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明年,你兜愛共下摘牛眼吂?」
夏日甜美,冬日溫暖,
龍眼的滋味如家鄉一樣縈繞在金富和阿樵心頭。
歲月流轉了他們的人生,也改變了他們的境遇⋯⋯
客家話中,「轉」有回家的意思。
「番社街」位在土牛溝上,
是潮州人渡過黑水溝後,能抵達的「世界盡頭」,
而來自客家原鄉的他們,將這裡叫做「大客庄」。
大客庄裡相鄰兩厝旁種了成群龍眼樹,
藏著一段金富與阿樵童年甜蜜的記憶。
過去他們常在樹下聞著龍眼花粉的香氣、
嬉鬧追逐、邊聽著蜂鳴⋯⋯
日語成了番社公學校的國語科目,
阿樵和金富也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兩人在不同的時空裡流轉,
但維繫著他們的永遠是那不變的客鄉,
那是大人說的庄跤、阿姆的莊下,永遠的故鄉。
◎本書特色
★第一本臺南東山常民故事,溫暖呈現東山龍眼產業與臺灣客家文化多元樣貌。
★認識歷史中臺南客家群像,從「移動」、「流轉」的角度出發,詩意勾畫在地客家文化認同。
夏日甜美,冬日溫暖,
龍眼的滋味如家鄉一樣縈繞在金富和阿樵心頭。
歲月流轉了他們的人生,也改變了他們的境遇⋯⋯
客家話中,「轉」有回家的意思。
「番社街」位在土牛溝上,
是潮州人渡過黑水溝後,能抵達的「世界盡頭」,
而來自客家原鄉的他們,將這裡叫做「大客庄」。
大客庄裡相鄰兩厝旁種了成群龍眼樹,
藏著一段金富與阿樵童年甜蜜的記憶。
過去他們常在樹下聞著龍眼花粉的香氣、
嬉鬧追逐、邊聽著蜂鳴⋯⋯
日語成了番社公學校的國語科目,
阿樵和金富也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兩人在不同的時空裡流轉,
但維繫著他們的永遠是那不變的客鄉,
那是大人說的庄跤、阿姆的莊下,永遠的故鄉。
◎本書特色
★第一本臺南東山常民故事,溫暖呈現東山龍眼產業與臺灣客家文化多元樣貌。
★認識歷史中臺南客家群像,從「移動」、「流轉」的角度出發,詩意勾畫在地客家文化認同。
序/導讀
【序】
東邊那座沈默的山
這本繪本的主角「陳金富」醫師,是我的「阿公」,1909 年出生。
記憶中,阿公個性溫和寡言,他一生行醫60 年,救人無數。成長過程中,我遇過的地方鄉親,人人都稱讚他的仁心醫德。小時候的我,看著阿公在診間裡寫病歷表,或手執有燈光的放大鏡讀報,像一座沉默的高山,總是靜靜矗立在那兒。
我常常想像:年輕時的阿公會是什麼樣子?有沒有知心要好的朋友?這些想法讓故事在腦海中轉動,就像在淺山裡蜿蜒的一條山路—一位年輕大客村子弟的人生流轉,帶著淡淡的龍眼花香,就在眼前展開。
也因為寫作要收集資料,我調查了東山區的客家族群,我才發現:「大客村」地名的由來,真的與客家人在此形成的聚落有關,另外在白河有紹安厝、東山有賀老寮(南勢),都是與客家有關的地名。原來,我們就是「客底」的隱性客家人,那麼,為什麼我們家現在卻沒人會講客家話呢?
越是追尋這個答案、越感受到先民渡臺後,面對族群融合、統治者更迭、與環境艱困所鍛鍊出的超凡適應力—身處西拉雅族、福佬人與客家人共同生活的淺山地區,母語就在一代代的生活流轉當中漸漸改變了,變成大多數人做生意、喬事情、婚喪喜慶與爭戰議和當中都能流利使用的語言。
大客村的客家人,是一群在時光流轉中,不斷學習新語言、適應新環境的拓荒者,我阿公「金富」也是這樣吧?小時候講臺語、學校教日語,為了攻讀當時最先進的醫學,而學習英語、德語,回到臺灣開業行醫,也順應時勢重新學習華語(國語),這些語言的流轉,在阿公身上,為什麼反而變成沉默寡言的模樣了呢?
答案可能是:他這輩子學習太多語言了,華語可能是最生疏的一種。在推行「我要說國語」文化的兒孫面前,阿公反而較少開口了。
你家裡也有這樣的阿公嗎?不愛開口說話,總是不輕易表露感情……母語是臺灣話,這包含了河洛話、客家話及原住民語,就是不習慣說國語。
沉默的阿公,在他童年時的東山大客村,是什麼模樣呢?這本書裡面寫的「焙灶窯」,其實從很早以前就出現在這片淺山地區,特別是南勢、青山一帶;前面提到的「賀老寮」,就是早期墾居此地的客家人,對於「福佬人」所搭建焙灶寮的稱呼。
在這樣閩客混居的地區,阿公童年時的玩伴,是同一村莊的客底後生,或是同樣被龍眼產業吸引而來的閩南人呢?
