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把握市場脈動,掌握美股趨勢,資產精準配置,打造高效獲利,
新手投資就靠這一本!
金融商品日新月異,市場規模如此之大,美股市場的財富效應有多大?
透過各項研調數據、圖表及投資個案分析,
清楚比對美國股市的基本面,分析當前走勢與未來趨勢,
作者分享個人選股投資三部曲,幫助讀者釐清股市短期波動,掌握大環境景氣循環,
前進美股市場當贏家,快速掌握飆股,創造持續現金流!
川普上任後,美國與世界各國的角力持續不斷,驚人後座力從未停歇,請問:
‧投資高手?為何依舊劍指美股?
‧如何避開投資地雷?避免「追高殺低」?
‧什麼是決定投資生涯成績的關鍵因素?
‧怎麼做才能持續取得「巴菲特等級」的投資報酬率?
新手投資就靠這一本!
金融商品日新月異,市場規模如此之大,美股市場的財富效應有多大?
透過各項研調數據、圖表及投資個案分析,
清楚比對美國股市的基本面,分析當前走勢與未來趨勢,
作者分享個人選股投資三部曲,幫助讀者釐清股市短期波動,掌握大環境景氣循環,
前進美股市場當贏家,快速掌握飆股,創造持續現金流!
川普上任後,美國與世界各國的角力持續不斷,驚人後座力從未停歇,請問:
‧投資高手?為何依舊劍指美股?
‧如何避開投資地雷?避免「追高殺低」?
‧什麼是決定投資生涯成績的關鍵因素?
‧怎麼做才能持續取得「巴菲特等級」的投資報酬率?
目錄
作者序
CH1 「想通」的藝術
01 「投資」是生存的技能
每個人都在尋求自由、獨立
為何需要投資理財?
投資股票的優點
投資美股是最佳選擇
投資股市的正確觀念
02 散戶的迷思
金錢能買到名氣,但買不到績效
對基金和財富管理的期望過高
典型的錯誤投資行為
職場工作技巧,並不適用於股市投資
大盤指數基金和懶人投資法才是王道
03 性格決定一切
性格是投資成功的關鍵
有利於投資的性格—決心最重要
性格比聰明才智更重要
投資是藝術,不是科學
性格決定投資能否成功
CH2 「看懂」的技巧
01投資報酬率
年化投資報酬率--投資人該重視的唯一指標
評量投資報酬率??如何由年化報酬率判定績效?
資金規模vs. 投資報酬率
基金的投資報酬率
台股投資人的習性令人費解—見樹不見林
02風險vs.不確定性
何謂不確定性?
什麼是風險?
似是而非的「去」風險──投資組合再平衡
「事實」和「正確性」是投資決策的根基
安全邊際—價格vs.價值
要避免犯錯,但並非不犯錯
巴菲特的投資方法沒有秘密—但為何無人採用?
瞭解歷史有助於投資
CH3 「做好」的準備
01改變的決心
想突破就要改變—重大的改變是必要且痛苦的
長期投資的好處
專注和集中
投資功課無法逃避—投資的三部曲
02獨立思考
想成功?請建立專屬的思考模式
決策無法假手他人—思考不能外包
群眾是盲目的--不要淪為烏合之眾
不要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是大忌
閱讀的重要性無可取代
建立自己的投資原則
03市場波動vs.崩盤
股市中,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
股市崩盤
財富「重新分配」的時刻
如何面對股市崩盤?
崩盤過後股市總會再攀新高
別把心思花在無謂的事情上
附錄1 ︱林子揚的歷年年度投資績效表(1996 年至2024 年)
附錄2 ︱全球主要股市過去30 年的報酬表現比較一覽表
附錄3 ︱林子揚開發的免費美股投資工具程式列表
附錄4 ︱林子揚推薦的投資書籍
附錄5 ︱林子揚推薦的美股網站
附錄6 ︱林子揚的網站,部落格,和社群
CH1 「想通」的藝術
01 「投資」是生存的技能
每個人都在尋求自由、獨立
為何需要投資理財?
投資股票的優點
投資美股是最佳選擇
投資股市的正確觀念
02 散戶的迷思
金錢能買到名氣,但買不到績效
對基金和財富管理的期望過高
典型的錯誤投資行為
職場工作技巧,並不適用於股市投資
大盤指數基金和懶人投資法才是王道
03 性格決定一切
性格是投資成功的關鍵
有利於投資的性格—決心最重要
性格比聰明才智更重要
投資是藝術,不是科學
性格決定投資能否成功
CH2 「看懂」的技巧
01投資報酬率
年化投資報酬率--投資人該重視的唯一指標
評量投資報酬率??如何由年化報酬率判定績效?
