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群芳譜:當代香港電影女星
內容簡介
 由影評人執筆,
 為香港女星繪出個人肖像,
 呈現眾星繁花似錦的集體景象。
七十年代香港電影新舊交替,新浪潮之後更冒起了新一代的女星群。當中有實力派、女神、性感尤物、打女、樂壇天后、玉女、女笑匠、壞女孩、恐怖女王等,為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添上豐富的色彩。
本書以不同角度評析四十三位有地位的當代香港電影女星,透視女星的身形外貌、性格特質、演技造詣,結合個人經歷、合作導演、時代精神等,投射為銀幕上教人心動神馳的聲色光影形象。
目錄
 前言
 直須看盡洛城花  當代香港女星縱橫談/蒲鋒
  
 第一章  有備而來
 鄭裕玲  演技派佼佼者/蒲鋒
 繆騫人  謙人獨舞/張偉雄
 關之琳  最美麗的陪襯/蒲鋒
 張曼玉  另一種傳奇/陳志華
 劉嘉玲  揚眉女子/曾肇弘
 吳君如  堅韌的狂花/卓男
 袁詠儀  女兒身男子戲/陳志華
 第二章  歌影雙棲
 梅艷芳  從藝人變成文化符號/李展鵬
 鄭秀文  演員身份的蛻變歷程/登徒
 楊千嬅  「港女」「本色」/鄭超
 莫文蔚  任性與知性之間的隱性女俠/羅玉華
 陳慧琳  幸運之神的寵兒/卓男
 梁詠琪  尋找模糊的身影/卓男
 蔡卓妍/鍾欣桐  從偶像到成熟/劉偉霖
 第三章  一鳴驚人
 葉童  神奇女俠反烏托邦/張偉雄
 夏文汐  美麗潮汐/張偉雄
 舒淇  當千里馬遇上伯樂/黃志輝
 張栢芝  娛樂頭條以外的電影寵兒/博比
 林嘉欣  演技的蛻變/鄭政恆
 第四章  不分畛域
 林青霞  世間只有一個/列孚
 張艾嘉  幕前幕後成長軌跡/李焯桃
 王祖賢  在靈氣與妖魅之間/楊元鈴
 吳倩蓮  留一抹倩影/紀陶
 楊紫瓊  非常女打星/蒲鋒
 周迅  世外佳人/馮嘉琪
 章子怡  從玉嬌龍到宮若梅/鄭政恆
 湯唯  童話、歷險、回歸與認同?/吳國坤
 第五章  活色生香
 鍾楚紅  尋紅記/張偉雄
 葉玉卿  一舉成名/蒲鋒
 葉子楣  巨胸的表徵下/譚以諾
 李麗珍  青春都一晌/蒲鋒
 邱淑貞  與別不同的性感尤物/鄭超
 第六章  風雲再起
 蕭芳芳  獨立時代的突破與挑戰/卓男
 馮寶寶  人神合體/羅卡
 沈殿霞  開心其實不簡單/蒲鋒
 鄧碧雲  萬能「媽打」/吳月華
 羅蘭  邊陲的「聖羅蘭」/吳月華
 鮑起靜  左派、草根、勞動者/喬奕思
 惠英紅  順流.逆流/劉嶔
 葉德嫻  能人所不能/張勤
 金燕玲  飄玲燕/翁子光
 邵音音  只是朱顏改/曾肇弘
 編後感
 作者簡介
 鳴謝
序/導讀
 前言
  
 從「女星書」被搬上日程,到它找到自己的名字叫《群芳譜:當代香港電影女星》,再到它今天印成書可以被讀者捧在手上閱讀,前後超過兩年半的時間。這段時間,自身在身份和崗位上也經歷著重大的轉變,當上了妻子和母親,故編著這本以香港電影女明星為主角的書,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與體會。
  
 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女明星在電影的黃金位置被男明星取代以後,她們一直扮演著陪襯的角色。因為她們都長得漂亮,也長期被導演安放在固定的位置,所以她們有一個特別的稱呼──「花瓶」。花瓶,漂亮但冰冷,彷彿從來只是給畫面起個點綴作用,可有可無。但是,可以想像電影中沒有了漂亮的「花瓶」的效果?
  
