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BCG頂尖人才培育術:外商顧問公司讓人才發揮潛力、持續成長的祕密

培育人才的主管該看,想要晉升的部屬更要看。
Epub
流動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29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商業周刊》1518期書摘推薦

 

培育人才的主管該看,想要晉升的部屬更要看。
懂得培育人才,就能提高組織的即戰力、強化企業的競爭力。


人才是否能在短期內發揮戰力、交出成果,成為左右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有鑑於此,波士頓顧問公司(BCG,Boston Consulting Group)首度公開培育頂尖人才的獨門祕方。

BCG是全球三大管理顧問公司之一,客戶包括財星五百大企業、政府組織等,為了滿足客戶的高度要求,必須以快速又有效的實作方式培育人才,讓這些接受培育的未來人才能夠發揮潛能,以「即戰力」為客戶做出貢獻。

作者木村亮示和木山聰在BCG負責人才培育,書中分享他們進入BCG之初,接受主管培育時遇到的挫折和失敗,以及如何修正心態邁向成功。同時,也談到他們成為主管之後,如何指導部屬的人才養成心法。

人才培育通常遇到最大的關卡,就是部屬雖然擁有完美的工作技巧,卻沒有具備「正確的心態」,也就是「為他人貢獻的強烈企圖心、絕對不向挫折和失敗低頭的意志力,以及接受自己有所不能的誠實」。

身為部屬,如果你希望成為主管心目中的未來人才,就要調整心態,對主管釋出「我已經準備好了」的訊息,讓主管樂於栽培你,讓你發揮潛能、持續成長,協助你晉升更高的職位。

倘若你是培育人才的主管,作者建議最好能讓部屬有機會站在第一線,像是讓他們直接面對客戶,從小小的成功累積部屬的自信;即使失敗,也能增強他們面對挫折和失敗的韌性,進而建立正確的心態。

無論你是身為「教練」的主管,還是「接受教練」的部屬,看完本書之後,有助於營造彼此信任的氛圍,啟動自我成長的開關,交出更好的表現!

作者

木村亮示Ryoji KIMURA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東京辦公室合夥人暨董事總經理,擔任日本BCG人力資源團隊總負責人、亞太地區聘用團隊負責人,統籌管理顧問的選才、育才與人力資源管理等業務。曾任職於國際協力銀行(Japan Bank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與BCG巴黎辦公室。京都大學經濟系學士、巴黎高等商業研究學院(HEC Paris)經營管理碩士(MBA)。

木山聰Satoshi KIYAMA

波士頓顧問公司中部‧關西辦公室合夥人暨董事總經理,擔任BCG中部‧關西辦公室內部整體營運管理業務,同時也是人事與人才顧問培育委員會領導者,從事培育顧問人才相關工作。曾任職於伊藤忠商事。東京大學經濟系學士。

譯者

方瑜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藝術管理碩士。任職於表演藝術領域,兼職譯者。熱愛閱讀、電影、看戲看舞與旅行。譯有《寶塚的經營美學》等。

目錄

【導讀】師徒制,是BCG培育頂尖人才的關鍵
文/徐瑞廷(波士頓顧問公司[BCG]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BCG台北分公司負責人)

【推薦序】一本書,寫出培育人才的雙重視角:寫給帶人帶心的「師父」,也寫給虛心受教的「徒弟」
文/楊千(交通大學EMBA榮譽執行長,曾借調至鴻海科技集團擔任董事長室永營專案顧問)

◎前言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成長的獨門祕方
「人才」的煩惱:為何人才素質和數量難以成長?
BCG培育頂尖人才的「獨門祕方」
一般人對於管理顧問「實作訣竅(know-how )等於技能( skill)」的誤解
關於本書

第一部分 成長方程式
◎第一章 只靠蒐集技能的人無法成長
成長方程式一:「心態」(mindset)加上「技能」(skill)
☆身邊應該有這種人吧?所謂的技能狂(skill mania)
技能狂的兩種類型:廣泛蒐集型與深入鑽研型
堅持在空框中打勾的檢核表心態(check box mentality)
愈是「好學生」,愈容易成為技能狂
無法脫離「守」的人
☆加速成長的二大條件
比起「蒐集」技能,更重要的是「運用」技能的方法
光靠增加球路、追求球速無法取勝
「不使用」手中所掌握的技能也是一個選項
☆三種心態(mindset)
為何心態很重要
心態一:希望自己能夠對於他人有所貢獻的強烈企圖心
心態二:能夠持續重複挑戰、不會受挫的意志力
心態三:坦然接受自己有所不能的誠實
☆心態能夠在短時間內改變
為何能夠加速驅動成長
成長經驗一:突然面臨與客戶對峙的場面
成長經驗二:累積微小的成功經驗
成長經驗三:失敗為成功之母,善於回顧分析挫折與失敗經驗
成長經驗四:轉化立場
☆成為長期「持續成長」的人才
何謂能夠持續「成長」的人
最後關鍵在於強烈的訊息和思想

