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人生的公式:人生跟數學一樣,有公式,用了公式就好解題,獲得幸福、愛與婚姻的解答。
內容簡介
◎幫助別人的公式是:有就給、沒有也無妨。期待對方感謝,這想法很傲慢。
◎心亂時就動手整理家吧──世上最美的風景,就是物品回歸原位的樣子。
◎就算是小事,也需要練習,離婚更需要。沒有練習的離婚,不會得到正解。
◎這世界無處不別離,把牽掛和執著全部吐露出來,可以獲得安心。
◎如果你希望孩子幸福,就給他們幸福,這公式的答案不是存摺裡的餘額。
作者梁順子女士,從37歲開始擔任首爾訓誡所教化委員,
晚年透過演講、個人諮商和寫作度過餘生。
2010年罹患大腸癌後,雖歷經兩次手術,仍於2014年辭世,享壽73歲。
《人生的公式》是她65歲時寫的暢銷書《人生九段》(인생 9단)的再發行,
該書至今已銷售超過50萬冊。
「要拔釘子時只有槌子,要煮火鍋時卻只有煮麵大小的鍋子,肯定會很吃力。」
這時若能透過一些合適的「工具」,將會比徒手更容易解決問題。
人生也是,雖然很苦很累,但跟數學一樣,有公式才好解題。
◎在生老病死中,抓住幸福的公式
.期待壞事不會發生,就像要求免費乘坐地鐵一樣不合理;
以開放態度面對,才不會讓困難折磨自己。
.練習「寫遺書」,能讓我們活得更加輕鬆、坦率。
把你的牽掛和執著全都吐露出來,就可以平順安心。
◎擁抱愛的公式
.世上最悲傷的事之一,莫過於呼喚所愛的人卻沒有回應。
不要再用任何藉口把愛的表達拖延到明天。
.幫人一次或給人忠告,就期待他改變,是很傲慢也很貪心的。
幫助別人,有就給,沒有也沒關係。
◎有準備才會順利的婚姻公式
.如果你希望孩子幸福,就給他們幸福,而不是存摺裡的餘額。
努力讓孩子看到自己幸福生活的模樣,就是最好的教養。
.就算是小事,也需要練習,離婚也是。
情緒紛亂的離婚、沒有練習的離婚,請大家不要嘗試。
人生跟數學一樣,有公式就好解題,
這是梁順子奶奶關於幸福、愛與婚姻的解答。
◎心亂時就動手整理家吧──世上最美的風景,就是物品回歸原位的樣子。
◎就算是小事,也需要練習,離婚更需要。沒有練習的離婚,不會得到正解。
◎這世界無處不別離,把牽掛和執著全部吐露出來,可以獲得安心。
◎如果你希望孩子幸福,就給他們幸福,這公式的答案不是存摺裡的餘額。
作者梁順子女士,從37歲開始擔任首爾訓誡所教化委員,
晚年透過演講、個人諮商和寫作度過餘生。
2010年罹患大腸癌後,雖歷經兩次手術,仍於2014年辭世,享壽73歲。
《人生的公式》是她65歲時寫的暢銷書《人生九段》(인생 9단)的再發行,
該書至今已銷售超過50萬冊。
「要拔釘子時只有槌子,要煮火鍋時卻只有煮麵大小的鍋子,肯定會很吃力。」
這時若能透過一些合適的「工具」,將會比徒手更容易解決問題。
人生也是,雖然很苦很累,但跟數學一樣,有公式才好解題。
◎在生老病死中,抓住幸福的公式
.期待壞事不會發生,就像要求免費乘坐地鐵一樣不合理;
以開放態度面對,才不會讓困難折磨自己。
.練習「寫遺書」,能讓我們活得更加輕鬆、坦率。
把你的牽掛和執著全都吐露出來,就可以平順安心。
◎擁抱愛的公式
.世上最悲傷的事之一,莫過於呼喚所愛的人卻沒有回應。
不要再用任何藉口把愛的表達拖延到明天。
.幫人一次或給人忠告,就期待他改變,是很傲慢也很貪心的。
幫助別人,有就給,沒有也沒關係。
◎有準備才會順利的婚姻公式
.如果你希望孩子幸福,就給他們幸福,而不是存摺裡的餘額。
努力讓孩子看到自己幸福生活的模樣,就是最好的教養。
.就算是小事,也需要練習,離婚也是。
情緒紛亂的離婚、沒有練習的離婚,請大家不要嘗試。
人生跟數學一樣,有公式就好解題,
這是梁順子奶奶關於幸福、愛與婚姻的解答。
目錄
推薦序一 充滿幸福感的人生智慧/愛瑞克
推薦序二 傷痕是契機,鍛鍊出人生/嫺人
前言 人生太難,有公式就好解題
Part 1 抓住幸福的公式
01 上了年紀該有的必備品
02 別期待困難不會發生
03 一生至少要幸福一次
04 「你今天遇到對的人了!」
05 整理的藝術
06 孩子還是大人,都要懂「玩」
07 這個世界無處不離別
08 輪迴送給我們的禮物
09 用遺書說出心中的掛念
Part 2 擁抱愛的公式
01 現在就打電話給心愛的人吧
02 愛情當然會變質
03 靈魂也需要愛
04 心被觸動了就行動!
