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看穿生死,好好告別

  • 385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星期日泰晤士報》年度之書★
★入圍英國惠康圖書獎★
★亞馬遜書店4.6顆星、豆瓣9.3高分評價★

很多人不怕死亡,
恐懼的是對最後一段路的未知。

從30個真實故事看清死亡的樣貌,
你就能活得更好、死得更好。

正因為每一天都在倒數計時,
才讓每一天成為無比貴重的禮物。


▌40年經驗傾囊相授,寫給每個家庭的必修課。

你是否曾注意過,在日常對話中、新聞媒體上,經常會用「走了」、「失去」等暗喻來代替「死亡」?若我們無法說出死亡,又該如何談論死亡?我們該如何規劃自己的臨終照護,或是在所愛之人臨終之際支持他們?

身為安寧療護醫師、照顧過無數臨終患者,作者曼尼克斯說:「你永遠不會習慣跟他人的哀慟靠得那麼近。」面對死亡的工作,總令人感到深奧、敬畏,有時也難以承受。

死亡或許是晦暗的,卻也能在其中看見人類韌性、希望和愛的光點。曼尼克斯醫師透過對生命、死亡及其間隙的深刻思考,描繪出溫柔面對死亡的可能性,也展現了生命結束時意想不到的美麗及尊嚴。

有時,患者能夠贏得延長的珍貴時光;但有時候,延命可能是殘酷的,死亡才是必要的慈悲。每個人想要的「善終」各不相同,我們都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謝幕並離開這個舞台。

▌透過安寧療護領域的親身經歷,曼尼克斯醫師將帶領我們探討:
.治療原本是為了拯救生命,為何有時會變成延後死亡的干預手段?
.死亡是你與家人朋友可以討論及發問的事情嗎?
.你知道所愛之人在臨終時希望獲得何種照護嗎?
.萬一你突然病危,你的親友會知道你想做哪種治療嗎?
.你會選擇接受只能延命、但無法恢復生活品質的治療嗎?

我們都會死,但我們都害怕死亡,而每個人對死亡的恐懼各有不同。現代醫療讓我們變得更健康、更長壽,然而,死亡如今成為我們選擇避開的話題。

陪伴數千人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曼尼克斯醫師因此親身體會到,面對死亡的準備愈是充足,就愈能減少恐懼,也更加平靜。死亡帶給我們的最重要領悟,是活在當下,帶著感恩與寬恕回顧過去,並專注在真正重要的單純事物。


◢◤活著是珍貴的,或許當我們心中牢記人生盡頭,才最能領悟這個道理。◢◤

作者

凱瑟琳.曼尼克斯(Kathryn Mannix)

專業安寧療護醫師,認知行為治療師,擁有四十年以上的安寧療護工作經驗。

她曾在安寧病房、醫院和病人自宅中的安寧療護團隊擔任顧問,1993年創立英國首間專為臨終患者提供服務的認知行為治療診所,幫助人們在臨近死亡時提高生活品質。她的職業生涯常與患有不治之症和處於重症晚期的人為伴,陪伴數千名患者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她也熱衷於公眾教育,並向安寧療護人員提供專業技能培訓。

《看穿生死,好好告別》是她對四十年工作生涯的總結與思考,出版後獲得廣泛好評,並獲選為《星期日泰晤士報》年度之書、入圍英國惠康圖書獎(Wellcome Book Prize)。

譯者

蕭美惠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從事新聞及翻譯二十餘年,曾獲吳舜文新聞深度報導獎和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金書獎。譯作包括《上位思維》、《影響力領導》、《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最佳狀態》、《用數據讓客人買不停》、《鬆綁你的焦慮習慣》、《成為賈伯斯》等數十本

