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禪不纏,有禪不慚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生活的奧妙本來就不是眼下一切
更多是冰山一角
就像此書一百多則的禪宗故事,我們有所不知的a
看完後,會心一笑
字中非道理,是生活
這世界可以讓我們解頤的,不過是轉個念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涓涓豁然洗滌心靈,潺潺是禪
目錄
第一章禪者的棒喝 9
一語喝退五百僧 10
打是情,罵是愛 13
無位真人在何處 16
有來處,也有去處 19
無風起浪 22
野鴨飛過了無痕 24
佛祖西來意 27
一宿覺 31
天龍一指禪 34
棒打喝殺是活法 37
厚積薄發待機緣 41
如此一棒 44
儀山的揵槌 47
第二章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51
自有一雙無事手 52
蜂子投窗笑太癡 55
大愛無言,大音希聲 58
騎牛覓牛 61
釣盡江波,金鱗始遇 64
清清之水,游魚自迷 67
文字紙墨非真義 70
第三章行雲流水話禪心 73
體禪入微 74
出入得宜 79
根深方能葉茂 81
泯滅恩仇 83
心念一動,達及十方 85
拿得起,放得下 87
平常心是道 90
千山走衲僧 93
自古艱難唯一忘 95
好事不如無事 98
諸佛法身遍虛空 100
一子出家,九族升天 102
義學沙門尋羚羊 104
要眼珠 108
五蘊山上無真我 111
野狐禪 114
佛心的迴響 117
我也可以為你忙 119
非心不問佛,問佛非不心 122
未到曹溪亦不失 126
有與無 128
珍惜青梅子 131
百丈立清規 134
防山中賊易,防心中賊難 137
撿一片,少一片 139
有多重 141
體用一如,凡聖兩忘 143
迴向 146
佛堂無佛 148
只為有所以來 151
炷香增福 153
自性與法性 155
最具魅力 158
必修課程 161
快樂之道 163
找禪心 165
退即是進,予即是得 167
心淨國土淨 169
機緣相契,開悟證果 171
割捨 174
為聖不增,為凡不減 176
一切現成 179
佈施金箔 181
進入深山 184
安身在何處 187
般若智慧是財富 189
處處是路 192
畫裡的慈悲 194
不給人懷疑 197
不做傳聲筒 200
不知道 202
參禪的法器 205
禪味生活 208
化得今身是法身 211
無上法寶 213
真心不昧 215
真正的自己 217
隻手之聲 219
松雲渡母 222
早就放下了 225
何必苦追尋 227
唾面自乾 230
畫餅豈能充飢 232
第四章 禪,即是生活 235
喝茶、吃飯亦是禪 236
鎮州蘿蔔 239
禪在生活中 241
不缺鹽醬 243
我們的禪道 245
有情與無情 247
一切皆禪 250
天堂淨土 253
像牛糞 255
禪的妙用 259
第五章 參透生死始成佛 263
雪霽便行 264
鐵笛橫吹作散場 267
我往西方走 270
何須更問浮生事 272
一路順風 274
形可變,性不可變 276
生乎?死乎? 279
試閱
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唐.永嘉玄覺禪師
永嘉玄覺禪師,俗家姓戴,浙江永嘉人。他原本是一位精通天台止觀的秀才居士,後來讀《維摩詰經》開悟,遂出家參禪。他出家後,遍習三藏,與左溪玄朗交好。後來遇到六祖的弟子玄策,玄策忠告他說:「無師自悟是天然外道,你應該找名師指點才是。」
永嘉深受啟發,於是不遠千里來到曹溪,禮拜六祖。
當時六祖大師正在上堂說法,永嘉穿袍褡衣,手持錫杖,圍著法座繞了三匝,然後站在六祖大師的面前,振威大喝,既不問候,也不叩頭頂禮。
六祖大師說:「出家人要有禮貌,所謂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大德從哪裡來的,為何對我如此輕慢?」
永嘉說:「時間緊迫,用功修行要緊。生死之間只是剎那,哪裡還有時間顧及禮儀!」
六祖大師說:「你為什麼不求證無生法呢?你為什麼不去體悟無常迅速的道理呢?」
永嘉說:「你不用說求證,求證也沒有一個生死,體悟也沒有一個快慢。」
六祖大師聽後,連聲稱讚,並為其印可。
這時永嘉脫笠整衣,正式禮拜,然後就向六祖大師告辭欲去。
六祖大師說:「為什麼急著回去呢?」
永嘉回答道:「本來就沒有動,哪有什麼快慢的?」
六祖大師讚嘆道:「恭喜你真正體悟無生了。」