05 放下該對別人負責的傲慢
06 告訴自己:「我可能錯了。」
07 嘗試被深深的背叛一次
08 沒有必要裝善良
09 愚蠢的人會反覆做蠢事
10 幫助別人之後,忘掉吧!
11 激勵自己:我是了不起的存在
12 換個想法就能開拓格局
Part 3 美好婚姻的公式
01 不想當保母或長工,就不要結婚
02 維持長久婚姻的關鍵
03 夫妻相處,就像放牧
04 父母先幸福,孩子的人生才幸福
05 別指望婆家的菠菜好吃
06 離婚的預演是必須的
結語 請你也試著創造自己的人生公式
後記 為什麼大家稱梁奶奶為「人生九段」?
推薦序二 傷痕是契機,鍛鍊出人生/嫺人
前言 人生太難,有公式就好解題
Part 1 抓住幸福的公式
01 上了年紀該有的必備品
02 別期待困難不會發生
03 一生至少要幸福一次
04 「你今天遇到對的人了!」
05 整理的藝術
06 孩子還是大人,都要懂「玩」
07 這個世界無處不離別
08 輪迴送給我們的禮物
09 用遺書說出心中的掛念
Part 2 擁抱愛的公式
01 現在就打電話給心愛的人吧
02 愛情當然會變質
03 靈魂也需要愛
04 心被觸動了就行動!
05 放下該對別人負責的傲慢
06 告訴自己:「我可能錯了。」
07 嘗試被深深的背叛一次
08 沒有必要裝善良
09 愚蠢的人會反覆做蠢事
10 幫助別人之後,忘掉吧!
11 激勵自己:我是了不起的存在
12 換個想法就能開拓格局
Part 3 美好婚姻的公式
01 不想當保母或長工,就不要結婚
02 維持長久婚姻的關鍵
03 夫妻相處,就像放牧
04 父母先幸福,孩子的人生才幸福
05 別指望婆家的菠菜好吃
06 離婚的預演是必須的
結語 請你也試著創造自己的人生公式
後記 為什麼大家稱梁奶奶為「人生九段」?
