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穿上人字拖,時緊時鬆,
一段夾縫中最真實堅韌的行走,
踏在時代、語言、記憶與情感的地景之上。
★收錄九歌年度散文入選作、獲林榮三文學獎、
台北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多篇得獎作品★
★李欣倫、盛浩偉、張瑞芬專文推薦★
「人字拖撐起身體與生活的重磅,拖起一個自在的『人』。
風徐徐吹,足下啪噠啪噠,每一步都舒爽。」
——林佳樺
《穿上人字拖》以不遮掩腳趾、不附庸時尚的日常物件「人字拖」出發,描繪個體在各種不適中前行的姿態:要夾緊但不能太緊、要放鬆卻不能鬆脫。從說不出的童年、走不穩的青春、停不下的遷徙到擋不住衰老⋯⋯林佳樺以漫步者的姿態,記錄生活中那些不能選擇而只能前行的片刻,不刻意柔化傷口、渲染疼痛,而是溫柔真實地將路上的碎石與落花一一拾起。
全書以三輯「夾縫處」、「啪噠啪噠地行走」、「裸露的趾肉」漸進鋪陳,談及語言學習與口說障礙的記憶與陰影、城鄉遷徙的疲憊與選擇,以及隱匿於日常縫隙的親情傳遞。她將生活中看似瑣碎卻深具重量的碎片,於書頁間緊緊拼湊,寫下一位女性從女兒、教師到母親角色的換位思索。她的每一段行走不僅是地理位移,更是心靈的漂泊與重新定位。
輯一:夾縫處
/語言是人生暗礁,親情是一場咬字不清的練習/
以童年學語的顛簸作為敘事起點,時隱時現的口吃、失落的方言、母親的失語、雙語政策掙扎⋯⋯構築幾十年來費勁氣力走過的艱難經歷。在這座濕漉的島嶼前行,路上有時平緩無礙、步履矯健、有風助行,更常是顫顫巍巍、磕磕絆絆或深陷泥淖,那些說不出口、被禁錮的話語,化為最真實動容的文字,在夾縫處頑強生長。
輯二:啪噠啪噠地行走
/穿上人字拖,遷徙中踏出自己最真實動聽的節奏/
從故鄉出發,在城市、家鄉、職場、家庭間踩動步伐,行李箱的瘀傷、家教學生的沉默、鐵路通勤間的疲憊身影……每一場行走都牽動著身分與情感的變遷。人生的每一次移動與歇停,可能不優雅也不從容,也可能拖曳著病痛、毀壞與陰影,但啪噠啪噠地行走,終能長出足以負重遠行的腳掌。
輯三:裸露的趾肉
/衰老、裸露的身心,是記憶、情感與時間的容器/
當漂泊終結、行李落地,母職的疲憊、肉身的病痛與親人的衰老,逐漸滲入時光的每一處皺褶;這是一段從外在世界轉回內在世界、無法迴避的路程,也是女性書寫中最真實的肌理。從人字拖裸露的腳趾,帶出身體、記憶、情感的真實與脆弱,連結身體疾病、母女關係、語言受限與親情修復。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畫數排列)
「捧讀《穿上人字拖》,隨作者流暢又細膩的敘述,我也卸下了多重身分的包袱,
悄悄為生命穿上隱形人字拖,啪噠啪噠行走在生命的明處與幽谷,勝景與廢墟。」
——李欣倫(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既有共時的琳琅,也有歷時的縱深。文中言及之事,無論喜悲,皆顯得飽滿立體,
圓潤可觀,彷彿透著瑩亮的珍珠。是了,珍珠——這是閱讀時強烈浮現於腦海的意象。」
