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沒有一棵青菜可以完整的走出四川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許多料理,大家不覺得是川菜,但用的其實是川菜的調味料或佐料。
◎有了豆瓣醬,新手廚師都能變川菜大廚。四川豆瓣醬到底有何魔力?
◎一樣都是擔擔麵,為什麼川味特別香?祕密就藏在辣油裡。
◎辣椒只搗碎,味道單一;經燒製後,香氣四溢。正宗瀘州麻辣雞的焦香就這樣來。
川菜,中國八大菜系之一,
在四川美食中,有個不可或缺的要素——不是辣,而是發酵。
像是麻婆豆腐、泡椒鳳爪、回鍋肉裡加的豆瓣醬、泡椒、豆豉……都是發酵食品。
四川由於氣候潮溼溫暖、地處內陸,讓發酵在這裡獲得發展。
本書由三位作者鄧靜、李賓、楊建輝合作撰寫、繪製,
分別來自四川旅遊學院和瀘州老窖企業文化中心,
他們深深理解川菜的獨特之處,也想將川菜推廣到全世界,
讓世界知道,川菜的重點,不只是辣,還有諸多因發酵帶來的特殊風味。
三人合作創作本書,從川菜經典的「麻」開始,
介紹各種「椒」:花椒、辣椒、泡椒……
再說明豆豉、豆腐乳,以及川菜靈魂豆瓣醬的製作過程。
◎川味靈魂人物之一:泡椒。
辣椒,從墨西哥飄洋過海來到四川後,
孕育出麻辣、酸辣、泡椒怪味等多重滋味,
也讓川菜不只是辣,更帶有香氣和層次。
川菜做得好不好,關鍵在泡椒。泡椒,就是經泡製的辣椒。
常見的菜色有泡椒鳳爪、泡椒肉絲、泡椒魚等。
但辣椒為什麼要「泡製」才美味?聽專業的老饕怎麼說。
◎辣油,美味征服世界的祕訣。
川菜裡,辣油很重要,光是種類就有:香辣、麻辣、五香、豉香……
不同辣油可搭配不同的食材,做出各種佳餚,像是涼拌魚、棒棒雞。
挑選辣油就三招:顏色紅亮、香味醇厚、回味是否綿長。
而且每位川菜大師都有自己的獨門工法,
這就是川菜得以征服全世界的祕密,外人根本學不來也偷不走!
◎少了醬油,巴蜀哪來的至味?
大豆發酵製品何其多,有豆豉、豆腐乳,還有最重要的——醬油。
釀好的醬油經過抽取、加工,就可製成生抽、老抽。
生抽、老抽差在哪?為什麼在川菜裡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沒有一棵青菜可以完整的走出四川!
青菜很容易爛,得經過多次晾晒和搓揉,才能保留口感和營養價值。
發酵三步驟:乳酸、酒精、醋酸發酵後,青菜就能變醃菜。
俗話說:「小雪醃菜,大雪醃肉。」
製作泡菜、醃菜的目的都是季節性儲存。
地處內陸、不靠海的四川,發展出特殊的飲食習慣,
所以才說:沒有一棵青菜可以完整的走出四川!
當韓國辛奇對上四川泡菜,誰才是泡菜之王?
大豆、青菜、辣椒,在四川,萬物皆可發酵──
川菜征服全世界的祕密。
◎有了豆瓣醬,新手廚師都能變川菜大廚。四川豆瓣醬到底有何魔力?
◎一樣都是擔擔麵,為什麼川味特別香?祕密就藏在辣油裡。
◎辣椒只搗碎,味道單一;經燒製後,香氣四溢。正宗瀘州麻辣雞的焦香就這樣來。
川菜,中國八大菜系之一,
在四川美食中,有個不可或缺的要素——不是辣,而是發酵。
像是麻婆豆腐、泡椒鳳爪、回鍋肉裡加的豆瓣醬、泡椒、豆豉……都是發酵食品。
四川由於氣候潮溼溫暖、地處內陸,讓發酵在這裡獲得發展。
本書由三位作者鄧靜、李賓、楊建輝合作撰寫、繪製,
分別來自四川旅遊學院和瀘州老窖企業文化中心,
他們深深理解川菜的獨特之處,也想將川菜推廣到全世界,
讓世界知道,川菜的重點,不只是辣,還有諸多因發酵帶來的特殊風味。
三人合作創作本書,從川菜經典的「麻」開始,
介紹各種「椒」:花椒、辣椒、泡椒……
再說明豆豉、豆腐乳,以及川菜靈魂豆瓣醬的製作過程。
◎川味靈魂人物之一:泡椒。
辣椒,從墨西哥飄洋過海來到四川後,
孕育出麻辣、酸辣、泡椒怪味等多重滋味,
也讓川菜不只是辣,更帶有香氣和層次。
川菜做得好不好,關鍵在泡椒。泡椒,就是經泡製的辣椒。
常見的菜色有泡椒鳳爪、泡椒肉絲、泡椒魚等。
但辣椒為什麼要「泡製」才美味?聽專業的老饕怎麼說。
◎辣油,美味征服世界的祕訣。
川菜裡,辣油很重要,光是種類就有:香辣、麻辣、五香、豉香……
不同辣油可搭配不同的食材,做出各種佳餚,像是涼拌魚、棒棒雞。
挑選辣油就三招:顏色紅亮、香味醇厚、回味是否綿長。
而且每位川菜大師都有自己的獨門工法,
這就是川菜得以征服全世界的祕密,外人根本學不來也偷不走!
