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和女學生不倫,被告上性平會的教授
始終堅信雙方是「你情我願」
直到那天,他發現自己的女兒也遭到了輪暴
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
生涯最著名的傑作,亦是他最具爭議的小說
「柯慈筆下角色的救贖之旅往往是向下的,被內心的沉淪所驅使,但在被剝奪一切外在尊嚴後,卻反而從中獲得力量。」──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
**
「講到男人和性,大衛,我對什麼都不覺得意外了。也許對男人來說,對女人的恨會讓性更刺激。你是男人,你應該知道。你和陌生人做的時候──你抓住她,壓著她,讓她在你下面,把你的重量壓在她身上……這不是有點像殺人嗎?把刀子插進去、拔出來,丟下滿身是血的屍體,自己一走了之──這感覺不像謀殺嗎?不像殺了人又逍遙法外嗎?」
**
被強暴的人、無法控制欲望的人
被社會歧視的人、歧視他人的人、
背負歷史原罪的人、旁觀犯罪的人
什麼是真正的可恥?
背負恥辱的人,又是怎麼活著?
52歲的學者大衛.盧里在大學教授英國文學,他在課堂上邂逅了女學生梅蘭妮,展開曖昧關係,熱切追求,兩人上床。隔幾天女學生的父親找到學校來,指控盧里性騷擾。隨著性平會的調查,盧里始終堅持雙方是「你情我願」,拒絕懺悔。然而當他搬至郊區與女兒露西同住,露西卻成為暴力侵害的受害者。這起事件促使盧里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理解他所不曾理解的另一面。
這部小說深刻揭露了性暴力的隱微和日常性,以含蓄冷調的文字勾勒出殘酷悲劇與受害者的複雜心境。當時的南非被稱為「全球強暴之都」,對性暴力的指控頻頻見諸媒體。而小說中描寫黑人男性強暴白人女性情節,也挑戰種族敘事的正義假設,許多評論家和文化人難以接受,也使此書成為柯慈最具爭議的作品。
▍本書特色
1. 揭露性暴力的日常與隱痛
在《可恥》出版當時的1999年,南非是全球第一的「強暴國度」。1998年一份研究訪問了南非首都約翰尼斯堡的4000名婦女,3名婦女中就有1名曾被強暴;2009年有一份報告,受訪的南非男性,4人中便有1人承認強暴過人,其中一半還強暴過1人以上,四分之三則說他們是在青少年階段犯下第一次強暴。南非也是女性遭強暴後產下不幸小孩人數全球最多的國家。
柯慈以細膩筆觸探討性暴力的幽微之處,呈現強暴事件的發生樣貌,使讀者深入了解性暴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扎根,受害者又是如何難以真正發聲。
2. 探討種族正義與歷史的複雜關係
這部小說在南非引發爭議,原因之一在於其描繪黑人與白人之間的複雜關係,藉由侵犯事件,延伸至白人在這塊土地上所背負的歷史罪咎。而假若罪咎存在,復仇又是否可以被合理化?「恥」(Disgrace)的含意在辯證中於焉浮現。藉由難以直接斷定善與惡、正義與罪的處境,直面種族議題的陰暗面。
始終堅信雙方是「你情我願」
直到那天,他發現自己的女兒也遭到了輪暴
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
生涯最著名的傑作,亦是他最具爭議的小說
「柯慈筆下角色的救贖之旅往往是向下的,被內心的沉淪所驅使,但在被剝奪一切外在尊嚴後,卻反而從中獲得力量。」──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
**
「講到男人和性,大衛,我對什麼都不覺得意外了。也許對男人來說,對女人的恨會讓性更刺激。你是男人,你應該知道。你和陌生人做的時候──你抓住她,壓著她,讓她在你下面,把你的重量壓在她身上……這不是有點像殺人嗎?把刀子插進去、拔出來,丟下滿身是血的屍體,自己一走了之──這感覺不像謀殺嗎?不像殺了人又逍遙法外嗎?」
**
被強暴的人、無法控制欲望的人
被社會歧視的人、歧視他人的人、
背負歷史原罪的人、旁觀犯罪的人
什麼是真正的可恥?
背負恥辱的人,又是怎麼活著?