——盛浩偉(作家)
「她筆下彷彿有寫不盡的有情之事,寫作猶如將一件件古玉掘出地表並珍之愛之。
有些散文讓你有『沒完沒了』的疲憊,讀《穿上人字拖》卻一路是『還有啥好玩』的期待。」
——張瑞芬(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數排列)
王盛弘(作家)
宇文正(作家)
阿盛(作家)
吳妮民(醫師/作家)
孫梓評(作家)
陳允元(作家、國北教大台文所助理教授)
栩栩(作家)
蔡淇華(作家)
嚴忠政(詩人)
一段夾縫中最真實堅韌的行走,
踏在時代、語言、記憶與情感的地景之上。
★收錄九歌年度散文入選作、獲林榮三文學獎、
台北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多篇得獎作品★
★李欣倫、盛浩偉、張瑞芬專文推薦★
「人字拖撐起身體與生活的重磅,拖起一個自在的『人』。
風徐徐吹,足下啪噠啪噠,每一步都舒爽。」
——林佳樺
《穿上人字拖》以不遮掩腳趾、不附庸時尚的日常物件「人字拖」出發,描繪個體在各種不適中前行的姿態:要夾緊但不能太緊、要放鬆卻不能鬆脫。從說不出的童年、走不穩的青春、停不下的遷徙到擋不住衰老⋯⋯林佳樺以漫步者的姿態,記錄生活中那些不能選擇而只能前行的片刻,不刻意柔化傷口、渲染疼痛,而是溫柔真實地將路上的碎石與落花一一拾起。
全書以三輯「夾縫處」、「啪噠啪噠地行走」、「裸露的趾肉」漸進鋪陳,談及語言學習與口說障礙的記憶與陰影、城鄉遷徙的疲憊與選擇,以及隱匿於日常縫隙的親情傳遞。她將生活中看似瑣碎卻深具重量的碎片,於書頁間緊緊拼湊,寫下一位女性從女兒、教師到母親角色的換位思索。她的每一段行走不僅是地理位移,更是心靈的漂泊與重新定位。
輯一:夾縫處
/語言是人生暗礁,親情是一場咬字不清的練習/
以童年學語的顛簸作為敘事起點,時隱時現的口吃、失落的方言、母親的失語、雙語政策掙扎⋯⋯構築幾十年來費勁氣力走過的艱難經歷。在這座濕漉的島嶼前行,路上有時平緩無礙、步履矯健、有風助行,更常是顫顫巍巍、磕磕絆絆或深陷泥淖,那些說不出口、被禁錮的話語,化為最真實動容的文字,在夾縫處頑強生長。
輯二:啪噠啪噠地行走
/穿上人字拖,遷徙中踏出自己最真實動聽的節奏/
從故鄉出發,在城市、家鄉、職場、家庭間踩動步伐,行李箱的瘀傷、家教學生的沉默、鐵路通勤間的疲憊身影……每一場行走都牽動著身分與情感的變遷。人生的每一次移動與歇停,可能不優雅也不從容,也可能拖曳著病痛、毀壞與陰影,但啪噠啪噠地行走,終能長出足以負重遠行的腳掌。
輯三:裸露的趾肉
/衰老、裸露的身心,是記憶、情感與時間的容器/
當漂泊終結、行李落地,母職的疲憊、肉身的病痛與親人的衰老,逐漸滲入時光的每一處皺褶;這是一段從外在世界轉回內在世界、無法迴避的路程,也是女性書寫中最真實的肌理。從人字拖裸露的腳趾,帶出身體、記憶、情感的真實與脆弱,連結身體疾病、母女關係、語言受限與親情修復。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畫數排列)
「捧讀《穿上人字拖》,隨作者流暢又細膩的敘述,我也卸下了多重身分的包袱,
