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電子書】原來!這個典故出自聖經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85 231
    272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亞當的蘋果」(Adam’s apple)是什麼?
◎「女人的習性」(the manners of women),猜得著是說啥嗎?
◎「來自塵土,歸於塵土」,英文怎麼說?
◎「做個大丈夫」(Be a man.),這個也是來自於聖經。什麼情況下會需要人「做個大丈夫」?
◎「像所羅門一樣有智慧」,這個典故也來自聖經。所羅門到底何許人啊?

作者嚴永晃旅居美國十餘年,自覺英文還行,可是洋人說的一些笑話跟成語卻是有聽沒有懂,研究之後才發現,英語許多典故都來自聖經,他便著手研究起英語當中的聖經典故。後來他的生活重心移往上海,他邊研究,邊教自己上海公司的員工英文,也在中國大陸最大的天主教應用工具「萬有真原」(原名爲「天主教小助手」)發表「妙筆釋疑」 和「品味聖經」兩個專欄,每個條目都有五、六千的點閱率,有的甚至到一萬三千。

英語可以說是當今唯一的國際共同語言,在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溝通時,
經常都會接觸到西方文化的底蘊,包括基督宗教的相關典故、信仰內涵等等,        
作者身為一個基督徒,很想搭個橋,把從英語聖經衍生的典故,梗概地解說,
並旁及其文化意涵,更進一步提供英語片語的例句,方便讀者套用。

◎我們已經很常聽見的禁果,到底是什麼樹的果子,至今眾說紛紜,但是第一個說出是蘋果的,應該就是英文版聖經。可是,平平是蘋果,「亞當的蘋果」跟「你眼中的蘋果」可不是同一回事喲,還有,這兩個蘋果都不是樹上長出來的。
    
◎象徵和平的橄欖枝,也出自聖經典故。那你知道是誰送上橄欖枝,又是誰接住了橄欖枝?  
         
◎「披著羊皮的狼」這也是出自聖經,耶穌提醒,要小心披著羊皮的狼,要提防偽裝成朋友的敵人,或者是看起來和善、內心卻奸詐無比的壞人。

◎作者研究英語片語中的聖經典故,還特地對照漢語當中是否有合適的成語,像是to throw pearl before the swine,直譯是把珠寶丟給豬,用「暴殄天物」也很貼切。For thirty pieces of silver,這個典故是說耶穌的門徒猶達斯為了三十塊銀錢出賣耶穌,「見利忘義」就是這類行徑。
 
要深入某個語言的底蘊,真的不是望文生義即可,像是有個很知名的英文片語the eleventh hour,如果以為對方說的是十一點,這誤會就大了。當朋友聊天,提到the old Adam,你納悶,沒人叫亞當啊!!!也許,這個時候他指的是聖經當中的那個亞當,那又是什麼意思呢?
       
這本書會帶領讀者接近英語當中耳熟能詳的片語,是學習英語的參考書,也可增加讀者對西方文學的鑑賞力。

本書特色

出自聖經的諺語繁多,這一本精選出一百三十二則,作者精心挑選對應的中文成語譯出,搭配經文出處、文化背景,並佐以例句,少有此一適合非西方宗教背景讀者的英文學習書籍。

作者

嚴永晃

一九四九年生於新竹。台大森林系畢業,高考及格,台大森林研究所畢業。

民國六十四年七月,進入經濟部經濟顧問室,從事總體經濟政策研究,職責之一是給時任經濟部長孫運璿撰寫各種工作報告和演講稿,一年約聘期滿離職。後考入《經濟日報》專欄組記者,晉升至副主任。

民國六十九年借調中國鋼鐵公司,擔任趙耀東董事長祕書,後隨趙先生轉任經濟部長而轉任經濟部長祕書。

民國七十四年公派赴美進修,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回國。後派至經濟部駐美國紐約投資貿易服務處任職。民國七十八年離開公務界,投身協助大華超市於北美、印尼拓展業務。本世紀初偕同妻子赴中國大陸,支持她的教育事業,並自行創業。至民國一一一年退休。