資金規模vs. 投資報酬率
基金的投資報酬率
台股投資人的習性令人費解—見樹不見林
02風險vs.不確定性
何謂不確定性?
什麼是風險?
似是而非的「去」風險──投資組合再平衡
「事實」和「正確性」是投資決策的根基
安全邊際—價格vs.價值
要避免犯錯,但並非不犯錯
巴菲特的投資方法沒有秘密—但為何無人採用?
瞭解歷史有助於投資
CH3 「做好」的準備
01改變的決心
想突破就要改變—重大的改變是必要且痛苦的
長期投資的好處
專注和集中
投資功課無法逃避—投資的三部曲
02獨立思考
想成功?請建立專屬的思考模式
決策無法假手他人—思考不能外包
群眾是盲目的--不要淪為烏合之眾
不要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是大忌
閱讀的重要性無可取代
建立自己的投資原則
03市場波動vs.崩盤
股市中,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
股市崩盤
財富「重新分配」的時刻
如何面對股市崩盤?
崩盤過後股市總會再攀新高
別把心思花在無謂的事情上
附錄1 ︱林子揚的歷年年度投資績效表(1996 年至2024 年)
附錄2 ︱全球主要股市過去30 年的報酬表現比較一覽表
附錄3 ︱林子揚開發的免費美股投資工具程式列表
附錄4 ︱林子揚推薦的投資書籍
附錄5 ︱林子揚推薦的美股網站
附錄6 ︱林子揚的網站,部落格,和社群
試閱
壹、投資是生存的技能
「如果你無法找到方法讓錢在你睡覺的時候為你工作,那你將工作到死。」
-華倫‧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
………………………………………………………………….
每個人都在尋求自由、獨立
傑夫.貝佐斯(Jeffrey Bezos)有一次談到熱愛工作的真相時表示:「如果你的職場工作能夠有一半讓你樂在其中,那就很不可思議了。」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少之又少。 因為真相就是,任何事物都有代價。這就是現實;每項事物都會有你不喜歡的地方。
歲月靜好是要成本的。沒有實力的人只能保持靜默,有實力的人才能享受靜好。美好生活的底色一定是物質。世間沒有貧窮的口袋,只有貧窮的腦袋。財富自由的最大好處是擁有選擇的自由,而擁有選擇的自由是無價的。
自由、獨立需要經濟上的支持
最近在報上讀到一則新聞;房仲表示近年來有能力買得起台北市區新建案的買家只剩下企業主和投資成功的人士,連科技業的上班族都買不起。
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不是取決於你能夠賺多少錢,而是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錢找人勝過人找錢,要懂得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
我們需要多少退休金?
「1111人力銀行」2024年10月所發表的退休調查,目前上班族平均58歲就想退休,以平均餘命80歲估算還約有22年的退休時光,平均認為41歲就得啟動退休規畫,估計不含房產要存到1,247萬元才能安心退休。上班族評估退休後每個月的支出為27,979元,約是目前收入的66%。
為維持退休後生活,多達78.3%的上班族打算退休後要繼續開闢收入,主要方式為投資理財(70.5%)、兼職或計時工作(66.2%)、接案(23.9%)。退休規畫面對的不可預期因素的干擾包括最擔心的物價通膨(62.9%),其次是退休金不夠用(54.3%)、生病無法自理(43.7%)、持續低薪存不到退休金(42.7%)。
根據台灣主計總處公佈的2023年度家庭收支調查結果: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為25,726元:假如60歲退休,平均活到80歲,20年開銷換算下來,約為617萬元。
另籌退休財源,股票是主力
根據台灣人壽2020年起與政大持續追蹤五年的「退休生態觀察指標」,在2024年的調查結果:61.7%的民眾評估退休前無法備足退休金、更有61.9%未退族認為退休金得另籌自備款才夠用;其中有高達56.4%選擇股票投資做為退休自籌資金的來源。
據台灣證券交易所2024年底的統計,台股開戶人數為1,321.6萬人,占全台總人口的56.47%。依2022年財政部綜所稅申報資料,高齡有所得者占高齡人口57%,其中有股利所得者占高齡有所得者58.5%,平均每人月領股息2.3萬元。
政府並沒有台灣60歲國民平均存款的資料,但根據主計處國富統計的資料,2022年底家庭部門平均每人的淨值為688萬元。2023年的統計每戶家庭淨值1889萬元增,其中證券資產341萬元。據內政部統計,2024年4月平均每戶2.52人。
為何需要投資理財?
