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靈性夢境:預知未來、啟動直覺力與內在療癒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透過夢中世界,就能開啟直覺,連結到更高的維度,並翻轉真實生活。想要更加了解出現在你夢中的神祕事物,本書必讀。」──麥可.山德勒(Michael Sandler),《開啟多重宇宙的自動書寫法》作者
「直覺和夢的起源都一樣;蘭諾克斯博士教我們如何開發直覺感受力,只要專注於睡覺時所發生的事情就可以了。」──柯蕾特‧拜倫里德(Colette Baron-Reid),《智慧神諭 生活指引卡》作者
「本書非常實用,你可以掌握自己的清醒夢,用它們來找出生活問題的線索,哪怕連惡夢都有正面的意義。透過本書,你就可以讓夢境變成自我實現的無價資源。」──《瓦金斯身心靈雜誌》(Watkins: Mind Body Spirit)
每個人都有強大的創造力和直覺力,只是常常忽略心靈深處發出的訊息。多年來,解夢大師蘭諾克斯博士幫助了無數的靈性夥伴去探索夢境,並透過它來自我療癒並找到人生前進的方向。根據這些經驗,他分類出不同類型的夢境:
預知夢:讀取未來的訊息,開啟直覺力。
清醒夢:意識到自己正在作夢,夢境變成一場電影。
共享夢:與家人或伴侶有類似的夢境,增加彼此的連結。
探訪夢:往生者來訪,化解遺憾與糾結。
前世夢:找到你今生的課題。
除此之外,本書也會收錄數十則案例分享,有感動、有悲傷,還有充滿啟發性的故事,例如google創辦人賴瑞.佩吉在夢中看到建構網路的藍圖;滾石樂團吉他手在夢中聽到新歌的旋律。由此可知,做夢不光是睡覺時的大腦整理時間,更是幫助我們探索人生、深入潛意識與碰觸生死疆界的重要工具。從這些角度來看,「睡吧!夢裡什麼都有」,就不是句玩笑話了。
「直覺和夢的起源都一樣;蘭諾克斯博士教我們如何開發直覺感受力,只要專注於睡覺時所發生的事情就可以了。」──柯蕾特‧拜倫里德(Colette Baron-Reid),《智慧神諭 生活指引卡》作者
「本書非常實用,你可以掌握自己的清醒夢,用它們來找出生活問題的線索,哪怕連惡夢都有正面的意義。透過本書,你就可以讓夢境變成自我實現的無價資源。」──《瓦金斯身心靈雜誌》(Watkins: Mind Body Spirit)
每個人都有強大的創造力和直覺力,只是常常忽略心靈深處發出的訊息。多年來,解夢大師蘭諾克斯博士幫助了無數的靈性夥伴去探索夢境,並透過它來自我療癒並找到人生前進的方向。根據這些經驗,他分類出不同類型的夢境:
預知夢:讀取未來的訊息,開啟直覺力。
清醒夢:意識到自己正在作夢,夢境變成一場電影。
共享夢:與家人或伴侶有類似的夢境,增加彼此的連結。
探訪夢:往生者來訪,化解遺憾與糾結。
前世夢:找到你今生的課題。
除此之外,本書也會收錄數十則案例分享,有感動、有悲傷,還有充滿啟發性的故事,例如google創辦人賴瑞.佩吉在夢中看到建構網路的藍圖;滾石樂團吉他手在夢中聽到新歌的旋律。由此可知,做夢不光是睡覺時的大腦整理時間,更是幫助我們探索人生、深入潛意識與碰觸生死疆界的重要工具。從這些角度來看,「睡吧!夢裡什麼都有」,就不是句玩笑話了。
目錄
前言 夢境是潛力的源頭
第一章 預知夢
第二章 清醒夢
第三章 共享夢
第四章 夢境揭示的前世人生
第五章 探訪夢
第六章 夜驚與多維度世界
第七章 捎來靈感與解答的夢境
第八章 刻骨銘心的神祕夢境與深夜學堂的生命教誨
第九章 睡前儀式
結語 生命是一道謎題
第一章 預知夢
第二章 清醒夢
第三章 共享夢
第四章 夢境揭示的前世人生
第五章 探訪夢