永嘉說:「無生豈有意耶?」
六祖大師道:「沒有意,誰當分別?」
永嘉說:「分別亦非意。」
六祖大師聽了這話,拍拍永嘉禪師的背說道:「住一宿再走吧!」
永嘉於是在南華寺住了一宿,所以禪宗史上稱「一宿覺」。
永嘉禪師參拜六祖大師時三十一歲,在四十九歲時圓寂。他留下了近兩千字的《證道歌》,不但是禪門文字的精華,更是明心見性的必讀佳作。永嘉禪師初次會見六祖,顯得十分自負,如果不是六祖,何來「一宿覺」的佳話美談?永嘉禪師辭別六祖時,剛行了十餘步,便振錫說道:「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關。」可見兩位禪家惺惺相惜了。
禪宗六祖慧能
主張佛性人人皆有,創頓悟成佛說,一方面使繁瑣的佛教簡易化;一方面使印度傳入的佛教中國化。因此,他被視為禪宗的真正創始人,亦是真正的中國佛教的始祖。他所著的《壇經》,是中國禪宗歷史上唯一被尊為經的禪宗佛教經典。但是在《文殊般涅槃經》中,文殊菩薩與佛陀是同時代的人,於西元前六世紀出生在舍衛國,婆羅門種姓,父親名梵德,他從母親的右肋而生,通身紫金色,一出生就俱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當時,他家裡出現十大祥瑞:天降甘露,地湧七珍,倉變金粟,庭生蓮花,光明滿室,雞生鳳子,馬產祥麟,牛生白犢,豬誕龍豚,六牙象現。院子裡蓮花盛開,光亮照耀屋內外。
在佛教「悲、智、願、行」四德之中,文殊菩薩彰顯般若大智,觀音、地藏、普賢分別代表「悲、願、行」。
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侍從,而兩位菩薩其實都已成佛,但為眾生甘願成為菩薩,其心實在善良。
《寶積經》中說:文殊菩薩當來成佛,名普見如來。也就是說,當文殊菩薩涅槃後,他將繼承釋迦牟尼佛的位置,成為南方世界的主宰,佛號名普見如來。
別看文殊菩薩如今成為釋迦牟尼佛的肋侍,其實世尊在《放缽經》中說了: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薩的恩德!過去無數諸佛,也都是文殊師利弟子,未來當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薩威神力所致。
也就是說,文殊菩薩是眾佛之母。
那麼,他又是如何在前世教導世尊的呢?
【拈花解意】
什麼是「一生補處菩薩」?
這是修行到最高位的菩薩,涅槃後,到下一世即可成佛,就如同佛陀的繼承人一樣。所以,若要以三尊的形式來表現佛陀時,佛陀的身邊必有兩位一生補處菩薩。可是富人平時嬌生慣養,哪裡能跑得過智者,很快,智者就拿著夜明珠不見了蹤影。
「天啊,這哪是什麼智者,明明是個強盜!」富人跑的氣喘吁吁,在心中暗自抱怨著自己:「都怪我,沒有打聽清楚就貿然跑來,居然還把夜明珠送到了他眼前。」想到夜明珠,富人傷心萬分,這可是他最珍惜的寶貝,平時都不肯拿出來給別人看,沒想到就這樣被這個謊稱智者的無賴給搶走了。
想到這裡,富人坐在一棵大樹下,大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口中抱怨著:「若是我不想著買什麼『好心情』就好了,這樣我就不會失去自己最珍惜的夜明珠了。可惜了這顆美麗的夜明珠,想當初我可是花了大價錢才把它從別人手中買來的。」
富人哭得傷心欲絕,不經意間,他一抬頭,卻看見自己的那顆夜明珠就放在頭頂的樹枝上。
富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站起來仔細一看,那樹枝上放著的,分明就是自己的那顆晶瑩剔透的夜明珠。
富人喜出望外,立刻將夜明珠拿了下來。
「終於找到了!」富人激動地捧著夜明珠,喃喃自語道。
「現在,你的心情如何?」正在富人沉浸在失而復得的喜悅中時,智者從樹後走了出來。
「太高興了,太高興了。」富人興奮地說道。
「這不還是你帶來的那顆夜明珠嗎?為何你來時沒有如此高興呢?」智者接著問道。
富人這才從喜悅中冷靜了下來,他也問自己:「是啊,現在我並沒有多得到些什麼,為何會如此快樂呢?」
「若是你能早點發現自己如此在乎這顆夜明珠,也許早就擁有了好心情。」智者繼續說道。
「沒錯,沒錯,以前這夜明珠一直都放在家裡的時候我並沒有在意,但是現在我知道了,自己真的很在乎夜明珠。現在有了它,我就有了好心情了。」富人急忙答道。
「好,現在我已經把『好心情』賣給你,那麼這顆夜明珠就歸我了!」說著,智者又一把從富人手中拿走了夜明珠。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