2023年勞保局公布平均每一位勞工請領的年金僅18,824元,2024 年勞保精算報告指出,潛藏負債13.23兆,勞保基金恐於2031年破產。全世界已經有多個國家發生了國民的老年退休年金破產的案例,實質性入不敷出的例子更多。如果你太天真,退休之後只靠標準的勞保退休年金,生活將會非常辛苦。
根據美國社會保障局的數據,2024年65歲及以上的美國人領取平均約為每月1,862美元的社會安全保障金;但它只占美國老年人總收入的30%。根據美國政府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在2020年的統計,65歲及以上的美國人,平均每人每年在醫療保健上花費22,356美元。
薪資水平不高,退休金難保生活無虞
2024年台灣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薪資中位數》報告指出:全年受僱員工人數平均為845萬7千人,經常性月薪資平均數為49,695元;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15,177元,合計後總薪資平均數為64,872元。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9,087元。
美國也好不到那裡去:美國勞工統計局和人口普查局的官方的統計:2023年第四季全美平均年薪為美金59,384元。2024年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為75,580美元。
(表1-1)是過去12年,分別由經濟部和主計處所公布的國民年平均所得和消費者物價指數統計,國民年所得的年複合成長率只有3.93%。奉勸投資人盡可能地在年輕工作時多存點錢和儘早進行投資,才能利用時間複利累積資產。越早開始儲蓄和投資,隨著年紀增長累積的資產就會越顯著。財務自由並不是靠省下三餐吃飯錢的方式達成的;你必須讓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你越早擁有這項技能,就能越快實現經濟獨立。有辦法讓錢自動為你賺錢時,才有財務自由的可能。
通貨膨脹正在吃掉你的積蓄……
你手上現在的現金購買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年漸變小;(表1-1)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是一般人對通貨膨脹的直接感受。20年前台灣銀行定存利率大約是5%,2025年3月約1.715%,若不再繼續下跌,就該額手稱慶了。
每個人一生都有一堆帳單要付;世界會進步,生活費也一定隨之上升;我們不可能回到以前自己種米和大灶煮飯自己自足的農業時代。除了通膨外,我們無法預知退休後的世界會進步成什麼樣子,有多少現在不存在的額外生活花費會在以後產生。20年前沒有人會預料到現代人必備的手機已經成為生活的固定成本;三不五時換新手機的錢、每個月付的上網的費用、手機程式下載的費用,各種訂閱服務所需的費用等。
由於醫療科技的進步,大部份人都會比父母和祖父母輩活得更久。當年齡較長後,每個人所需要的健康醫療費用也會隨著上升;少子化的影響和社會風氣的轉變,養兒防老成為不切實際的期待,大部份的人都需要自行準備老年後的看護和住養老院的龐大費用。
衛福部公布的台灣2023年的醫療費用約占全國GDP的7.8%,為防止健保破產,政府計劃逐年增加國人自付的項目,未來的趨勢是自付的費用會愈來愈多。根據美國政府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2022年的統計:美國人參加健保的比例達92%,醫療保健占GDP的比例為17.3%,預估到2032年將達到19.7%。美國一半民眾擔心付不出天價醫療費,因醫療費用申請個人破產的比率,約在26%~66.5%之間。
「如果你無法找到方法讓錢在你睡覺的時候為你工作,那你將工作到死。」
-華倫‧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
………………………………………………………………….
每個人都在尋求自由、獨立
傑夫.貝佐斯(Jeffrey Bezos)有一次談到熱愛工作的真相時表示:「如果你的職場工作能夠有一半讓你樂在其中,那就很不可思議了。」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少之又少。 因為真相就是,任何事物都有代價。這就是現實;每項事物都會有你不喜歡的地方。
歲月靜好是要成本的。沒有實力的人只能保持靜默,有實力的人才能享受靜好。美好生活的底色一定是物質。世間沒有貧窮的口袋,只有貧窮的腦袋。財富自由的最大好處是擁有選擇的自由,而擁有選擇的自由是無價的。
自由、獨立需要經濟上的支持
最近在報上讀到一則新聞;房仲表示近年來有能力買得起台北市區新建案的買家只剩下企業主和投資成功的人士,連科技業的上班族都買不起。
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不是取決於你能夠賺多少錢,而是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錢找人勝過人找錢,要懂得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
我們需要多少退休金?