第六章 夜驚與多維度世界
第七章 捎來靈感與解答的夢境
第八章 刻骨銘心的神祕夢境與深夜學堂的生命教誨
第九章 睡前儀式
結語 生命是一道謎題
試閱
第一章 預知夢
理解自己的夢境狀態,就能接觸到預知性的訊息。在此先統整某些詞彙的用法,好讓大家清楚理解何謂預知以及莫名冒出來的預感。雖然量子物理學很難理解,但在科學家的說明下,人們通常可以想像自己存在於多維度的世界,至少也能相信它是真有其事。信奉神祕主義的人都知道,透過某些方法,我們就能同時生活在兩個世界。一方面,我們自在地安住於由時間所推動、只能往前進的三維世界,但又能連結到不受時間管轄的四維世界。從能量的角度來看,我們一生的大小事自始至終都是同時存在的,不受限於當下這一刻。它們是隨時可供瀏覽、存取的訊息,只不過是有些人更為敏銳,能察覺到這一點。
多維度世界
要理解不同維度的差別,方法很簡單,先從我們最熟悉的三維世界來理解二維世界。三維世界有高度、寬度和深度。拜網路、社群媒體以及拍照功能強大的手機所賜,我們經常在創造二維意識,使它成為構築現代文化的穩定要素。如今不管是拍照、繪圖、寫字或製作抖音影片,都是在創造二維作品,並輕鬆地存入三維機體。現在,請試著想像更高維度的層次,它不受時間順序的限制;在那裡,你從出生到死亡的每個瞬間都一覽無遺。
我對靈魂的定義是:人之於生命整體的意識。我們誕生在軀殼中,生命的歷程從第一次的呼吸開始,直到最後一次的呼吸結束。站在高我的層次就能明瞭生命歷程的始末;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在生活中創造的事物便會串成人生。那段屬於你的人生,就像你在四維世界為自己拍攝的抖音影片。我們隨時都與這個層次的意識保有連結,它知曉自己的生命從開始到最後的每個片刻。而擁有超自然天賦的人,便是有能力去觸及這個四維意識;在這個層次中,過去和未來只隔著一層薄紗。他們身在尋常的環境中,但也能神遊、前往奇異的空間,並向我們轉述他們的所見、所感、所聞。
基本上來說,每個人都有能力觸及四維意識,正如只要會說話就會唱歌;嚴格講起來,唱歌就是把聲音維持在固定的音高而已。是的,每個人都會唱歌,但要是缺乏敏捷的聽力來調整音準,聽眾便無法享受到悅耳的歌聲。同樣的道理,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自己與四維世界的連結,不過有些人的天賦更強,更有能力觸及那個領域。
經由訓練和練習,就能增進及放大直覺力。進入夢鄉後,就會自動與那層意識建立連結,直覺性的訊息不再被篩選。思考型心智陷入深層的睡眠後,感知才得以跨過隱形薄紗,潛入一窺潛意識的不同世界。
人們常說,時間是假象,這麼說不完全正確。我們感受得到時間的流動,而這副軀體就是交流的場域。每個人都有心智,在經歷時間之流的同時,也能去感知時間所構築出來的世界。心智可以回首過去,也可以展望未來,縱使身體除了活在當下這一刻,哪兒也去不了。所以我們能從歷史的洪流中汲取教訓,以此來安排與規畫未知的明日。但是,心智能力非常有限,甚至會阻礙我們憑直覺來聽取高維度的指引。
在清醒狀態下,想要獲得感知,唯一能憑藉的工具就是心智,但是我們不能完全地信任它。不過,大多數的人不是忽略直覺,就是被各種身心的感受所迷惑,不曉得要如何相信直覺所透露的訊息。你一定聽過這句話,而且你很可能也曾經對自己這麼說:
本能反應要我那麼做(說),但我選擇忽略它。
本能反應就是直覺在起作用,也就是身在四維世界、不受時間限制的自己所傳來的訊息。在清醒狀態下,我們接收此微弱訊息的能力都會被關閉,因為講求理性的心智會排拒它們。睡著與做夢時,那講求理性的心智也會跟著沉睡,我們便能自由地透過預知夢來體會超越時間限制的感受。