在上海期間,經常給企業內部上英文課,引述英文聖經內容做為教材骨幹,直到退休才停止。民國一百零六年起,開始撰寫「妙筆釋疑」、「品味聖經」、「英文成語的聖經典故」、「英文辭彙的聖經典故」等專欄,刊載於大陸最大的天主教應用工具「萬有真原」(原名爲「天主教小助手」)收錄了他的「妙筆釋疑」 和「品味聖經」系列,做了兩個相應的專欄,每條都有五、六千的點擊率,有的條目達到一萬三千。

目錄

鄭玉英博士序
朱曉紅博士序
林建山博士序
李豔軍神父序
作者自序
 
  英文成語 中文意思 聖經出處 頁次
1 a camel goes through 
the eye of the needle 駱駝穿針孔
  《瑪竇福音》19:24 1
2 a coat of many colors 彩色長衫 
  《創世紀》37 :3 3
3 a dead fly in the 
ointment 香膏裡的死蒼蠅
 《訓道篇》10:1 5
4 a drop in the bucket 桶裡的一滴水
 《依撒意亞先知書》40:15 7
5 a house divided against 
itself can’t stand 家園分裂不能立足 《瑪竇福音》12:5 9
6 a law for oneself 自以爲是、我行我素 《羅馬人書》2:14  
7 a little bird told me  小鳥告訴我的
 《訓道篇》10:20  
8 a living dog is better than 
a dead lion 活狗勝過死獅子
 《訓道篇》9:4  
9 a man after my own 
heart 隨我自己心意的人 《撒慕爾紀上》13:14  
10 a mess of pottage 一份濃湯
 《創世紀》25:9  
11 a thorn in the flesh 肉裡的刺 《格林多人後書》12:7  
12 Abraham’s Bosom 亞巴郎(亞伯拉罕)的懷抱
 《路加福音》16::2  
13 Absalom’s hair 阿貝沙隆(押沙龍)的頭髪
  《撒慕爾紀下》14:25-28 21
14 Adam’s apple 亞當的蘋果
  《創世紀》3:6 22
15 as old as Methuselah 像默突舍拉一樣高壽
 《創世紀》5:27  
16 as wise as Solomon  像撒羅滿(所羅門)一樣有智慧
 《列王紀上》5:9-11  
17 ashes to ashes, 
dust to dust 來自塵土、歸於塵土 《創世紀》3:19  
18 at the eleventh hour 在第十一時辰
 《瑪竇福音》20:6  
19 at their wits’ end 束手無策、走投無路 《聖詠》107:25-27  
20 baptism of fire 火的洗禮 《路加福音》3:16  
21 be a man 做一個大丈夫 《列王紀》上2:2  
22 be fruitful and multiply 生育繁殖 《創世紀》1:28  2
23 beating the air  擊打空氣 《格林多人前書》9:26  3
24 break a bone, break a leg  打斷骨頭和打斷腿 《出谷紀》12:46  
25 bricks without straw 無稻稈的磚塊
 《出谷紀》5:18  
26 broken heart 心碎、絶望 《聖詠》34:19  
27 broken reed
 (bruised reed) 破傷的蘆葦
 《依撒意亞先知書》42:3  
28 building the house 
on sand 建房屋在沙上
  《瑪竇福音》7:42-45  
29 by the sweat from 
one’s brow 汗流滿面  《創世紀》3:17-19  
30 David and Jonathan 逹味(大衛)和約納堂  《撒慕爾紀上》18-20章  
31 do not be afraid  不要害怕 《創世紀》15:1  
32 Don’t know somebody 
from Adam (Eve) 素昧平生·   
33 do not muzzle the ox     不要給牛籠嘴 《申命紀》25:4  
34 eat, drink and 
be merry 吃喝宴樂、及時行樂 《路加福音》12:19  3
35 escaped by the skin of 
one's teeth    僥倖保留牙床
  《約伯傳》19:19-20  
36 extending an olive 
branch 伸出橄欖枝
 《創世紀》8:10-11  7
37 eye for eye and 
tooth for tooth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出谷紀》21:23-25  9
38 feet of clay   泥足
 《達尼爾先知書》2:34-35  
39 fire and brimstone 烈火硫磺 《創世紀》 19:23-25  
40 flesh and blood  血肉、情慾 《瑪竇福音》16:17  
41 for thirty pieces of 
silver 爲了三十塊銀錢
