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怎麼都是我吃虧!孔子帶你走出社交陷阱:怎麼處理別人和自己的面子問題?力求表現是職場必要,但如何不討人厭?《論語》,待人處事的最實用解答。

固定
版型
Epub
流動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7 294
    420
  • ※ 2025金石強推
    ※ 大是文化、任性出版、星火文化出版之電子書,單本85折,兩本以上82折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給人建言要掌握分寸,即使是善意也不能強加。「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犯錯,很糟糕;但「過而不改,是謂過矣」──錯了不改才不可原諒。
  ◎要求他人寬恕、包容太虛偽。「以直報怨」,以對等的態度回敬才實際。

 實話實說,卻不受待見?
 好意勸人,對方卻回:「誰要你多管閒事。」好心卻打壞關係?
 遇到不平事情,老闆、主管老是要我隱忍、以大局為重,為什麼總是我吃虧?
 
別擔心,不管遇到什麼困境,《論語》都能為你解惑。
作者賈志剛,是《百家講壇.說春秋》主講人、歷史系列暢銷書作者,
在喜馬拉雅相關節目有近300萬粉絲。
 
他舉出三十多個人際關係的實際狀況,用孔子和弟子發生的故事,告訴我們:
面子很重要,但別人的面子更重要;
育兒兩大關鍵——培養樂趣和養成習慣;
交友,要交比自己強的;心若小了,看什麼事都是大事。

《論語》,是以孔子言行為主軸的經典,記錄他和弟子間的學習、與人交往的日常。
  這本經過兩千五百多年驗證的書,告訴你待人處事最實用的解答。
 
 ◎人要有原則,也要懂變通

  .看到有人犯錯,該不該勸?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已決定的事就別多說,已完成的事別去議論,過去的錯誤就別再追究。
   光這十二個字,就能幫你少吵很多架。

  如果對方還是不聽勸?「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對待朋友要忠言相告,引導他向善。如果不聽就停止,不要自取其辱。
對方做不到你的期待,往往會否定你的建言以肯定自己。

   ◎怎麼交友?怎麼立足職場?
 
.力求表現要注意場合。
   職場上,你得力求表現、被看見,升職加薪才有你一份。
   但孔子也說:「知之難也」(做個有智慧的人很難),以此評價以聰明著稱的臧武仲。
   臧武仲多次在官場上賣弄小聰明、胡亂諫言,本想表現卻帶來不好的結果。
  職場上若想展現自己,更要小心拿捏尺度。

.交友,要交比自己強的。
   「無友不如己者。」有人譯為:不與不如自己的人交往。
孔子怎麼這麼勢利?其實正確解讀是,要和對自己有益的人交友。
   他也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者、損者又分別是哪三友?

  .目標要有上限,手段要有下限。
比如財富。孔子不會否定追求富貴,但過高的目標會使人迷失方向。
至於怎麼追求?「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不享受不正當的財富)是他的原則。

  孔子的哲學與智慧,已從兩千五百年前流傳至今。
  生命中未解的難題,都能在《論語》裡找到答案。

作者

《百家講壇.說春秋》主講人、知名歷史博主,在喜馬拉雅相關節目擁有近300萬粉絲。原為《深圳晚報》著名體育記者、體育評論家、小說家、劇作家。
  著有《了不起的春秋》、《說春秋》、《說戰國》、《論語》、《論語的真相》等系列暢銷書。

目錄

推薦序 從春秋末期,用最清醒的眼光鑑古推今/黃之盈
序 《論語》,就是為人處世的技巧

第一部 講原則,也要懂變通
第一章 寧可不要面子,也不能讓別人沒面子
第二章 善辯,是能力也是缺陷
第三章 勸人要掌握分寸
第四章 說話得體的正確示範
第五章 孔子不裝
第六章 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第七章 反省就是學好的,改壞的
第八章 犯錯不可怕,認錯不可恥
第九章 孔子對婚姻的哀嘆
第十章 交友,要交比自己強的

第二部 怎麼交友、育兒、立足職場
第十一章 朋友的四大層次
第十二章 天生我才必有用,但定位要對
第十三章 好習慣,能導正性格缺失
第十四章 知之者比不上樂之者
第十五章 育兒兩大關鍵——樂趣和習慣
第十六章 人生三戒
第十七章 力求表現要注意場合
第十八章 守規則是文明的象徵
第十九章 有敬畏才有底線
第二十章 心小了,什麼事都是大事

