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在商言商/郭令明:新加坡地產酒店大亨的經商秘訣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他讓新加坡插旗全世界!他以新加坡為榮,新加坡也以他為傲!
全球酒店大亨、新加坡華人企業家、
2024年富比士新加坡富豪排行榜位列第四。
從雜貨鋪到160億美元商業帝國
新加坡豐隆集團背後的郭氏家族是東南亞優秀華商的代表之一。
豐隆集團從一間雜貨鋪起家,經過郭氏家族三代的努力,建構了一個包含房地產投資與開發、旅館、金融和工業四大板塊的商業帝國。
根據彭博社2024年亞洲Top20超富家族榜單,郭氏家族財富高達160億美元,位居新加坡第一。本書帶你走進新加坡郭氏家族。
>>房地產大亨養成:成長、經歷,與經商哲學
.在新加坡,郭令明和城市發展集團是家喻戶曉的名字和商號。但是除了偶爾新聞上的消息之外,有關這位掌舵人的其他一切幾乎是個謎,因為他行事低調,且不愛張揚。首次披露這位地產業大亨的成長經歷與經商哲學。
.貫穿全書的,是家族企業的壯大,比較隱約的則是父子之情。這份情不是輕柔表達的,郭令明先生的「情」是一種對父親的繼承──不只是事業,還有思路和風格。
.這本書跟很多人物傳記不太一樣,或許因為主題就是「在商言商」,我們看到他從被父親鞭策,到後來自我要求的過程。看到他的冷靜、認真,怎麼培養起獨到的商業眼光,怎麼達成每一宗交易。
>>本書不只是傳記,還有一些巨額交易精彩內幕
.郭令明可說是新加坡最成功,也是最神秘的企業家之一。雖然他的公司是亞洲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是股市的藍籌股,品牌也是家喻戶曉。
.他的商業帝國遍及五大洲,旗下還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富盛名的酒店,但是很少人知道,郭令明在紐約可以與美國總統,也是地產大亨的川普平起平坐地交手。透過這本書,你會瞭解郭令明在新加坡的城市天空線扮演過什麼角色;他和美國總統川普有過怎麼樣的「交鋒」;他又是怎麼建立和佈局他的全球酒店王國?
.倫敦受到前英國首相詹森的款待,和沙特王子阿爾瓦利德攜手開發專案。新加坡天際線的一些地標建築就是他促成的。其中就包括:濱海灣金沙酒店(Marina Bay Sands)、濱舫(The Sail)和風華南岸(South Beach)。
《在商言商》首次披露這位傳奇商業鉅子,60年來如何在商界開疆擴土,從房地產到酒店業,從金融到製造業,不為人知的內幕。書中並不諱言與父親一度關係緊張,及在華投資所遇到的挫折,也提及這個東南亞最具韌性的家族企業,如何布局下一代的接班。讓讀者瞭解並洞悉這家亞洲最具影響力之一的公司、其運作思維以及經營哲學。在商言商也不僅有商!
全球酒店大亨、新加坡華人企業家、
2024年富比士新加坡富豪排行榜位列第四。
從雜貨鋪到160億美元商業帝國
新加坡豐隆集團背後的郭氏家族是東南亞優秀華商的代表之一。
豐隆集團從一間雜貨鋪起家,經過郭氏家族三代的努力,建構了一個包含房地產投資與開發、旅館、金融和工業四大板塊的商業帝國。
根據彭博社2024年亞洲Top20超富家族榜單,郭氏家族財富高達160億美元,位居新加坡第一。本書帶你走進新加坡郭氏家族。
>>房地產大亨養成:成長、經歷,與經商哲學
.在新加坡,郭令明和城市發展集團是家喻戶曉的名字和商號。但是除了偶爾新聞上的消息之外,有關這位掌舵人的其他一切幾乎是個謎,因為他行事低調,且不愛張揚。首次披露這位地產業大亨的成長經歷與經商哲學。
.貫穿全書的,是家族企業的壯大,比較隱約的則是父子之情。這份情不是輕柔表達的,郭令明先生的「情」是一種對父親的繼承──不只是事業,還有思路和風格。
.這本書跟很多人物傳記不太一樣,或許因為主題就是「在商言商」,我們看到他從被父親鞭策,到後來自我要求的過程。看到他的冷靜、認真,怎麼培養起獨到的商業眼光,怎麼達成每一宗交易。
>>本書不只是傳記,還有一些巨額交易精彩內幕
.郭令明可說是新加坡最成功,也是最神秘的企業家之一。雖然他的公司是亞洲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是股市的藍籌股,品牌也是家喻戶曉。
.他的商業帝國遍及五大洲,旗下還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富盛名的酒店,但是很少人知道,郭令明在紐約可以與美國總統,也是地產大亨的川普平起平坐地交手。透過這本書,你會瞭解郭令明在新加坡的城市天空線扮演過什麼角色;他和美國總統川普有過怎麼樣的「交鋒」;他又是怎麼建立和佈局他的全球酒店王國?