以輕鬆的心情看待預言實現
我在十七歲時做過一個夢,情境稀鬆平常。我夢見自己身在當時就讀的中學裡,但校園的樣子跟實際上有些差異。在夢中,我盤腿坐在地上,跟其他同樣盤腿坐著的人圍成一個圈。就只是這樣。那時候的我很熱衷於探索夢境,也很樂於在每天睡醒後,反覆咀嚼在夢中造訪過的形形色色的場景。而那場夢境的畫面在我腦海中不時浮現。我很常做夢,每當想起那些景象時,我總是帶著崇敬的心情。不過,我要等到才成年後才開始記錄夢的細節,雖然我對夢的癡迷從青少年時期就出現了。
大約一個禮拜後,我去參加舞蹈排練。高二高三時,我每天都去練舞。學校開的舞蹈課內容很全面,而帶課的體育老師年輕時也是舞者。參加舞團是我人生諸多特殊嘗試之一,我藉此度過了煎熬的青春歲月。
那天,排練的出場順序引發了一些糾紛,所以希克斯老師要大家坐下來進行團體討論。同學們聽話照辦,接著圍成一個大圓,然後盤腿坐下──就跟我在夢裡看見的畫面一模一樣,但過了幾分鐘後我才意會到這兩者的一致性。這種震撼又強烈的感受讓我覺得,我彷彿接通了某種強大的直覺力。當時的我還不曉得要怎麼用言語來形容,但是現在我知道,那就是我的第一個預知夢。
我在為本書蒐集資料的時候,發現有一種類型的預知夢十分常見。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驗,夢中出現一些徵兆,以預示日後將要發生的事,而且大多沒有害處。許多年前,有位客戶跟我描述過,她在夢裡盤腿坐著,跟一群坐姿相同的女人圍坐成一圈。大約過了一週,她去參加一場冥想活動,沒想到現場來的人全都是女性,而且老師要大家採取蓮花坐姿、圍坐成一圈。
當她意識到眼前的情景與夢境完全相符時,驚訝得下巴都要掉下來了。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夢境還不能改變人生境遇,但是它卻證明了,做夢能抹除界線;時間不再以清醒時所感受到的線性方向前進,好讓直覺發揮作用。
許多人以為做預知夢聽取直覺指引的入門方法。但我的學員克里斯蒂提醒我,許多人都沒發覺到這項重要差異。她說:
是的,我常常會做預知夢,不過,直到事情真的發生前,我並不曉得那是預知夢。夢境實 現時,時間會突然變慢,我只能任憑事情發生。我曾試圖干預將要發生的事,但卻造成一片混亂。於是我記取教訓,在事情發生的當下靜靜待著就好。
想要與夢境建立深厚的關係,就要學著用放鬆的態度去見證夢境化為現實的過程。有時你就是必須信任潛意識與意識的相互配合與運作。
夢境中的情節在你我醒來的隔天或不久後,便會實際發生在現實生活中。雖然很多人都做過預知夢,但常常沒有意識到,因為他們沒有花太多心思去留意自己夢到了什麼。不過,有些人不光是能做預知夢,更有辦法從夢境接觸到超自然訊息。他們是貨真價實的夢境預言者,更能找出夢境與未來事件的連結。這種天賦會跨世代遺傳,手足、父母及祖父母皆擁有相似天賦的案例並不在少數。
案例分享:琳達的車子
琳達在受訪時告訴我,她這輩子做過很多預知夢,但是這些年下來,情況有了改變:「自從我不再固執己見後,就不太會做預知夢了,反而是會出現直覺性的幻象。」這反映出一個很有趣的事實:隨著年齡與智慧的增長,有些人更能敏銳察覺到自己的天生直覺。琳達分享了她心中排行前三名的夢境。
第一,她常常夢見自己在擁擠的道路上開車。她行駛在中央車道上,時速逼近每小時一百一十公里。突然間,前方車輛減速,她急忙踩下剎車,車子卻停不下來,接著她就醒了過來。這個夢在短時間內重複出現了三次,每次的情景都一樣:一路疾馳、前方車輛急停、剎車失靈。在現實生活中,她的車子開起來沒問題,也沒有異常的跡象。但琳達還是決定開到修車廠檢查看看。結果,修車技師發現剎車系統有多處故障。所幸琳達事先處理,否則後果可真是不堪設想。