 沒有了嬌柔弱小的女明星扮演人質,英雄救美的畫面頓然失色;沒有了美艷動人的女明星扮演女神,賭神賭俠賭聖也失去了奮鬥上進做大贏家的動力;沒有了賢良淑德的女明星扮演慈母,華Dee浩南就沒有回家的理由。女明星,像個默默奉獻著青春和生命、毫無怨言地守護著家庭的母親,低調但偉大地存在。
  
 女明星的演藝生命普遍比男明星短,這是事實。女性天生的使命是照顧家庭和孩子,要在家庭以外兼顧工時顛倒的電影事業,簡直是天下一大難事,女演員大概是最身不由己的在職媽媽。愛情與家庭對一位女星的事業有多大影響?細讀書中〈馮寶寶 人神合體〉、〈金燕玲 飄玲燕〉兩文自有了解。還大可再看看林青霞、袁詠儀、鍾楚紅、夏文汐、葉玉卿、邱淑貞、葉子楣等女星的發展,她們都在婚後減產甚至息影,專心一意相夫教子。當然,選擇走另一條路的女星也大有人在,例如鄭裕玲、張曼玉、劉嘉玲、吳君如等。四十三位女星,四十三個人生故事。
  
 本書將收入的四十三位女星編入「有備而來」、「歌影雙棲」、「一鳴驚人」、「不分畛域」、「活色生香」及「風雲再起」六個篇章,以她們的背景、發展路線和歷程作分類。文章的風格隨作者探討的觀點而不同,有人從女星的星途綜觀其演技的修練與收成;有人從女星的形象梳理出其作為流行文化符號的時代意義;有人藉女星幾部代表作為她尋找影壇的位置;也有從個人與女星親身接觸的感性角度出發。每位盡責的作者,均翻看了女星們一半或以上的作品才敢下筆,因此整個組稿的過程頗為耗時和費力。資源所限,最終有不少女星如毛舜筠、吳家麗、葉蒨文、楊采妮、李心潔、何超儀,近年較受注目的葉璇、梁洛施、薛凱琪、鄧麗欣、文穎珊、楊穎、周秀娜等都只好忍痛割愛。希望本書能拋磚引玉,以後更多有心人繼續出版以香港女星為重心的書籍。
  
 感謝合編的蒲鋒,不但想出「群芳譜」這麼漂亮的書名,而且在長達兩年多的編輯過程中,互相砥礪、互相支持、互相補足,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同行者。謝謝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出版及項目主任鄭超卓的耐心和能耐,《群芳譜》相信是評論學會眾多出版刊物中,用上最多圖片的一次,全書多達二百五十張的電影劇照及沙龍照,要跟進繁瑣的版權事宜,沒有足夠的細心不能完成。
  
 此外,還要多謝阮紫瑩女士借出她收藏的大量珍貴女星照片,著名劇照師木星也借出他拍攝的女星照片。也得多謝香港藝術發展局對本書的資助,以及三聯書店再次成為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良好的合作伙伴。其他助力,恕不在這裏一一致謝。
  
編輯完這本書,我對香港的女演員更多了一份尊重,即使她們絕大多數時候不是掛頭牌影響票房的人,但她們總是在電影內找到溫柔地發揮自己影響力的空間。我也特別敬重那些經常借助電影讓女性發聲和發光的編劇和導演們,《女人心》(1985)、《最愛》(1986)、《胭脂扣》(1988)、《說謊的女人》(1989)、《阮玲玉》(1992)、《新不了情》(1993)、《女人,四十。》(1995)、《心動》(1999)、《天水圍的日與夜》(2008)⋯⋯讓我們看到女星們在大銀幕上繁花似錦、燦爛多采的風姿。
 卓男
 2017年2月
直須看盡洛城花:當代香港女星縱橫談/蒲鋒(節錄)
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但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卻不是香港女星的黃金時代。女星的黃金時代是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電影。這個情況在國語片至為明顯。
 在打片笑片突圍而出
  
 至於男星主力的打片與笑片,也有女星從這方面努力結果脫穎而出。對女星來說,笑比打更易突圍。蕭芳芳在七十年代演出了林亞珍,地拖頭、大近視眼鏡加上大了不只一個碼的衣服,外形已突出,再加上一個學歷高卻在香港社會處處碰壁的境遇,成了著名的喜劇形象。當時有「男有許冠文,女有蕭芳芳」的說法。八十年代以後蕭芳芳的演出不多,但是她的喜劇演出總是份量十足。與後一代喜劇巨星周星馳合演《漫畫威龍》(1992),一點沒有被比下去,後來在兩集《方世玉》(1993)中演苗翠花,兩部功夫片有了她的喜劇演出,整部戲都生猛起來。蕭芳芳之外,像鄭裕玲、吳君如、鄭秀文和楊千嬅,都是曾經有票房號召力的喜劇女演員。
  