◎少了醬油,巴蜀哪來的至味?
大豆發酵製品何其多,有豆豉、豆腐乳,還有最重要的——醬油。
釀好的醬油經過抽取、加工,就可製成生抽、老抽。
生抽、老抽差在哪?為什麼在川菜裡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沒有一棵青菜可以完整的走出四川!
青菜很容易爛,得經過多次晾晒和搓揉,才能保留口感和營養價值。
發酵三步驟:乳酸、酒精、醋酸發酵後,青菜就能變醃菜。
俗話說:「小雪醃菜,大雪醃肉。」
製作泡菜、醃菜的目的都是季節性儲存。
地處內陸、不靠海的四川,發展出特殊的飲食習慣,
所以才說:沒有一棵青菜可以完整的走出四川!
當韓國辛奇對上四川泡菜,誰才是泡菜之王?
大豆、青菜、辣椒,在四川,萬物皆可發酵──
川菜征服全世界的祕密。
目錄
推薦序一 辣椒來到四川,孕育出多種風味/鞭神老師(李廼澔)
推薦序二 發酵,川菜的靈魂/黃靖雅
推薦序三 發酵,是文明的開端/孫寶國
前言 在四川,萬物皆可發酵
第一章 花椒處處有,頭香屬四川
01花椒,古人定情信物
02麻出50赫茲的震顫
03入菜、入藥,還能提煉精油
第二章 辣,其實不屬於五味
01辣椒如何走向世界
02薑是老的辣,椒是小的辣?
03辣椒的色香味
第三章 川味靈魂人物之一:泡椒
01清洗、調味、密封
02泡椒發酵全靠乳酸菌
第四章 辣椒保存不簡單
01如何解決快速腐爛問題?
02川味涼菜常客:辣椒粉
第五章 辣油,美味的祕訣
第六章 剁椒的辣、酸、鮮、甜
第七章 豆豉「進化」論
01不可或缺的蛋白酶
02做豆豉就像拍電影
03四大豆豉有何區別?
第八章 菜鳥大豆,晉升全靠三祕訣
01腳踏實地做事:要做腐乳,先做豆腐
02看準機會蛻變:豆腐變豆腐乳
03做好形象管理:色彩繽紛的豆腐乳
第九章 川菜的靈魂豆瓣醬
第十章 釀醋一點都不難
01杜康造酒,兒造醋
02麩醋是什麼?
03關於醋的迷思
第十一章 都是醬油,生抽、老抽差在哪?
01好醬油需要時間醞釀
02米麴黴,醍醐味的源頭
第十二章 韓國辛奇對上四川泡菜,誰才是王?
第十三章 沒有一棵青菜可以完整的走出四川!
01青菜蛻變的過程
02發酵三步驟,青菜變醃菜
03醃菜的色香味
後記 化腐朽為神奇的發酵
推薦序二 發酵,川菜的靈魂/黃靖雅
推薦序三 發酵,是文明的開端/孫寶國
前言 在四川,萬物皆可發酵
第一章 花椒處處有,頭香屬四川
01花椒,古人定情信物
02麻出50赫茲的震顫
03入菜、入藥,還能提煉精油
第二章 辣,其實不屬於五味
01辣椒如何走向世界
02薑是老的辣,椒是小的辣?
03辣椒的色香味
第三章 川味靈魂人物之一:泡椒
01清洗、調味、密封
02泡椒發酵全靠乳酸菌
第四章 辣椒保存不簡單
01如何解決快速腐爛問題?
02川味涼菜常客:辣椒粉
第五章 辣油,美味的祕訣
第六章 剁椒的辣、酸、鮮、甜
第七章 豆豉「進化」論
01不可或缺的蛋白酶
02做豆豉就像拍電影
03四大豆豉有何區別?