52歲的學者大衛.盧里在大學教授英國文學,他在課堂上邂逅了女學生梅蘭妮,展開曖昧關係,熱切追求,兩人上床。隔幾天女學生的父親找到學校來,指控盧里性騷擾。隨著性平會的調查,盧里始終堅持雙方是「你情我願」,拒絕懺悔。然而當他搬至郊區與女兒露西同住,露西卻成為暴力侵害的受害者。這起事件促使盧里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理解他所不曾理解的另一面。
這部小說深刻揭露了性暴力的隱微和日常性,以含蓄冷調的文字勾勒出殘酷悲劇與受害者的複雜心境。當時的南非被稱為「全球強暴之都」,對性暴力的指控頻頻見諸媒體。而小說中描寫黑人男性強暴白人女性情節,也挑戰種族敘事的正義假設,許多評論家和文化人難以接受,也使此書成為柯慈最具爭議的作品。
▍本書特色
1. 揭露性暴力的日常與隱痛
在《可恥》出版當時的1999年,南非是全球第一的「強暴國度」。1998年一份研究訪問了南非首都約翰尼斯堡的4000名婦女,3名婦女中就有1名曾被強暴;2009年有一份報告,受訪的南非男性,4人中便有1人承認強暴過人,其中一半還強暴過1人以上,四分之三則說他們是在青少年階段犯下第一次強暴。南非也是女性遭強暴後產下不幸小孩人數全球最多的國家。
柯慈以細膩筆觸探討性暴力的幽微之處,呈現強暴事件的發生樣貌,使讀者深入了解性暴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扎根,受害者又是如何難以真正發聲。
2. 探討種族正義與歷史的複雜關係
這部小說在南非引發爭議,原因之一在於其描繪黑人與白人之間的複雜關係,藉由侵犯事件,延伸至白人在這塊土地上所背負的歷史罪咎。而假若罪咎存在,復仇又是否可以被合理化?「恥」(Disgrace)的含意在辯證中於焉浮現。藉由難以直接斷定善與惡、正義與罪的處境,直面種族議題的陰暗面。
序/導讀
譯後記
翻譯這本書,是諸多機緣巧合使然,只能說或許是上天的安排。
二十二年前,任職於天下文化的我隨著當時的文學書系主編,在某個冬日下午上山拜訪本書(天下文化二〇〇〇年十月版)譯者孟祥森老師。見面詳情已不復記憶,但難忘的是我好似追星請孟老師為我在書名頁上簽名。他形容本書是他「翻譯生涯中的榮耀」。
當年讀此書,尚未領略其中真意,卻把孟老師意在言外的譯後記看了又看,玩味他下筆時的心情。怎知日後會有這麼一天,我也步向他當年翻譯時的人生階段,以譯者的身分細究此書。再讀他的譯後記,只覺一字一句重重撞在心上——兩名身處不同時空的譯者,卻對同樣的原文在某些層面起了共鳴,那悸動或許只有譯者方能體會。
如孟老師所言,「作者的英文非常簡練緊密」。用較現代的比喻,或可說本書有如苦酸甘交織的千層蛋糕,外觀用料看似簡單,卻層層緊實,密度驚人——從文字的密度、知識的密度,到情緒的密度與強度。作者像是藉此要求譯者和讀者睜大眼睛、放慢腳步,去體察他在表層、中層、底層置放的訊息。也正因此,這蛋糕在入口加溫後,會逐步釋出幽微的風味。如此的巧思在在考驗譯者的判斷與抉擇,令我有與孟老師相仿的惶恐——我怕譯文難以盡傳這風味何等絕妙。