目錄

序言/該是談論死亡的時候了
服用說明

第一部/臨終的模式
.死亡的開端
.正視生命盡頭
.迴光返照的祝福
.死神悄然而至
.最後一次守夜
〔思考時間:臨終的模式〕

第二部/告別的方式
.不是否定死亡,而是肯定活者
.別讓我走
.死亡前的重生
.不害怕自己的恐懼
〔思考時間:告別的方式〕

第三部/死亡的名字
.二手消息
.從指縫中溜走
.禁忌的話題
.當愛化為說不出口的祕密
.我會守著你的每次呼吸
.父母最後的愛
〔思考時間:死亡的名字〕

第四部/眼見不為憑
.生命兩端的寶貴時刻
.請放我走
.請放我走的另一面
.旅行的終點站
.以你希望的方式死去
〔思考時間:眼見不為憑〕

第五部/最後的禮物
.為死亡做準備
.放下牽掛之後
.逝者給生者的饋贈
.孩子的告別禮物
.永不停歇的搖籃曲
〔思考時間:最後的禮物〕

第六部/超越生與死
.相遇在生命邊緣
.心靈的傷,夢都知道
.高齡者的善終
.將每一天當成恩賜
.好人不長命?
〔思考時間:超越生與死〕

結語/當你心中牢記人生盡頭

專業術語名詞解釋
參考資源與有益資訊
書信格式
致謝
作者與譯者簡介

試閱

序言/該是談論死亡的時候了

已經花了大半輩子陪伴臨終者,卻還想用更多時間來講述他們的故事,似乎有些奇怪;甚至還寄望讀者會選擇透過書頁來關懷臨終的陌生人,更加顯得狂妄。然而,這正是我下筆時的期望。

在我的行醫生涯裡,我一直都清楚地意識到,每當我們遇到重大變故時,我們都懷揣著自己的想法與期望。無論是生、死、愛、失去或轉變,每個人都是透過早已知悉的觀點來架構自己的體驗。問題在於,關於生、愛及喪慟(bereavement)均有廣泛討論,死亡本身卻逐漸變成一種禁忌。由於不知道自己將面對什麼,人們轉而從替代體驗中尋找線索:電視、電影、小說、社群媒體與新聞。這些誇大卻又過度簡化的臨終與死亡版本,取代了以往的普遍體驗:觀察生活圈裡的死亡、目睹足夠多的死亡以致能辨認其模式、知曉在活力消退的限制下也能過好生活,甚至對死亡過程產生熟悉感。

這般的過往智慧在二十世紀下半葉消失無蹤。更好的醫療照護(如抗生素、腎透析與早期化療)、更好的營養、免疫接種及其他發展,已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疾病體驗,這些進步帶來治癒的希望,或者至少延後死亡,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然而,這也造成行為模式的改變,病入膏肓之人被送進醫院治療,而不是在家中等待死去。平均壽命增加,許多生命得到增強與延長。

然而,這些令人欣喜的醫療進步,僅能在一定程度內拯救我們;一旦超過能讓我們活得「還可以」的界線,便進入了徒勞無功的階段。在這樣的情況下,科技變成一種新的臨終儀式,象徵著對死亡的否認,凌駕於對死亡的接受與體驗。但死亡率仍是百分之百,生命最後時日的模式與我們死去的方式,也沒有改變。不同的是,我們喪失了以往對整個過程的熟悉感,不再擁有從前那一套幫助我們應對死亡的詞彙及禮儀?那時人們還承認死亡是必然之事。如今我們不再是死在親切熟悉的房間裡,被所愛之人環繞,而是死在救護車上、急診室與加護病房裡,生命維持儀器隔開了我們與所愛之人。

本書講述的皆為真實事件,每一例均真實發生在過去四十年內某段時間的某個人身上。為了保護個人隱私,他們的名字均已更改,他們的工作、甚至性別或種族也已抽換。由於這些是故事,而不是病史,有時會將數人的經歷交織在一個人的敘述中,以描繪臨終旅程的各個層面。書中的許多情況或許會似曾相識,因為即便我們別過頭,死亡仍是無可避免的,這些故事將與許多人自身的經歷相似。

由於我的整個生涯大多從事緩和療護(palliative care)工作,大多數的故事難免與那些會接觸到緩和療護專家的人有關。這一般意味著他們身上棘手的生理症狀已獲得治療,且通常控制得當,情緒症狀亦得到妥善處理。緩和療護並不僅僅關乎死亡:人們在生病的任何階段,無論診斷結果為何,只要是有所需求時,都應該要能獲得良好的症狀管理。這正是緩和醫學專業的廣泛職責所在。然而,我們接觸的患者大多數已走到了生命的最後幾個月,我們因而能了解到,當人們知道自己即將死亡的時候是如何生活。這部分的體驗正是我試圖透過本書故事所要傳達的:臨終之人仍在努力好好過生活,和我們其他人並無二致。

總的來說,我將我的眼睛與耳朵、我的病床邊視角、我參與的對話,以及我對事情的看法提供給讀者。若有什麼足以作為我們的借鑑,那是故事裡的主角們所給予的饋贈。若有錯誤,則由我全責負擔。

該是談論死亡的時候了。這就是我推動這場重要對話的方式。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419288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1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