序/導讀
人生太難,有公式就好解題
人只要活著,每天都會遇到新的煩惱,像是經濟問題、與家人朋友的關係等,大大小小比比皆是。這些問題可以說是我們人生的包袱,每天都有新的重擔落在我們肩上,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問題就會堆積如山。這樣一來,人生的步伐必然變沉重。大家常抱怨生活「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都是因為這些重擔每日的累積。
只走一回的人生,不能過得太辛苦啊!那麼,該怎麼做呢?仔細想想可以發現,每個人肩上的重擔各不相同,卻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夫妻、朋友、職場上的衝突內容雖然都不一樣,但是從人際關係的角度來看,也並非完全不同。換句話說,只要了解人際關係的原理,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我將這些原理稱為「人生的公式」;「人生九段」則是能夠活用這套公式的實踐者。
一定也有人對「公式」這個詞反感,那麼換個角度思考如何?一提到佛祖,我們通常會想到「慈悲」;說到耶穌會想到「愛」;孔子則讓人想到「德性」。這些透過「愛」、「慈悲」或「德性」讓生活變得輕鬆的原理,都可以稱為「人生的公式」。
對不喜歡「公式」的人來說,要稱這些原理為人生智慧也好,法則也可以,不論怎麼稱呼它們,重要的是你能夠藉此變得更加幸福。
當然,其中有適度融合聖賢們說過的話,也有和他們意見不同之處。
大家可以把我的公式當作工具或廚具組合包。家裡有東西需要修理,或是要做飯給客人吃的時候,如果有合適的工具,執行起來不是更容易嗎?要拔釘子時只有槌子,要做火鍋卻只有煮麵大小的鍋子,那肯定會很吃力。
工具或廚具就是這樣的存在。雖然不像魔法,只要揮一揮魔杖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必要時,擁有合適的工具,會比徒手更容易解決問題。
我提出的公式不是讓大家伸出手就能解決問題的魔法,而是要請你動一動身心,透過適用的公式,梳開如毛線般糾結的人生問題。也希望你在看到我的公式時,能感受到我的好意,這就像遇見了總是為你著想的鄰居奶奶一樣,她放了一碗親手釀的甜酒釀,對你訴說著時而悲傷、時而好笑的老故事。
推薦序一
充滿幸福感的人生智慧
《內在成就》系列作者、TMBA 共同創辦人/愛瑞克
我對此書愛不釋手,深感共鳴,因為與我的親身經歷高度相似!
梁奶奶曾以社工的身分,協助了許多困苦的人,也協助監獄受刑人進行諮詢,因而獲得過不少的獎牌。後來,她跑到蘭芝島(曾是南韓最大的垃圾掩埋場),把一生累積的獎牌埋進垃圾堆裡,藉此扔掉了讓自己「隱約想炫耀的煩惱」。
我去過不少偏鄉學校、慈善公益團體演講,也因而獲得許多獎牌、獎狀、紀念物,打算之後用紙箱裝起來,開車送到垃圾焚化廠去燒,將來我離開人間到了天堂的門口,有這些「備審資料」,說不定比較容易過關。
我收過監獄受刑人因為讀了我的著作而主動寫信來感謝我,說他成為監獄內的閱讀推廣者,後來,有幾位愛書人一起,把我的著作捐到全臺灣多個監獄。
我也曾多次發起幫助貧困家庭的活動,親眼見過梁奶奶書中所提到的那些充滿感恩的眼神。她說:「我為他們帶來的幸福,會翻好幾倍後再回到我的身上。」她指的不是人生最後的審判,而是我們為他人付出時,享受了過程所帶來的幸福感。漢代的賈誼曾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付出愛的人總是獲得最多愛,因為陪伴是雙向的。
此書除了給我滿滿的感動,更多了人際關係公式、家人關係公式等實用建議,從梁奶奶充滿智慧的話語中娓娓道來,光讀這本書就讓我很有幸福感!
/
推薦序二
傷痕是契機,鍛鍊出人生
「嫺人的好日子」粉專版主/嫺人
1940年生的作者梁順子奶奶,在2014年就過世了,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十分佩服她在10年前就擁有如此先進、獨立的觀念,在那個年代勇敢脫離不適合的婚姻,鼓勵「一個人也要玩得好」。梁奶奶曾為死刑犯提供諮詢30年,書中用親身經歷的故事歸納出「人生公式」,引導讀者思考如何看待人生,非常真摯、觸動人心。
以下和讀者們分享我對書中幾個有趣觀點的看法。
首先是「別期待不會遇到困難」,平常就要做好「我也會發生不好的事,只是現在還沒輪到我」的心理準備。這讓我回想起我的「被退休」經驗,在退休前一年尷尬的處境。我們不是不能對人生失望,但在難過後,換個角度看,人生也許是一衣兩穿,一面髒了,翻另一面還能穿。
接著是「不足是生活的動力」(請參考第一部第八章),在焦慮的時候,反過來想,有誰比你更了解對這件事的焦慮?好好研究這件事的本質,如同梁奶奶後來從事離婚諮詢,我也希望能用我的中年失業經驗,引導一些有類似處境的朋友走出困境。
最後是「成為離別達人」。讀到這裡,慶幸我沒有執著於過去的高薪和職位,如梁奶奶所說,要練習一生中會有很多次的別離。
每個人都有來這個世界要做的、獨一無二的功課。該如何誠實面對自己的錯誤?如何看待別人的背叛?如果還在計較、擔心很多事,彷彿時間和命運會永遠為我們停留,建議可以向梁奶奶學習「傷痕其實是契機,鍛鍊出人生」的態度,過一個乾脆俐落的人生!
