導自己的注意力,排除外在的干擾,他們會更理解自己的內在感受,從而按照自己的真實意願做出回應。
◆第 8 法 情緒如浮雲:幫助孩子懂得情緒的來去與流轉
◆第 9 法 檢視情緒:教孩子觀察內在的感受
◆第 10 法 訓練心智省察力:運用覺知之輪回歸中心

Chapter 6 培養孩子的人際技巧──整合自我與他人
全腦情緒教養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強大而靈活的「我」,但孩子更需要了解成為「我們」當中一分子的重要意義。保持獨特的自我認知,並發展同理心,能讓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從中體驗到溫暖、連結和安全感。
◆第 11 法 為家注入趣味:讓親子互動更愉快
◆第 12 法 在衝突中保持連結:教孩子在吵架時想著「我們:我和你」

結 語 身體與心靈的全腦連結,讓孩子擁有優質的人
致 謝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導師

附錄一 全腦情緒教養12法
附錄二 0~12歲全腦情緒教養手冊

序/導讀

生存式教育,還是發展式教育? /作者序

你也有過這樣的日子吧?一覺到天亮變成一件奢侈的事;孩子的鞋子上全是泥巴,新外套還沾上了花生醬;孩子每次做功課都像打仗,還把黏土黏在電腦鍵盤上,指著妹妹喋喋不休地說:「是她先動手的!」⋯⋯你一秒一秒數著時間,只希望快點天黑,好把小祖宗們送上床。在那些日子裡,當你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從孩子鼻孔裡把葡萄乾摳出來時,你的最高期望似乎也就是「能安然度過就行了」(to survive)。

不過,說到孩子,你的標準一定比「滿足生存需要」高多了。你當然希望熬過孩子在餐廳裡暴怒的時光,但身為父母,你的終極目標就是要讓孩子獲得更好的發展(to thrive)。你希望他們擁有有意義的人際關係,關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學業優秀,工作努力,有責任感,以自己為榮。

多年來,我們訪問過數千對父母,問到他們最看重什麼時,有兩種目標總是排在前面:一、希望自己成為合格的父母,能夠熬過艱困的教養時刻;二、希望孩子擁有無限發展的能力。身為父母,我們也對自己的家有同樣的期望。我們在平靜、清醒的時刻,確實思考過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心智,增強他們的好奇心,幫助他們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潛能。但是,在那些狂亂、緊張、「把小傢伙哄上安全座椅然後飛車去看球賽」的時刻,我們只希望自己不要尖叫失態,或者被孩子們說「你真討厭」!

花點時間問問自己: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希望他們成年後具備什麼特質?你很可能希望他們快樂、獨立、成功,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過著有意義、有目標的充實生活。現在請想想,你有多少時間是花在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這些特質上?你很可能像大多數父母一樣,擔心花了太多時間試著安然度過這一天(有時是接下來的五分鐘),卻沒足夠時間去創造在今日與未來都能夠幫助孩子成長的體驗。

你可能還會拿自己跟所謂的「完美父母」比較,他們似乎從來不需要為孩子傷腦筋,而且似乎每一刻都在幫助孩子成長。據說家長教師協會的主席能夠一邊烹煮營養均衡的有機食品,一邊用拉丁文講助人為樂的故事給孩子聽;或者在開車送孩子去藝術博物館的路上播放古典音樂,還不忘在空調裡灑上薰衣草精油來個芳香療法。似乎沒有人比得上這種虛構的超級父母,特別是當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為「生存」而努力。我們只會在生日派對快結束時怒目圓睜、滿臉通紅地咆哮:「如果再吵要這要那,誰都別想拿到禮物!」

如果以上的道理你已經明白了,還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那些讓你奮力掙扎的「生存」時刻,正是你幫助孩子獲得發展能力的好機會。有時你可能會覺得,充滿愛意的重要時刻(比如關於同情心和品格的談話)與教養裡的挑戰(比如強迫孩子寫家庭作業或替他收拾爛攤子)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但事實並非如此。孩子對你不禮貌或跟你頂嘴、被請到學校跟校長面談、發現牆上滿是蠟筆塗鴉⋯⋯毫無疑問,這些都是所謂的「生存時刻」,但同時也是機會,甚至是禮物──只要採取恰當的教育方式,「生存時刻」也會變成「成長時刻」。

想想某個經常讓你很難熬的場景,比如三分鐘之內孩子們第三次打起來(不難想像吧)。你能做的,不只是把他們拉開、關進不同的房間,你還可以讓這場混戰變成一次機會教育:教孩子學會反映性傾聽(reflective listening,譯注:聽者必須試著了解對方的感覺和想法,用自己的話把對方的意圖表達出來並向對方求證),用心了解他人的觀點;教會他們清晰並禮貌地表達自己的願望;教導他們談判、妥協和犧牲,學習寬恕。我們知道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特別是在那個怒火攻心的時刻,但是如果你對孩子的情感需求和精神狀態有多一點了解,你就能獲得正向的成果,完全用不著請聯合國維和部隊幫忙!