  《瑪竇福音》26:15  
42 fought the good fight 打過這場好仗 《弟茂德後書》4:7  
43 from Dan to Beershaba  從丹到貝爾舍巴
  《撒慕爾紀下》下24:2  
44 give up the ghost 斷氣了  《宗徒大事錄》12:23  
45 giving is more blessed 
than receiving 施比受更有福 《宗徒大事錄》20:3  
46 good samaritans  好心的撒瑪利亞人 《路加福音》10:33  
47 having in the belly  肚子裡有了
 《瑪竇福音》1:18  8
48 having itching ears 耳朵發癢
 《弟茂德後書》4:3-4  0
49 he that touches pitch 觸摸瀝青的人
  《德訓篇》13:1  2
50 head on the platter  盤子上的人頭
  《瑪竇福音》14:9-14  4
51 heart melt  令人動情
(或灰心喪志) 《申命紀》20:3-4  
52 how the mighty have fallen 強者怎能倒下 《撒慕爾紀下》1:19  
53 I am my brother's keeper 我兄弟的守護者 《創世紀》4:8-9  
54 in the twinkling of an eye 一眨眼的時間
 《路加福音》5:4  
55 in the wilderness  在曠野裡  《申命紀》8:2  
56 Job’s comforters 約伯的安慰者 《約伯傳》16:1-3  4
57 Job’s wife 約伯的妻子 《約伯傳》12:9  
58 Jonah’s trip 約納的航程  《約納先知書》1-2章  
59 Jonah's castor plant  約納的蓖麻
  《約納先知書》4:5-11  0
60 labor of love  因愛德所受的勞苦、
  《得撒洛尼人前書》1:3  
61 let me catch my breath 讓我喘口氣 《約伯傳》9:18  
62 let there be light 要有光 《創世紀》1:1-5  
63 letter of the laws  法律條文  《瑪竇福音》5:18  
64 like the lamb to be 
slaughtered 像待宰的羔羊 《耶肋米亞先知書》11:19  
65 live by the sword, 
die by the sword 凡持劍者,死於劍下 《瑪竇福音》26:52  
66 man can't live only by bread  人不能只靠麵包過日子 《申命紀》8:3  3
67 manna from heaven 天上掉下的瑪納 《申命紀》8:3  
68 many are called, few are 
chosen 蒙召的人多,
中選的人少 《瑪竇福音》22:14  6
69 mark of Cain  加音的記號  《創世紀》4:15  8
70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s  錢財是萬惡的根源 《弟茂德前書》6:10  9
71 new wine in old bottle  舊瓶裝新酒 《瑪竇福音》9:17  
72 no greater love 最偉大的愛 《若望福音》15:13  
73 no rest for the wicked 惡人絕無平安 《依撒意亞先知書》57:20-21  
74 of little faith 小信德 《瑪竇福音》6:30  
75 out of the mouths of babes 出自稚子之口 《聖詠》8:3  
76 pride comes before a fall  驕傲是失敗的前導 《箴言》16:18  
77 put your house in order 把家務料理好 《列王紀》下20:1  
78 render unto Caesar what
belongs to Caesar 凱撒的歸凱撒 《瑪竇福音》22:17  
79 salt of the earth 地上的鹽 《瑪竇福音》5:13  
80 signs and wonders  奇跡異能 《出谷紀》7:3  
81 sign of the times  時代的徵兆 《瑪竇福音》16:3-4  8
82 spare the rod, spoil the child 棍棒不施、寵壊孩子 《箴言》13:24  0
83 straight and narrow  正道和窄門 《瑪竇福音》7:13-14  
84 taking someone under 
your wing 翼護某人 《聖詠》17:8  
85 the apple in one’s eye 眼睛裡的蘋果
  《申命紀》32:10  
86 the blinds lead the blinds  盲人帶領盲人
  《瑪竇福音》15:14  
87 the ends of the earth 地極  《約伯傳》28:14  8
88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earth 大地的四極 《依撒意亞先知書》11:12  