 打方面,像惠英紅、李賽鳳、楊紫瓊、高麗虹、楊麗菁等都建立過女打星的形象。但是在以剛勁為尚的動作風格下,男星具有體能較佳的先天優勢,女星難以超越。女星成打女,可以在女星群中找到獨特的演出機會,卻很難與男星爭一日之長短,其中只有楊紫瓊可以靠動作維持其一線明星的地位。但即使沒有動作明星的形象,女星在動作電影中也可以展示其獨特的風姿和個性。林青霞當然不是打女,但是香港武俠片其中一個最富代表性的角色,正是她飾演的東方不敗。另外,章子怡以演技稱善,從來不算作打女,但在李安執導的《臥虎藏龍》(2000)和王家衛執導的《一代宗師》(2013)中,她的演出都是最奪目的。兩部影片中,她飾演的玉嬌龍和宮若梅,劇本都寫得很有性格和深度,讓她有機會發揮多層次的演技,遂成為她的代表作。
  
 由是觀之,一位女星的演出是否會得到觀眾的喜愛,雖與類型有關,但也有不受類型所限之時,甚至不一定與自身的實力(特別指演技)有關,而端賴劇本是否寫出很好的角色供發揮,以及導演能否利用女星之所長。這裏舉一個較極端但也能反映情況的好例子──王菲在《重慶森林》(1994)的演出。在《重慶森林》公映的同年,王菲曾演過一部無線電視劇《千歲情人》(1994),她的演出非常生硬木獨,連順暢地唸對白也有困難,更談不上有任何演技。但在《重慶森林》裏,王菲飾演的阿菲,是個不大理會別人,活在自己世界的女孩。她邂逅梁朝偉演的警察一場,在響亮的Carlifornia Dreamin'的歌聲中對答,王菲除了在歌聲中身體搖擺舞動,回應梁朝偉的說話時,往往不是即時答覆,而是隨著歌聲停頓才作回應,這竟然令王菲的回答顯得自然而生活化。王家衛很清楚王菲需要音樂來輔助她的演出。在另一段王菲與梁朝偉交往的蒙太奇中,讓她隨著歌聲拿著茶壺上下舞動,整個人也活起來,她在《重慶森林》的演出是精彩難忘的。她的演出甚至影響到後來香港不少演員模仿學習。《重慶森林》堪稱順著女星性格來塑造角色的成功典範,對比《千歲情人》,更是化腐朽為神奇。
  
 導演手法對演出的幫助
  
 某些導演善於打破影圈對某女星固有的想法,發掘該女星的優點,助她突破過去的演出水平。王家衛之外,關錦鵬可說是最成功的。除了上述《胭脂扣》中的梅艷芳,還以《阮玲玉》(1992)助張曼玉擺脫過去的花瓶形象,重塑成以演技著稱的女星。《阮玲玉》中張曼玉須處理三種不同的演出:演員張曼玉、現實中阮玲玉、戲中的阮玲玉。阮玲玉是默片明星,默片的表演固然較誇張,也有一套比較固定的姿勢和身體語言表達感情,張曼玉在戲中戲《故都春夢》中便模擬了這種演技。現實中的阮玲玉是個認真的演員,生活中飽歷變質的夫妻關係的折磨和社會壓力,張曼玉嘗試用一種克制和含蓄的方法模擬一個三十年代女性的感情表達方式。只在她最受壓力一刻才抑制不了長聲慘號。至於演員張曼玉這個角色,張曼玉則用一種較爽朗直率的態度來表達時代女性的特質。在一些仿拍阮玲玉的片段中,關錦鵬會把三種演出的形象重疊,在一個場景內,我們見到一個模仿阮玲玉的默片演出,我們見到阮玲玉這個演員,也見到張曼玉這個演員如何努力扮演阮玲玉。正是由於整個演出這樣豐富多樣,令張曼玉獲得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員銀熊獎,她的演技由外到內都得到極強的鍛煉。
  
除了上述兩個人所共知的例子,關錦鵬又曾教葉玉卿(《紅玫瑰白玫瑰》, 1994)和邱淑貞(《愈快樂愈墮落》,1998)有脫胎換骨的演出,在幫助女星突破方面,可說聲譽卓著。除了關錦鵬,許鞍華、嚴浩、區丁平、楊凡和爾冬陞也是擅長以文藝片發揮女星所長的導演。更為特別的是張艾嘉,她是著名女星而不時兼任導演,在自己執導的影片中可以全權控制自己的演出,自《最佳拍檔》成名後,她在香港片一直只能演喜劇,直至自己導演《最愛》(1986),影片由女性的角度出發,講述她與好友的未婚夫發展了一段難以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