第八章 菜鳥大豆,晉升全靠三祕訣
01腳踏實地做事:要做腐乳,先做豆腐
02看準機會蛻變:豆腐變豆腐乳
03做好形象管理:色彩繽紛的豆腐乳
第九章 川菜的靈魂豆瓣醬
第十章 釀醋一點都不難
01杜康造酒,兒造醋
02麩醋是什麼?
03關於醋的迷思
第十一章 都是醬油,生抽、老抽差在哪?
01好醬油需要時間醞釀
02米麴黴,醍醐味的源頭
第十二章 韓國辛奇對上四川泡菜,誰才是王?
第十三章 沒有一棵青菜可以完整的走出四川!
01青菜蛻變的過程
02發酵三步驟,青菜變醃菜
03醃菜的色香味
後記 化腐朽為神奇的發酵
序/導讀
前言 在四川,萬物皆可發酵
發酵是一門古老而神奇的藝術。隨著科技發展,從生活經驗轉變為專業科學,歷經數代人的辛勤探索,現今發酵領域涵蓋的範圍越來越廣,各領域也越分越細。
從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工業出產的醬、醋、茶,到醫學界的干擾素、白介素;從抗生素工業的青黴素、紅黴素等,發展至冶金工業的探礦、石油脫硫;從有機酸工業的檸檬酸、蘋果酸,到生質能源工業的酒精、甲烷的生產等,這些全與發酵有關。
雖然在技術上已有長足發展,但科學家對於發酵的科學認知還是非常有限,更不用說是普羅大眾。
大學畢業後,我從事發酵相關教學和科學研究已三十多年,特別是針對四川的發酵美食研究。作為四川人,我不僅深深熱愛這些美食,同時也為四川這片神奇的土地擁有眾多發酵美食,感到驕傲和自豪。
但人們卻對這些常見的發酵食品一知半解,甚至還有許多誤會。朋友或同事經常問我:泡菜裡的亞硝酸鹽吃多了,會不會致癌?豆腐乳上如果長了又厚又白的毛,還能吃嗎?豆豉這麼黑,吃了會不會中毒?
聽到這些問題,我都會跟他們分享相關知識。同時我也在想,這些教育水準較高的人,對發酵食品都有這麼多的誤解和未知,更何況是那些學識較淺的人?
如果人們不了解這些食品基礎知識,怎麼能算是熱愛美食?又怎麼會去了解這些佳餚背後的文化故事?更不用說是傳承了!
我常常問自己,作為專業研究者,要如何讓更多人認識發酵?進而宣揚、熱愛發酵美食,並尊敬那些做出巨大貢獻的勞動者——正是他們孜孜不倦的工作,才能讓我們有機會享受這些美食。
也因此,我開始嘗試進行發酵美食的科普工作,希望能對大家有點幫助。首先,我們整理四川發酵美食,編寫了《四川傳統發酵食品地圖》,並將相關知識做成宣傳手冊,舉辦了一系列講座。
同時也在學校開設「發酵美食地圖」通識課程,讓更多非食品相關科系的學生了解發酵美食,並回過頭挖掘地方特色,進而加深對家鄉的認識。
但這些工作才剛起步,遠遠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於美食科普的需求。我也一直在思考,能否有更好、更多的形式和方法?