◎第二章 該如何突破「僵局瓶頸」
成長方程式二:「正確目標設定」加上「正確自我認知」
☆明明很努力,為何會遭遇僵局瓶頸
僵局瓶頸類型一:錯把手段當成目的
僵局瓶頸類型二:搞不清楚狀況
僵局瓶頸類型三:停留在執行工作的階段
成長需要正確的目標設定與正確的自我認知,缺一不可
☆目標設定的陷阱
陷阱一:訂定空洞的「標語口號」
陷阱二:希望成為「自己所憧憬的某人」
陷阱三:熱衷於短視近利的「打地鼠」
☆自我認知的陷阱
陷阱一:認真的人也在無意之間抱持「原因他人論(怪罪別人)」的想法
陷阱二:永遠在「尋找幸福的青鳥」
陷阱三:任誰都有「無意識的思考邏輯慣性」
無法消除「思考邏輯慣性」,但能夠控制
以思考邏輯的特徵為武器
別讓「思考邏輯慣性」成為工作障礙
成長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二部分 育才者(師父)和接受培育者(徒弟)
◎第三章 加速成長的鐵則
☆人才成長的「速度」
兼顧短期與長期的成長
增加「學習面積」的鐵則
☆加速成長的鐵則一:增加學習開關「打開」的時間
經常且持續尋找學習的種子
乍見是單純的工作中,也隱含著成長的契機
將副本郵件視為「這是我的事」
尋找青鳥之前,先看腳下
從工作以外的領域學習:一流的廚師,所有的烹調步驟都有原因
☆加速成長的鐵則二:提升「自我眼界」
接觸和體驗優質生活,是效果極高的學習法
「如果是我,會怎麼做」,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思考邏輯
☆加速成長的鐵則三:「分解」自己的行動
將行動進行「因式分解」
對行動展開「反向工程」
深入探究「為何會做出錯誤的選擇」
切忌用不明就裡的「經驗法則」導出結論
☆加速成長的鐵則四:著手實踐,讓改變發生
持續快速且大量學習的PDCA循環
毅然決然,自我破壞
☆成為「善於接受栽培和受到重用」的人
無法加速成長類型一:不善於接受栽培
無法加速成長類型二:不善於受到重用
接到高難度工作的人,要與上司溝通
如果我是育才者(師父)會怎麼做

◎第四章 藉由PDCA循環,讓接受培育者(徒弟)主動成長
☆不善於培育人才的思考模式
部屬原因論:「扶不起的阿斗」是誰的錯?
首先試著自問自答
陷入「培育人才」與「績效」需要折衷的思考窠臼
☆善於培育人才的師父懂得如何問問題
徹底提問
若由「最近如何?」開始提問,會得到什麼答案
讓徒弟產生自覺,而非明確指出課題何在
☆「分解」工作,決定要將其分責到何種程度
控制分派工作的難易程度
分別運用袖手旁觀的結果管理和插手介入過程管理
☆管理動機(motivation)
「六成安心,四成不安」是最適當的比例
師父如何啟動徒弟的幹勁開關
☆人才培育也要利用PDCA循環
以在職訓練(OJT,on job training)為主,課堂講習為輔
PLAN:以人才培育為目的,適當地將工作分責
DO:反其道而行,試著讓部屬表現至遭遇失敗為止
CHECK:在適當的時機給予回饋(feedback)
ACTION:以該採取哪些具體行動的方式提供建議
☆藉由短期集中特訓讓徒弟主動成長
在「特訓期間」集中培育
特訓宣言以師徒雙方建立共識為起點
師父向徒弟明確傳達「嚴格訓練,不離不棄」的訊息
利用高速PDCA循環加速人才成長
讓徒弟主動追求成長
☆建立人才培育體系制度
何謂中長期PDCA?
中長期PDCA的效果

