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所有漫畫家之中最讓我喜歡、
也是我從小學開始就看他的漫畫長大的千葉徹彌老師,
至今還能看到他的最新作品,真的讓我備感幸福!
而他現在仍然飽受創作之苦,卻還堅持畫下去的這種風範,
讓同樣身為創作者的我刮目相看、仰之彌高!」
──日本電影導演 大根仁(《爆漫王》、《桃花期》,大河劇《韋馱天》)激賞推薦!
「如果手塚治蟲是漫畫界的國王,那麼千葉徹彌就可稱為漫畫界之后了。」
──梶原一騎(日本傳奇漫畫劇作家《巨人之星》、《小拳王》)
千葉徹彌,笑淚縱橫的自傳漫畫第3集!!
★千葉徹彌踏出了漫畫家的第一步,
他的足跡,也是追溯戰後「日本漫畫史」的寶貴作品。
日本漫畫界的巨擘千葉徹彌,對台灣四、五、六年級這些世代,從看日本盜版漫畫、混出租店的讀者,算是昭和年代具有懷舊風格的作者,其作品《小拳王》與《好小子》在日本與台灣都是當年引發新聞報導與社會討論的經典。
作者千葉徹彌在中文版序中提到,這部作品是在小學館成年人的漫畫雜誌《Big Comic》書末連載四頁短篇漫畫;對於長久以來一直創作長篇故事的我而言,卻領教到極短篇帶來前所未有的辛勞。該怎麽比喻呢?如果以前的長篇作品像是小說,本作就像是俳句或川柳。
如果老夫的往事拙作能陪伴諸位的日常生活,那將會是備感欣慰之事了。
以漫畫迷的角度來說,當然對這故事很好奇,也覺得很有出版價值。千葉徹彌曾經擔任過日本漫畫家協會會長,在一群資深漫畫家圈中是很活躍的一員,所以這部自傳作品也時不時插入這群前輩漫畫家私下聚會交流的模樣,能順便窺探到其他作者的八卦也挺有趣的。
息筆18年後睽違已久的新連載,作者年過八十但寶刀未老,他原本就是很會講故事而且情感細膩的作者,能看他重新執筆畫自傳實屬難得,更別提他的生平基本上就是一部日本近代漫畫史,值得記錄下來……
★《BIG COMIC》好評連載中,呈現全彩短篇的大師前半生日記。
奇蹟一般的相遇,將少年一步步轉為大人。
千葉徹彌在高中時代就以貸本漫畫家正式展開漫畫生涯。
雖然過程一波三折,但是職業生涯的起步仍算順暢……
不過,長期睡眠不足以及不注重養生,造成他一直有幻覺「紅蟲子」爬在背上的苦惱。
同時,漫畫界創刊了少年漫畫雜誌,
產業變革的巨大浪潮,大大地改變了徹彌的漫畫人生。
從少年到青年,
千葉徹彌如何將筆名變成「ちばてつや」的轉折,
滿載陳年往事以及現在生活,交錯進行的全彩自傳作品。
收錄千葉徹彌第一部在少年雜誌連載作品《魔球投手》的誕生祕辛!
【第三集內容介紹】
★千葉徹彌如何從少女漫畫家成為少年漫畫家
描述千葉徹彌漫畫之路,開始有了收入,也出版了第一本書《復仇的駝背男》,成為職業作者,家人也從反對轉而支持他。但卻碰上日本貸本漫畫開始式微,日昭館出版社倒閉……千葉徹彌也因此失業,掙扎了好一段時間,拿著卯足了勁畫出來的第二部作品,到處都吃閉門羹,好一陣子都在各個小出版社之間,輾轉奔波……當時流行的畫風是「劇畫」,在內容上多以恐怖、驚奇、成人以及符合時代內容的題材為主,且注重人物的描寫與刻畫。
當時(1956年末)有一家出版社提出,請他做助手,幫一位動作很慢的前輩漫畫家,因而學習到很多的漫畫技巧,一邊當助手,一邊畫自己的作品。
為了求生存,千葉徹彌開始畫起少女漫畫,結果搞到身心俱疲,得到「紅蟲子」妄想症,絕望到要放棄畫漫畫。這時(1959年),日本第一本少年漫畫周刊創刊了(《少年Sunday》跟《少年magazine》創刊),日本漫畫界整個奮起,產業起了極大的變革,千葉徹彌被邀約開始了連載職業棒球漫畫《魔球投手》(ちかいの魔球)……
(他在書中也提到自己完全不運動,更不擅長畫運動漫畫,但誰也沒想到後來他的經典作品全都是運動漫畫)
★千葉老師維持一致的敘事風格,質樸自然的說起往事。讀來卻是後勁十足,韻味無窮。
以漫畫迷的角度來說,肯定是必收啊!