悄悄為生命穿上隱形人字拖,啪噠啪噠行走在生命的明處與幽谷,勝景與廢墟。」
——李欣倫(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既有共時的琳琅,也有歷時的縱深。文中言及之事,無論喜悲,皆顯得飽滿立體,
圓潤可觀,彷彿透著瑩亮的珍珠。是了,珍珠——這是閱讀時強烈浮現於腦海的意象。」
——盛浩偉(作家)
「她筆下彷彿有寫不盡的有情之事,寫作猶如將一件件古玉掘出地表並珍之愛之。
有些散文讓你有『沒完沒了』的疲憊,讀《穿上人字拖》卻一路是『還有啥好玩』的期待。」
——張瑞芬(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數排列)
王盛弘(作家)
宇文正(作家)
阿盛(作家)
吳妮民(醫師/作家)
孫梓評(作家)
陳允元(作家、國北教大台文所助理教授)
栩栩(作家)
蔡淇華(作家)
嚴忠政(詩人)
目錄
推薦序|我終究可以自在移動(李欣倫)
推薦序|瑩亮的珍珠(盛浩偉)
推薦序|狐狸的道路(張瑞芬)
自序|夾縫行走(林佳樺)
輯一:夾縫處
認聲
長短句
並蒂
狐狸走的路
雨鄉符
牆上的樹
如廁
十歲之殼
輯二:啪噠啪噠地行走
穿上人字拖
滾輪
月亮的孩子
板前風景
門閂外
肩上的擔子
遠距種樹
漁火
翻越一座山
輯三:裸露的趾肉
足相
那一葉
包袱
減重
蛻路
指衣
鈕扣
看牙
子宮耳朵
老花園
推薦序|瑩亮的珍珠(盛浩偉)
推薦序|狐狸的道路(張瑞芬)
自序|夾縫行走(林佳樺)
輯一:夾縫處
認聲
長短句
並蒂
狐狸走的路
雨鄉符
牆上的樹
如廁
十歲之殼
輯二:啪噠啪噠地行走
穿上人字拖
滾輪
月亮的孩子
板前風景
門閂外
肩上的擔子
遠距種樹
漁火
翻越一座山
輯三:裸露的趾肉
足相
那一葉
包袱
減重
蛻路
指衣
鈕扣
看牙
子宮耳朵
老花園
序/導讀
自序|夾縫行走
(本書作者 林佳樺)
人生在世,著實不易,天災人禍、病痛無常、世間惡意不時襲來,有時親友齟齬令人神傷,或者職場傾軋、匿名的學生家長投訴教人疲於應付。近年島上人均壽命八十,想到還有好長的路仍需顫巍巍地前行,心中是鬥志與倦意交雜。
若有雙舒適的鞋,或許這條路能走得稍顯從容吧。
我在辦公室放了雙人字拖(有人稱為「夾腳拖」),讓久站講課的腳掌解放紓壓。島上春末偶有暴雨,那天我的長褲鞋襪全濕,換上備用鞋人字拖站到講台時有點尷尬,足掌腳趾全裸的不自在延伸到身、心、口舌,講課過程頻吃螺絲。下課時,學生在教室後排晾曬鞋子雨傘,平時在校都穿球鞋的他們那天換上臨時在便利商店買的人字拖,倒也坦然自在。
「在教室穿夾腳拖不會尷尬啊,不就是代步工具嗎?老師你偶包太重了。」學生說。
外公外婆出生不久便是日治時期,因此早期家裡的拖鞋都是木屐,家族每個人是一雙木屐走遍屋裡屋外。我上小學時老師規定涼拖鞋禁止入校,漸漸地我出門在外幾乎都是穿包鞋,也發現自己的腳板寬、腳趾不秀氣,腳掌越發地包覆在鞋襪裡。出社會後,時尚流行吊帶連身長裙下趿著夾腳低跟鞋,我的腳趾竟忘了昔日穿木屐的記憶,兩根腳趾夾起一線,走沒多久,趾膚因反覆摩擦而受傷。
