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內容簡介
	父母的肯定或否定,
	影響了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高低。
	因此,只要改變稱讚和責備的方式,
	就能看到孩子的成長!
	
	★結合「蒙特梭利」與「瑞吉歐」兩大教育法,提出革命性的親子溝通新觀念
	★日本AMAZON親子類TOP1暢銷書,銷量快速突破十萬本
	★對話實例+重點條列+常見問題QA,解決各種教養現場難題
	★針對3~12歲孩子所寫的教養書,讓爸媽從言教開始,成為孩子最佳的引導者
	
	孩子:我今天不吃飯了。
	父母:為什麼不吃飯?我都煮好了!(批判)
	你老是吃點心才會肚子不餓吧。(講大道理)
	孩子:我就吃不下嘛。
	父母:你待會會肚子餓,多少吃一點。(命令)
	孩子:就說我不要了!煩死人了!
	父母:好心煮給你吃,你怎麼就只會頂嘴!(批判)
	
	和孩子的對話中,是不是十次中有九次總是這樣收場呢?
	我們的出發點明明是為孩子好,卻一不小心就流於批判和講大道理,
	因為父母貶抑的語言,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久而久之,孩子也不願敞開心扉與父母對話。
	尤其是大人讚美和責罵的方式,更高度影響孩子的自我肯定感高低。
	
	►符合蒙特梭利、瑞吉歐精神的「無條件教養」
	蒙特梭利和瑞吉歐教育法都把孩子視為「獨立的人」,
	大人是「引導者」,只需營造出適合的環境,自然而然就能加強孩子的自主性。
	因此,不過多干涉孩子、不強加大人觀點在孩子身上的「無條件教養」,
	能讓父母信任孩子的能力,並賦予孩子滿滿的自我價值。
	擁有高自尊的孩子,不僅更有內在動力追求夢想,也能正向面對失敗與逆境,
	是孩子一輩子都受用的能力。
	
	在「無條件教養」的原則下,當父母稱讚與責罵孩子時,又會有什麼改變呢?
	
	►肯定過程的稱讚法,不干涉孩子發展
	→【常見用語】「你真棒!」、「你好聰明。」
	→【改變後的用語】「因為你很努力,才能考到一百分吧!」
	
	以人為中心的稱讚法,容易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贏得讚美,
	並且會擔心自己的表現變差而猶豫挑戰新事物,逐漸變成缺少自主性的孩子。
	反之,若大人肯定的是「孩子付出努力的行為、挑戰的態度」等層面,
	並給予具體的回饋意見,就能自然提高孩子的內在動機。
	
	►不傷感情的責備法,不抑制孩子能力
	→【常見用語】「不行!」、「再這樣我就要生氣了!」
	→【改變後的用語】「讓我們一起想想,要怎麼拿才不會打翻呢?」
	
	當父母長期以負面話語和懲罰嚇阻孩子時,容易讓孩子活在被否定的環境中,
	親子關係將難以改善,孩子也容易形成低自我價值感。
	反之,若是大人能先肯定理解孩子,接著再和孩子討論解決辦法,並善用「我訊息」表達感受。
	比起單純的被罵,更能讓孩子明白該怎麼做。
	
	作者是精通蒙特梭利和瑞吉歐教育法的牛津兒童發展學博士,
	在本書中從「無條件教養」的心態建立開始,
	將研究數據及教育理論轉化為能加強孩子自信的的稱讚和責備法,
	並提出二十種常見情境對話實例,總結出一套有效又實用的新一代溝通教養指南。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教養,從改變父母的說話方式開始
	這些稱讚會剝奪孩子的自主性?
	「有條件教養」的可怕缺點
	「無條件教養」的五條原則
	〔原則1〕注意稱讚和責備的方式
	〔原則2〕重新審視「孩子在大人心中的形象」
	〔原則3〕成為孩子的優秀領導者
	〔原則4〕試著重新思考對孩子的要求
	〔原則5〕訂定育兒的長期目標
	 
	第二章 肯定過程的稱讚,養出高自尊孩子
	什麼是沒有效的「讚美」?
	三種稱讚方式
	為什麼不要隨意稱讚孩子?
	無條件教養的稱讚法
	 #01 當孩子字寫得很好
	 #02 當孩子幫忙做家事
	 #03 當孩子和朋友相處得很好
	 #04 當孩子自己打理外表
	 #05 當孩子學會自己穿鞋
	 #06 當孩子對你展示畫作
	 #07 當孩子學會上廁所
	 #08 當孩子懂得安全過馬路
	 #09 當孩子得到好的成果
	 #10 當孩子考到好成績
	 
	第三章 不傷感情的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
	為什麼不要處罰孩子?
	獎勵與處罰的陷阱
	如何不傷感情的責備孩子?
	〔原則1〕避免使用「不行」、「不對」等否定語
	〔原則2〕注重努力和過程,而非結果
	〔原則3〕說明行為錯誤的理由
	〔原則4〕誠實傳達父母的感受
	 #01 當孩子在牆壁上塗鴉
	 #02 當孩子無法安靜坐著
	 #03 當孩子把面紙拿來玩
	 #04 當孩子房間一團亂
	 #05 當孩子打翻果汁
	 #06 當孩子在超市耍賴
	 #07 當孩子和朋友吵架
	 #08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好
	 #09 當孩子不想寫功課
	 #10 當孩子晚回家
	 
	第四章 與孩子建立聯繫的傾聽習慣
	讓孩子自由成長的「積極聆聽」
	「積極聆聽」四個重點
	「積極聆聽」的應用
	發生衝突的七個習慣
	建立聯繫的七個習慣
	 
	第五章 這種情況該怎麼辦?牛津博士來解答
	Q1 孩子還小,我這樣說他聽的懂嗎?
	Q2 小孩不罵不聽話,我要怎麼做到不罵孩子?
	Q3 如何讓孩子乖乖遵守規定?
	Q4 祖父母很寵小孩,該如何應對?
	Q5 孩子偏食怎麼辦?
	Q6 我的孩子已經國一了,書上的方法還適用嗎?
	 