千葉徹彌的《悠哉日記》目前還在連載中,彷彿追劇般的讓人難以割捨……
熱血推薦
洪德麟(漫畫研究專家)
褚明仁(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林強(樂工‧電影音樂創作者)
傅月庵(出版人、作家)
黃威融(跨界編輯人)
常勝(漫畫家)
小莊(漫畫家)
翁稷安(漫畫研究者、暨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黃麗如(旅遊作家)
從昭和畫過平成,畫到令和,獲獎無數。「漫畫之后」的尊榮堪比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如今貴為日本漫畫協會會長,少數歷經「貸本時代」的元老級漫畫家,不時有人問他如何成為跟他一樣的漫畫家,他的答案始終不變:當別人問我:「你為什麼作畫?」我總是理直氣壯地回答:「因為我喜歡畫!」成功的第一要訣是:畫!畫!不停地畫!認真當個漫畫的傻瓜。這麼有趣的漫畫家,充滿魅力的一生,他的自傳作品《悠哉日記:千葉徹彌半生自傳》,怎能不看?快快買吧!
我熱愛日本漫畫,最愛是千葉徹彌,沒有其他。──傅月庵(出版人、作家)
成為漫畫家的原點在於說故事,然後說一輩子的故事,大師今日未退休。──常勝(漫畫家)
千葉老師的創作遠在日本許多漫畫家追求寫實主義之前(稱之為「劇畫」),他是很純粹的「漫畫」,無論是環境背景的描寫,或是人物表情與情緒表現,用他獨特筆觸帶出來的演技,很有生命力,又細膩又活潑,能夠感受到完全屬於漫畫的表現,也深深影響到我的漫畫創作。――小莊(漫畫家)
年過八十的日本漫畫家千葉徹彌,是漫畫界家喻戶曉的大師級人物,他的作品不管對日本或臺灣的漫畫史都留下了深遠的影響。以2019年大英博物館「日本漫畫大展」的官方導覽為例,這本厚達300多頁,可說是目前西方世界最完整詳盡的日漫介紹裡,就是以千葉徹彌的訪談作為全書開篇,他的地位可見一斑。對台灣讀者來說,熟悉的千葉徹彌作品可能是拳擊漫畫《明日之丈》(小拳王)以及劍道漫畫《好小子》。其中《明日之丈》結尾主角矢吹丈於擂台上燃燒殆盡但面露微笑的畫面,更成為一代人心目中漫畫史的經典鏡頭。本書看似溫和、悠哉,還帶有些自嘲的幽默,但在每格圖像之下,都貫穿著千葉徹彌堅定的意志和使命,那是對故人、時代和創作的責任。──翁稷安(漫畫研究者、暨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八十多歲的千葉徹彌透過《悠哉日記》回望過往的人生,清晰的畫面從幼時從中國瀋陽因為戰爭而逃難一年回到日本的故事,再細數自己的成長歷程、漫畫的啟蒙契機。每一個篇章是四頁的漫畫,但很精準地說了一個讓人動容的故事,不管是畫風、分鏡、故事都是厲害的極短篇。第一集有很多篇描繪因為日本戰敗,一家大小從瀋陽(當時的滿洲國)逃到日本的過程,幼時的千葉徹彌也許不懂戰爭,但清楚的感受到人和人的親密與離散。戰爭是惡,很多平凡的老百姓是善。回望過往的人生,有戰火、有跌宕、有生離死別,千葉徹彌畫出《悠哉日記》,讀著讀著即是走進他的人生風景。──黃麗如(旅遊作家)