在另一個夢裡,琳達在開車上班的途中,看到一輛大卡車從路旁竄出,她來不及轉向就迎頭撞上,並於夢中當場死亡。這些畫面十分鮮明,令她難以忘記。那天早上,琳達出門上班前告訴丈夫這個夢,而車子開到夢中發生意外的十字路口時,她提高警覺、小心放慢了車速。這謹慎的態度確實值得嘉許,因為那輛卡車真的就在她眼前違規右轉。幸好琳達已有所準備!要是她沒有慢下來,那場夢就會成真,就沒有辦法跟我們分享這個故事了。
在分享第三個重要的夢境時,琳達補充提到預知夢的關鍵特點。她說,只要你做過很多預知夢,下次再出現時,你會對它產生熟悉感;這種感覺十分細微,但卻是真的存在。我們接下來會再談到,普通的夢以及神祕的夢兩者所呈現的整體感受完全不同。
琳達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密切地關注她的夢境,經過一段時間後,她便能區分得出兩者的微妙差異。她在出現預知夢時會加倍地用心留意。正因如此,為了保險起見,她才會特別麻煩修車廠做安全檢查,即便她的愛車在現實生活中看似並沒什麼大礙。
案例分享:伊麗莎白的家人
伊麗莎白自幼年起就會做預知夢。她從小就經常做夢,而且畫面生動而鮮明。她表示:「我很早就知道要留意夢的內容。夢境帶給我的感受很強烈,我想要不去注意它都很難。」這種心境我個人很能感同身受。雖然她身邊的家人沒有這樣的能力,不過她有些遠親曾在夢裡遇到逝世的親人。因此,她的家庭環境確實有些特別,令她擁有強大的夢境體驗,。
伊麗莎白說,自己已記不清楚這些夢是從何時開始出現的,因為那都是她小時候的事了。她與我分享的第一個故事,是她快要入學前所做的夢。她在一間教室裡跟一個小女孩玩,而兩人因為不專心聽課而惹上麻煩。果不其然,在現實生活中,五歲的伊麗莎白在入學後,便遇見了那個小女孩,兩個人也真的因為不聽師長勸告而受罰,與她夢裡的情節如出一轍。
又一次,伊麗莎白夢見自己放學後正要從公車站走回家;以下便是伊麗莎白對於這個夢境的描述:
我當時大概是七、八歲,夢到自己從公車站要走回家,走到我家信箱前面時,住在隔壁巷弄的朋友一路跑過來,一邊大叫著我的名字。她的神色很慌張,又提到我哥的名字。等她跑到我身邊的時候,我才聽懂她的意思:我哥受傷了,要我趕快過去。我轉頭往家的方向看了一眼,夢就結束了。但也許是我不記得後面發生什麼事了。
伊麗莎白當時只是個孩子,儘管有過類似的經驗,但是她稚嫩的童心依然只當它是單純的夢境。她並未加以理會,也沒有告訴任何人,也不曾想起它。過了幾個月,當那場夢早已成為塵封的記憶時,有天她從公車站走回家,剛好走到自家信箱前面時,住在隔壁巷弄的朋友突然從街角跑過來,慌慌張張地嚷嚷著。雖然他大喊的事情跟伊麗莎白的哥哥無關,但是這似曾相似的情景,讓那場夢的記憶在瞬間湧上她的心頭。於是伊麗莎白跑進屋裡去找母親,說自己有股很強烈的預感,好像家裡會可怕的事。果真,她的哥哥在不久後發生嚴重的車禍,在醫院昏迷了好幾個星期,還得透過復健重新學走路。
伊麗莎白是多產的做夢者,體驗過很多的預知夢。那些寫實的畫面在她醒來之後幾天便會在現實世界中重現,但有時會等好幾個月才成真。
偶然夢見不認識的女孩子,是大家常有的經驗。只是任誰也想不到,在幾個月後,伊麗莎白所夢到的女子竟然變成了她的同事,而且對她當時的人生階段非常重要。伊麗莎白在成年後,還曾夢到貌似主管級的人物出現在她的夢裡,結果證明,那是一年後伊麗莎白在找工作時所遇見的面試官。除此之外,她在夢裡還看到好幾次風格類似的房屋,原來那是她在幾個月後即將要遷入的新家。就連親人去世的過程,也預先顯現在伊麗莎白的夢中:她近身看著病床上的母親離世,就跟她後來在醫院中經歷到的場景一樣。
