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電子書】卡夫卡:變形記──六部指標作品 [最佳卡夫卡•作家逝世100年特選]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328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只有卡夫卡能懂/你的卡夫卡世界──
現代人精神困境的完美詮釋者

他的作品有如預知一般,
提早完美詮釋現代人面臨人際疏離,被誤解,
探索異化,及不公義或不人道的荒謬世界。

本書收錄卡夫卡眼中最亮眼,精彩指涉的6個指標,
卡夫卡最後信件(被視為遺囑)提到,
「即使作品全燒毀也要留下」的代表作選。
超越時代,超越經典,
被稱為「現代作家中的作家」,
影響包括馬奎斯、卡繆、納博可夫、村上春樹等無數重要現代作家。

一生必讀,「未必」荒謬的虛實樂章!
犀利洞察X幽默警世,
存在主義大師給虛無地表,現代人類世的精彩起手式

「他(卡夫卡)將所有的生物/生命都包含在他的觀察中,
猶如聖徒為所有生靈祈禱一般。」──班雅明


版本特色

‧全球獨家首發,精選代表名作,以6篇卡夫卡眼中的最佳作品為主軸。
‧現代小說家先鋒作品必讀,透視現代人的精神困境與危機。
‧特別收錄,名作點評:班雅明談卡夫卡逝世十周年文。
‧國內名家推薦與重磅專序,特邀藝術家林勝正/繪製內頁插圖。
‧以專屬中文版,回應跨越百年經典,值得珍藏。

簡介

法蘭茨.卡夫卡最著名的故事,非《變形記》莫屬。
作品講述了格雷戈爾‧薩姆沙的故事,有一天早晨,他醒來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醜陋而巨大的害蟲。
卡夫卡的《變形記》是對非人性無聲反抗的怪誕寓言,更是跨時代的經典。無聲的抗議呼聲,最終無能為力,卻超越時空,至今仍是世界文學中最令人激動的作品之一。而他令人驚奇的文學成就,與對現代重要作家的深遠影響,無法一一細數。

作家逝世100年之際,
我們該如何勾勒,紀念卡夫卡?

本書以六部傑作選為主軸,看見最佳卡夫卡,期以作者眼中之最佳作品向他致敬。
在卡夫卡在人生最後兩年,完成最後作品〈飢餓的藝術家〉後,在寫給編輯好友的信(被視為第二封遺囑),甚至提及作品在他心中的排名,這幾本書尤其在他的創作中「算數」,即便要銷毀亦可先放過的清單,流露作品在他心中的份量。這幾部作品 (有的是為作品結集之代表作書名),分別是:〈判決〉,〈司爐〉,〈變形記〉,〈在流放地〉,〈鄉村醫生〉,與〈飢餓的藝術家〉等。

本書期以特選新編版,勾勒卡夫卡樣貌,以作家自選之深刻筆觸,供讀者典藏。這些他生前出版的書目定名之作,堪稱代表名篇。當然卡夫卡深刻且驚艷世人之作,絕不止於此。

作家逝世百年,對世事洞察眼眸仍目光如炬,筆鋒銳利。當今世人需要卡夫卡,或許更甚以往。我們期待能一再重新與卡夫卡相遇,同時審視現代人身處世界的各種難題,無論人際疏離或異化,或一切荒謬的不合理不人道。
我們深信,與卡夫卡的初遇是一種必要。而第二次的遇見,會更加美好!

作者

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

受封為現代主義文學鼻祖,存在主義作家先驅。
1883年7月3日出生於布拉格一個猶太商人家庭,下有三個妹妹。1901至1906年期間,他研讀德國文學,之後轉讀法律,最終獲得法律博士學位。從事法律實務工作一年後,1907年轉到一間大型保險公司工作,再一年後在「工傷賠償保險機構」擔任法務人員,任職到1922年退職。
1917年底開始一度咳血,這是他肺結核疾病的開始,1924年6月3日死於肺結核,享年四十歲。
生前作品乏人問津,發表過多部中短篇作品集,留下未完成之三部長篇小說與一些短篇作品,筆記與日記等。過世後才逐漸被世人所認識並掀起卡夫卡熱,影響無數重要的現代作家。不只被視為二十世紀文學最偉大的作家之列,也被譽為「現代人精神困境最完美的闡釋者」。

譯者

宋淑明

德國慕尼黑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曾任慕尼黑大學、柏林洪堡大學講師,兼任中山大學講師。著有《德奧,這玩藝!戲劇篇》,譯有《她來自馬里烏波爾》、《沒有神在的青春》、《約伯與飲者傳說》等。


何文安

台北藝術大學畢業。曾任職媒體,旅居德國近二十年,翻譯作品甚豐。現為自由接案者,喜愛文學,深感世界是個禮物,來到地球如此難能可貴。
(本書〈司爐〉譯者)