89 the heavy cross to bear 背起沉重的十字架 《瑪竇福音》16:24  
90 the kiss of death 死亡之吻
  《瑪竇福音》26:49-50  
91 the land flows with milk 
and honey   流奶流蜜的地方
  《出谷紀》3:8  6
92 the land of Nod 打盹、睡覺的地方 《創世紀》4:16  
93 the leopard can't change 
its spots 豹子不能改變它的斑點
 《耶肋米亞先知書》13:23  
94 the manner of women 女人的習性 《創世紀》31:35  
95 the millstone around 
the neck 頸上的磨石
 《路加福音》17:2  
96 the old Adam 舊的亞當 《格林多人前書》15:45-49  
97 the plank in one's eye  眼中的樑木
  《瑪竇福音》7:3-5  
98 the powers that be 有權柄的人  《羅馬人書》13:1  
99 the road to Damascus  往大馬士革的路上
  《宗徒大事錄》9:3-4  
100 the root of a matter  事情的根由 《約伯傳》19:28  
101 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 心霊願意但肉軆軟弱 《瑪竇福音》26:41  
102 the truth will set you free  真理使人自由
 《若望福音》8:31-32  
103 the writing on the wall   牆上的字
  《逹尼爾先知書》5:5  
104 there is a time for everything 事事有定時 《訓道篇》3:1  
105 there is nothing new uner the sun 太陽下沒有新鮮事 《訓道篇》1:9  0
106 to be weighed in the balance 被用天平衡量 《約伯傳》19:23-25  
107 to break bread  擘餅  《宗徒大事錄》20:7  3
108 to cover one's feet  遮住自己的腳
  《撒慕爾紀上》24:2-4  
109 to cover the light under 
a bushel 把燈蓋在器皿下
 《路加福音》8:16  
110 to eat your own bread 吃自己的飯
 《得撒洛尼人後書》3:11-12  
111 to fall by the wayside 落在路旁 《瑪竇福音》13:3-4  
112 to fall from grace  從恩寵上跌下來 《迦拉逹人書》5:4  
113 to find favor with 蒙恩、討喜、
獲得青睞 《撒慕爾紀下》15:25  
114 to gird up one's loin 束上腰帶 《伯多祿前書》1:13 194
115 to go the extra mile 走額外一里路
  《瑪竇福音》5:41 196
116 to lend one's hands  伸出援手 《申命紀》15:11  
117 to lick the dust 
 舌舔塵埃
  《聖詠》72:9  0
118 to miss the mark  迷失目標   《若望壹書》3:4  
119 to move the mountains  移動大山
  《格林多人前書》13:2  4
120 to put words into 
one's mouth  口授話語 《撒慕爾紀下》14:1-3  
121 to rise and shine 起來炫耀
  《依撒意亞先知書》60:1  8
122 to see eye to eye  親眼目睹
 《依撒意亞先知書》52:8  
123 to set in stone  立石爲證  《若蘇厄先知書》24:26  
124 to shake dust off one’s feet  拂去腳上的塵土
  《瑪竇福音》10:14  4
125 to throw pearl before 
the swine 把珠寶丟給豬
  《瑪竇福音》7:6  
126 to throw the first stone  砸第一塊石頭
  《若望福音》8:7  
127 to turn the other cheek 轉面受撃
  《瑪竇福音》5:39  
128 to uncover one’s feet  掀開他腳上的衣物
  《盧德傳》3:7  1
129 to wash hands of  洗兩手  《瑪竇福音》27:24  
130 what God has joined 
together, let no one 
separate it  上主所結合的,
人不可拆散 《瑪竇福音》19:6  
131 wolves on the skin of sheep 披著羊毛的豺狼 《瑪竇福音》7:15  
132 you reap what you sow 栽種什麼、收穫什麼 《迦拉逹人書》6:7  9
  