理解自己的夢境狀態,就能接觸到預知性的訊息。在此先統整某些詞彙的用法,好讓大家清楚理解何謂預知以及莫名冒出來的預感。雖然量子物理學很難理解,但在科學家的說明下,人們通常可以想像自己存在於多維度的世界,至少也能相信它是真有其事。信奉神祕主義的人都知道,透過某些方法,我們就能同時生活在兩個世界。一方面,我們自在地安住於由時間所推動、只能往前進的三維世界,但又能連結到不受時間管轄的四維世界。從能量的角度來看,我們一生的大小事自始至終都是同時存在的,不受限於當下這一刻。它們是隨時可供瀏覽、存取的訊息,只不過是有些人更為敏銳,能察覺到這一點。
多維度世界
要理解不同維度的差別,方法很簡單,先從我們最熟悉的三維世界來理解二維世界。三維世界有高度、寬度和深度。拜網路、社群媒體以及拍照功能強大的手機所賜,我們經常在創造二維意識,使它成為構築現代文化的穩定要素。如今不管是拍照、繪圖、寫字或製作抖音影片,都是在創造二維作品,並輕鬆地存入三維機體。現在,請試著想像更高維度的層次,它不受時間順序的限制;在那裡,你從出生到死亡的每個瞬間都一覽無遺。
我對靈魂的定義是:人之於生命整體的意識。我們誕生在軀殼中,生命的歷程從第一次的呼吸開始,直到最後一次的呼吸結束。站在高我的層次就能明瞭生命歷程的始末;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在生活中創造的事物便會串成人生。那段屬於你的人生,就像你在四維世界為自己拍攝的抖音影片。我們隨時都與這個層次的意識保有連結,它知曉自己的生命從開始到最後的每個片刻。而擁有超自然天賦的人,便是有能力去觸及這個四維意識;在這個層次中,過去和未來只隔著一層薄紗。他們身在尋常的環境中,但也能神遊、前往奇異的空間,並向我們轉述他們的所見、所感、所聞。
基本上來說,每個人都有能力觸及四維意識,正如只要會說話就會唱歌;嚴格講起來,唱歌就是把聲音維持在固定的音高而已。是的,每個人都會唱歌,但要是缺乏敏捷的聽力來調整音準,聽眾便無法享受到悅耳的歌聲。同樣的道理,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自己與四維世界的連結,不過有些人的天賦更強,更有能力觸及那個領域。
經由訓練和練習,就能增進及放大直覺力。進入夢鄉後,就會自動與那層意識建立連結,直覺性的訊息不再被篩選。思考型心智陷入深層的睡眠後,感知才得以跨過隱形薄紗,潛入一窺潛意識的不同世界。
人們常說,時間是假象,這麼說不完全正確。我們感受得到時間的流動,而這副軀體就是交流的場域。每個人都有心智,在經歷時間之流的同時,也能去感知時間所構築出來的世界。心智可以回首過去,也可以展望未來,縱使身體除了活在當下這一刻,哪兒也去不了。所以我們能從歷史的洪流中汲取教訓,以此來安排與規畫未知的明日。但是,心智能力非常有限,甚至會阻礙我們憑直覺來聽取高維度的指引。
在清醒狀態下,想要獲得感知,唯一能憑藉的工具就是心智,但是我們不能完全地信任它。不過,大多數的人不是忽略直覺,就是被各種身心的感受所迷惑,不曉得要如何相信直覺所透露的訊息。你一定聽過這句話,而且你很可能也曾經對自己這麼說:
本能反應要我那麼做(說),但我選擇忽略它。
本能反應就是直覺在起作用,也就是身在四維世界、不受時間限制的自己所傳來的訊息。在清醒狀態下,我們接收此微弱訊息的能力都會被關閉,因為講求理性的心智會排拒它們。睡著與做夢時,那講求理性的心智也會跟著沉睡,我們便能自由地透過預知夢來體會超越時間限制的感受。
以輕鬆的心情看待預言實現