人只要活著,每天都會遇到新的煩惱,像是經濟問題、與家人朋友的關係等,大大小小比比皆是。這些問題可以說是我們人生的包袱,每天都有新的重擔落在我們肩上,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問題就會堆積如山。這樣一來,人生的步伐必然變沉重。大家常抱怨生活「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都是因為這些重擔每日的累積。
只走一回的人生,不能過得太辛苦啊!那麼,該怎麼做呢?仔細想想可以發現,每個人肩上的重擔各不相同,卻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夫妻、朋友、職場上的衝突內容雖然都不一樣,但是從人際關係的角度來看,也並非完全不同。換句話說,只要了解人際關係的原理,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我將這些原理稱為「人生的公式」;「人生九段」則是能夠活用這套公式的實踐者。
一定也有人對「公式」這個詞反感,那麼換個角度思考如何?一提到佛祖,我們通常會想到「慈悲」;說到耶穌會想到「愛」;孔子則讓人想到「德性」。這些透過「愛」、「慈悲」或「德性」讓生活變得輕鬆的原理,都可以稱為「人生的公式」。
對不喜歡「公式」的人來說,要稱這些原理為人生智慧也好,法則也可以,不論怎麼稱呼它們,重要的是你能夠藉此變得更加幸福。
當然,其中有適度融合聖賢們說過的話,也有和他們意見不同之處。
大家可以把我的公式當作工具或廚具組合包。家裡有東西需要修理,或是要做飯給客人吃的時候,如果有合適的工具,執行起來不是更容易嗎?要拔釘子時只有槌子,要做火鍋卻只有煮麵大小的鍋子,那肯定會很吃力。
工具或廚具就是這樣的存在。雖然不像魔法,只要揮一揮魔杖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必要時,擁有合適的工具,會比徒手更容易解決問題。
我提出的公式不是讓大家伸出手就能解決問題的魔法,而是要請你動一動身心,透過適用的公式,梳開如毛線般糾結的人生問題。也希望你在看到我的公式時,能感受到我的好意,這就像遇見了總是為你著想的鄰居奶奶一樣,她放了一碗親手釀的甜酒釀,對你訴說著時而悲傷、時而好笑的老故事。
推薦序一
充滿幸福感的人生智慧
《內在成就》系列作者、TMBA 共同創辦人/愛瑞克
我對此書愛不釋手,深感共鳴,因為與我的親身經歷高度相似!
梁奶奶曾以社工的身分,協助了許多困苦的人,也協助監獄受刑人進行諮詢,因而獲得過不少的獎牌。後來,她跑到蘭芝島(曾是南韓最大的垃圾掩埋場),把一生累積的獎牌埋進垃圾堆裡,藉此扔掉了讓自己「隱約想炫耀的煩惱」。
我去過不少偏鄉學校、慈善公益團體演講,也因而獲得許多獎牌、獎狀、紀念物,打算之後用紙箱裝起來,開車送到垃圾焚化廠去燒,將來我離開人間到了天堂的門口,有這些「備審資料」,說不定比較容易過關。
我收過監獄受刑人因為讀了我的著作而主動寫信來感謝我,說他成為監獄內的閱讀推廣者,後來,有幾位愛書人一起,把我的著作捐到全臺灣多個監獄。
我也曾多次發起幫助貧困家庭的活動,親眼見過梁奶奶書中所提到的那些充滿感恩的眼神。她說:「我為他們帶來的幸福,會翻好幾倍後再回到我的身上。」她指的不是人生最後的審判,而是我們為他人付出時,享受了過程所帶來的幸福感。漢代的賈誼曾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付出愛的人總是獲得最多愛,因為陪伴是雙向的。
此書除了給我滿滿的感動,更多了人際關係公式、家人關係公式等實用建議,從梁奶奶充滿智慧的話語中娓娓道來,光讀這本書就讓我很有幸福感!
