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世界哲學史7 近代篇(II)近代哲學的演進:自由與歷史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315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日本筑摩書房創社八十週年紀念鉅獻,集結日本哲學界逾百位專家陣容
跨越三千年人類智慧的結晶,在「世界哲學史」中探索心靈的力量

人類追求自由的意志
突破傳統束縛與國族界限,在舊制度中追求解放

近代的尾聲,是人類透過科學展現無窮力量的進步時刻。人類如何對自身的力量進行反思?又如何試圖突破意識型態的框架,追求真正的自由?

  《世界哲學史》系列以全九冊的形式,全景式地回顧古代至現代的哲學發展,並透過各時代的主題,從同時代的視角探討多元的哲學傳統。其出版的主旨是,在縱向梳理全球哲學思想與實踐的過程中,讓我們理解當下的位置,並指引未來的方向。

  本系列致力以嶄新的視野重構人類智慧的發展歷程,從全球視角出發,展示東西方智慧的交流與對話,以突破單一文化視角的侷限。本系列分為古代、中世紀、近代與現代四個時期,涵蓋哲學的起源、交融、衝突與互動,並匯集日本哲學界最新的研究成果,為讀者提供嶄新的觀點,進而啟發讀者對哲學發展及未來的思考。

《世界哲學史》第七冊聚焦於十九世紀思想家在民族國家意識萌生的背景下,重新定義哲學的方向。本書深入探討德國民族的形成如何催生出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和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兩種看似對立卻相互影響的哲學思潮。

隨著科學技術和工業革命的進步,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發生劇變。英國的進化論與功利主義,以及新的數學與邏輯學變革,推動了哲學對科學和人類行為的深層探索。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在美洲獨立與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應運而生,強調行動和經驗的價值。而在法國,唯靈主義(Spiritualism)探索人類精神的力量,影響十九世紀的倫理思潮。

東方世界也積極回應這股變革的浪潮。清代中國批判傳統尋求符合時代的哲學;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受到西方思想影響,發展出獨特的現代哲學體系。本書呈現這些交融互動的哲學演進,如何形成跨越國界、推動人類自由與歷史意識的多元思想世界。

作者

伊藤邦武 KUNITAKE ITO

一九四九年生,京都大學榮譽教授。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中退;史丹佛大學研究所哲學科碩士畢業。專攻分析哲學、美國哲學。著有《實用主義入門》(筑摩新書)、《宇宙為何會成為哲學問題》(筑摩primer新書)、《珀斯的實用主義》(勁草書房)、《詹姆士的多元宇宙論》(岩波書店)、《話說哲學的歷史》(中公新書)等作品。


山內志朗 SHIRO YAMAUCHI

一九五七年生,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教授。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中退。專攻西洋中古哲學、倫理學。著有《普遍論爭》(平凡社library)、《天使的符號學》(岩波書店)、《「誤讀」的哲學》(青土社)、《小小倫理學入門》、《有感的經院哲學》(慶應義塾大學出版會)、《湯殿山的哲學》(普紐瑪社)等。


中島隆博 TAKAHIRO NAKAJIMA

一九六四年生,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中退。專攻中國哲學、比較思想史。著有《惡之哲學:中國哲學的想像力》(筑摩選書)、《莊子:告知成為雞之時》(岩波書店)、《作為思想的言語》(岩波現代全書)、《殘響的中國哲學:言語與政治》、《共生的實踐:國家與宗教》(東京大學出版會)等。


納富信留 NOTOMI NOBURU

一九六五年生,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兼文學部部長。東京大學研究所人文科學研究科碩士,劍橋大學研究所古典學部博士。專攻西方古代哲學。專長為西洋古代哲學。著有《詭辯者是誰?》《哲學的誕生:蘇格拉底是誰?》(筑摩學藝文庫)、《柏拉圖與哲學:閱讀對話篇》(岩波新書)等。

譯者

張哲鳴

政治大學日文系、哲學系雙學位,現為全職自由口筆譯者。
譯稿指教:transjimmychang@gmail.com


山村奨(監譯)

總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博士。專攻東亞思想、儒學、陽明學。著有《近代日本與變遷中的陽明學》(法政大學出版社),合著有《東亞哲學的生成與發展:跨文化視角》(法政大學出版社)。