在某次學術研討會上,我接觸到瀘州老窖總經理李賓、楊建輝編寫的《窖主說》。看到他們把酒類相關常識透過漫畫,以幽默詼諧的語言表達出來,我覺得這完全符合現代人獲取知識的方式。
我希望能將發酵食品科普也做成這種形式,但想法和實踐是兩回事。畢竟要將科學轉化成易懂的文字,再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表達,同時配上合乎場景的漫畫,何其艱難。此事一直停留在想法上,沒有成形。
後來,我有幸能認識李賓,就和他交流想法,也被他的熱情和認真感動,同時了解《窖主說》其實是一個開放平臺,不僅談論酒,也歡迎其他科學研究者分享酒以外的美食。
中國的傳統發酵食品眾多,由於同為四川人,我們深深理解四川獨特的天然優勢,發揚家鄉美食更是共同願景。於是就從四川開始,逐步分享川菜中重要的發酵。
首先,我們精心篩選四川著名而獨特的二十多種發酵美食,逐一將這些食品的歷史淵源、獨特的加工工藝、美味產生的原因、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等,以較為幽默和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盡力做到將科學和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希望讀者能在輕鬆閱讀中明白其中蘊藏的科學道理。
比如,提到冷凍乾燥時,為了方便理解,我們以冬天在北方晾衣服的例子,低溫直接將水凍成冰,然後冰直接變為蒸汽(專業術語叫昇華),衣服就乾了;講到微生物時,則採用擬人法,把微生物比喻成團隊,團隊裡有各式各樣的人才,他們各自的專長不同,因而分工合作完成一項大工程。
類似的例子,書裡還有許多,若有不恰當之處,或讀者有更貼切的例子也請不吝賜教。這都是為了讓更多讀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科學原理。
發酵是一門古老而神奇的藝術。隨著科技發展,從生活經驗轉變為專業科學,歷經數代人的辛勤探索,現今發酵領域涵蓋的範圍越來越廣,各領域也越分越細。
從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工業出產的醬、醋、茶,到醫學界的干擾素、白介素;從抗生素工業的青黴素、紅黴素等,發展至冶金工業的探礦、石油脫硫;從有機酸工業的檸檬酸、蘋果酸,到生質能源工業的酒精、甲烷的生產等,這些全與發酵有關。
雖然在技術上已有長足發展,但科學家對於發酵的科學認知還是非常有限,更不用說是普羅大眾。
大學畢業後,我從事發酵相關教學和科學研究已三十多年,特別是針對四川的發酵美食研究。作為四川人,我不僅深深熱愛這些美食,同時也為四川這片神奇的土地擁有眾多發酵美食,感到驕傲和自豪。
但人們卻對這些常見的發酵食品一知半解,甚至還有許多誤會。朋友或同事經常問我:泡菜裡的亞硝酸鹽吃多了,會不會致癌?豆腐乳上如果長了又厚又白的毛,還能吃嗎?豆豉這麼黑,吃了會不會中毒?
聽到這些問題,我都會跟他們分享相關知識。同時我也在想,這些教育水準較高的人,對發酵食品都有這麼多的誤解和未知,更何況是那些學識較淺的人?
如果人們不了解這些食品基礎知識,怎麼能算是熱愛美食?又怎麼會去了解這些佳餚背後的文化故事?更不用說是傳承了!
我常常問自己,作為專業研究者,要如何讓更多人認識發酵?進而宣揚、熱愛發酵美食,並尊敬那些做出巨大貢獻的勞動者——正是他們孜孜不倦的工作,才能讓我們有機會享受這些美食。
也因此,我開始嘗試進行發酵美食的科普工作,希望能對大家有點幫助。首先,我們整理四川發酵美食,編寫了《四川傳統發酵食品地圖》,並將相關知識做成宣傳手冊,舉辦了一系列講座。
同時也在學校開設「發酵美食地圖」通識課程,讓更多非食品相關科系的學生了解發酵美食,並回過頭挖掘地方特色,進而加深對家鄉的認識。
但這些工作才剛起步,遠遠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於美食科普的需求。我也一直在思考,能否有更好、更多的形式和方法?
在某次學術研討會上,我接觸到瀘州老窖總經理李賓、楊建輝編寫的《窖主說》。看到他們把酒類相關常識透過漫畫,以幽默詼諧的語言表達出來,我覺得這完全符合現代人獲取知識的方式。
我希望能將發酵食品科普也做成這種形式,但想法和實踐是兩回事。畢竟要將科學轉化成易懂的文字,再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表達,同時配上合乎場景的漫畫,何其艱難。此事一直停留在想法上,沒有成形。
後來,我有幸能認識李賓,就和他交流想法,也被他的熱情和認真感動,同時了解《窖主說》其實是一個開放平臺,不僅談論酒,也歡迎其他科學研究者分享酒以外的美食。
中國的傳統發酵食品眾多,由於同為四川人,我們深深理解四川獨特的天然優勢,發揚家鄉美食更是共同願景。於是就從四川開始,逐步分享川菜中重要的發酵。
首先,我們精心篩選四川著名而獨特的二十多種發酵美食,逐一將這些食品的歷史淵源、獨特的加工工藝、美味產生的原因、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等,以較為幽默和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盡力做到將科學和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希望讀者能在輕鬆閱讀中明白其中蘊藏的科學道理。
比如,提到冷凍乾燥時,為了方便理解,我們以冬天在北方晾衣服的例子,低溫直接將水凍成冰,然後冰直接變為蒸汽(專業術語叫昇華),衣服就乾了;講到微生物時,則採用擬人法,把微生物比喻成團隊,團隊裡有各式各樣的人才,他們各自的專長不同,因而分工合作完成一項大工程。
類似的例子,書裡還有許多,若有不恰當之處,或讀者有更貼切的例子也請不吝賜教。這都是為了讓更多讀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科學原理。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