為腳趾縫上藥時,望著鞋上那兩撇人字細帶的極簡造型,似乎隱隱藏著「人」的難處,某些場合穿上人字拖極其自在,某些場合卻無比尷尬。一塊平底托住腳掌,行走時兩根腳趾須微微蜷曲、夾緊連接「人」字的一線才能穩步前行,行經石路、坡道、濕地時「夾緊」的動作更需出力。我想起一路走來歷經一些不得不咬牙堅持才能過得去,或者至今也沒法跨越的檻。
兩趾縫對於那條細線不能夾太緊或過鬆,過度緊繃腳趾會痛;過於鬆懈鞋便飛脫,要不斷拿捏、平衡腳趾力道,在磨合中摸索,才能走得遠一些。經常細思人字拖的設計、使用與磨損,與其說是我穿著它走,不如說是看著我這個人如何走到現今。
人字拖的「人」字細帶夾縫處是行走時施力的關鍵。趾間一線,是鬆緊的辯證,是飛脫與堅持的角力。也許行走過程不順,但試著去將就;或者不想將就,因此換了別款鞋子。我想到自己的過往處境,「理想」與「現實」、「職場」與「家庭」、「自我」與「他人」、「從心所欲」和「群體規範」、「人」與「天災」,須夾著「縫」找尋堅持與妥協、摸索出平衡 。人生有許多事是自己無法做、不願做,但被迫將身或心夾緊來步行,因此輯一「夾縫處」是回顧幾十年來倍感困難、心累,往往要咬牙才能站立的經歷——例如要如何與結巴共處及面臨語言政策的轉換必須做的調整;故鄉風災雨患地震多,島上來襲的颱風有四分之一從宜蘭登陸,過境時讓住在三星、種植葱稻的家族親友受到重創,他們抱怨完又咬牙思索如何過安生日子。
卡繆在《薛西弗斯的神話》一書中的觀念是:面對世界和生存狀況的荒謬感有三種應對方法:一是「生理上的自殺」,但卡繆認為了結生命不是解決,只是逃避。第二是 「哲學上的自殺」,當我們說人生是荒謬,意指人生沒有意義,那麼只要在某處找到賦予人生意義的方法,問題便可解決。「上帝」雖然可以提供生命意義的終極答案,但實際上卻是沒有正面回應 「荒謬」。「上帝」的存在只是把 「荒謬」取消,而不是解答它。第三種是卡繆推崇的方法,就是 「反抗」。神話裡薛西弗斯日復一日推石上山,石頭抵達山顛又倏地滾下,此時若是想著:「我所能做的一切都已經做了,剩下來的,就是我所無法改變的命運了。」然後薛西弗斯從容地走下山,繼續面對他的命運。
遭遇挫折時,我常反覆思考卡繆的第三解,推石與人字拖行走時的反覆磨損當然不能等同,但隱約有類似的引伸。有些人字拖的夾帶沒有彈性,只能適應它的硬度,直面一路走來感受到的礫石。
步行過程,人字拖會因帶子與鞋底的磨損決定壽命,「人」字帶的斷裂宣告著老去,也宣告完成了責任。有位朋友買繡花三吋細高跟是為了收集、保存,但人字拖多半不會放在櫃裡展示,而是紮實地穿著走,每一步的磨、踩是它的價值,因此輯二將視角轉向身體與空間的互動,提及我與他人的行走、移動、遷徙時的姿態。同名篇章 〈穿上人字拖〉從英國品牌氣墊拖的時尚符號,牽引出對職業裝束的思索;〈滾輪〉由那只傷痕累累的行李箱,回憶自己的城鄉遷徙及教師甄試的不安、無定;也有移動到家教現場,〈月亮的孩子〉裡少女小月對許多事物的追問,暴露 「看見的盲點」,有時候語言與感知的鴻溝比視覺黑暗更深;我讀碩士班時半工半讀地來去台北宜蘭,看到扁擔族的通勤人生;基隆行時見到快失傳的捕魚技法;印度旅程認識流亡南印的西藏高僧。我好奇被人字細帶套住的足掌能走到多遠的地方呢?