/
推薦序二
傷痕是契機,鍛鍊出人生
「嫺人的好日子」粉專版主/嫺人
1940年生的作者梁順子奶奶,在2014年就過世了,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十分佩服她在10年前就擁有如此先進、獨立的觀念,在那個年代勇敢脫離不適合的婚姻,鼓勵「一個人也要玩得好」。梁奶奶曾為死刑犯提供諮詢30年,書中用親身經歷的故事歸納出「人生公式」,引導讀者思考如何看待人生,非常真摯、觸動人心。
以下和讀者們分享我對書中幾個有趣觀點的看法。
首先是「別期待不會遇到困難」,平常就要做好「我也會發生不好的事,只是現在還沒輪到我」的心理準備。這讓我回想起我的「被退休」經驗,在退休前一年尷尬的處境。我們不是不能對人生失望,但在難過後,換個角度看,人生也許是一衣兩穿,一面髒了,翻另一面還能穿。
接著是「不足是生活的動力」(請參考第一部第八章),在焦慮的時候,反過來想,有誰比你更了解對這件事的焦慮?好好研究這件事的本質,如同梁奶奶後來從事離婚諮詢,我也希望能用我的中年失業經驗,引導一些有類似處境的朋友走出困境。
最後是「成為離別達人」。讀到這裡,慶幸我沒有執著於過去的高薪和職位,如梁奶奶所說,要練習一生中會有很多次的別離。
每個人都有來這個世界要做的、獨一無二的功課。該如何誠實面對自己的錯誤?如何看待別人的背叛?如果還在計較、擔心很多事,彷彿時間和命運會永遠為我們停留,建議可以向梁奶奶學習「傷痕其實是契機,鍛鍊出人生」的態度,過一個乾脆俐落的人生!
試閱
用遺書說出心中的掛念
你寫過遺書嗎?我想也許有人認為來日方長,寫什麼遺書。但說到遺書,我也算是前輩了。這40年來,我每年的12月31日都要更換一次遺書,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關於遺書的內容,我寫下了自己無法原諒的人、應該道歉的人,以及想表達感謝的人的故事。其實我第一次寫遺書時是真的想死。只交往過一個對象就結婚了,結果婚姻徹底破裂,我覺得自己看錯人了。我想把與先生、公公相關的婆家故事一五一十的寫出來,總之就是想說點什麼,所以開始寫遺書。
我本來想自殺,但是為了媽媽打消念頭。想著自己去世時媽媽的心情,就覺得不應該去死。當時我母親已經65歲,年紀很大了,所以我決定將自己的死亡延到媽媽去世之後。後來我有了大女兒,必須為她負責,所以還是不能死。我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更換遺書內容。
已經忘記名字和臉孔的人對我說過的壞話;借錢不還的人;因為到了8歲還不太會說話,所以嘲笑我啞巴的人,以及中傷過自己的親友,我把記憶中的字字句句全寫了下來。就這樣持續記錄,然後練習在一年之內忘掉上面寫的東西,並原諒對方。有些人可以被原諒,剩下的我選擇忘記。當然,還是有無法原諒或忘記的傷痛,這些則可以繼續寫在隔年的遺書上。
遺書上只寫關於傷害自己的事嗎?當然不是,也有被我傷害過的人,以及留給我想感謝的老師和好友們的話。如果對那些傷害我的人說:「我在遺書中寫了你的故事,你應該乞求我的原諒。」肯定很可笑。而在面對想感謝或請求原諒的人時,我會親自去找他們求得原諒,或對他們說謝謝。
其中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住我家附近小學同學的故事。那位朋友是窮人家的長女,因為要照顧弟妹和幫忙家務,所以經常沒來上課。由於她的家境不好,所以穿得也比較寒酸,常被同學輕視,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被「孤立」。我媽經常讓我去她們家跑腿,送點衣服或吃的,但是我從沒想過要和她變親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常常送很多東西給她,所以這位朋友對我非常好,總是熱情的打招呼,還幫我拿書包。下雨天時為了不讓我的書包淋溼,甚至把我的書包放在自己的書包下面,頂在頭上走。
