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電子書】想像的共同體(經典新版)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406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民族主義研究的必讀經典

這本「精彩絕倫」且舉世聞名的著作,探討了人們為何會為了國家而生、而死,甚至殺戮--揭示了民族主義令人意想不到的起源與發展。--《衛報》(Guardian)

《想像的共同體》自一九八三年問世以來,不但使學界對民族與民族主義課題的思考角度產生哥白尼式的徹底翻轉,其深刻影響也廣及人文與社會學科的各個領域。除了被譯成三十一種語言出版之外,甚至成為一種近乎教科書的作品,遠遠超乎作者的預料。

安德森從文化內涵的改變與印刷資本主義的興起來探討民族主義的源起,並辨析民族主義在美洲誕生,被歐洲的群眾運動挪用,被帝國政權吸納,再到亞非兩洲以民族主義為號召的反帝國主義抗爭的數百年過程。

本書收錄安德森於二○○六年新添的一章,概略檢視了此書所造成的影響,並探討此書在世界各地的出版與反應情況;另外更收錄了二○○三年作者兩篇關於臺灣處境的研討會講稿,以及譯者訪談這位學術大師的深情記敘。

各界讚譽

最偉大的著作之一……至今仍值得成為我們理解世界的核心依據。--T.J.克拉克(T. J. Clark),《倫敦書評》(London Review of Books)

安德森的著作不僅激勵了他的學生、讀者,以及所有受其影響的人們,也啟發了那些拒絕在政治與學術之間做出虛假選擇,並試圖以此精神生活的人們。--《國家》(Nation)

安德森徹底改變了民族主義研究的面貌……他不僅因其理論貢獻而聞名,也以對印尼、泰國和菲律賓語言與權力關係的細緻探究而廣受讚譽。--《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安德森的每一篇著作都大膽而富有創見……他從不滿足於迎合觀眾的期待。--安東尼.瑞德 (Anthony Reid),《衛報》(Guardian)

安德森對大量相關歷史文獻的深厚掌握令人印象深刻;他對其精髓的呈現既高明又清晰。--艾德蒙?李區(Edmund Leach),《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

作者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 1936-2015)
康乃爾大學名譽教授,全球知名的東南亞研究學者。著有《語言與權力:探索印尼的政治文化》、《比較的幽靈:民族主義、東南亞與全球》、《全球化的時代:無政府主義,與反殖民想像》、《革命時期的爪哇》(Java in a Time of Revolution)、《美國殖民時期之暹羅政治與文學》(Literature and Politics in Siam in the American Era)、《三面旗幟下:無政府主義與反殖民的想像》(Under Three Flags: Anarchism and the Anti-Colonial Imagination)等書,以及回憶錄《椰殼碗外的人生》(時報文化)。

譯者

吳叡人
臺灣桃園人,臺大政治系畢業,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客座助教授,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專攻比較政治(民族主義、殖民主義、國家形成與轉型正義)、政治哲學、臺灣近代政治史與政治思想史、日本近代政治史與政治思想史,以及臺灣左翼傳統之研究。

目錄

認同的重量:《想像的共同體》導讀╱吳叡人

謝辭
第二版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文化根源
第三章 民族意識的起源
第四章 歐裔海外移民先驅者
第五章 舊語言,新模型
第六章 官方民族主義和帝國主義
第七章 最後一波
第八章 愛國主義和種族主義
第九章 歷史的天使
第十章 人口調查、地圖、博物館
第十一章 記憶與遺忘
旅行與交通:《想像的共同體》的地理傳記
譯後記