我在十七歲時做過一個夢,情境稀鬆平常。我夢見自己身在當時就讀的中學裡,但校園的樣子跟實際上有些差異。在夢中,我盤腿坐在地上,跟其他同樣盤腿坐著的人圍成一個圈。就只是這樣。那時候的我很熱衷於探索夢境,也很樂於在每天睡醒後,反覆咀嚼在夢中造訪過的形形色色的場景。而那場夢境的畫面在我腦海中不時浮現。我很常做夢,每當想起那些景象時,我總是帶著崇敬的心情。不過,我要等到才成年後才開始記錄夢的細節,雖然我對夢的癡迷從青少年時期就出現了。
大約一個禮拜後,我去參加舞蹈排練。高二高三時,我每天都去練舞。學校開的舞蹈課內容很全面,而帶課的體育老師年輕時也是舞者。參加舞團是我人生諸多特殊嘗試之一,我藉此度過了煎熬的青春歲月。
那天,排練的出場順序引發了一些糾紛,所以希克斯老師要大家坐下來進行團體討論。同學們聽話照辦,接著圍成一個大圓,然後盤腿坐下──就跟我在夢裡看見的畫面一模一樣,但過了幾分鐘後我才意會到這兩者的一致性。這種震撼又強烈的感受讓我覺得,我彷彿接通了某種強大的直覺力。當時的我還不曉得要怎麼用言語來形容,但是現在我知道,那就是我的第一個預知夢。
我在為本書蒐集資料的時候,發現有一種類型的預知夢十分常見。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驗,夢中出現一些徵兆,以預示日後將要發生的事,而且大多沒有害處。許多年前,有位客戶跟我描述過,她在夢裡盤腿坐著,跟一群坐姿相同的女人圍坐成一圈。大約過了一週,她去參加一場冥想活動,沒想到現場來的人全都是女性,而且老師要大家採取蓮花坐姿、圍坐成一圈。
當她意識到眼前的情景與夢境完全相符時,驚訝得下巴都要掉下來了。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夢境還不能改變人生境遇,但是它卻證明了,做夢能抹除界線;時間不再以清醒時所感受到的線性方向前進,好讓直覺發揮作用。
許多人以為做預知夢聽取直覺指引的入門方法。但我的學員克里斯蒂提醒我,許多人都沒發覺到這項重要差異。她說:
是的,我常常會做預知夢,不過,直到事情真的發生前,我並不曉得那是預知夢。夢境實 現時,時間會突然變慢,我只能任憑事情發生。我曾試圖干預將要發生的事,但卻造成一片混亂。於是我記取教訓,在事情發生的當下靜靜待著就好。
想要與夢境建立深厚的關係,就要學著用放鬆的態度去見證夢境化為現實的過程。有時你就是必須信任潛意識與意識的相互配合與運作。
夢境中的情節在你我醒來的隔天或不久後,便會實際發生在現實生活中。雖然很多人都做過預知夢,但常常沒有意識到,因為他們沒有花太多心思去留意自己夢到了什麼。不過,有些人不光是能做預知夢,更有辦法從夢境接觸到超自然訊息。他們是貨真價實的夢境預言者,更能找出夢境與未來事件的連結。這種天賦會跨世代遺傳,手足、父母及祖父母皆擁有相似天賦的案例並不在少數。
案例分享:琳達的車子
琳達在受訪時告訴我,她這輩子做過很多預知夢,但是這些年下來,情況有了改變:「自從我不再固執己見後,就不太會做預知夢了,反而是會出現直覺性的幻象。」這反映出一個很有趣的事實:隨著年齡與智慧的增長,有些人更能敏銳察覺到自己的天生直覺。琳達分享了她心中排行前三名的夢境。
第一,她常常夢見自己在擁擠的道路上開車。她行駛在中央車道上,時速逼近每小時一百一十公里。突然間,前方車輛減速,她急忙踩下剎車,車子卻停不下來,接著她就醒了過來。這個夢在短時間內重複出現了三次,每次的情景都一樣:一路疾馳、前方車輛急停、剎車失靈。在現實生活中,她的車子開起來沒問題,也沒有異常的跡象。但琳達還是決定開到修車廠檢查看看。結果,修車技師發現剎車系統有多處故障。所幸琳達事先處理,否則後果可真是不堪設想。