即使她對我那麼好,在她向我打招呼時 ,我也常常裝作不認識直接無視。因為擔心如果和她關係太好,別人也會看不起自己。
雖然忘了具體是哪一年,但在開始寫遺書大概十多年後,我在某年的12月31日寫遺書時想起了她。我回想自己對對方所做的事,雖然已經過了40年,我的臉還是羞愧得滾燙。所以我寫下來告訴自己要去請求她的原諒,否則會死得不安穩。
我向朋友打聽到她住在木浦(목포시)外圍的海邊。我開了7個小時的高速公路,和2小時的一般道路,總共9個小時的車,和她見了面並請求原諒,而她一看到我就哭個不停。她所受的苦和悽慘歲月都表現在臉上,現在已經五十多歲了,臉上的皺紋也變得好深。1
好不容易等她止住眼淚,我坦誠自己當時真的太壞了,並請求她的原諒。然而朋友卻不在乎這些,對於我突然的拜訪,反而很驚訝也很開心。那天,我和四十多年沒見的朋友牽著手,一起在被窩裡睡了一夜。
大家都知道我怎麼寫遺書,以及寫完之後都做了些什麼吧?我們必須吐露心裡掛念的東西,因為如果牽掛太多,心情就會很沉重,生活很累,臨死之際也會很痛苦。如果你也想這樣寫遺書,可以跟著我做。
我的最後一版遺書是2003年寫的,2004年沒寫。我把40年來掛心的事都寫在遺書上,並為了擺脫這些煩惱而行動,所以後來便不用再寫了。然而,我還是需要為了我的喪禮寫遺囑,希望安排好自己的後事再走。我平時都是口頭向女兒們交代,但她們還是不確定我死了之後該怎麼辦,所以只好留下文字給她們。而事實上,我要求的葬禮程序也非常簡單。
首先,我請女兒不要聯絡外人,只要兩個女兒、女婿、孫子、孫女及雙方親家參加就行。
大家來弔唁都會給奠儀,我們也不方便貼上謝絕禮金,然而若是收下,就變成欠大家錢了,而這些債終究還是要還。而且說白了,既然我已經死了,那還收什麼錢啊!我不需要子女這樣盡孝。
另外還有一個我不希望其他人來參加的理由。如果我去世了,朋友們當然會想來參加喪禮。雖然有人會一個人來,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會聯絡其他人並約好一起參加,這麼一來就會有許多人在喪禮上痛哭:「梁順子死了,再也見不到面了!」
那樣哭有什麼用呢?我也聽不見。大家哭成一團就能讓我活過來和大家說句話嗎?此外,朋友肯定會在結束之後笑著一起喝茶。其實我也想過,有朋友為我的死傷心得一個月都吃不太下東西,但是我知道這不太可能,所以與其期待,不如安靜的走,這樣心裡舒服多了。因此,我請女兒在有人打電話來找我時,都回說「我請媽媽下次去問候你」就可以了。
另外,我希望死後的第二天就被火化,骨灰也不要撒在土裡,而是埋在深一點的地方。如果可以,我想葬在自己常去的自由路(자유로,又稱為77號國道)。祭祀當然也免了,我希望忌日那天女兒們能和她們的家人聚在一起,去自由路附近的普羅旺斯咖啡館看花,玩得開心點。那時我就會在她們身邊。喔,差點漏掉一個重要的東西,我要從去世的那一刻起就播放音樂,直到下葬。因為我認為自己靈魂可以隨著歌聲一起走。大女兒知道我喜歡的歌曲,所以她只要當DJ就行了。
我還交代了,如果變成植物人,絕對不要使用氧氣罩,我把這個要求放在第一個事項裡,以防萬一。
另外還有一件事需要解決,那就是器官捐贈。之前因為覺得不值得死後帶走身體,所以簽了捐贈同意書。但後來還是希望女兒們能在一天之內完成火化,死了就快點消失,總覺得在醫院待久了不好,所以希望子女們盡快處理。畢竟如果媽媽的屍體一直待在醫院,她們心裡也不會舒服吧!因此,我打算捐贈器官,而不是完整的大體。雖然我早就告訴過女兒們,但是還是想寫在遺書上,所以今年12月31日又要改寫遺書了。
最後是想對女兒們說的話。我對孩子們說了謝謝。前面我也說過,我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需要被孝順的。感謝孩子也不是因為她們孝順,而是她們都做好了自己分內的事,並過好生活,讓我沒有牽掛。如果她們活得不成人樣,都流落街頭,那我怎麼有辦法安心的閉上眼睛呢?