說孟老師是開路先鋒,在作者精心鋪排的文字路上披荊斬棘,實不為過。他翻譯本書時,網路尚不及今日發達,以當年有限的資源,查證字詞、外來語(尤其是南非的多種語言及俚語)和各種典故的難度極高。如今的我拜數位時代之賜,望能適度以譯註說明多方查證及思考後的結果,讓譯文呈現作者刻意保留的異國文化感與南非當地感。即使作者已離開南非、移居澳洲,我似乎仍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他對南非的複雜心情,故選擇盡量保留關於南非的詞彙、地名和敘述。
最後想為這段奇妙的際遇,向幾位關鍵人物致謝——首先是開啟這段機緣的陳榮彬老師,是他鼓勵我挑戰這座翻譯的峻嶺。感謝時任堡壘文化編輯的郭彤恩小姐,把這本書的翻譯重任交給我;以及接棒擔任責任編輯的梁燕樵小姐,與我一同激盪文字火花。謝謝堡壘文化,讓這本經典在二十餘年後以另一風貌重返書市。
書海茫茫,譯者與原著相遇的原因何其多。能遇見這本對我個人有多重意義的書,是我翻譯生涯中無上的幸運,但願沒有辜負原著與作者。
翻譯這本書,是諸多機緣巧合使然,只能說或許是上天的安排。
二十二年前,任職於天下文化的我隨著當時的文學書系主編,在某個冬日下午上山拜訪本書(天下文化二〇〇〇年十月版)譯者孟祥森老師。見面詳情已不復記憶,但難忘的是我好似追星請孟老師為我在書名頁上簽名。他形容本書是他「翻譯生涯中的榮耀」。
當年讀此書,尚未領略其中真意,卻把孟老師意在言外的譯後記看了又看,玩味他下筆時的心情。怎知日後會有這麼一天,我也步向他當年翻譯時的人生階段,以譯者的身分細究此書。再讀他的譯後記,只覺一字一句重重撞在心上——兩名身處不同時空的譯者,卻對同樣的原文在某些層面起了共鳴,那悸動或許只有譯者方能體會。
如孟老師所言,「作者的英文非常簡練緊密」。用較現代的比喻,或可說本書有如苦酸甘交織的千層蛋糕,外觀用料看似簡單,卻層層緊實,密度驚人——從文字的密度、知識的密度,到情緒的密度與強度。作者像是藉此要求譯者和讀者睜大眼睛、放慢腳步,去體察他在表層、中層、底層置放的訊息。也正因此,這蛋糕在入口加溫後,會逐步釋出幽微的風味。如此的巧思在在考驗譯者的判斷與抉擇,令我有與孟老師相仿的惶恐——我怕譯文難以盡傳這風味何等絕妙。
說孟老師是開路先鋒,在作者精心鋪排的文字路上披荊斬棘,實不為過。他翻譯本書時,網路尚不及今日發達,以當年有限的資源,查證字詞、外來語(尤其是南非的多種語言及俚語)和各種典故的難度極高。如今的我拜數位時代之賜,望能適度以譯註說明多方查證及思考後的結果,讓譯文呈現作者刻意保留的異國文化感與南非當地感。即使作者已離開南非、移居澳洲,我似乎仍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他對南非的複雜心情,故選擇盡量保留關於南非的詞彙、地名和敘述。
最後想為這段奇妙的際遇,向幾位關鍵人物致謝——首先是開啟這段機緣的陳榮彬老師,是他鼓勵我挑戰這座翻譯的峻嶺。感謝時任堡壘文化編輯的郭彤恩小姐,把這本書的翻譯重任交給我;以及接棒擔任責任編輯的梁燕樵小姐,與我一同激盪文字火花。謝謝堡壘文化,讓這本經典在二十餘年後以另一風貌重返書市。
書海茫茫,譯者與原著相遇的原因何其多。能遇見這本對我個人有多重意義的書,是我翻譯生涯中無上的幸運,但願沒有辜負原著與作者。
試閱