	結語:別勉強自己當個理想爸媽
	參考文獻
	附錄一:速查!今天開始在家實行的稱讚和責備法
	附錄二:0至17歲兒童發展階段特徵表
序/導讀
	前言
	
	無論在家庭或教育第一線,該如何稱讚與責備孩子,都是件困難的苦差事。
	
	你是否曾經認真想過如何稱讚或責備孩子?
	你是否在稱讚或責備孩子時,不自覺用過以下詞彙呢?
	
	稱讚詞
	「好棒!」
	「做得好!你真天才!」
	「真不愧是哥哥(姊姊)!」
	
	責備詞
	「早就跟你說不行了吧!」
	「快點去做○○!」
	「為什麼不能遵守約定?」
	
	我們發現,大人使用的「稱讚」和「責備」方式,其實很大程度地影響了親子關係和孩子如何成長。許多被認為「自我肯定感」低落的孩子,原因或許是出在「無效的稱讚或責備方式」,而非謙遜文化造成的「稱讚不足」。
	
	我在加拿大擔任蒙特梭利教育的教師時,親身體驗了「獎勵」和「處罰」的無效性。我發現對孩子來說,獎懲不僅意義相等,而且本來就是不必要的舉動。原因出在,如果孩子們的行為只是為了得到獎勵,或是避免被大人處罰而做,要弄清楚他們真心好奇或感興趣的事物,將會變得非常困難。
	
	我在剛擔任教師那段時期,曾經稱讚一個很快寫完字的孩子:「好棒喔!你寫得好快!」後來那個孩子每次都飛快地把作業做完拿給我看。他既不會多花時間,也不會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寫,只專注於「快點完成」,藉此獲得我的稱讚。
	
	換句話說,我在教學經驗中發現,透過稱讚的行為來給予獎勵,和處罰一樣,即使是無意識的,也會根據不同的做法,從外部控制了孩子們的行為與動機,可能會干擾孩子真正想做的事。
	
	我對孩子們內心湧現的動機越來越感興趣,因此我結束了教學生活,前往英國,研究基於動機理論更有效的稱讚方式。
	
	此外,我也對蒙特梭利教育法以外的教育非常有興趣,因此進一步研究了蒙特梭利及瑞吉歐.艾米利亞(Reggio Emilia)教育法的效果。儘管這兩種教育法在教學計劃之類的微觀教育方法上大相逕庭,但以宏觀的角度來看,它們的基礎都是絕對地尊敬和尊重孩子,這點非常相似。
	
	蒙特梭利教育法和瑞吉歐.艾米利亞教育法皆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能力,是強大的學習者,不僅如此,還把他們視為一位擁有權利的城市公民。這兩種教育法的核心概念是「孩子在大人心中的形象/看法」。若將兒童視為獨立的城市公民,大人將會退居配角,該做的是努力創造一個環境,增強孩子能夠「自己試試看」的自主性,滿足他們的研究興趣;若將兒童視為擁有權利的城市公民,大人就會尊重孩子的主張,並不忘以謙虛的學習態度對待他們。
	
	如上所述,孩子在大人心中的形象,不僅會影響和孩子相處的方式,也會對教育理念和大人扮演的角色造成很大影響。而且,談到教育及育兒時,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大人是否會在不知不覺間,把自己認定的「成功」觀念強加到孩子身上,或是以管教為名,不得已把愛當做討價還價的工具,施行「有條件的相處方式」。
	
	用心設想如何稱讚和責備孩子才是為了他們好,而非用來滿足大人的自我,這是什麼樣的教育呢?還有,不強加大人的期望或評價在小孩身上,這是怎樣的育兒方法呢?我以一名幼兒教育家,以及兒童發展學研究者的身分,希望以教育理論和研究數據為基礎,分享有效的口頭教養方法,因此撰寫了這本書。
	
	本書不僅介紹「好棒」、「做得很好」、「好厲害」,以及「不行」、「不可以」等常見用語為什麼有不良影響,也將介紹許多父母說話的教養重點,教你如何擺脫這些口頭禪。此外,本書也會介紹如何認真對待孩子的一切,不以愛為誘餌,「無條件教養」的原則與方法。
	
	只要稍微改變平常隨口說的「稱讚」和「責備」口頭禪,就能和孩子建立更多聯繫。此外,父母們只需稍微重新正眼看待自己的孩子,或許就能從「有條件教養」轉變為「無條件教養」。我希望這本書能有益於各位讀者更輕鬆育兒,或對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有所幫助。
	
	附帶一提,本書所提及的稱讚和責備表達法,適用對象是三至十二歲的孩子。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