我覺得,人總得把那些牽掛和執著全都吐露出來,才可以平順安心的死去。其實沒有多少人能安穩的去世,通常我們都會掛念孩子們。我的兩個女兒都過得很好,所以我不留戀,但是死的時候應該還是會難過,因為再也見不到她們了,在寫遺書的當下想到這點也會很難過。不過,其實在閉上眼睛之後就會忘記了。
沒有多少人能平順安心的死去,
但我真心覺得自己能夠幸福的離開。
傷心的是再也見不到家人們了……
但其實閉上眼睛後就會忘記了,對吧?
你寫過遺書嗎?我想也許有人認為來日方長,寫什麼遺書。但說到遺書,我也算是前輩了。這40年來,我每年的12月31日都要更換一次遺書,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關於遺書的內容,我寫下了自己無法原諒的人、應該道歉的人,以及想表達感謝的人的故事。其實我第一次寫遺書時是真的想死。只交往過一個對象就結婚了,結果婚姻徹底破裂,我覺得自己看錯人了。我想把與先生、公公相關的婆家故事一五一十的寫出來,總之就是想說點什麼,所以開始寫遺書。
我本來想自殺,但是為了媽媽打消念頭。想著自己去世時媽媽的心情,就覺得不應該去死。當時我母親已經65歲,年紀很大了,所以我決定將自己的死亡延到媽媽去世之後。後來我有了大女兒,必須為她負責,所以還是不能死。我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更換遺書內容。
已經忘記名字和臉孔的人對我說過的壞話;借錢不還的人;因為到了8歲還不太會說話,所以嘲笑我啞巴的人,以及中傷過自己的親友,我把記憶中的字字句句全寫了下來。就這樣持續記錄,然後練習在一年之內忘掉上面寫的東西,並原諒對方。有些人可以被原諒,剩下的我選擇忘記。當然,還是有無法原諒或忘記的傷痛,這些則可以繼續寫在隔年的遺書上。
遺書上只寫關於傷害自己的事嗎?當然不是,也有被我傷害過的人,以及留給我想感謝的老師和好友們的話。如果對那些傷害我的人說:「我在遺書中寫了你的故事,你應該乞求我的原諒。」肯定很可笑。而在面對想感謝或請求原諒的人時,我會親自去找他們求得原諒,或對他們說謝謝。
其中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住我家附近小學同學的故事。那位朋友是窮人家的長女,因為要照顧弟妹和幫忙家務,所以經常沒來上課。由於她的家境不好,所以穿得也比較寒酸,常被同學輕視,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被「孤立」。我媽經常讓我去她們家跑腿,送點衣服或吃的,但是我從沒想過要和她變親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常常送很多東西給她,所以這位朋友對我非常好,總是熱情的打招呼,還幫我拿書包。下雨天時為了不讓我的書包淋溼,甚至把我的書包放在自己的書包下面,頂在頭上走。
即使她對我那麼好,在她向我打招呼時 ,我也常常裝作不認識直接無視。因為擔心如果和她關係太好,別人也會看不起自己。
雖然忘了具體是哪一年,但在開始寫遺書大概十多年後,我在某年的12月31日寫遺書時想起了她。我回想自己對對方所做的事,雖然已經過了40年,我的臉還是羞愧得滾燙。所以我寫下來告訴自己要去請求她的原諒,否則會死得不安穩。
我向朋友打聽到她住在木浦(목포시)外圍的海邊。我開了7個小時的高速公路,和2小時的一般道路,總共9個小時的車,和她見了面並請求原諒,而她一看到我就哭個不停。她所受的苦和悽慘歲月都表現在臉上,現在已經五十多歲了,臉上的皺紋也變得好深。1
好不容易等她止住眼淚,我坦誠自己當時真的太壞了,並請求她的原諒。然而朋友卻不在乎這些,對於我突然的拜訪,反而很驚訝也很開心。那天,我和四十多年沒見的朋友牽著手,一起在被窩裡睡了一夜。