寫作這本繪本,就像一場尋根之旅,帶我找到記憶中往東那座沉默的山,也找出了我困惑已久的答案。原來這座山並不沉默,淺山煙蘊之間裡面生氣勃勃:無數的蜜蜂辛勤採蜜、每年立秋之後開始「焙龍眼」,山上各處的焙灶寮燃起了就地取材的龍眼木,甚至幾十天都不會熄!阿公也並不沉默,他的童年裡或許有著阿姆還帶著客家詞彙的輕聲叮嚀,而他沒來得及跟兒孫聊的那些話語,也原原本本的凝聚在祖厝與鄉土之中。
感謝臺南市政府客委會,讓我在寫作這本繪本的過程中,喚醒了我的客家淵源;在東山踏查的一字一步成為難忘的記憶,也感謝途中給我諸多幫助的陳勇輝先生、陳碧宗醫師、黃素貞大姊。在這片龜重溪蜿蜒流過的淺山地區,還有許多客家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蛛絲馬跡,歡迎你也來東山喝咖啡、品嘗龍眼與椪柑,來一場追尋客家先民足跡的小旅行!
東邊那座沈默的山
這本繪本的主角「陳金富」醫師,是我的「阿公」,1909 年出生。
記憶中,阿公個性溫和寡言,他一生行醫60 年,救人無數。成長過程中,我遇過的地方鄉親,人人都稱讚他的仁心醫德。小時候的我,看著阿公在診間裡寫病歷表,或手執有燈光的放大鏡讀報,像一座沉默的高山,總是靜靜矗立在那兒。
我常常想像:年輕時的阿公會是什麼樣子?有沒有知心要好的朋友?這些想法讓故事在腦海中轉動,就像在淺山裡蜿蜒的一條山路—一位年輕大客村子弟的人生流轉,帶著淡淡的龍眼花香,就在眼前展開。
也因為寫作要收集資料,我調查了東山區的客家族群,我才發現:「大客村」地名的由來,真的與客家人在此形成的聚落有關,另外在白河有紹安厝、東山有賀老寮(南勢),都是與客家有關的地名。原來,我們就是「客底」的隱性客家人,那麼,為什麼我們家現在卻沒人會講客家話呢?
越是追尋這個答案、越感受到先民渡臺後,面對族群融合、統治者更迭、與環境艱困所鍛鍊出的超凡適應力—身處西拉雅族、福佬人與客家人共同生活的淺山地區,母語就在一代代的生活流轉當中漸漸改變了,變成大多數人做生意、喬事情、婚喪喜慶與爭戰議和當中都能流利使用的語言。
大客村的客家人,是一群在時光流轉中,不斷學習新語言、適應新環境的拓荒者,我阿公「金富」也是這樣吧?小時候講臺語、學校教日語,為了攻讀當時最先進的醫學,而學習英語、德語,回到臺灣開業行醫,也順應時勢重新學習華語(國語),這些語言的流轉,在阿公身上,為什麼反而變成沉默寡言的模樣了呢?
答案可能是:他這輩子學習太多語言了,華語可能是最生疏的一種。在推行「我要說國語」文化的兒孫面前,阿公反而較少開口了。
你家裡也有這樣的阿公嗎?不愛開口說話,總是不輕易表露感情……母語是臺灣話,這包含了河洛話、客家話及原住民語,就是不習慣說國語。
沉默的阿公,在他童年時的東山大客村,是什麼模樣呢?這本書裡面寫的「焙灶窯」,其實從很早以前就出現在這片淺山地區,特別是南勢、青山一帶;前面提到的「賀老寮」,就是早期墾居此地的客家人,對於「福佬人」所搭建焙灶寮的稱呼。
在這樣閩客混居的地區,阿公童年時的玩伴,是同一村莊的客底後生,或是同樣被龍眼產業吸引而來的閩南人呢?
寫作這本繪本,就像一場尋根之旅,帶我找到記憶中往東那座沉默的山,也找出了我困惑已久的答案。原來這座山並不沉默,淺山煙蘊之間裡面生氣勃勃:無數的蜜蜂辛勤採蜜、每年立秋之後開始「焙龍眼」,山上各處的焙灶寮燃起了就地取材的龍眼木,甚至幾十天都不會熄!阿公也並不沉默,他的童年裡或許有著阿姆還帶著客家詞彙的輕聲叮嚀,而他沒來得及跟兒孫聊的那些話語,也原原本本的凝聚在祖厝與鄉土之中。
感謝臺南市政府客委會,讓我在寫作這本繪本的過程中,喚醒了我的客家淵源;在東山踏查的一字一步成為難忘的記憶,也感謝途中給我諸多幫助的陳勇輝先生、陳碧宗醫師、黃素貞大姊。在這片龜重溪蜿蜒流過的淺山地區,還有許多客家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蛛絲馬跡,歡迎你也來東山喝咖啡、品嘗龍眼與椪柑,來一場追尋客家先民足跡的小旅行!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