 附錄一:作者簡介
 附錄二:上海息焉堂簡介
 附錄三:思高本聖經與和合本聖經目錄對照表

序/導讀

朱曉紅博士序
燈臺上的光:理解中的相遇

很榮幸應邀爲嚴永晃先生的專輯寫序文。我和嚴先生見過一面,大約是在他撰寫「妙筆釋疑」的時候。後來加了他的微信,就開始經常「會面」了:通過他清新雋永、真誠樸實的文字,慢慢開始認識他。嚴先生真是一位特別的作家。

嚴先生因爲信仰而寫作。他最早作品《不可抗力和天主的作爲》以及《天堂裡沒有巧合》,從標題即可知,是從知性的角度,解答信仰在現代社會遭遇的問題,從而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信仰、走入教會;「妙筆釋疑」和「品味聖經」,同樣如此。他選題靈動,從科學和信仰、教會的歴史和現狀、教會節日和禮儀、聖經或教會的人物和事件,到祈禱、奇蹟、神恩、聖地、聖人,乃至到聖經中的各種詞彙和典故——各種主題天馬行空,但又非常接地氣,回應的是他個人和他所在團體信衆所困擾之事。

他曾自嘲地介紹自己對基督教神學的興趣和寫作的緣起,是因爲在美國生活時,本堂神父告訴他,「夫妻上天堂,猶如兄弟登山,須各自努力」,在攀登天國之山時,每個人都要爲自己負責,他總是以自己「負責今生」(賺錢養家)、讓學文學和神學出身的夫人「照料來世」(讀經祈禱救靈魂)這個說法爲藉口來逃避,沒想到神父給了他當頭棒喝。

一九九一年他生活安定後,聽從了神父的引導,專注信仰的自我培育,「期待至少不至於掉隊」,於是開始系統研究聖經。如此這般裝備了近三十年。二〇一七年因受邀在上海息焉堂服務而開始了文字福傳的工作。當然,我覺得這也是嚴先生寫作風格之一,他總能在一本正經中說一些俏皮話,讓文字顯得親切可信,讓信仰從遙不可及處下降到人間;無疑的是,嚴先生家庭整體的信仰氛圍,構成了他寫作的重要動力。

嚴先生是一位嚴謹自律的寫作者。爲了一個主題,他真可謂上窮碧落下黃泉。聖經當然是他最重要的資料來源,不僅從字面上熟悉聖經,他也通過不同的朝聖方式深化聖經的理解。他曾在二〇一五年跟隨聖經學教授林思川神父去聖地朝聖,行前整本聖經認真研讀了至少兩遍;二〇一九年七月退二線後,他又花了近半個月的時間,追隨保祿第四次傳教的路線,走訪馬爾他、西西里和羅馬等地。他雖然自謙自己不是科班出身,但始終保持著對中英學術界的關注,不時將一些西方的學術出版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傳遞給讀者。

嚴先生的自律是令人難以望其項背的。在我的印象中,除了探親或其他個別情形(他會主動發布告示向讀者請假),他每週至少一更,堅持不懈;雖然他秉持著「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寫作態度,只和親朋好友分享,但他的寫作常常被大陸朋友們在微信群中轉發。大陸最大的天主教應用工具「萬有真原」(原名爲「天主教小助手」)收錄了他的「妙筆釋疑」 和「品味聖經」系列,做了兩個相應的專欄,每條都有五、六千的點擊率,有的條目達到一萬三千,我粗略瀏覽了一下,這個APP中兩個專欄諸文章的點擊率應該超過百萬,這麽大的閱讀量,客觀上對他的寫作形成了正向反饋。