在另一個夢裡,琳達在開車上班的途中,看到一輛大卡車從路旁竄出,她來不及轉向就迎頭撞上,並於夢中當場死亡。這些畫面十分鮮明,令她難以忘記。那天早上,琳達出門上班前告訴丈夫這個夢,而車子開到夢中發生意外的十字路口時,她提高警覺、小心放慢了車速。這謹慎的態度確實值得嘉許,因為那輛卡車真的就在她眼前違規右轉。幸好琳達已有所準備!要是她沒有慢下來,那場夢就會成真,就沒有辦法跟我們分享這個故事了。
在分享第三個重要的夢境時,琳達補充提到預知夢的關鍵特點。她說,只要你做過很多預知夢,下次再出現時,你會對它產生熟悉感;這種感覺十分細微,但卻是真的存在。我們接下來會再談到,普通的夢以及神祕的夢兩者所呈現的整體感受完全不同。
琳達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密切地關注她的夢境,經過一段時間後,她便能區分得出兩者的微妙差異。她在出現預知夢時會加倍地用心留意。正因如此,為了保險起見,她才會特別麻煩修車廠做安全檢查,即便她的愛車在現實生活中看似並沒什麼大礙。
案例分享:伊麗莎白的家人
伊麗莎白自幼年起就會做預知夢。她從小就經常做夢,而且畫面生動而鮮明。她表示:「我很早就知道要留意夢的內容。夢境帶給我的感受很強烈,我想要不去注意它都很難。」這種心境我個人很能感同身受。雖然她身邊的家人沒有這樣的能力,不過她有些遠親曾在夢裡遇到逝世的親人。因此,她的家庭環境確實有些特別,令她擁有強大的夢境體驗,。
伊麗莎白說,自己已記不清楚這些夢是從何時開始出現的,因為那都是她小時候的事了。她與我分享的第一個故事,是她快要入學前所做的夢。她在一間教室裡跟一個小女孩玩,而兩人因為不專心聽課而惹上麻煩。果不其然,在現實生活中,五歲的伊麗莎白在入學後,便遇見了那個小女孩,兩個人也真的因為不聽師長勸告而受罰,與她夢裡的情節如出一轍。
又一次,伊麗莎白夢見自己放學後正要從公車站走回家;以下便是伊麗莎白對於這個夢境的描述:
我當時大概是七、八歲,夢到自己從公車站要走回家,走到我家信箱前面時,住在隔壁巷弄的朋友一路跑過來,一邊大叫著我的名字。她的神色很慌張,又提到我哥的名字。等她跑到我身邊的時候,我才聽懂她的意思:我哥受傷了,要我趕快過去。我轉頭往家的方向看了一眼,夢就結束了。但也許是我不記得後面發生什麼事了。
伊麗莎白當時只是個孩子,儘管有過類似的經驗,但是她稚嫩的童心依然只當它是單純的夢境。她並未加以理會,也沒有告訴任何人,也不曾想起它。過了幾個月,當那場夢早已成為塵封的記憶時,有天她從公車站走回家,剛好走到自家信箱前面時,住在隔壁巷弄的朋友突然從街角跑過來,慌慌張張地嚷嚷著。雖然他大喊的事情跟伊麗莎白的哥哥無關,但是這似曾相似的情景,讓那場夢的記憶在瞬間湧上她的心頭。於是伊麗莎白跑進屋裡去找母親,說自己有股很強烈的預感,好像家裡會可怕的事。果真,她的哥哥在不久後發生嚴重的車禍,在醫院昏迷了好幾個星期,還得透過復健重新學走路。
伊麗莎白是多產的做夢者,體驗過很多的預知夢。那些寫實的畫面在她醒來之後幾天便會在現實世界中重現,但有時會等好幾個月才成真。
偶然夢見不認識的女孩子,是大家常有的經驗。只是任誰也想不到,在幾個月後,伊麗莎白所夢到的女子竟然變成了她的同事,而且對她當時的人生階段非常重要。伊麗莎白在成年後,還曾夢到貌似主管級的人物出現在她的夢裡,結果證明,那是一年後伊麗莎白在找工作時所遇見的面試官。除此之外,她在夢裡還看到好幾次風格類似的房屋,原來那是她在幾個月後即將要遷入的新家。就連親人去世的過程,也預先顯現在伊麗莎白的夢中:她近身看著病床上的母親離世,就跟她後來在醫院中經歷到的場景一樣。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