大家都知道我怎麼寫遺書,以及寫完之後都做了些什麼吧?我們必須吐露心裡掛念的東西,因為如果牽掛太多,心情就會很沉重,生活很累,臨死之際也會很痛苦。如果你也想這樣寫遺書,可以跟著我做。
我的最後一版遺書是2003年寫的,2004年沒寫。我把40年來掛心的事都寫在遺書上,並為了擺脫這些煩惱而行動,所以後來便不用再寫了。然而,我還是需要為了我的喪禮寫遺囑,希望安排好自己的後事再走。我平時都是口頭向女兒們交代,但她們還是不確定我死了之後該怎麼辦,所以只好留下文字給她們。而事實上,我要求的葬禮程序也非常簡單。
首先,我請女兒不要聯絡外人,只要兩個女兒、女婿、孫子、孫女及雙方親家參加就行。
大家來弔唁都會給奠儀,我們也不方便貼上謝絕禮金,然而若是收下,就變成欠大家錢了,而這些債終究還是要還。而且說白了,既然我已經死了,那還收什麼錢啊!我不需要子女這樣盡孝。
另外還有一個我不希望其他人來參加的理由。如果我去世了,朋友們當然會想來參加喪禮。雖然有人會一個人來,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會聯絡其他人並約好一起參加,這麼一來就會有許多人在喪禮上痛哭:「梁順子死了,再也見不到面了!」
那樣哭有什麼用呢?我也聽不見。大家哭成一團就能讓我活過來和大家說句話嗎?此外,朋友肯定會在結束之後笑著一起喝茶。其實我也想過,有朋友為我的死傷心得一個月都吃不太下東西,但是我知道這不太可能,所以與其期待,不如安靜的走,這樣心裡舒服多了。因此,我請女兒在有人打電話來找我時,都回說「我請媽媽下次去問候你」就可以了。
另外,我希望死後的第二天就被火化,骨灰也不要撒在土裡,而是埋在深一點的地方。如果可以,我想葬在自己常去的自由路(자유로,又稱為77號國道)。祭祀當然也免了,我希望忌日那天女兒們能和她們的家人聚在一起,去自由路附近的普羅旺斯咖啡館看花,玩得開心點。那時我就會在她們身邊。喔,差點漏掉一個重要的東西,我要從去世的那一刻起就播放音樂,直到下葬。因為我認為自己靈魂可以隨著歌聲一起走。大女兒知道我喜歡的歌曲,所以她只要當DJ就行了。
我還交代了,如果變成植物人,絕對不要使用氧氣罩,我把這個要求放在第一個事項裡,以防萬一。
另外還有一件事需要解決,那就是器官捐贈。之前因為覺得不值得死後帶走身體,所以簽了捐贈同意書。但後來還是希望女兒們能在一天之內完成火化,死了就快點消失,總覺得在醫院待久了不好,所以希望子女們盡快處理。畢竟如果媽媽的屍體一直待在醫院,她們心裡也不會舒服吧!因此,我打算捐贈器官,而不是完整的大體。雖然我早就告訴過女兒們,但是還是想寫在遺書上,所以今年12月31日又要改寫遺書了。
最後是想對女兒們說的話。我對孩子們說了謝謝。前面我也說過,我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需要被孝順的。感謝孩子也不是因為她們孝順,而是她們都做好了自己分內的事,並過好生活,讓我沒有牽掛。如果她們活得不成人樣,都流落街頭,那我怎麼有辦法安心的閉上眼睛呢?
我覺得,人總得把那些牽掛和執著全都吐露出來,才可以平順安心的死去。其實沒有多少人能安穩的去世,通常我們都會掛念孩子們。我的兩個女兒都過得很好,所以我不留戀,但是死的時候應該還是會難過,因為再也見不到她們了,在寫遺書的當下想到這點也會很難過。不過,其實在閉上眼睛之後就會忘記了。
沒有多少人能平順安心的死去,
但我真心覺得自己能夠幸福的離開。
傷心的是再也見不到家人們了……
但其實閉上眼睛後就會忘記了,對吧?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