第三部 尊重人性,不要挑戰人性
第二十一章 以直報怨,還是以德報怨?
第二十二章 助人者自助
第二十三章 知足、知取捨、知進退
第二十四章 不要與大勢對抗
第二十五章 最難做到的孝道
第二十六章 社會人士必學的禮儀
第二十七章 目標要有上限,手段要有下限
第二十八章 一團和氣的人不等於有修養
第二十九章 美德也不要過度
第三十章 道義是人生的通行證

序/導讀

序 《論語》,就是為人處世的技巧

說到《論語》,很多人都認為那是一本充斥大話、套話(按:指公式化的空話)、廢話的書,也有很多人以為那是本講仁義道德、忠君愛國,用來糊弄老百姓的書,還有很多人覺得那是本講述聖人之道,不食人間煙火、高高在上的書。
其實,他們都錯了。
有人說,《論語》教人愚忠,我通常會請他舉例,而對方往往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告訴他,這句話是說每個人都要遵守自己的規則,誰也不能亂來,這恰好不是愚忠。他又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是明朝的戲詞,是那個太監當政、錦衣衛治國下的產物。
有人說,《論語》教人愚民,並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按:讓百姓依令而行簡單,但要他們了解這麼做的原因,就不容易了。所以,不必和百姓說清楚)舉例。我告訴他正確的斷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按:如果百姓能依照周禮生活,就不需要改變他們;如果不能,那就教育他們)他依然不信。
我就問他:「你認為賣西瓜的人,會說西瓜有毒嗎?」作為中國第一所「民辦學校」的創始人,孔子會傻到去宣揚「愚民」嗎?那他不是得喝西北風了?
即便如此,還是有人一口咬定《論語》就是沒用,甚至是害人的。那,我們就不看廣告,來看療效吧!
如果孔子所傳授的內容,都是沒用的東西,怎麼會有弟子三千?春秋時的人都很傻,是嗎?孔子的弟子中,既有大商人子貢,也有大文豪子夏,有一大群做官的,還有情商極高的曾子等人,更別說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李悝、政治家吳起這些人都是孔子的徒孫了。這樣的教學成就,還不足以證明嗎?
《論語》這本書,記錄的就是孔子和弟子們的日常。什麼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交往。所以,《論語》教我們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則,是為人處世的技巧。
實際上,孔子不喜歡講大道理,他講原則,但更是一個講變通的人。孔子不僅有高尚的理想,更有對人性超卓的洞察力。《論語》不教人怎麼當個聖人,事實上,孔子也從來不認為自己是聖人。
《論語》教我們的都是做人的道理,孔子講仁,仁是什麼?仁不是仁義道德的仁,仁就是與人相處的道理。
孔子說:「仁者愛人。」要與人相處和諧,就要有一顆愛人之心。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想讓人討厭,就不要把自己不願承受的事施加給別人。
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矣。」做事要「忠」,也就是有始有終、全心全意;為人要「恕」,就是要包容大度。
孔子的道理都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根據每個人的情況,針對各個學生有不同的教誨。他教我們怎麼交友、育兒、與上級相處,如何避免夫妻矛盾、處理面子問題、立足職場,學會運用口才、創新,或是用習慣修正性格……。
孔子告訴我們要尊重人性,而不是挑戰人性,與其虛偽的高尚,不如真實的世俗。所以他說,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友、善意也不要強加、美德也不要過度。孔子也說,自己的面子很重要,但是別人的面子更重要……。
《論語》不只是接地氣,而是超級接地氣。它告訴我們最通俗又最實用的道理,幫助我們在社會立足、獲得尊重,內容充滿處世哲學、智慧以及技巧。
我們就來看看《論語》的為人處世30法。這30法是原則,也是技巧,每一條都是從《論語》中總結而來,都有鮮活的故事作為支撐,並且適用於現代社會。