他在自己女兒房間的床上,又對她做了一次愛。感覺很好,和第一次一樣好。他逐漸熟悉她身體移動的方式。她反應快,急於體驗。如果說他沒從她身上察覺到充分的欲求,那只是因為她還年輕。回想起來,有一刻他特別記得。她單腿扣住他的臀,把他推向自己——她的大腿內側緊繃起來貼著他,他頓時感到狂喜與欲望一同湧上。誰知道呢,他想:儘管發生了這麼多事,他們之間或許會有將來也說不定。
「你常做這種事嗎?」事後她問。
「哪種事?」
「和你的學生睡。你睡過亞曼達嗎?」
他沒回答。亞曼達也是他班上的學生,瘦得輕飄飄的金髮女生。他對亞曼達沒興趣。
「你為什麼離婚?」她又問。
「我離過兩次婚。結兩次,離兩次。」
「你第一任太太怎麼了?」
「說來話長。以後有機會再跟妳說吧。」
「你有照片嗎?」
「我不收藏照片的。我也不收藏女人。」
「你這樣不算收藏我嗎?」
「沒有,當然沒有。」
她起身繞著房間走,大大方方逐一撿起自己的衣服,彷彿這屋裡就她一個人。他看慣了女人更衣時扭捏的模樣,不過他看慣了的女人都沒這麼年輕,身材也沒這麼完美。
■ ■ ■
當天下午,有人來敲他辦公室的門,進來的是個他沒見過的年輕人。他還沒開口,對方就逕自坐下,打量四周,邊看書櫃中的藏書邊點頭,表示肯定。
此人瘦瘦高高,留著稀疏的山羊鬍,耳環只戴一隻。身上是黑色皮夾克配黑皮褲。感覺比一般學生年紀大一些;感覺是個麻煩人物。
「原來你就是那個教授啊。」年輕人開了口。「大衛教授是吧。梅蘭妮跟我提過你。」
「是我沒錯。她跟你說了什麼?」
「說你上她。」
一陣長長的沉默。他心想:報應來了。我早該料到的——這種女生不會那麼簡單。
「你是哪位?」他問。
對方沒理會他的問題,自顧自說下去:「你自以為厲害是吧,覺得自己是什麼大情聖。要是你老婆知道你幹了什麼好事,你還囂張得起來嗎?」
「夠了。你想怎樣?」
「輪不到你來跟我說夠不夠。」年輕人如連珠炮加快了語速,惡狠狠道:「別以為你可以隨便玩弄別人的人生,愛來就來,愛走就走。」火光在他黑色雙眸中勃勃跳動。他說著俯身向桌,雙手左右一掃,頓時桌上紙張齊飛。
他倏然起身。「夠了!請你出去!」
「請你出去!」這人模仿他的語氣又說了一遍。「OK。」他站起來,閒閒踱向門口。「再會啦,最『愛』學生的奇普斯教授 !等著瞧吧!」說完便走了。
好個流氓,他想。她居然和流氓搞在一起,現在連我也和她的流氓搞在一起!想到這裡,胃裡一攪。
他在辦公室待到夜深,等梅蘭妮出現,但她沒來。反倒是他停在街上的車被人整慘了。輪胎放了氣,車門的鑰匙孔灌了膠,擋風玻璃貼滿報紙,烤漆也刮花了。車門鎖這下非換不可,費用共計六百蘭特。
「知道是誰幹的嗎?」鎖匠問他。
「完全不知道。」他只回了這麼一句。
■ ■ ■
這次「突襲事件」後,梅蘭妮便一直保持距離。他也不意外——如果他為此於心有愧,她想必也有同感。不過到了週一,她又在課堂上出現,身邊還多了個人,雙手插在口袋裡往椅背一靠,一副目中無人、怡然自得的姿態。是那個一身黑的男生,她的男朋友。
學生在課堂上喧嘩是家常便飯,今天的教室卻安靜得很。他很難相信這些學生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不過他們顯然都等著看好戲,看他怎麼應付這個突然出現的人。
沒錯,他該怎麼辦?顯然他的車遭殃還不夠,之後肯定還會有不同的招數。他能怎麼辦?除了咬牙付錢了事,還能怎麼辦?