.倫敦受到前英國首相詹森的款待,和沙特王子阿爾瓦利德攜手開發專案。新加坡天際線的一些地標建築就是他促成的。其中就包括:濱海灣金沙酒店(Marina Bay Sands)、濱舫(The Sail)和風華南岸(South Beach)。
《在商言商》首次披露這位傳奇商業鉅子,60年來如何在商界開疆擴土,從房地產到酒店業,從金融到製造業,不為人知的內幕。書中並不諱言與父親一度關係緊張,及在華投資所遇到的挫折,也提及這個東南亞最具韌性的家族企業,如何布局下一代的接班。讓讀者瞭解並洞悉這家亞洲最具影響力之一的公司、其運作思維以及經營哲學。在商言商也不僅有商!
目錄
目錄
前言:郭令明
前言:黃志達
譯者感言:郭書真
里程碑
序:白勝暉
第一部分 年少時期的郭令明
第一章:第一桶金
第二章:爸,別說教
第二部分 在職培訓
第三章:全力以赴
第四章:一分錢
第五章:統一天下的酒店業王者
第六章:因父之名
第三部分 帝國酒店
第七章:從王國到帝國
第八章:紐約、紐約
第九章:廣場酒店
第十章:當川普遇上郭令明
第十一章:插旗全球版圖
第四部分 業界翹楚
第十二章:屹立不倒
第十三章:千禧大亨
第十四章:原爆之地
第五部分 南部大戰略
第十五章:熱切等待啟航
第十六章:濱海灣金沙──被遺忘的功臣
第十七章:經濟大衰退
第六部分 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第十八章:協信遠創
第十九章:Hwaiting!來吧!
第二十章:傳承
作者鳴謝
附錄:《聯合早報》財經拼盤
人物專訪:郭令明
前言:郭令明
前言:黃志達
譯者感言:郭書真
里程碑
序:白勝暉
第一部分 年少時期的郭令明
第一章:第一桶金
第二章:爸,別說教
第二部分 在職培訓
第三章:全力以赴
第四章:一分錢
第五章:統一天下的酒店業王者
第六章:因父之名
第三部分 帝國酒店
第七章:從王國到帝國
第八章:紐約、紐約
第九章:廣場酒店
第十章:當川普遇上郭令明
第十一章:插旗全球版圖
第四部分 業界翹楚
第十二章:屹立不倒
第十三章:千禧大亨
第十四章:原爆之地
第五部分 南部大戰略
第十五章:熱切等待啟航
第十六章:濱海灣金沙──被遺忘的功臣
第十七章:經濟大衰退
第六部分 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第十八章:協信遠創
第十九章:Hwaiting!來吧!
第二十章:傳承
作者鳴謝
附錄:《聯合早報》財經拼盤
人物專訪:郭令明
試閱
第四章 一分錢
「他們收購了城市發展公司,並將它打造成為今天的巨人。」
──遠東機構總裁黃志達
1969年,馬來西亞吉隆玻爆發種族騷亂,並蔓延到鄰國新加坡,對於處境已是雪上加霜的小型房地產開發商城市發展有限公司(City Developments Limited)來說,這簡直是致命一擊。在新加坡,馬來暴徒和華人私會黨之間的衝突持續了七天,造成約80人受傷,四人死亡。投資者的信心在1967年英國宣佈從蘇伊士以東撤軍後就跌至谷底,種族騷亂令情況進一步惡化。城市發展在馬來西亞南部的柔佛巴魯項目停滯不前,它嘗試將資金轉到新加坡,但流動資金的狀況卻非常吃緊,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
為挽救業務,這家在新、馬兩地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希望通過大宗交易脫售一批股票。郭令明從一位著名的股票經紀得知此消息,他說:「我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大筆一揮,就可擁有可觀的土地儲備。然而,這並不是交易的問題,而是怎麼出價才是關鍵!