試閱

勸人要掌握分寸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勸過人,每個人都被人勸過。但是,勸人是個學問。
  勸得好,皆大歡喜;勸得對,避免犯錯。可是,也有很多情況,勸來勸去,朋友勸成了仇人;勸來勸去,把自己的性命賠了進去。
  俗話說:「良言難勸該死鬼。」那麼,勸人有什麼技巧和禁忌?孔子師徒早就研究過這個課題,研究結果就在《論語》裡。

  不要強加自己的想法在他人身上

  子貢家境很好,見多識廣且聰明,在進入孔子學校的初期,子貢就喜歡勸人。子貢勸人完全是出於善意,並且多數也都是對的。但是,子貢的師兄弟們大都家境不好,對子貢的勸告要麼沒能力改、要麼根本不想改,所以沒什麼人聽他的勸。
  子貢的性格也倔,不停的勸。結果他不只被人討厭,甚至有人當場讓他難堪。子貢覺得很委屈,於是來請教孔子,說我一片好意去勸他們,誰知道熱臉貼上冷屁股,我是好心沒好報,這是怎麼回事?
  孔子就告訴他:「勸人首先要有誠意,其次要有好的方式。最重要的一點是,勸過之後如果人家不聽,就不要再勸了,否則一定自取其辱。」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出自《論語.顏淵篇》)

  孔子的話對嗎?太正確了。所以,勸人要掌握分寸。
  人與人之間打交道,要充分考慮到每個人不同的性格、處境等因素,即便是好朋友,也要注重方法,不能以為大家關係好就能開門見山、直截了當。
  有的時候你是善意,但是對方感覺不到;你的方法好,但是對方領略不到。反而因為你說多了,對方會懷疑你有什麼企圖。所以,即便是朋友,也要掌握好分寸。
  即使是好友,也不要強加自己的想法給對方。當你勸人的次數多了,即使你以為你沒有強加自己的想法,可是對方會這麼認為,且事實上你也確實是。
  子貢曾經有一次對孔子說:「老師,我不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也不希望別人強加給我。」孔子當時就笑了,說道:「你啊,做不到的。」
  在現實中,這是交朋友的道理。朋友間說話其實也要有分寸,很多人與朋友決裂並不是利益導致,而是其中一方想強加自己的想法給另一方。當雙方的社會地位、財富地位差距比較大時,被強加的一方往往會感覺自尊被傷害,因而漸漸疏遠對方,甚至反目成仇。
  即使是善意,也不能強加,千萬要切記。

  心意已決的人,勸不得

  孔子周遊列國回到魯國時,魯國的國君是魯哀公。魯哀公一直很想擺脫三桓(按:指魯國歷史上三個為魯桓公後代的卿大夫家族—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專政,可是自身實力不夠,因此想得到孔子的幫助。
  魯哀公便邀請孔子去做客,孔子知道魯哀公的意圖,可是他不願意摻和這樣的事,於是就派宰我代替自己赴約。魯哀公問起國社(按:社是儒教中掌管土地的神祇,國社指掌管諸侯國境的土地神)時,實際上就是在暗示宰我,自己對三桓的想法,而宰我根據孔子事先交代的,故意裝瘋賣傻、顧左右而言他。
  「老師,我們是不是應該勸勸他?」事後,宰我問。孔子說:「要做成事,就不要說出去。已經決定的事,就不要勸阻。自己做的事,不論結果如何都別抱怨。」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出自《論語.八佾篇》)

  為什麼孔子不讓宰我勸魯哀公?因為人家已經決定了,你勸也是白勸。如果最後人家做成了,你當初的勸阻就會成為笑料;如果他失敗了,多半會為你招來怨恨或忌恨,因為這種不聽勸的人往往心胸狹隘。
  如果當初沒有勸他,那麼他不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沒有理由抱怨你。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你如果勸說他,就說明你知道了他的想法,為了保密起見,他甚至可能殺你滅口。這種情況,在好萊塢大片中算是屢見不鮮了。
  所以,如果你不想跟他一起做,裝瘋賣傻反而比較安全。
  後來,魯哀公還是動手了,他暗中勾結越國人,想讓越國人幫忙趕走三桓,結果反而被三桓趕走。
  所以,不管多好的朋友,人家已經決定的事情,就不要去操心了。他有他的想法、他的理由、他的難言之隱。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753997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5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 大是文化、任性出版、星火文化出版之電子書,單本85折,兩本以上82折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