吳佳馨

畢業於輔仁大學德文所,曾任輔大德語系講師,指導語言、文化與戲劇相關課程,並擔任過高中第二外語教師。譯有《歌德的安慰:二十世紀超選版國民語錄》。(本書〈判決〉譯者)

目錄

推薦序
卡夫卡迷宮中的泥沼地景 /萬壹遵

輯一 刑罰

變形記 (宋淑明譯)
「怎樣都好,就是不要像廢物一樣躺在床上,」格雷戈爾說。

判決 (吳佳馨譯)
「這只是一件小事,不值一提,你不要騙我,
你真的有個朋友在聖彼得堡嗎?」

在流放地 (宋淑明譯)
「他沒有機會為自己辯護,」軍官移開視線,彷彿在自言自語,
他不想因講述這些對他來說再自然不過的事而讓旅人難堪。


輯二 人相

飢餓的藝術家 (宋淑明譯)
「在他心中這種不滿足啃噬著他,他從未在一場飢餓展演之後,
自願離開牢籠。一場飢餓展演最多只能四十天……」

司爐 (何文安譯)
「這裡的勤務並不那麼繁重,他卻不能有所發揮,獲得升遷,當然也沒得到理當應得的對待,受阻原因必然只有一個,那就是惡意欺壓。」

鄉村醫生 (宋淑明譯)
「男孩從被子下起身,他把手掛在我的脖子上在我耳邊低語:『醫生,讓我死吧。』我環顧四周,沒人聽見這句話。」

附錄

致卡夫卡:在他的逝世十周年紀念日
文/班雅明 (宋淑明譯)

序/導讀

卡夫卡迷宮中的泥沼地景
文 / 萬壹遵 (東吳大學德國文化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卡夫卡的遺願?
有個幾乎被認為是事實的說法: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在去世前要求友人布羅德(Max Brod)將自己所有寫過的作品全部銷毀,而布羅德「背叛」了卡夫卡的遺願,於是為這個世界留下獨一無二的文學寶藏。這個說法不啻為卡夫卡的命運又增添了幾份悲愴,宛如悲劇英雄在人生邁入終焉之際、再次對命運進行最後的反抗。然而,這整件事的真相其實沒有那麼戲劇性:卡夫卡寫下的(非正式)「遺願」有兩張,一張寫在他去世前三年(應為1921年秋冬),一張寫在他去世前兩年(1922年11月29日),託付的對象都是布羅德,但是兩封信都沒有直接寄出,而是夾雜在卡夫卡身後留下的文件堆裡。從卡夫卡躊躇、徘徊與矛盾的性格來看,去世兩、三年前寫下的遺願究竟有多少能算數?這個問題也許沒有答案,但肯定已經讓「完全銷毀」站不住腳。更何況他在寫下遺願之後又跟出版社簽了新的合約,陸陸績續發表包括〈飢餓藝術家〉(Ein Hungerkünstler)、〈女歌手約瑟芬或老鼠的族群〉(Josefine, die Sängerin oder Das Volk der Mäuse)……等名篇,他真的不想要有自己的傳世作品嗎?
如果再細究兩份「遺願」的內容,也可以看到有趣的差異。卡夫卡在第一封信裡寫著:

我最後的請求:我身後所有找得到的〔……〕日記、手稿、信件、別人或我自己畫的塗鴉……等等,不要去讀,而且要全部燒燬,一件不留。

隔年的第二封信裡寫的則是:

在我寫過的所有作品裡面,只有這幾本書算數:判決(Das Urteil)、司爐(Der Heizer)、變形記(Die Verwandlung)、在流放地(In der Strafkolonie)、鄉間醫生(Ein Lnadarzt)、以及短篇小說(飢餓藝術家)。〔……〕/反之,其他的一切都必須燒燬,沒有例外,而且我要請你儘快完成這件事。

我們在兩封信的一來一往之間,明顯可以看得見卡夫卡的搖擺不定,更別說同時發現兩封信的布羅德會有多遲疑了。可以確定的是,所謂的全部銷毀只是迷因般的傳說;不僅如此,卡夫卡還間接為讀者指明了一條閱讀他的途徑。