「1111人力銀行」2024年10月所發表的退休調查,目前上班族平均58歲就想退休,以平均餘命80歲估算還約有22年的退休時光,平均認為41歲就得啟動退休規畫,估計不含房產要存到1,247萬元才能安心退休。上班族評估退休後每個月的支出為27,979元,約是目前收入的66%。
為維持退休後生活,多達78.3%的上班族打算退休後要繼續開闢收入,主要方式為投資理財(70.5%)、兼職或計時工作(66.2%)、接案(23.9%)。退休規畫面對的不可預期因素的干擾包括最擔心的物價通膨(62.9%),其次是退休金不夠用(54.3%)、生病無法自理(43.7%)、持續低薪存不到退休金(42.7%)。
根據台灣主計總處公佈的2023年度家庭收支調查結果: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為25,726元:假如60歲退休,平均活到80歲,20年開銷換算下來,約為617萬元。
另籌退休財源,股票是主力
根據台灣人壽2020年起與政大持續追蹤五年的「退休生態觀察指標」,在2024年的調查結果:61.7%的民眾評估退休前無法備足退休金、更有61.9%未退族認為退休金得另籌自備款才夠用;其中有高達56.4%選擇股票投資做為退休自籌資金的來源。
據台灣證券交易所2024年底的統計,台股開戶人數為1,321.6萬人,占全台總人口的56.47%。依2022年財政部綜所稅申報資料,高齡有所得者占高齡人口57%,其中有股利所得者占高齡有所得者58.5%,平均每人月領股息2.3萬元。
政府並沒有台灣60歲國民平均存款的資料,但根據主計處國富統計的資料,2022年底家庭部門平均每人的淨值為688萬元。2023年的統計每戶家庭淨值1889萬元增,其中證券資產341萬元。據內政部統計,2024年4月平均每戶2.52人。
為何需要投資理財?
2023年勞保局公布平均每一位勞工請領的年金僅18,824元,2024 年勞保精算報告指出,潛藏負債13.23兆,勞保基金恐於2031年破產。全世界已經有多個國家發生了國民的老年退休年金破產的案例,實質性入不敷出的例子更多。如果你太天真,退休之後只靠標準的勞保退休年金,生活將會非常辛苦。
根據美國社會保障局的數據,2024年65歲及以上的美國人領取平均約為每月1,862美元的社會安全保障金;但它只占美國老年人總收入的30%。根據美國政府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在2020年的統計,65歲及以上的美國人,平均每人每年在醫療保健上花費22,356美元。
薪資水平不高,退休金難保生活無虞
2024年台灣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薪資中位數》報告指出:全年受僱員工人數平均為845萬7千人,經常性月薪資平均數為49,695元;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15,177元,合計後總薪資平均數為64,872元。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9,087元。
美國也好不到那裡去:美國勞工統計局和人口普查局的官方的統計:2023年第四季全美平均年薪為美金59,384元。2024年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為75,580美元。
(表1-1)是過去12年,分別由經濟部和主計處所公布的國民年平均所得和消費者物價指數統計,國民年所得的年複合成長率只有3.93%。奉勸投資人盡可能地在年輕工作時多存點錢和儘早進行投資,才能利用時間複利累積資產。越早開始儲蓄和投資,隨著年紀增長累積的資產就會越顯著。財務自由並不是靠省下三餐吃飯錢的方式達成的;你必須讓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你越早擁有這項技能,就能越快實現經濟獨立。有辦法讓錢自動為你賺錢時,才有財務自由的可能。
通貨膨脹正在吃掉你的積蓄……
你手上現在的現金購買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年漸變小;(表1-1)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是一般人對通貨膨脹的直接感受。20年前台灣銀行定存利率大約是5%,2025年3月約1.715%,若不再繼續下跌,就該額手稱慶了。
每個人一生都有一堆帳單要付;世界會進步,生活費也一定隨之上升;我們不可能回到以前自己種米和大灶煮飯自己自足的農業時代。除了通膨外,我們無法預知退休後的世界會進步成什麼樣子,有多少現在不存在的額外生活花費會在以後產生。20年前沒有人會預料到現代人必備的手機已經成為生活的固定成本;三不五時換新手機的錢、每個月付的上網的費用、手機程式下載的費用,各種訂閱服務所需的費用等。
由於醫療科技的進步,大部份人都會比父母和祖父母輩活得更久。當年齡較長後,每個人所需要的健康醫療費用也會隨著上升;少子化的影響和社會風氣的轉變,養兒防老成為不切實際的期待,大部份的人都需要自行準備老年後的看護和住養老院的龐大費用。
衛福部公布的台灣2023年的醫療費用約占全國GDP的7.8%,為防止健保破產,政府計劃逐年增加國人自付的項目,未來的趨勢是自付的費用會愈來愈多。根據美國政府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2022年的統計:美國人參加健保的比例達92%,醫療保健占GDP的比例為17.3%,預估到2032年將達到19.7%。美國一半民眾擔心付不出天價醫療費,因醫療費用申請個人破產的比率,約在26%~66.5%之間。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