在這裡,我還想對他的自謙「非科班出身」評論兩句。在學術領域,專業訓練固然重要,但學術的動力並非來自訓練,而是來自熱愛和激情。在基督教思想學術領域,上世紀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範式轉換:「自下而上」、「從經驗出發」的反思範式,漸漸勝過了從教條出發的傳統做法。不過,至今不少大陸學人和宗教人士,習慣了從本位出發、從意識形態的需要出發,生産出很多鴻篇巨著,卻鮮少有內在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在這個意義上,嚴先生的寫作和反思是自發的、接地氣的,非常難能可貴。

嚴先生的文章特點貼合現時代的生活,沒有任何賣弄和說教。如果去看他的專欄,你會留意到他的每篇文字,在形式上,總有一幅以上與文字非常貼切的附圖,這些附圖或是和內容相關的經典西方繪畫、或是對內容的直接說明(嚴先生稱之爲「示意圖」)。圖片和文字結合,符合當代人的閱讀習慣。在內容構成上,大多以某個問題、聖經出處、歴史或神學釋義或釋疑,最後回應當下的處境、或介紹當下的用法這種格式進行。正如他用天主教聖經學學者Stephen Binz的著作鼓勵一般信衆讀者,在閱讀聖經的時候,要做到靈閱、理解和相遇;嚴先生的作品,讓讀者也由然升起這種感覺:閱讀不僅是爲了理解,更是要相遇。  
 
也許,不同的讀者在閱讀嚴先生的專欄文章,會對「相遇」有更豐富的理解,「英文成語的聖經典故」(即本書骨幹)也不例外。嚴先生對美國生活有一個切身感受:自謙「英文還行」的他,卻在和洋人交流時常有格格不入的感覺,因爲自己聽不懂洋人的成語和笑話,而西方文化和語言受基督宗教影響甚巨,自從接觸英文聖經後,這種感受更爲深切。因此,他用心寫了「品味聖經」諸篇,並從中遴選出英文成語相關的部分,輯集成冊。相對於他寫作的其他系列,「英文成語的聖經典故」系列,面對著更爲廣大的讀者群,那些對西方文化、英文學習感興趣的讀者將會發現,這本書對諸多的西方習語提供出經典出處、不同的現代轉義和用法例句,無疑就是一種古今的相遇。

這些習語所具備的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思想積澱,需在從聖經源頭進行充分理解之後,也需要對等醇厚的中文翻譯。嚴先生的文章在對西文成語的聖經出處、內在意蘊進行詮釋的同時,也很留意去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尋找相應的成語,巧妙互譯。比如bricks without straw(沒有稻稈的磚),該語出自舊約《出谷紀》(或譯《出埃及記》)以色列人被埃及人奴役做苦工,以稻稈做磚。嚴先生將之對譯成「無米之炊」,非常貼切。又比如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這是新約福音書裡記載耶穌在山園祈禱後,責備昏睡的門徒所說的話。嚴先生從《論語.里仁》篇找出類似的表述,用「力不從心」、「心有餘而力不足」來表達一種人類的普遍境遇,用詞意蘊醇厚。當然,西方語境中可能還會有人性軟弱的假設,而中國語境背後是對人性的肯定。這儼然是不同文化的相遇了。

在此書收錄的英語習語中,有 「to cover the light under a bushel」(把燈蓋在器皿下、「韜光養晦」)一語。在中文語境中,「韜光養晦」是一個褒義詞,但是在西文的語境中,該語更重要的一層意思卻是否定性的,「沒有人點燈用器皿蓋上,或放在床底下,乃是放在燈臺上,叫進來的人看見亮光」,我祝願嚴先生的這部作品,能讓更多的人看見亮光。


朱曉紅博士   上海復旦大學宗教系教授


推薦序一
鄭玉英博士序

成語和諺語是語言文字中的精華,往往簡短卻含義深厚。成語和諺語也和文化背景和環境因素息息相關,甚至呈現出某些特定的價值觀。不同語言文字之間的翻譯誠屬不易,諺語和成語的翻譯更是不容易。然而,當我們看到兩種文化運用截然不同的語言卻敘述了相同的概念和情境時,總是令人驚喜。在其中對表達方式細加咀嚼時,更是極大享受,令人會心而笑。