◎結語
BCG的現況:逐漸轉變為投資的諮詢顧問業務的變化
顧客企業的現況:人才多樣化、短期培育在取得競爭優勢上不可或缺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多元人才的即戰力
BCG內部的「人才培育手法」仍在發展中

◎致謝
◎作者簡歷
◎圖表索引

序/導讀

導讀

 

師徒制,是BCG培育頂尖人才的關鍵

文/徐瑞廷

管理顧問是個高強度的工作,通常客戶期待我們在短時間之內,解決困擾他們的棘手問題。可想而知,工作強度會比一般工作大很多。

事實上,管理顧問是許多求職者嚮往的行業。以我任職的波士頓顧問公司(BCG,Boston Consulting Group)為例,每年從全球各地收到上萬張的履歷,許多精英人才擠破頭,希望能夠進來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這裡能夠以好幾倍的速度,快速學習到經營者所需要的重要技能和思考方式。

除了針對每個職位所精心設計的在職教育訓練課程、區域和全球的定期培訓會議,以及線上學習系統之外,BCG顧問成長最大的祕訣,還是在於師徒制(Apprenticeship)。也就是在實戰環境裡,由合夥人、資深專家和專案經理組成的資深顧問管理團隊,帶著年輕的顧問,幾乎每天從早到晚花時間在一起討論。

師徒制提供新進顧問們絕佳的機會,親眼觀察前輩專家們以什麼態度面對問題、如何抽絲剝繭找出問題核心、發揮創意找到洞察,又如何把複雜的問題整理成淺顯易懂的簡報。接下來,如何與經營者討論這些發現、如何應付處理複雜的會議,以及如何在培育人才與交付任務上取得平衡等。

相信在一般的公司裡面,要有這樣的學習機會並不容易,許多人可能一個星期還見不到幾次直屬的資深主管,更不用說和他一起去面對問題,並從旁去觀察這些資深主管是怎麼思考問題,以及採取什麼方式解決問題。

在坊間有很多顧問解決問題的書,多數著重在技能與實作方法的說明。我在這個行業的長期觀察告訴我,優秀的顧問和其他人最大差異,並非「知不知道」這些解決問題的技能或方法論,而是如何「活用」這些技能,還有以什麼「態度」來面對問題。

方法或技能是可以看書或上課學,但是怎麼用、心態該如何,在BCG的做法是在實戰環境,跟著資深前輩一起學習理解。這種師徒制的學習方式,深植於BCG內部,也是我們顧問成長的祕方。

本書作者目前是BCG合夥人,也是我的好友,他們分別是會說法語的木村亮示,以及會說中文的木山聰,他們嘗試著把這些BCG從未公開的祕方化為文字,希望能夠給各位讀者帶來一點啟發。

第一章和第二章談到頂尖人才的「成長方程式」,作者們分享成長主要的驅動因素,包括什麼是正確的心態、如何清楚認識自己,以及如何設定成長目標和活用技能。

第三章以人才(接受培育者,也就是師徒制裡的徒弟)的角度出發,分析同一個時期進入BCG的顧問,能在同輩中脫穎而出、快速成長的頂尖人才,究竟有什麼地方與眾不同。

第四章則是談人才培育,這是從主管(培育者、教練,也就是師徒制裡的師父)要怎麼做,和你一起共事的人才(徒弟)方能發揮潛力、快速成長。

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將BCG如何利用師徒制培育人才的實作方法整理成文字,而非從理論框架出發,相信有許多想法與建議很實用,也是讀者可以馬上執行的。二位作者在升合夥人前,都是BCG裡的頂尖人才(內部稱High Performer),他們自身的經歷與觀察,絕對值得各位參考。

二○一六年十一月於台北

(本文作者為BCG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BCG台北分公司負責人

 

推薦序

 

一本書,寫出培育人才的雙重視角:

寫給帶人帶心的「師父」,也寫給謙虛受教的「徒弟」

文/楊千

孔子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原意是說,只有「上智」(聰明絕頂)和「下愚」(駑鈍至極)的人,是不容易改變的。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說,絕大部分的人是能夠學習而且可以改變的。這句話也肯定了教育的功能和有用之處。教育,就是協助他人學習;而培育人才就是改變他人的指導教育,也是培育者與接受培育者合作的行為。

 

現在,波士頓顧問公司(BCG,Boston Consulting Group)二位資深合夥人暨董事總經理木村亮示與木山聰,透過相互的經驗分享論證歸納而成的育才共識,用主動積極的心態寫本書公諸於世,這是一件很有貢獻的事。