六個路標指引,典型的卡夫卡地景

這六個標題與其說是途徑,不如說是一扇門前的路標,這扇門的背後是無數蜿蜒曲折的道路,既不曉得會通往哪裡,而且怎麼都走不出去。這是典型的卡夫卡地景(或說卡夫卡式的地景),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形容的很好,卡夫卡的小說宛如「泥沼世界」,愈掙扎就會陷得愈深。但是人類必然會掙扎,掙扎是人類的天性,人類偏要在沒有答案的世界裡找答案,否則不只無法行動,還會感到莫名的恐懼;就像卡夫卡筆下躲在〈巢穴〉(Der Bau)中的動物,無論在巢穴內外都顯得侷促不安——這就是卡夫卡的人類學。逃不出去的困境與尷尬其實是人類自身的執著使然,雖然無論如何都找不到終點,但又說什麼也不願意離開(例如〈辯護人〉〔Fürsprecher〕的主角給的理由:否則會浪費時間)。卡夫卡筆下的角色幾乎都困在永無止盡的徒勞無功,困在時間和空間(例如〈日常的混亂〉〔Eine alltägliche Verwirrung〕),然後困在自身的被害妄想中(例如〈鄰居〉〔Der Nachbar〕)。
當然,人類不會無端陷在困局裡,人類自己對於「意義」的糾結讓自己看不到出口的存在,而且也錯讀了卡夫卡(這裡指的是不斷想在卡夫卡沒有意義的地方找意義、沒有答案的地方找答案)。人類的行動需要踏足的根基,而「意義」則提供了想像中的立場,為了讓想像中的立場化為真實,人類會有尋找終極因的傾向。只是卡夫卡所處的年代已經不再無條件將終極因歸給神,也沒有哪位君主能將一切操之在手並負起全責;市井小民最能感受到的反而是一雙看不見的手,這雙手決定了大家的生計,甚至把人變得不再像人(異化),但是大家終其一生都看不見那雙手到底在哪裡。這種意義來源不明卻要為意義疲於奔命的現象也表現在卡夫卡筆下,尤其是〈中國長城建造時〉(Beim Bau der Chinesischen Mauer),精準地呈現出「分工」與「意義不明」的當代困境。

荒謬本質,卻足以承載生命力

但是卡夫卡的作品並不虛無,也不總是走投無路。其實卡夫卡的「解方」很簡單:不要執著,因為執著都不會有好下場。與卡夫卡同一個時期的德國作家圖霍爾斯基(Kurt Tucholsky)在讀過《在流放地》之後說:「毫無疑問,就像克萊斯特。」這個評論非常準確,因為克萊斯特(Heinrich von Kleist)同樣擅長拿人的執著做文章,在他筆下的執著總會落入血淋淋的下場,例如腦漿噴滿牆壁或是徒嘴分屍(大概是那根穿過額頭的鋼針讓圖奮爾斯基聯想到克萊斯特)。不過卡夫卡並沒有克萊斯特這麼血腥,他反而傾向用不動聲色的筆觸將徒勞無功的執著表現出來,讓人類透過他的作品照見自己的模樣,並且時不時為人類指明離開迷宮的出口:「放棄吧,放棄吧。」(〈放棄吧!〉〔Gibs auf!〕)、「你只要換個方向跑就好了」(〈小寓言〉〔Die kleine Fabel〕)、「這只是一場測驗。沒辦法回答問題的人就能通過測驗」(〈測驗〉〔Die Prüfung〕)。如果人類的世界已然荒謬到不知去向、徒勞無攻、沒有意義,那麼只要拋開人(Person)的身份、重新回歸人類(Mensch)或與動物無異的本質就好了。
問題是,〈變形記〉也告訴我們,在自己的小世界(房間)裡可以當隻蟲子,但是只要開始與人互動,就無法維特這種原始的模樣——更何況人類必須仰賴他人才有辦法存活(在分工的社會裡尤其如此)。人類最終極的痛苦就在於永遠無法化解「生命」與「生命力」之間的辯證,變形本是生命力的展現,卻必須以生命作為代價。然而,就像亞里斯多德(Aristoteles)認為古希臘的悲劇能帶來心靈的清洗(Katharsis),班雅明認為德意志的悲劇是一種指向重生的雙重獻祭:也許人世從來就沒有終極的解方,但是世人肯定能在卡夫卡的作品中找到承載著生命力的餘地。
本書收錄了卡夫卡指名的這六篇小說(其中〈判決〉、〈司爐〉、〈變形記〉、〈在流放地〉是單行本,〈鄉間醫生〉、〈飢餓藝術家〉(是小說集的代表篇名),祝福像K(讀音:卡)一樣卡在泥沼的人們,都能藉由卡夫卡的美學空間得到暫時的釋放。

試閱

◎六部指標作,各篇摘句

變形記
「怎樣都好,就是不要像廢物一樣躺在床上,」格雷戈爾說。

判決

「這只是一件小事,不值一提,你不要騙我,
你真的有個朋友在聖彼得堡嗎?」

在流放地

「他沒有機會為自己辯護,」軍官移開視線,彷彿在自言自語,
他不想因講述這些對他來說再自然不過的事而讓旅人難堪。

飢餓的藝術家
「在他心中這種不滿足啃噬著他,他從未在一場飢餓展演之後,
自願離開牢籠。一場飢餓展演最多只能四十天……」

司爐
「這裡的勤務並不那麼繁重,他卻不能有所發揮,獲得升遷,當然也沒得到理當應得的對待,受阻原因必然只有一個,那就是惡意欺壓。」

鄉村醫生
「男孩從被子下起身,他把手掛在我的脖子上在我耳邊低語:『醫生,讓我死吧。』我環顧四周,沒人聽見這句話。」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981853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