目錄

前言/伊藤邦武
第一章 理性與自由/伊藤邦武
第二章 德意志的國族意識/中川明才
第三章 西方的批判哲學/竹內綱史
第四章 馬克思的資本主義批判/佐佐木隆治
第五章 演化論與效益主義的道德論/神崎宣次
第六章 數學與邏輯學的革命/原田雅樹
第七章 「新世界」的自我意識/小川仁志
第八章 唯靈主論的變遷/三宅岳史
第九章 近代印度的普遍思想/富澤加奈
第十章 「文明」與近代日本/苅部直
專欄一 從康德到黑格爾/大河內泰樹
專欄二 謝林積極哲學的創新/山脇雅夫
專欄三 史賓塞與社會演化論/横山輝雄
專欄四 十九世紀俄羅斯與共苦的感性/谷壽美
後記/伊藤邦武
作者簡介
年表

試閱


前言

本書延續第六冊的內容,是近代篇的續集。第六冊主要聚焦於十八世紀的思想發展,而本書則深入探討十九世紀的思想潮流與變遷。
如果我們不從哲學史的視角,而是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十九世紀究竟是個怎樣的時代呢?在這個世紀的舊世界——歐洲,各種動亂似乎延續了上個世紀大革命的餘燼,不同形式的變革此起彼伏。拿破崙戰爭與隨後的歐洲重組、德法兩國的社會主義運動、保守勢力推動的君主制復辟,以及工業革命的推動和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這些事件交織在一起,共同編織出這個動盪多變的時代繪卷。
另一方面,美國在上一世紀脫離舊世界獨立後,經歷了這個世紀的大規模南北戰爭,最終實現了美利堅合眾國的統一。進入本世紀下半葉,舊世界的歐洲迎來了帝國主義的擴張與殖民統治時代。面對這一局勢,美國大致上採取了孤立政策。然而,在這場全球性的變革中,那些既非歐洲也非美國的非西方地區,包括印度、中國、南美洲和非洲等,無可避免地被捲入了西方主導的全球支配體系中。
那麼,在這樣一個充滿混亂與權力支配的時代中,如果「世界哲學」這一精神活動以某種形式發揮作用,那麼它究竟是一場怎樣的運動呢?眾所周知,經歷過拿破崙統治歐洲時期的德意志哲學家黑格爾(G. W. F. Hegel, 1770-1831)認為,在「絕對精神」的名義下,「理性」已經超越了古希臘時代部分實現的「自由」階段,並在基督教主導的歐洲達到了全面的自我實現。然而,黑格爾的這一見解在他去世後不久便迅速瓦解,可謂瞬間土崩瓦解。
十九世紀是一個與前一世紀在意義上有所不同的變革時代,全球各地湧現出推動大規模變革的力量。在這一時期,哲學吸納了這股能量,試圖擺脫過去思想上「舊制度」的束縛,尋求自我解放。這一趨勢不僅在西方社會出現,東方社會同樣經歷了這樣的思想變遷。可以說,這是一股推動哲學從近代邁向現代的思想潮流。
本書將聚焦於德國、法國、英國、美國、印度和日本等多個地區,重新審視並探討推動這股思想潮流的各種要素。透過比較這些要素可以發現,儘管這些地區之間可能實際上沒有直接的聯繫,但在思想上依然存在著潛在的交流與重疊的可能性。本書旨在揭示一條通往現代哲學的隱性脈絡,並且為讀者提供探索這些思想脈絡的線索與啟示。

摘文
第一章 理性與自由

自由的兩個意義
自由是「不自由」的對立面,因為不自由對所有人而言都是一件壞事,因此我們將自由視為一件好事。然而,這種應被推崇的自由究竟真正意味著什麼,卻並不容易理解。這是因為在不同的脈絡下,自由有著不同的含義,而且其價值難以簡單說明。
對於哲學這門學問而言,「何謂自由」是其根本問題之一。從根本上看,自由是一種其他存在者所不具備的獨特性質,專屬於人類。因此,哲學若試圖探索人類存在的本質,便無法迴避對自由的理解──這種獨屬於人類的特質究竟是什麼。
此外,在哲學中,自由不僅僅是日常語境中「不自由」的對立概念,它更是與某種必然性相對立的思想。哲學家們探討各種形式的必然性,例如自然中的必然性、神對人類的超越性影響,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數學真理的必然性。因此,自由問題自然與人類對自然、對神明,以及對永恆真理的關係緊密相連。在世界創造者──神的決定面前,人類擁有多少自由?或者說,人類行為中的自由性,與自然現象中的法則必然性和數學真理的永恆性之間,又存在著何種關聯?
奠定西方近代哲學基礎的十七世紀哲學家笛卡兒(René Descartes, 1596-1650)認為,人類精神的自由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為了實現所追求的目標,積極自發地行使意志,被稱為「自發性的自由」;另一種則是在面對多種目標時,不受其性質和特徵的限制,任意選擇的自由,稱為「任意選擇的自由」。這兩種自由並非完全對立,但要同時兼顧它們並不容易。哲學家對自由的傳統討論,通常可以根據他們認為的自由核心意義進行分類。笛卡兒基本上強調意志的「自發性自由」,但有時也展現出對「任意選擇的自由」的重視。