 

本書是結構清楚易懂,共分二大部分。第一部分的第一至二章,談的是「頂尖人才的成長方程式」,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第二部分的第三至四章,用一般人最熟悉也最傳統的PDCA循環,說明培育人才的實作。

 

BCG建立培育頂尖人才的師徒制(Apprenticeship),讓培育後進的「師父」(資深主管)和接受栽培的「徒弟」(新進顧問)之間,透過「手把手」的實作,在第一線傳承經驗,而且帶人又帶心。

 

事實上,組織裡的人力資源管理,主要的工作就是選才、育才、用才、留才這四件事情。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選才和育才。既然如此,照理來說,一個組織裡應該不會有冗員才對。我常問學生說,冗員是從哪裡來的?其實,冗員都是徵才時面談來的。當初認為合格的面試者,為什麼到了組織裡一陣子之後會變成冗員呢?事實上,冗員並不是一天造成的。

我也告訴學生們,如果一旦成為冗員,絕大部分的責任是在自己,絕對不是公司的責任。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一個組織如果沒有善加栽培,透過面試進來的員工有朝一日很有可能成為冗員,因此更顯得培育人才的重要程度。

 

【小標】受教的徒弟:建立正確的心態,為自己負責

 

國父孫中山先生非常重視心理建設,他曾說:「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一個國家或一個組織是由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的;組織裡每一位成員的行為,其實是反映出他個人內心的價值觀與信念,因為人是由心控制的器具(載體)。

 

一個人具有願意學習成長的心態,才會有學習成長的行為。更完整地說,學習要能成功,絕對不是單方面的,它是教導者與學習者雙方都要有抱持「原因自我論」的想法。換句話說,雙方都有「不把失敗歸咎他人」的心態,堅持「我,就是自己命運的主人」。

 

本書給我們帶來的好消息是,正確的心態,是一個人成長的基礎,否則一個人想要發揮潛力並且持續成長,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此,不妨給自己「心態是可以改變的」心理建設。我常說:「你是誰不重要;常跟誰在一起很重要」;我們經常和聰明人在一起,不用讀很多書,吸收聰明人所說的話,自己也會變得很聰明。同樣的道理,我們應該常跟心態積極向上的人在一起,許多概念都是一念之間;「一盞燈可以除千年暗」,就是這個道理。

所謂正確的心態,是指凡事積極向上,這樣的人通常採取「原因自我論」,而不是「原因他人論 」。採取「原因自我論」的人,懂得自我檢討,把一件事情的失敗攬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怪罪他人。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長期以來,我觀察許多成功的人,也都是「原因自我論」的人,這種人比較能夠主導自己的命運。「原因他人論 」則完全相反,這種人一天到晚抱怨,通常不會成功。

【小標】稱職的師父:讓你的徒弟發揮潛力、持續成長

本書第四章則是站在培育人才者的立場,探討如何讓自己成為一位稱職的師父 。這一章提到許多如何讓徒弟發揮潛力又能持續成長實作方式,培育人才的師父決定不

試閱

☆前言 波士頓顧問公司成長的「獨門祕方」
★「人才」的煩惱:為何人才素質和數量難以成長?

「沒有優秀人才。」
在與多位經營者討論的過程中,數不清有多少次聽過這句話,然而,實情並非如此。

不論是哪一家公司,都有能力與品行兼備的優秀領導者,在所屬的組織裡重振事業、開發新事業、建立事業夥伴、穩健經營管理,這些人都是拿出傲人成績的傑出人才。

但是,套句經營者的話來說,總是面臨這種人才「數量不足」問題。主要是因為總體環境日益嚴峻,經營管理的複雜度也逐漸提高,不難想見,企業和組織更需要素質好且大量的人才。

接下來經常聽到的,是「沒有培育下個世代以及下下個世代的人才」的煩惱。大多的日本企業,擁有為數眾多、經驗豐富且優秀的中堅人才,這些人的年齡介於四十六至五十歲之間,多數人從年輕的時候就受人重用,又或是隨著公司的成長自然而然累積了各種的經驗,因而能夠勝任跨領域的工作內容。

另一方面,在日本泡沫經濟(一九八○年代後半至一九九一年代初期,精確的時間是1986年12月~1991年2月)瓦解之後,有很多公司縮減應屆畢業生的雇用人數,也有許多年輕人創業去了,因此當時進入大企業職場的工作者(目前年齡約在四、五十歲左右),在同一個職場和其它年齡層相較之下顯得人數單薄。一般而言,若是人才集中在上一個世代,很容易發生組織中無法累積和傳承管理經驗的情形。