郭令明對這筆交易很感興趣,於是遊說父親將它買下。豐隆公司正涉足房地產業務,收購城市發展將為他們提供一個很好的立足點。父親拿出算盤快速計算了一下,認為兒子是對的,這確實是一筆划算的交易。城市發展股票當天的收盤價為41分,郭老先生同意用這個價錢買入。為防止第二天的開盤價上升,郭令明要求父親給個緩衝,父親答應了:「我再給你1分──42分。明天買。」
不料第二天一開市,城市發展的股價就升到43分,比他父親指示的買入價高出1分。郭令明猶豫了。股票經紀給他下了最後通牒:「你想要嗎?如果你不想要,別人會要買的。」郭令明知道自己沒有時間向父親再次確認,機會稍縱即逝,他必須當機立斷,因此,在那一刻,他毅然做了決定說:「我要!」
這個決定將改變他的人生。半個多世紀後他回憶說,他心裡知道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然而,他也感受到一種熟悉的害怕和恐懼,他說:「我知道免不了挨罵。」
果然,他的預感應驗了。郭氏家族剛剛完成了新加坡企業史上最了不起的一項壯舉,但是當父親得知兒子付的價錢比他批准的多了1分錢後,勃然大怒。郭令明說:「噢,他很不高興,把我罵得狗血淋頭。我知道我們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沒有關係,就讓他罵吧!」他這麼說的時候,語氣中並沒有絲毫苦澀或嘲諷的意味。
28歲的郭令明做好了被剝層皮的準備,經歷檳城出走以後的他已經夠成熟,可以應對這種情況。他向父親承認自己的行為逾越職權並表達歉意,我說「爸爸,對不起,下次我不敢了。我錯了。」
我承認犯錯人是我,不是他,我說我知道錯了,這在某種程度上讓他有些欣慰,因為兒子不經一事,就不長一智。
就這樣,在挨罵的同時,新加坡股市的領頭羊開始易主,即將成為一隻家喻戶曉的新加坡藍籌股。雖然城市發展的財務狀況不好,但它有很多吸引人之處,讓郭令明決定入股這家公司。他說:「城市發展的大部分土地都位於新加坡的黃金地段。他們也有很多很好的開發計畫。」但城市發展的問題是,雖然它有很多想法和計畫,但它欠缺資金,在業務規劃方面更是一籌莫展。郭令明說:「我看到了一家充滿潛能的公司,但它由一群專業人士經營,而不是生意人。」
這家公司成立於1963年,在安珀大廈(Amber Mansions)租了一間小小的辦公室,就是現在的多美歌地鐵站所在地,地處新加坡著名的烏節路購物帶。公司當時只有八名員工,董事會由英國人和華人社群代表組成,第一個管理團隊由一名英國特許估算師領導。為了籌集資金,公司在成立兩個月後就上市了。城市發展很快便在柔佛巴魯完成首個名為Fresh Breezes的住宅項目,這個富有創意的團隊還把「示範單位」概念引進當地市場。
城市發展成立的時間點,是新加坡正式加入馬來亞的九天前,它的目的是要進軍馬來亞共同市場,因此兩年後新馬在1965年分家,對它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挫敗。城市發展在柔佛巴魯的兩個項目在新馬分家後遭遇嚴重打擊,當時馬來西亞房地產市場異常低迷,到了1966年6月,柔佛巴魯房地產市場幾乎崩潰。
豐隆的股權參與正是城市發展所需的白武士。郭氏家族在1969年10月委派三人加入城市發展董事會,其中包括郭令明。他們提出了一個拯救方案,解決城市發展的現金流問題,郭令明也開始著手處理困擾城市發展的一些問題。例如,該公司在新加坡最具潛能的專案是位於西部的金文泰園(Clementi Park),但該住宅發展專案在處理非法居住者和佃農方面一直遇到問題。郭令明說:「他們做好一套計畫,並不斷改善,但裡面還是有住戶,如果這些住戶不搬遷,就永遠無法發展!」