孩子打架時,把他們分開並沒有錯,這是很好的「生存式教育」技巧,在某些情況下也許還是最好的辦法。然而我們能做的不只是制止衝突和爭吵,還應該把它轉化成發展孩子的大腦、個性和人際交往技巧的經驗。多加練習之後,孩子們都能得到成長,還會學著自己處理衝突,而這只是你幫助孩子獲得無限發展能力的其中一種方法。

將「生存式教育」與「發展式教育」相結合的可貴之處在於,你不需要專門花時間來幫助孩子獲得發展能力。你可以運用所有的親子互動時刻(不論是緊張、憤怒,還是不可思議、溫馨的時刻),讓孩子變成你期望中有責任感、關心他人、有能力的人,也就是說:利用與孩子相處的日常時刻,協助他們發揮自己的潛能。另外,本書針對教養和學術研究中過分追求成就和完美的傾向,也開出了一劑解藥。本書更聚焦在教家長幫助孩子做自己,活得更自在、更有彈性和更有力量的方法。但是該怎麼做呢?答案很簡單:了解孩子大腦的一些基礎知識。這就是本書的主旨。

試閱

一天晚上,蒂娜七歲的兒子剛回房睡覺又馬上跑到客廳去,說自己睡不著。他煩躁地說:「我要瘋了,你從來沒有在半夜留紙條給我!」蒂娜對這個非比尋常的情緒爆發感到驚訝,回應說:「我不知道你想要我留紙條呀!」兒子回以一串連珠炮似的抱怨: 「你從來都沒有對我好過!我要瘋了!我的生日還有十幾個月才到呢,而且我討厭寫作業!」
這有邏輯嗎?沒有!聽起來耳熟嗎?當然!所有父母都會經歷這種情況,孩子說了一大堆聽起來毫無意義但讓他們心煩意亂的問題。這種情況足以讓人沮喪,尤其是當你以為孩子已經長大、不再亂發脾氣的時候。突然間,一些可笑的小事卻讓他煩躁得不可理喻,而你似乎完全幫不上忙。
基於對左腦和右腦的了解,我們可以得知此時蒂娜兒子的右腦情緒正劇烈地波動, 且缺乏左腦邏輯的平衡。面對這樣的情況,最徒勞的反應可能是急切地自我防衛(我明明對你很好),或者跟兒子錯誤的邏輯較勁(我也沒有辦法讓你的生日早點到;至於作業,那是你應該做的)。這種邏輯的左腦式反應會一頭撞上孩子抵制性的右腦磚牆,並在母子之間劃出一道鴻溝。別忘了,這種時候他的邏輯左腦已經消失了。所以,如果蒂娜採用左腦式回應,兒子就會覺得媽媽不了解他或者不關心他的感受。他正處在右腦非理性的情緒洪流中,左腦式回應是一個雙輸的辦法。
怎麼做才正確?
大多數父母的本能反應就是問孩子「你到底在說什麼」,或者要他立刻回去睡覺, 但是蒂娜制止了自己。她運用了連結和引導策略。她把兒子拉到身邊,摸摸他的背,用安慰的語氣說:「有時候真的很難受,對不對?但你知道的,我永遠不會忽略你,你一直在我心裡,你要明白你對我來說是獨一無二的。」兒子在蒂娜懷裡解釋說,有時候他覺得弟弟得到媽媽更多的關注,而作業占用了他太多的課餘時間。在他說話的時候,蒂娜能夠感覺到他慢慢放鬆下來,態度也逐漸軟化。兒子感覺到媽媽在聆聽、關注自己。接下來蒂娜扼要地解釋了兒子剛才提出的那些問題,因為他現在比較願意去解決了,他們一致同意明天早上再說。
我們在社會中接受的訓練是用語言和邏輯解決問題,但是當你四歲的孩子因為不能像蜘蛛人一樣在天花板上爬而極度憤怒的時候(蒂娜的兒子曾經如此),似乎不是幫他上物理課的好時機。或者你七歲的孩子因為覺得妹妹得到更好的待遇(我的兒子有時會這麼覺得)而感到受傷時,寫個記分牌來證明你對孩子們一視同仁,也不是正確的做法。
我們反而要利用這些機會,去認識到邏輯不是帶來理智對話的主要工具。這似乎有悖常理,不是嗎?但父母必須銘記在心的是,不論孩子的感覺在我們看來是多麼的荒謬和令人沮喪,它對孩子來說都是真實而重要的——我們也應該以同樣真誠和重視的態度做出回應。
在蒂娜與兒子的交談中,她承認他的感情,從而激發其右腦開始運轉。她還使用非語言溝通,比如身體接觸、感同身受的表情、關愛的語氣和不帶偏見的傾聽。換句話說,蒂娜用自己的右腦和兒子的右腦連結和溝通。這種右腦對右腦的溝通可以幫助孩子的大腦進入平衡或更加整合的狀態。接下來她開始對兒子的左腦工作,解決他提出的問題。也就是說,此時正是整合右腦和左腦的好時機。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982139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64
    • 商品規格
    • 17*22*1.5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