此外,電子郵件(E-mail)成為商業溝通的主要方式,導致組織內部的資訊流產生變化。

包含郵件副本(CC)等溝通方式,所有的資訊即時(real-time)傳遞到管理階層,因此所有的資訊與狀況都會集中到高階主管。這種模式看似具有組織內部資訊管道暢通、決策速度加快的優點。但是,對於部屬的處理資訊的能力和判斷力無法受到充分磨練,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卻遭人忽略。

此外,近來總體經營環境的嚴峻程度,更加突顯企業或組織「沒有培育人才」的問題。隨著長期維持成長曲線的時代結束,相較之下,像以往那樣能夠在短期內交出成果的難度提高了。多數的管理者所面臨的狀況是,與其將時間花在培育部屬,不如自己親力親為完成工作比較快,或是更能達成目標。最後演變成主管沒有時間和心力培育部屬,而自己的工作負擔也愈來愈沉重。「在績效和人才培育之間該如何取捨」的煩惱纏繞心頭,最後,培育人才就成為犧牲品。

在這種總體環境的趨勢中,我們也聽到了客戶有以下評論與回饋:「和波士頓顧問公司(BCG)合作的最大優點,就是我們公司員工在和BCG一起工作過程中有所成長。」

「藉由專案形式的工作,每一位BCG顧問會有五位資歷較淺的自家公司員工跟著學習,希望好好地給他們刺激磨練。」

「我們有現成的策略架構,希望再濃縮策略的配套措施,打造出能夠執行這些策略的組織。」

上述不論何者都是最近由我們的客戶所提出的需求。而在最後經常聽到的,是這個問題。

「波士頓顧問公司如何培育人才?」
★BCG培育頂尖人才的「獨門祕方」

BCG每年都會有許多的新夥伴加入。研究所或大學畢業後直接進入BCG任職,也就是所謂的應屆畢業雇用,以及錄取日本和國外的MBA。此外,也有許多員工屬於非應屆畢業轉職進入BCG工作。

這些員工之中,有人是從銀行、貿易公司或製造商等企業轉職而來,近年來,具有醫師、律師與會計師等專業背景的轉職者人數也逐年增加。雖說也有人在履歷表列著前一份工作的優異表現,不過,這些人多半屬於年輕世代(中堅世代)為主。理所當然地,在他們轉職進入BCG的第一天,距離「一流顧問」還有一段路要走,公司則期待他們加快成長速度以成為獨當一面的顧問(而且,多數的顧問們都能夠回應此種期待)。

儘管如此,進入公司一年後成為中堅、兩年後可稱為資深。經過三年左右則會要求他們挑戰更上一層樓職務的工作。

另一方面,對於身為客戶的企業,因為是重要的專案,參與成員是公司中「萬中選一的精銳部隊」或「身經百戰的沙場老將」的狀況非常多。BCG團隊與客戶團隊的平均年齡差異在十到十五歲之間是常見的事情。因此,顧問公司團隊的這一方,若不是每個成員都拿出恰如其分的表現來,便會受到嚴厲的斥責。

此外,由於很多客戶和顧問公司都有長期往來的合作關係,新成員也必須克服經常被拿來和過去專案成員比較的心理障礙。

如此一來,BCG在思考培育人才時,眼前的三大障礙包括:
① 管理顧問原本就是高難度的工作;
② 人才的背景極為多樣化;
③ 培育人才和成長速度必須極為快速。

如果無法突破三大障礙,身為全球頂尖管理顧問公司的存在意義就會遭到質疑。解方就是找到人才培育的實作訣竅(know-how),也就是「超快速培養多樣人才戰力的技術」。

那麼,何謂「超快速培養多樣人才戰力的技術」?這正是BCG的「獨門祕方」。

常見的誤解是,將成為顧問的戰力,與學習所謂「如何做(how to)」的硬技能(hard skills)這兩件事混為一談。
★一般人對於管理顧問的實作訣竅(know-how)等於技能(skill)的誤解

使用Excel、Access軟體進行資料分析、邏輯思考(logical thinking)、簡潔的資料彙整方法、簡報技巧、令人印象深刻的自我表現方法等。

書店裡商業書籍區的一角,堆積充斥著由現任或曾任顧問的作者所寫的「如何做(how to)類書籍」。其中多數是MBA課程中亦有教授的眾多實作訣竅的實戰案例與實踐方法,這些內容也被高度期待為能夠提升業績的「特效藥」。