十九世紀的自由論
本冊討論的十九世紀哲學在探討自由問題時的一個主要特徵,是試圖從外部事件的發展與變化,即隨時間推移而發生的各種事件來思考自由的兩種含義,而非像傳統哲學那樣,以人類精神的運作為出發點。自由在各種歷史發展、生物演化和社會變革中究竟以何種形式發揮作用?能否在歷史與演化的時間變遷和發展中找到自由的跡象,這是十九世紀思想家們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對於這一問題,有一種立場的回答是:「歷史認為,超越個人精神運作的『理性』是自發且積極參與的。」這一立場正是浪漫主義對歷史的理解,而黑格爾便是這種哲學的典型代表。這種思想試圖在歷史脈絡中尋找第一種意義上的自由,即推動整個歷史發展的並非人類個體的意志,而是人類理性這一偉大精神力量的積極作用。
這種在歷史中試圖發現理性自由作用的觀點,源自於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的哲學。康德哲學試圖超越自然界的物理必然性,從另一個維度來理解實踐理性,尤其是智慧的運作。然而,康德之後的德意志唯心論思想家們認為,應在人類社會的現實中尋找理性的運作方式,而非在如睿智界般超脫現實的領域中探索。這些思想與德意志作為一個特殊民族國家的國族意識緊密相連,下文將進一步闡述這一點。
然而,德意志哲學在承認自由為理性核心作用的同時,其實不僅限於歷史與社會層面,還蘊含著更深遠的思想潛力。儘管這一點在一般的哲學史中較少受到重視,但我們可以從本冊後半部分所探討的奇特主題──數學理論的歷史深化中,略窺德意志唯心論所蘊含的思想意義。
另一方面,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在歷史變革與發展中並不存在自發或積極的意志作用,一切都是在偶然的堆疊下,由各種毫無關聯的選擇所促成的結果。這種看法強調笛卡兒所提到的第二種自由,並將其應用於現象的時間推演,如同達爾文試圖透過自然選擇與適者生存的原則來解釋物種的變化與多樣性。根據這一觀點,歷史的演變並無任何理性的引導,而是無數偶然事件的累積結果。
應如何從歷史變化與發展的角度來理解自由?十九世紀的哲學史可以以此問題為主軸進行梳理,並提供上述的兩種主要傾向。然而,答案並不僅止於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時代試圖超越傳統的意志自由與選擇自由,提出一種全新的第三種解釋。

第三種自由論
此方向是除了自發性的自由與任意性的自由,透過自我控制來形成另一種自由。這裡所指的自我控制並非消極的壓抑或限制欲望、調節情緒,而是積極的自由,透過形成習慣來轉變為一個全新的自我。即便單獨看來,許多行為在毫無關聯的自由條件下得以實行,但這些行為的積累,難道不會產生一種不同於意志與選擇的心理傾向──習慣嗎?隨機事件的統計積累,從單個事件看似任意且毫無關聯,但在人類心理上卻有一種利用這些積累來形成某種雖不固定卻具實際作用的傾向,即習慣。在這一傾向中,自由可能獲得新的意義,那就是至今尚未得到太多關注的:習慣的形成。
十九世紀的哲學在傳統自由的兩個意義之外,找到了第三種自由的意涵。此外,這一觀點也引起了非西方世界的共鳴,包括那些試圖擺脫西方舊有思想框架的新興世界,以及剛剛覺醒並邁向現代的東方國家。以美國為例,在英國獨立後,新世界的美國不得不探索其自身的文化認同;而在外部壓力下被迫解除鎖國的日本等國家,則嘗試超越西方思想中固有的二元對立,追求新的可能性。十九世紀哲學提出的第三種自由觀,正具備回應這些追求的力量。
舉例來說,在體現新美國文化自我認同的實用主義哲學思潮中,深化這一超越舊有傳統自由觀的第三種自由概念,已成為一項重要課題。此外,日本的哲學思想在許多方面與美國的這一思想基礎產生了共鳴,特別是在從習慣養成的層次來探討人類自由的思想上,两者之間的思想聯繫更加明顯。
因此,當我們以世界哲學史的視角來觀察十九世紀哲學的潮流時,將美國實用主義與東方近代思想中的「心之哲學」疊加到十九世紀西方提出的第三種自由觀上,似乎為展望世界哲學史提供了一條關鍵的線索。接下來,我們將從這個角度探討十九世紀世界新自由論的前景。(未完)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751241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6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