聖經源自猶太民族,使用希伯來文,卻有跨文化的普世性意義。對猶太教徒和基督徒而言,聖經講的是人類歷史的起點和終點,關乎所有的人類。

聖經文字雋永,詮釋學最早就是出自解經。聖經記載耶穌善用譬喻,更看重語言文字。神「說」有就有「道」成肉身,「聖言」成了血肉(《若望福音》1:1)。

聖經教導對口中說出的言詞格外審慎(《瑪竇福音》12:36),甚至相信生死都在舌頭權下(《箴言》18:21),相信口出所言是有威力,舌頭值得管制(《雅各伯書》3:2)。

世上沒有一個經典比聖經更重視言語,本書成語諺語選自聖經,自然格外有意義。聖經中的成語諺語文字精煉、優雅犀利,十分有看頭。從英譯聖經中尋找成語和諺語,在中文系統中發現對應的成語或意義正是本書的獨到視角。

我與永晃是超過五十年的老友,更是家庭世交。打從二十歲出頭台大同學時代就認識他的嚴謹耿直,忠誠認真,做人、做事、顧家都是如此。老來我才認識他原來還有一支生花妙筆。而治學態度依舊認真嚴謹,仍是永晃的本色。

一百三十二則成語諺語,背後的研究所下的功夫絕對不可小覷 。永晃規律化的馬不停蹄、手不停筆,每日研究、每週產出,果真滴水穿石、積沙成塔,老實說,我是衷心佩服的。

我認為這是一本極好的應用書冊。由於每一則成語諺語都有其出處,文化背景、屬靈意義。還有該成語在生活中的引申意義。這引申就正是成語諺語的特色,一語多層意義。因此本書可以是學子學習英文的參考,增加文學性的品味,更是個人讀經或小組查經的優質參考,無論在尋找講授主題靈感,或是相關經文查閱,都十分方便好用。

還記得三十五年前,永晃公職奉派美國、帶著妻小移居時的依依不捨,二十多年前在美奮鬥有成之時,因為妻子感受到上天呼召,要在中國神州大陸從事教育,永晃二話不説,默默陪伴夫人拔起美國建立的基礎,移居蘇州。在教育上紮根建校和經商管理公司之餘,竟能在文字工作上卓然有成!這其實超出我的預期!永晃兄嫂追隨理想義無反顧,伉儷情深各有貢獻,實為楷模。

聽聞本書出版,特此推薦。閱讀之後尚有意猶未盡之感,寄望還有續集!


鄭玉英寫於臺北懷仁全人發展中心

試閱

85  the apple in one’s eye  眼中的蘋果
 
    出自《申命紀》32:10、《聖詠》17:8  等    
   (梅瑟歌)上主撫育以色列人,猶如保護自己的眼珠。 《申命紀》32:10
The Lord shielded Israelite and cared for them. He guarded them as the apple of his eye.     Deuteronomy 32:10
   Apple蘋果;蘋果樹(apple tree);大家熟悉的蘋果公司(Apple Inc.),蘋果手機(Apple iPad)。其實 apple 還可以做形容詞,可愛的意思。The Apple City至今還是美國紐約的暱稱。 
聖經裡,The apple of one’s eye 眼珠,除了開篇的例句之外,還出現在如下三處: 
——(達味王「無辜者的懇禱」)上主,求你護衛我猶如你眼中的瞳仁(「眼珠」)Keep me as the apple of the eye. (《聖詠》17:8)
——上主說:你要遵守我的誡命,好叫你得以生存;應恪守我的教訓,像保護你眼中的瞳仁《箴言》7:2·   
——(耶京的哀禱)耶路撒冷!你應該從心裡呼號上主,白天黑夜讓眼淚像江河般地湧流,不要歇息,也不要讓你的眼睛休息《哀歌》2:18
 由於視覺是我們最重要的感覺,而「眼珠」(瞳仁)又是視覺裡最關鍵的結構,因此被引申為「珍貴,寶貴」的人或物、掌上明珠,猶如眼瞳一般珍貴。例如: 
Every daughter is the apple of her father’s eye.
每個女兒都是她父親的掌上明珠。
 Apple of one’s eye的應用,最早於西元八八五年出現在英國威塞斯(King Alfred the Great of Wessex)的一封「牧函」(Gregory’s Pastoral Care)裡。西元一六○○年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在他的浪漫喜劇《仲夏夜之夢》裡也用上了。英王欽定本聖經便多次採用了這個詞。
    一六一五年完整的英文版聖經問世之後,更是普遍流傳,這個詞彙成為家庭或機構團體成員之間,表達親密愛情的方式,例如:
  The new baby boy (girl) is the apple of all the family members’ eyes. 
  這個新生兒是所有家庭成員的心肝寶貝。
  John is an avid gardener, and those orchids are the apple of his eyes.
 若翰是一位熱心的園丁,那些蘭花是他的寶貝。
  My wife is the apple of my eye. I could not imagine living without her.
 我太太是我的最愛,我無法想像沒有她怎麽過日子。
 