他把安置住戶列為首要任務,推動談判和補償,並迅速完成了清理工作。他說:「城市發展的人不知道如何跟住戶談判,讓住戶予取予求。他們不斷花錢,花很多錢做出漂亮的設計,但卻無法開工。這就是為什麼我說他們是優秀的專業人士,有很好的計畫,但他們不是生意人,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城市發展在金文泰園推出了相對較新的住房概念──共管式公寓,而金文泰園也成為該公司的標誌性專案。郭令明覺察到本地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於是聘請了一位著名的美國建築師,負責這個占地100多英畝專案的後期工程規劃和發展。城市發展很快就建立聲譽,成為一家可靠的高品質住宅發展商。他說:「豐隆最初是做建材生意的,因此我們對建築品質和成本非常熟悉。當我們進軍房地產業時,我們很早就決定要在市場樹立起聲譽。我不想只是賺錢,我希望我們建的房子有品質。一些發展商把品質的問題留給買家自己去處理,特別是在1970年代,但這不是我們要打造的城市發展。」
豐隆在1972年買下城市發展的多數股權,這是該公司首次以西方模式完成的並購案,郭令明受命策劃和執行,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項企業收購。觀察人士對此大為讚賞,《新國家午報》(New Nation)這麼寫道:「高瞻遠矚的豐隆搶在他人之前掌控了該公司,並不令人驚訝。」新的城市發展很快便實現多元化,進軍住宅地產以外的領域,在組合中增加了投資類地產、工業地產和商業地產。那一年的《海峽時報》打著這樣的新聞標題:「城市發展大顯身手買地」。該公司在一年後大翻身,還首次向股東派發股息。
(未完)
「他們收購了城市發展公司,並將它打造成為今天的巨人。」
──遠東機構總裁黃志達
1969年,馬來西亞吉隆玻爆發種族騷亂,並蔓延到鄰國新加坡,對於處境已是雪上加霜的小型房地產開發商城市發展有限公司(City Developments Limited)來說,這簡直是致命一擊。在新加坡,馬來暴徒和華人私會黨之間的衝突持續了七天,造成約80人受傷,四人死亡。投資者的信心在1967年英國宣佈從蘇伊士以東撤軍後就跌至谷底,種族騷亂令情況進一步惡化。城市發展在馬來西亞南部的柔佛巴魯項目停滯不前,它嘗試將資金轉到新加坡,但流動資金的狀況卻非常吃緊,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
為挽救業務,這家在新、馬兩地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希望通過大宗交易脫售一批股票。郭令明從一位著名的股票經紀得知此消息,他說:「我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大筆一揮,就可擁有可觀的土地儲備。然而,這並不是交易的問題,而是怎麼出價才是關鍵!
郭令明對這筆交易很感興趣,於是遊說父親將它買下。豐隆公司正涉足房地產業務,收購城市發展將為他們提供一個很好的立足點。父親拿出算盤快速計算了一下,認為兒子是對的,這確實是一筆划算的交易。城市發展股票當天的收盤價為41分,郭老先生同意用這個價錢買入。為防止第二天的開盤價上升,郭令明要求父親給個緩衝,父親答應了:「我再給你1分──42分。明天買。」
不料第二天一開市,城市發展的股價就升到43分,比他父親指示的買入價高出1分。郭令明猶豫了。股票經紀給他下了最後通牒:「你想要嗎?如果你不想要,別人會要買的。」郭令明知道自己沒有時間向父親再次確認,機會稍縱即逝,他必須當機立斷,因此,在那一刻,他毅然做了決定說:「我要!」
這個決定將改變他的人生。半個多世紀後他回憶說,他心裡知道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然而,他也感受到一種熟悉的害怕和恐懼,他說:「我知道免不了挨罵。」
果然,他的預感應驗了。郭氏家族剛剛完成了新加坡企業史上最了不起的一項壯舉,但是當父親得知兒子付的價錢比他批准的多了1分錢後,勃然大怒。郭令明說:「噢,他很不高興,把我罵得狗血淋頭。我知道我們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沒有關係,就讓他罵吧!」他這麼說的時候,語氣中並沒有絲毫苦澀或嘲諷的意味。