「我們繼續來看拜倫。」他說,專心看著自己的授課筆記。「我們上週講到,拜倫的惡名和醜聞,不僅影響到他的人生,也影響大眾對他的詩的觀感。拜倫在不知不覺間,竟然和自己創作的詩中人物合為一體——從哈洛德 到曼弗列德 、甚至唐璜 。」
醜聞。講這個主題實在不巧,但他此刻沒心情臨時換別的講。
他偷瞄了梅蘭妮一眼。她通常都忙著寫筆記,此時卻在書本前縮成一團,那麼瘦削,那麼疲憊。他不由自主對她生出無比的憐惜。可憐的小鳥兒啊,我之前握在手心、貼在胸口的小鳥兒!他心想。
他之前要學生預習〈萊拉〉這首長詩,眼前的授課筆記也是關於〈萊拉〉。他是怎樣都躲不掉這首詩了,只好大聲朗誦起來:
他是格格不入的陌生人
佇立於這有呼吸的世界
背離正道的遊魂
從他界放逐至此
自身黑暗想像形成之物
選擇險路卻僥倖脫身
「誰來幫我解釋一下這幾句?誰是這個『背離正道的遊魂』?為什麼他要自稱為『物』?他從哪個世界來?」
他早就不再因學生無知的程度而意外。這些學生是後基督教、後歷史、後文字社會的產物,搞不好昨天才從蛋裡孵出來呢。因此他不指望學生知道墮落天使的概念,或清楚拜倫可能從哪裡讀過關於墮落天使的描述。他期望的是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說說自己的答案,倘若真能如此,他就能引導他們朝正確的方向思考。然而今天他面對的是一片死寂,很明顯是因課堂上的這個陌生人而起。只要這個陌生人坐在台下聽講、評判、奚落,這群學生既不會開口,也不會照他的遊戲規則走。
「路西法。」他只好自己解答。「是被逐出天堂的天使。天使怎麼生活,我們所知不多,但我們可以假定天使不需要氧氣就能活。路西法是黑暗天使,他在自己家用不著呼吸。但突然間他莫名其妙被丟到我們這個奇怪的、『有呼吸的』世界。『背離正道』指的是:一個生命體選擇自己的道路,自願過著危險的生活,甚至給自己製造危險。我們再繼續看下去。」
那個男生連看都沒看書上的字,而是專心聽他講解,唇間泛著淺笑,笑意中像是,可能,有那麼些許困惑。
有時他可以
為大我捨棄私利
但不為憐憫,亦非應當
而係某怪異扭曲之狂想
令其甘為眾人少為或不為
並暗暗自豪
然此一衝動若逢誘惑
亦將引他鑄成大錯
「好,那這個路西法是什麼樣的生物?」
台下的學生這時肯定都能感到他和那男生之間洶湧的暗潮。這問題純粹是衝著那男生問的。那男生像是忽地從睡夢中被喚醒,答道:「他想幹麼就幹麼,不管好事壞事,就是去做。」
「答對了。不管好事壞事,他就是去做。他的行動不照原則,只憑衝動。至於這衝動的源頭,對他而言是未知的謎。我們再往下看幾行:『他瘋的不是頭腦,而是心。』瘋狂的心。這是什麼意思?」
他問得太過頭了。他看得出那男生想繼續憑直覺回答,想展現自己不是只懂得摩托車和穿得帥而已。或許他真的沒那麼膚淺;或許他真的稍稍懂得有顆瘋狂的心是什麼意思。不過,在此地,在這間教室,這麼多陌生人面前,他詞窮了。他只是搖搖頭。
「沒關係。這裡要注意的是,作者並沒有要我們譴責這個有瘋狂之心的生命體,這個原本就有問題的生命體。恰恰相反。他希望我們去了解、去同情,不過同情是有限度的。原因是,他雖然在我們之中存活,卻不是我們的一員。他就如他自稱的,是『物』,也就是怪物。最後,拜倫說,我們不可能用更深刻的、人類定義的那種『愛』去愛他。他要受的懲罰就是徹頭徹尾的孤獨。」
學生們紛紛低頭寫下他剛剛說的話。拜倫、路西法、該隱,反正對他們來說都沒差。
這首詩講完了。他要學生回去讀《唐璜》的前面幾章,就提前下課了。學生們紛紛起身離去,他朝後排喊:「梅蘭妮,可以和妳談一下嗎?」
梅蘭妮站在他眼前,皺著一張臉,無精打采。他再次對她生出深深的憐惜。倘若屋裡只有他們兩人,他應該會擁她入懷,想辦法逗她開心。我的小鴿子,他會這麼叫她。
「我們去我辦公室吧?」但他說出口的是這一句。
他走在最前面,帶梅蘭妮走向樓上的辦公室,她的男友尾隨在後。「你在這裡等。」他對那男生說完,當著他的面關上辦公室的門。
梅蘭妮在他對面坐下,頭垂得低低的。「我親愛的。」他開口。「妳這陣子過得很不順,我知道,我也不想為難妳。不過我得以老師的身分跟妳談談。我對我的學生有責任,所有的學生都一樣。妳朋友要在學校外面幹麼,那是他自己的事。但我不能讓他打亂我上課。跟他說這是我說的。
「至於妳呢,妳得多花點時間在課業上。妳要比以前更常來上課,而且期中考妳沒來,還得補考。」
她回望他,滿臉困惑,甚至用震驚形容也不為過。是你害我徹底孤立,那表情好似這麼說。是你害我得幫你守密。我再也不僅僅是個學生了。你怎麼可以用這種語氣跟我講話?