沒想到第一次看他的作品(《悠哉日記1),在最後一幕哭了。這是一位曾在漫畫產業競爭非常激烈的年代中脫穎而出的漫畫家!而且千葉徹彌在出道成為漫畫家時,是以繪畫少女漫畫為主,後來才轉為少年漫畫。畫少女漫畫的男性漫畫家,筆下的人物(AKA 他認識的人)都有血有肉,而且活潑可親(也能看到他選擇的段落和角度)。每話僅四頁的篇幅中,也能讓人一直期待下一話的進展。畫力相對現今的準則未必是最吸引的,但敘事的功力真的不會騙人,超越年代仍能觸動人心。――紙本分格
書中不只流露中東亞近現代歷史的沉重,並蘊含著對生命韌性的歌頌。唯有走過苦痛,才懂得歡笑;唯有體驗過生活的跌宕,才有辦法真正的悠哉坦然。看似悠哉的日記,既是歷史,也是長者親身經歷人生後試圖傳達的智慧。──Openbook閱讀誌OB短評
目錄
第64回告示板
第65回寂靜無聲
第66回出道作品
第67回筆名
第68回晚熟
第69回血壓
第70回青天霹靂
第71回無所適從的日子
第72回老之將至
第73回修業的日子
第74回牙齒很重要•前篇
第75回牙齒很重要•後篇
第76回池袋之怪
第77回一以貫之
第78回夾縫求生的產業
第79回兒時追憶
第80回紅蟲子①
第81回紅蟲子②
第82回紅蟲子③
第83回紅蟲子④
第84回沉迷於呼吸法
第85回食物的回憶•前篇
第86回食物的回憶•後篇〜骨湯〜
第87回紅蟲子⑤
第88回我想成為蟬
第89回紅蟲子⑥
第90回紅蟲子⑦
第91回紅蟲子⑧
第92回紅蟲子⑨
第93回紅蟲子⑩
第94回紅蟲子⑪
第95回紅蟲子⑫
序/導讀
中文版序
台灣版《悠哉日記──千葉徹彌半生自傳 》的出版寄語
本書的日文書名是借用自日本俳句詩人與謝蕪村*的句子,韶光荏苒從開始連載迄今也過了五年。
在資深前輩水木茂老師稍事休養的階段接手,如果以棒球術語來說就是代打者或是救援投手,原本只是臨危授命替水木老師顧好位子的打算,卻沒想到仍是精神奕奕的水木老師就此天人永隔,以為很快就要交棒回去的棒子卻遺留在我的手上,茫茫然地就這樣一日復一日地連載到現在了。
更沒有料到作品會跨越國界呈現在諸位讀者的眼前。
這部作品是在小學館成年人的漫畫雜誌《Big Comic》書末連載四頁短篇漫畫;對於長久以來一直創作長篇故事的我而言,卻領教到極短篇帶來前所未有的辛勞。該怎麼比喻呢?如果以前的長篇作品像是小說,本作就像是俳句或川柳*。
回放來看本作品,與其說是打發日子的無所事事,卻也記錄了一點一滴的孩提時光到後來的大半輩子。
平心而論,每兩週一次的原稿要交給出版社的責任編輯時,內心都會感到不安:這種閒話家常的內容,別人讀起來會覺得有趣嗎?
更何況這次是呈現給台灣的各位讀者,心中的忐忑自是不在話下。
如果老夫的往事拙作能陪伴諸位的日常生活,那將會是備感欣慰之事了。
ちばてつや 千葉徹彌
二○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与謝蕪村(よさ ぶそん,1716-1783),江戶時代著名的俳句詩人和畫家,書名取自「春の海 終日(ひねもす)のたり のたりかな」(春之海終日悠哉游哉)。
*俳句只有十七個音節,三個句子分別為五、七、五順序排列,內容須含有季節用語;川柳型式和俳句類似,沒有季語、助動詞(切れ字)的限制,比較自由,內容用來表達心情,或諷刺政治時事。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