28歲的郭令明做好了被剝層皮的準備,經歷檳城出走以後的他已經夠成熟,可以應對這種情況。他向父親承認自己的行為逾越職權並表達歉意,我說「爸爸,對不起,下次我不敢了。我錯了。」
我承認犯錯人是我,不是他,我說我知道錯了,這在某種程度上讓他有些欣慰,因為兒子不經一事,就不長一智。
就這樣,在挨罵的同時,新加坡股市的領頭羊開始易主,即將成為一隻家喻戶曉的新加坡藍籌股。雖然城市發展的財務狀況不好,但它有很多吸引人之處,讓郭令明決定入股這家公司。他說:「城市發展的大部分土地都位於新加坡的黃金地段。他們也有很多很好的開發計畫。」但城市發展的問題是,雖然它有很多想法和計畫,但它欠缺資金,在業務規劃方面更是一籌莫展。郭令明說:「我看到了一家充滿潛能的公司,但它由一群專業人士經營,而不是生意人。」
這家公司成立於1963年,在安珀大廈(Amber Mansions)租了一間小小的辦公室,就是現在的多美歌地鐵站所在地,地處新加坡著名的烏節路購物帶。公司當時只有八名員工,董事會由英國人和華人社群代表組成,第一個管理團隊由一名英國特許估算師領導。為了籌集資金,公司在成立兩個月後就上市了。城市發展很快便在柔佛巴魯完成首個名為Fresh Breezes的住宅項目,這個富有創意的團隊還把「示範單位」概念引進當地市場。
城市發展成立的時間點,是新加坡正式加入馬來亞的九天前,它的目的是要進軍馬來亞共同市場,因此兩年後新馬在1965年分家,對它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挫敗。城市發展在柔佛巴魯的兩個項目在新馬分家後遭遇嚴重打擊,當時馬來西亞房地產市場異常低迷,到了1966年6月,柔佛巴魯房地產市場幾乎崩潰。
豐隆的股權參與正是城市發展所需的白武士。郭氏家族在1969年10月委派三人加入城市發展董事會,其中包括郭令明。他們提出了一個拯救方案,解決城市發展的現金流問題,郭令明也開始著手處理困擾城市發展的一些問題。例如,該公司在新加坡最具潛能的專案是位於西部的金文泰園(Clementi Park),但該住宅發展專案在處理非法居住者和佃農方面一直遇到問題。郭令明說:「他們做好一套計畫,並不斷改善,但裡面還是有住戶,如果這些住戶不搬遷,就永遠無法發展!」
他把安置住戶列為首要任務,推動談判和補償,並迅速完成了清理工作。他說:「城市發展的人不知道如何跟住戶談判,讓住戶予取予求。他們不斷花錢,花很多錢做出漂亮的設計,但卻無法開工。這就是為什麼我說他們是優秀的專業人士,有很好的計畫,但他們不是生意人,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城市發展在金文泰園推出了相對較新的住房概念──共管式公寓,而金文泰園也成為該公司的標誌性專案。郭令明覺察到本地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於是聘請了一位著名的美國建築師,負責這個占地100多英畝專案的後期工程規劃和發展。城市發展很快就建立聲譽,成為一家可靠的高品質住宅發展商。他說:「豐隆最初是做建材生意的,因此我們對建築品質和成本非常熟悉。當我們進軍房地產業時,我們很早就決定要在市場樹立起聲譽。我不想只是賺錢,我希望我們建的房子有品質。一些發展商把品質的問題留給買家自己去處理,特別是在1970年代,但這不是我們要打造的城市發展。」
豐隆在1972年買下城市發展的多數股權,這是該公司首次以西方模式完成的並購案,郭令明受命策劃和執行,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項企業收購。觀察人士對此大為讚賞,《新國家午報》(New Nation)這麼寫道:「高瞻遠矚的豐隆搶在他人之前掌控了該公司,並不令人驚訝。」新的城市發展很快便實現多元化,進軍住宅地產以外的領域,在組合中增加了投資類地產、工業地產和商業地產。那一年的《海峽時報》打著這樣的新聞標題:「城市發展大顯身手買地」。該公司在一年後大翻身,還首次向股東派發股息。
(未完)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