但待她真的開口,聲音卻微弱到他幾乎聽不見:「我不能考。我都沒看書。」
他真的想說的卻說不出口,也想不出得體的說法。他只能用暗示的,但願她能了解。「只要來考就好,梅蘭妮,大家都考了。妳沒準備也沒關係,重點是把它考完就過去了。我們排個時間吧。下週一午餐時間好不好?這樣妳還可以用週末複習。」
她揚起下巴,直視他雙眼,滿臉不服與輕蔑。若不是她不明白他的用意,就是拒絕他給的這個機會。
「下週一,在我辦公室。」他又說了一遍。
她起身,把書包甩到肩上。
「梅蘭妮,我有該盡的責任。至少裝個樣子,把該做的做了吧。事情已經夠複雜了,別弄得更複雜。」
責任。講這什麼話,她根本不屑回應。
■ ■ ■
那晚他聽完音樂會開車回家,正在等紅綠燈,有輛摩托車呼嘯而過。銀色的杜卡迪重機,載了兩個黑色身影,雖然都戴了安全帽,但他認得這兩人。梅蘭妮在後座,雙膝大張,弓起腰臀。色欲頓時如電流竄遍他全身。那裡我進去過!他暗想。那重機隨即加足馬力向前飛馳,把她載走了。
「你常做這種事嗎?」事後她問。
「哪種事?」
「和你的學生睡。你睡過亞曼達嗎?」
他沒回答。亞曼達也是他班上的學生,瘦得輕飄飄的金髮女生。他對亞曼達沒興趣。
「你為什麼離婚?」她又問。
「我離過兩次婚。結兩次,離兩次。」
「你第一任太太怎麼了?」
「說來話長。以後有機會再跟妳說吧。」
「你有照片嗎?」
「我不收藏照片的。我也不收藏女人。」
「你這樣不算收藏我嗎?」
「沒有,當然沒有。」
她起身繞著房間走,大大方方逐一撿起自己的衣服,彷彿這屋裡就她一個人。他看慣了女人更衣時扭捏的模樣,不過他看慣了的女人都沒這麼年輕,身材也沒這麼完美。
■ ■ ■
當天下午,有人來敲他辦公室的門,進來的是個他沒見過的年輕人。他還沒開口,對方就逕自坐下,打量四周,邊看書櫃中的藏書邊點頭,表示肯定。
此人瘦瘦高高,留著稀疏的山羊鬍,耳環只戴一隻。身上是黑色皮夾克配黑皮褲。感覺比一般學生年紀大一些;感覺是個麻煩人物。
「原來你就是那個教授啊。」年輕人開了口。「大衛教授是吧。梅蘭妮跟我提過你。」
「是我沒錯。她跟你說了什麼?」
「說你上她。」
一陣長長的沉默。他心想:報應來了。我早該料到的——這種女生不會那麼簡單。
「你是哪位?」他問。
對方沒理會他的問題,自顧自說下去:「你自以為厲害是吧,覺得自己是什麼大情聖。要是你老婆知道你幹了什麼好事,你還囂張得起來嗎?」
「夠了。你想怎樣?」
「輪不到你來跟我說夠不夠。」年輕人如連珠炮加快了語速,惡狠狠道:「別以為你可以隨便玩弄別人的人生,愛來就來,愛走就走。」火光在他黑色雙眸中勃勃跳動。他說著俯身向桌,雙手左右一掃,頓時桌上紙張齊飛。
他倏然起身。「夠了!請你出去!」
「請你出去!」這人模仿他的語氣又說了一遍。「OK。」他站起來,閒閒踱向門口。「再會啦,最『愛』學生的奇普斯教授 !等著瞧吧!」說完便走了。
好個流氓,他想。她居然和流氓搞在一起,現在連我也和她的流氓搞在一起!想到這裡,胃裡一攪。
他在辦公室待到夜深,等梅蘭妮出現,但她沒來。反倒是他停在街上的車被人整慘了。輪胎放了氣,車門的鑰匙孔灌了膠,擋風玻璃貼滿報紙,烤漆也刮花了。車門鎖這下非換不可,費用共計六百蘭特。
「知道是誰幹的嗎?」鎖匠問他。