人字拖從不遮掩足趾腳背,腳側的皮膚是直接曝露在風雨細沙日光下,露出的腳肉彷彿行走時無法完全隱藏的自我。許多人會掩飾自己某個部份,害怕露出腳趾間的老繭或未修剪的趾甲,當細沙鑽進趾縫與老繭之間,那刺扎扎的不順感正是行走的簽收單。日本美學中的「侘寂」(Wabi-sabi)推崇殘缺之美,而人字拖的破舊、腳掌的塵土,恰恰構成了生命的痕跡美學。有句話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因此輯三由足下往上探索腹肚、手指、勒住頸項的鈕扣直到視力已衰的老花眼,剖析裸露的身與心。人字拖不求腳被保護得乾淨光鮮,而是接納行走時的曝曬與泥濘,在走踏平地、翻越山丘時帶出身體與記憶堆疊的生命地形。有時覺得人字拖的行走聲音像是打出摩斯密碼,噠噠、噠噠。這幾年體會到極艱難的行走是穿著隱形的夾腳拖穿越沒有標線的人行道。
謝謝地表最強、能詩能畫能文的社長悔之老師,細心貼心的旻潔主編、編輯攝影斜槓的煜幃總編、佳璘封面設計師 (封面美爆)及有鹿全體。謝謝我敬慕的李欣倫師、盛浩偉師、張瑞芬師 (按姓名筆劃排序)賜予珍貴的序文,謝謝願意具名推薦此書的作家前輩們。謝謝恩師泰戈爾阿盛,謝謝聯副盛弘老師、自由副刊梓評老師、中時人間副刊美杏老師、中華副刊曉頤主編、停泊棧幸雯主編、宇文正師、吳鈞堯師、朱介英師、忠政師、淇華師、妮民師、栩栩作家、允元作家。謝謝久美格西及好同事艷雲、蓓蒂、淑貞、怡文,謝謝支持我的爸媽公婆先生及兒女。這些是巔巍巍的創作路上最溫暖的陪伴。
佳樺 二〇二五年五月十日 台北
(本書作者 林佳樺)
人生在世,著實不易,天災人禍、病痛無常、世間惡意不時襲來,有時親友齟齬令人神傷,或者職場傾軋、匿名的學生家長投訴教人疲於應付。近年島上人均壽命八十,想到還有好長的路仍需顫巍巍地前行,心中是鬥志與倦意交雜。
若有雙舒適的鞋,或許這條路能走得稍顯從容吧。
我在辦公室放了雙人字拖(有人稱為「夾腳拖」),讓久站講課的腳掌解放紓壓。島上春末偶有暴雨,那天我的長褲鞋襪全濕,換上備用鞋人字拖站到講台時有點尷尬,足掌腳趾全裸的不自在延伸到身、心、口舌,講課過程頻吃螺絲。下課時,學生在教室後排晾曬鞋子雨傘,平時在校都穿球鞋的他們那天換上臨時在便利商店買的人字拖,倒也坦然自在。
「在教室穿夾腳拖不會尷尬啊,不就是代步工具嗎?老師你偶包太重了。」學生說。
外公外婆出生不久便是日治時期,因此早期家裡的拖鞋都是木屐,家族每個人是一雙木屐走遍屋裡屋外。我上小學時老師規定涼拖鞋禁止入校,漸漸地我出門在外幾乎都是穿包鞋,也發現自己的腳板寬、腳趾不秀氣,腳掌越發地包覆在鞋襪裡。出社會後,時尚流行吊帶連身長裙下趿著夾腳低跟鞋,我的腳趾竟忘了昔日穿木屐的記憶,兩根腳趾夾起一線,走沒多久,趾膚因反覆摩擦而受傷。
為腳趾縫上藥時,望著鞋上那兩撇人字細帶的極簡造型,似乎隱隱藏著「人」的難處,某些場合穿上人字拖極其自在,某些場合卻無比尷尬。一塊平底托住腳掌,行走時兩根腳趾須微微蜷曲、夾緊連接「人」字的一線才能穩步前行,行經石路、坡道、濕地時「夾緊」的動作更需出力。我想起一路走來歷經一些不得不咬牙堅持才能過得去,或者至今也沒法跨越的檻。
兩趾縫對於那條細線不能夾太緊或過鬆,過度緊繃腳趾會痛;過於鬆懈鞋便飛脫,要不斷拿捏、平衡腳趾力道,在磨合中摸索,才能走得遠一些。經常細思人字拖的設計、使用與磨損,與其說是我穿著它走,不如說是看著我這個人如何走到現今。