附錄
帝國╱臺灣
曼谷遙寄
黑暗之時,光明之時╱吳叡人

參考書目
注釋

試閱

第一章 導論

也許這個現象尚未廣受注意,然而,我們正面臨馬克思主義思想與運動史上一次根本的轉型。最近在越南、柬埔寨和中國之間的戰爭,就是這個轉型最明顯的徵候。這幾場戰爭具有世界史的重要性,不僅因為它們是在幾個無可置疑的獨立革命政權之間最早發生的戰爭,同時也因為交戰各國中沒有任何一方嘗試使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來辯護這些屠戮。雖然我們還是可能從「社會帝國主義」或「捍衛社會主義」之類的角度--這要視個人品味而定--來詮釋一九六九年的中蘇邊界衝突,以及蘇聯對德國(一九五三)、匈牙利(一九五六)、捷克(一九六八),和阿富汗(一九八○)等國的軍事干預,但是,我猜想,沒有人會真的相信這些術語和中南半島上發生的事情可以扯上什麼關係。
如果越南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以及一九七九年一月對柬埔寨的入侵與占領,代表第一次由一個革命馬克思主義政權向另一個革命馬克思政權所發動的大規模傳統戰爭,那麼中國在七九年二月攻擊越南則迅速確認了這個先例。只有那些最深信不疑的人才敢打賭說,在二十世紀即將結束的幾年裡面,如果有任何大規模的國際衝突爆發,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更不必說較小的社會主義國家了--會站在同一陣線。誰敢保證南斯拉夫哪一天不會和阿爾巴尼亞打起來?那些企圖使紅軍從東歐駐地撤出的各種團體應該先想一想,一九四五年以來,無所不在的紅軍在多大程度上防止了這個地區的馬克思主義政權之間爆發武裝衝突。
上述的思考,有助於彰顯一個事實: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生的每一次成功的革命,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等等,都是用民族來自我界定的;經由這樣的做法,這些革命扎實地植根於一個從革命前的過去繼承而來的領土與社會空間之中。相反的,蘇聯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卻有一個少見的共同特性,就是拒絕用民族來為國家命名。這個事實顯示,這兩國不但是十九世紀前民族期王朝國家的繼承人,也是二十一世紀國際主義秩序的先驅。
艾瑞克.霍布斯邦說過:「馬克思主義運動和尊奉馬克思主義的國家,不管在形式或實質上都有變成民族運動和民族政權--也就是轉化成民族主義--的傾向。沒有任何事實顯示這個趨勢不會持續下去。」在這點上,他是完全正確的。然而,這個傾向並非只發生在社會主義世界之內而已。聯合國幾乎年年都接受新的會員。許多過去被認為已經完全穩固的「老民族」如今卻面臨境內一些「次」民族主義(sub-nationalisms)的挑戰。這些民族主義運動自然夢想著有這麼快樂的一天,它們將要褪去這個「次級」的外衣。事實擺在眼前:長久以來被預言將要到來的「民族主義時代的終結」,根本還遙遙無期。事實上,民族屬性(nation-ness)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政治生活中最具普遍合法性的價值。
但是,如果事實是清清楚楚的,那麼該如何解釋這些事實則是一段長期聚訟紛紜的公案。nation(民族),nationality(民族歸屬),4nationalism(民族主義)--這幾個名詞涵義之難以界定,早已是惡名昭彰,遑論對之加以分析了。民族主義已經對現代世界發生過巨大的影響了;然而,與此事實適成對比的是,具有說服力的民族主義理論卻明顯的屈指可數。休.賽頓-華生(Hugh Seton-Watson),這位關於民族主義的英文論著中最好、涵蓋面最廣的一部作品的作者,也是自由主義史學與社會科學的繼承人,悲傷地觀察道:「我被迫得到這樣一個結論,也就是說,我們根本無法為民族下一個『科學的』定義;然而,從以前到現在,這個現象卻一直持續存在著。」湯姆.奈倫(Tom Nairn),《不列顛的崩解》(The Break-up of Britain)這部開創性作品的作者,同時也是規模未遑多讓(於自由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史學與社會科學傳統的傳人,做了如此坦白的評論:「民族主義的理論代表了馬克思主義歷史性的大失敗。」然而甚至這樣的表白也還是有些誤導,因為我們會誤以為這段話的含意是,馬克思主義確實曾經長期而自覺地追尋一個清晰的民族主義理論,只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這個努力失敗罷了。比較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而言,民族主義已經證明是一個令人不快的異常現象;並且,正因如此,馬克思主義理論常常略過民族主義不提,不願正視。不然,我們該如何解釋馬克思在他那篇令人難忘的對一八四八年革命的闡述當中,竟然沒有說明其中那個關鍵性的形容詞的意義:「當然,每個國家的無產階級都必須先處理和它自己的(its own)資產階級之間的關係。」?我們又怎樣解釋「民族資產階級」(national bourgeoisie)這個概念被用了一個世紀以上的時間,卻沒有人認真地從理論上合理化(民族)這個形容詞的相關性?如果以生產關係來界定,資產階級明明是一個世界性的階級,那麼,為什麼這個特定部分的資產階級在理論上是重要的?
本書的目的在於嘗試對民族主義這個「異常現象」,提出一個比較令人滿意的詮釋。我覺得,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馬克思主義和自由主義的理論都因為陷入一種「晚期托勒密式」的「挽救這個現象」的努力,所以都變得蒼白無力;我們亟需將理解這個問題的角度,調整到一種富有「哥白尼精神」的方向上。我的研究起點是,民族歸屬(nationality),或者,有人會傾向使用能夠表現其多重意義的另一字眼,民族的屬性(nation-ness),以及民族主義,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文化人造物(cultural artefacts)。想要適當地理解這些現象,我們必須審慎思考在歷史上它們是怎樣出現的,它們的意義怎樣在漫長的時間中產生變化,以及為何今天能夠掌握如此深刻的情感上的正當性。我將會嘗試論證,這些人造物之所以在十八世紀末被創造出來,其實是從種種各自獨立的歷史力量複雜的「交會」過程中自發地萃取提煉出來的一個結果;然而,一旦被創造出來,它們就變得「模式化」(modular),在深淺不一的自覺狀態下,它們可以被移植到許多形形色色的社會領域,可以吸納同樣多形形色色的各種政治和意識形態組合,也可以被這些力量吸收。我也會試圖說明,為什麼這些特殊的文化人造物會引發人們如此深沉的依戀之情。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419359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6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