「完全不知道。」他只回了這麼一句。
■ ■ ■
這次「突襲事件」後,梅蘭妮便一直保持距離。他也不意外——如果他為此於心有愧,她想必也有同感。不過到了週一,她又在課堂上出現,身邊還多了個人,雙手插在口袋裡往椅背一靠,一副目中無人、怡然自得的姿態。是那個一身黑的男生,她的男朋友。
學生在課堂上喧嘩是家常便飯,今天的教室卻安靜得很。他很難相信這些學生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不過他們顯然都等著看好戲,看他怎麼應付這個突然出現的人。
沒錯,他該怎麼辦?顯然他的車遭殃還不夠,之後肯定還會有不同的招數。他能怎麼辦?除了咬牙付錢了事,還能怎麼辦?
「我們繼續來看拜倫。」他說,專心看著自己的授課筆記。「我們上週講到,拜倫的惡名和醜聞,不僅影響到他的人生,也影響大眾對他的詩的觀感。拜倫在不知不覺間,竟然和自己創作的詩中人物合為一體——從哈洛德 到曼弗列德 、甚至唐璜 。」
醜聞。講這個主題實在不巧,但他此刻沒心情臨時換別的講。
他偷瞄了梅蘭妮一眼。她通常都忙著寫筆記,此時卻在書本前縮成一團,那麼瘦削,那麼疲憊。他不由自主對她生出無比的憐惜。可憐的小鳥兒啊,我之前握在手心、貼在胸口的小鳥兒!他心想。
他之前要學生預習〈萊拉〉這首長詩,眼前的授課筆記也是關於〈萊拉〉。他是怎樣都躲不掉這首詩了,只好大聲朗誦起來:
他是格格不入的陌生人
佇立於這有呼吸的世界
背離正道的遊魂
從他界放逐至此
自身黑暗想像形成之物
選擇險路卻僥倖脫身
「誰來幫我解釋一下這幾句?誰是這個『背離正道的遊魂』?為什麼他要自稱為『物』?他從哪個世界來?」
他早就不再因學生無知的程度而意外。這些學生是後基督教、後歷史、後文字社會的產物,搞不好昨天才從蛋裡孵出來呢。因此他不指望學生知道墮落天使的概念,或清楚拜倫可能從哪裡讀過關於墮落天使的描述。他期望的是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說說自己的答案,倘若真能如此,他就能引導他們朝正確的方向思考。然而今天他面對的是一片死寂,很明顯是因課堂上的這個陌生人而起。只要這個陌生人坐在台下聽講、評判、奚落,這群學生既不會開口,也不會照他的遊戲規則走。
「路西法。」他只好自己解答。「是被逐出天堂的天使。天使怎麼生活,我們所知不多,但我們可以假定天使不需要氧氣就能活。路西法是黑暗天使,他在自己家用不著呼吸。但突然間他莫名其妙被丟到我們這個奇怪的、『有呼吸的』世界。『背離正道』指的是:一個生命體選擇自己的道路,自願過著危險的生活,甚至給自己製造危險。我們再繼續看下去。」
那個男生連看都沒看書上的字,而是專心聽他講解,唇間泛著淺笑,笑意中像是,可能,有那麼些許困惑。
有時他可以
為大我捨棄私利
但不為憐憫,亦非應當
而係某怪異扭曲之狂想
令其甘為眾人少為或不為
並暗暗自豪
然此一衝動若逢誘惑
亦將引他鑄成大錯
「好,那這個路西法是什麼樣的生物?」
台下的學生這時肯定都能感到他和那男生之間洶湧的暗潮。這問題純粹是衝著那男生問的。那男生像是忽地從睡夢中被喚醒,答道:「他想幹麼就幹麼,不管好事壞事,就是去做。」