因顧問公司不同,程度會有所差異,但顧問公司提供這些實作訣竅的訓練十分扎實這一點是事實。作為商業的「基本功」,在職涯初期便會徹底嚴格地灌輸基礎技能教育。

但是,這些技能只是必要條件。(「必要條件」與下頁「充分條件」皆為邏輯學名詞。以邏輯式「若A則B」說明,若A成立則B必然成立,則A為B之充分條件,若A成立但B不因此必然成立,則A為B之必要條件)。

為了提升商業績效,除了這些技能之外,存在著BCG所重視、可稱之為「充分條件」的能力。若要舉具體事例,「正確設定與提出必要的問題(問對問題),以及找出上述問題答案的能力」、「讓周圍的人根據結論採取行動的能力」等屬之。關於這些能力,至今為止極少對外公開說明討論。因此,企圖將如何才能夠培養出此一「充分條件」的能力,也就是試著把人才成長的「獨門祕方」化為文字說明,本書可說是創舉。

此次承蒙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的野澤靖宏先生、赤木裕介先生提案,建議將上述經驗和資訊化為文字並且彙整成書,能夠成為許多的職場工作者、企業、組織的參考,因此我們就接受這項挑戰。
★關於本書

如下所示,本書由四個章節所組成。第一章與第二章,將介紹BCG培訓人才的兩個基本思考邏輯。我們認為應該可將此一基礎視為培養前述「充分條件」的地基。

在此基礎之上,由需要成長的組織成員觀點而言,能夠採取哪些行動(第三章)與由負責培育人才的管理者以及組織的觀點而言,能夠採取哪些措施(第四章)分章詳述。

第一章: 成長的方程式①:心態(mindset)+技能(skill)
第二章: 成長的方程式②:正確的目標設定與正確的自我認知
第三章: 加速成長的不二法則
第四章: 藉由PDCA循環(Plan-Do-Check-Action的簡稱)使成長「自動化」

除此之外,在〈結語〉一節中,內容觸及企業顧客組織「內情」的變化、BCG顧問諮詢業務的變化,同時希望傳達的訊息是,適用於顧問業界的人才培育術,也能夠活用在一般企業的經營管理上。

本書的合著者木村與木山,兩人皆是在二○○○年代初期,經由中途任用而進入BCG(前文提到中途聘用來自其它公司的轉職者,也就是接受非應屆畢業生應徵職位,主要是日本就業市場以應屆畢業生統一聘雇制度[日文漢字寫維「新卒一括採用」],企業每一年度於固定期間招募隔年畢業的大學應屆畢業生〔新卒者〕,是日本獨特的徵才制度)。其後在顧問的職務上經常「碰壁」,當時也是受到客戶與管理者的「栽培」,因而得以逐步成長(現在仍在成長發展的動態過程中、每天碰壁遭遇各種困難)。

最近數年,則以BCG人才培育專案負責人的身分,在「培育」年輕人的角色上每天重複著試錯的過程。

我們兩個人共通的價值觀,便是「人真的具有無比豐富的潛力與可能性」。在BCG的工作經歷中,親眼目睹許多企業客戶中孕育培養出領導人才、看到BCG組織內部中也有許多年輕成員脫胎換骨似地活躍於職場,這種想法逐漸轉變為堅定的信念。

此外,也實際體驗到BCG落實「師徒制」(Apprenticeship)人才培育系統的有效性。

本書是以二位合著者曾經身為「接受培育者」(徒弟)與「育才者」(師父)的雙重經驗為基礎,所彙整而成的BCG育才思考邏輯和實作方法。不過,先要向大家「潑冷水」,本書的內容不是讓人學會「特定能力」的特效藥。書中所記錄的是如何建立激發每個人潛力的心態,以及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累積的方法論。

雖然為了易於讀者理解,書中內容因而略為簡化事例和脈絡,希望各位能夠展讀至最後一頁,並且活用在日常工作之中。

無論是協助讀者成為「善於接受栽培」的徒弟或「善於培育人才」的師父,進而提升所屬組織的績效,或讓身為職場工作者的讀者擁有更加充實的人生,若能藉由本書略盡棉薄之力,我們內心充滿喜悅也深感榮幸。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
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 木村亮示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603196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21*14.8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