【小box】
    十幾年前有部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英文片名就叫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男主角送了一件有蘋果圖案的T恤,當女主角身穿著它,男生對著女生說了這句話,懂了這句英語,心頭肯定別有一番滋味。祝願每個人都有他(她)的至愛。有情人終成眷屬。眷屬也始終是有情人。
 
 
 
 
 
 
 
  
94  the manner of women 女人的習性 
 
出自  《創世紀》31:35                     
 
 辣黑耳對她父親說:望我主不要見怪,我不能在你面前起身迎接,因為我正在經期。他搜索了,卻沒有找到偶像。《創世紀》31:35 
 
Rachel said to her father, Let it not displease my lord that I cannot rise up before you; for the manner of women is upon me. And he searched but found not the idols.              Genesis 31:35
 
話說西元前一七五○年左右,以色列人第三世祖雅各伯,在帕丹阿蘭(Paddan-Aram,現今幼發拉底河Euphrates River中游一帶)他舅舅(後來成了岳父)拉班(Laban)家服勞役二十年、累積了大量財富。
 
他注意到拉班和小舅子們的臉色不如先前,就決意返回迦南(現今以色列)。在徴得兩個老婆(兩姊妹肋阿Leah和辣黑耳Rachel)的支持後,就來個不辭而別。辣黑耳臨走還偷走她父親家裡珍藏的一個偶像,放在駱駝的鞍下,她自己坐在上面。 
 
拉班到第三天才得到雅各伯偷跑的報告,急忙帶著弟兄追了七天,才趕上他。但是上主夜間夢裡警告拉班要小心,不得對雅各伯使壞。拉班只好責備雅各伯為何不通知他,好讓他快樂地敲鑼打鼓歡送一下,反而要像戰俘一樣偷跑?又為何要偷走他們家傳的偶像?雅各伯因不知情,只能任由拉班進入帳幕搜索。在拉班進入辣黑耳的帳幕時,她並沒有下駱駝,於是發生本篇第一句的對話(《創世紀》30:25 - 31:35)。 
 
Manner作為名詞可以是習性、或禮貌、規矩、風俗、方式……等等。the manner of women或寫成the custom of women (暫譯 女人的習性)就是指正常的女人除了懷孕期間之外,每個月都會出現的自然習性,天主教思高聖經裡直接翻譯成「經期」,堪稱正確而傳神。
 
古代以色列人將開始來經(見紅)的女孩視為成年女人(girls after the manner of women that shed blood),可以開始談婚論嫁了,例如:
 
Rebecca pledged to marry with Jacob at the age of 15, shortly after her manner of women started. 
黎貝加在年僅十五歳、經期開始不久之後,就和雅各伯訂婚了。
 
Hannah gained weight after she had ceased her manner of woman. 
雅娜在停經之後,逐漸發福了。
 
現代的女孩子由於營養較好、發育和來經一般明顯提早了,反而是要依靠法律來規範結婚年齡,以保護她們避免過於早婚。現代英文裡常常就用「period」一字代表經期,很少人用the manner of women 這麽文雅的成語了。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978872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52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