「答對了。不管好事壞事,他就是去做。他的行動不照原則,只憑衝動。至於這衝動的源頭,對他而言是未知的謎。我們再往下看幾行:『他瘋的不是頭腦,而是心。』瘋狂的心。這是什麼意思?」
他問得太過頭了。他看得出那男生想繼續憑直覺回答,想展現自己不是只懂得摩托車和穿得帥而已。或許他真的沒那麼膚淺;或許他真的稍稍懂得有顆瘋狂的心是什麼意思。不過,在此地,在這間教室,這麼多陌生人面前,他詞窮了。他只是搖搖頭。
「沒關係。這裡要注意的是,作者並沒有要我們譴責這個有瘋狂之心的生命體,這個原本就有問題的生命體。恰恰相反。他希望我們去了解、去同情,不過同情是有限度的。原因是,他雖然在我們之中存活,卻不是我們的一員。他就如他自稱的,是『物』,也就是怪物。最後,拜倫說,我們不可能用更深刻的、人類定義的那種『愛』去愛他。他要受的懲罰就是徹頭徹尾的孤獨。」
學生們紛紛低頭寫下他剛剛說的話。拜倫、路西法、該隱,反正對他們來說都沒差。
這首詩講完了。他要學生回去讀《唐璜》的前面幾章,就提前下課了。學生們紛紛起身離去,他朝後排喊:「梅蘭妮,可以和妳談一下嗎?」
梅蘭妮站在他眼前,皺著一張臉,無精打采。他再次對她生出深深的憐惜。倘若屋裡只有他們兩人,他應該會擁她入懷,想辦法逗她開心。我的小鴿子,他會這麼叫她。
「我們去我辦公室吧?」但他說出口的是這一句。
他走在最前面,帶梅蘭妮走向樓上的辦公室,她的男友尾隨在後。「你在這裡等。」他對那男生說完,當著他的面關上辦公室的門。
梅蘭妮在他對面坐下,頭垂得低低的。「我親愛的。」他開口。「妳這陣子過得很不順,我知道,我也不想為難妳。不過我得以老師的身分跟妳談談。我對我的學生有責任,所有的學生都一樣。妳朋友要在學校外面幹麼,那是他自己的事。但我不能讓他打亂我上課。跟他說這是我說的。
「至於妳呢,妳得多花點時間在課業上。妳要比以前更常來上課,而且期中考妳沒來,還得補考。」
她回望他,滿臉困惑,甚至用震驚形容也不為過。是你害我徹底孤立,那表情好似這麼說。是你害我得幫你守密。我再也不僅僅是個學生了。你怎麼可以用這種語氣跟我講話?
但待她真的開口,聲音卻微弱到他幾乎聽不見:「我不能考。我都沒看書。」
他真的想說的卻說不出口,也想不出得體的說法。他只能用暗示的,但願她能了解。「只要來考就好,梅蘭妮,大家都考了。妳沒準備也沒關係,重點是把它考完就過去了。我們排個時間吧。下週一午餐時間好不好?這樣妳還可以用週末複習。」
她揚起下巴,直視他雙眼,滿臉不服與輕蔑。若不是她不明白他的用意,就是拒絕他給的這個機會。
「下週一,在我辦公室。」他又說了一遍。
她起身,把書包甩到肩上。
「梅蘭妮,我有該盡的責任。至少裝個樣子,把該做的做了吧。事情已經夠複雜了,別弄得更複雜。」
責任。講這什麼話,她根本不屑回應。
■ ■ ■
那晚他聽完音樂會開車回家,正在等紅綠燈,有輛摩托車呼嘯而過。銀色的杜卡迪重機,載了兩個黑色身影,雖然都戴了安全帽,但他認得這兩人。梅蘭妮在後座,雙膝大張,弓起腰臀。色欲頓時如電流竄遍他全身。那裡我進去過!他暗想。那重機隨即加足馬力向前飛馳,把她載走了。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