人字拖的「人」字細帶夾縫處是行走時施力的關鍵。趾間一線,是鬆緊的辯證,是飛脫與堅持的角力。也許行走過程不順,但試著去將就;或者不想將就,因此換了別款鞋子。我想到自己的過往處境,「理想」與「現實」、「職場」與「家庭」、「自我」與「他人」、「從心所欲」和「群體規範」、「人」與「天災」,須夾著「縫」找尋堅持與妥協、摸索出平衡 。人生有許多事是自己無法做、不願做,但被迫將身或心夾緊來步行,因此輯一「夾縫處」是回顧幾十年來倍感困難、心累,往往要咬牙才能站立的經歷——例如要如何與結巴共處及面臨語言政策的轉換必須做的調整;故鄉風災雨患地震多,島上來襲的颱風有四分之一從宜蘭登陸,過境時讓住在三星、種植葱稻的家族親友受到重創,他們抱怨完又咬牙思索如何過安生日子。
卡繆在《薛西弗斯的神話》一書中的觀念是:面對世界和生存狀況的荒謬感有三種應對方法:一是「生理上的自殺」,但卡繆認為了結生命不是解決,只是逃避。第二是 「哲學上的自殺」,當我們說人生是荒謬,意指人生沒有意義,那麼只要在某處找到賦予人生意義的方法,問題便可解決。「上帝」雖然可以提供生命意義的終極答案,但實際上卻是沒有正面回應 「荒謬」。「上帝」的存在只是把 「荒謬」取消,而不是解答它。第三種是卡繆推崇的方法,就是 「反抗」。神話裡薛西弗斯日復一日推石上山,石頭抵達山顛又倏地滾下,此時若是想著:「我所能做的一切都已經做了,剩下來的,就是我所無法改變的命運了。」然後薛西弗斯從容地走下山,繼續面對他的命運。
遭遇挫折時,我常反覆思考卡繆的第三解,推石與人字拖行走時的反覆磨損當然不能等同,但隱約有類似的引伸。有些人字拖的夾帶沒有彈性,只能適應它的硬度,直面一路走來感受到的礫石。
步行過程,人字拖會因帶子與鞋底的磨損決定壽命,「人」字帶的斷裂宣告著老去,也宣告完成了責任。有位朋友買繡花三吋細高跟是為了收集、保存,但人字拖多半不會放在櫃裡展示,而是紮實地穿著走,每一步的磨、踩是它的價值,因此輯二將視角轉向身體與空間的互動,提及我與他人的行走、移動、遷徙時的姿態。同名篇章 〈穿上人字拖〉從英國品牌氣墊拖的時尚符號,牽引出對職業裝束的思索;〈滾輪〉由那只傷痕累累的行李箱,回憶自己的城鄉遷徙及教師甄試的不安、無定;也有移動到家教現場,〈月亮的孩子〉裡少女小月對許多事物的追問,暴露 「看見的盲點」,有時候語言與感知的鴻溝比視覺黑暗更深;我讀碩士班時半工半讀地來去台北宜蘭,看到扁擔族的通勤人生;基隆行時見到快失傳的捕魚技法;印度旅程認識流亡南印的西藏高僧。我好奇被人字細帶套住的足掌能走到多遠的地方呢?
人字拖從不遮掩足趾腳背,腳側的皮膚是直接曝露在風雨細沙日光下,露出的腳肉彷彿行走時無法完全隱藏的自我。許多人會掩飾自己某個部份,害怕露出腳趾間的老繭或未修剪的趾甲,當細沙鑽進趾縫與老繭之間,那刺扎扎的不順感正是行走的簽收單。日本美學中的「侘寂」(Wabi-sabi)推崇殘缺之美,而人字拖的破舊、腳掌的塵土,恰恰構成了生命的痕跡美學。有句話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因此輯三由足下往上探索腹肚、手指、勒住頸項的鈕扣直到視力已衰的老花眼,剖析裸露的身與心。人字拖不求腳被保護得乾淨光鮮,而是接納行走時的曝曬與泥濘,在走踏平地、翻越山丘時帶出身體與記憶堆疊的生命地形。有時覺得人字拖的行走聲音像是打出摩斯密碼,噠噠、噠噠。這幾年體會到極艱難的行走是穿著隱形的夾腳拖穿越沒有標線的人行道。
謝謝地表最強、能詩能畫能文的社長悔之老師,細心貼心的旻潔主編、編輯攝影斜槓的煜幃總編、佳璘封面設計師 (封面美爆)及有鹿全體。謝謝我敬慕的李欣倫師、盛浩偉師、張瑞芬師 (按姓名筆劃排序)賜予珍貴的序文,謝謝願意具名推薦此書的作家前輩們。謝謝恩師泰戈爾阿盛,謝謝聯副盛弘老師、自由副刊梓評老師、中時人間副刊美杏老師、中華副刊曉頤主編、停泊棧幸雯主編、宇文正師、吳鈞堯師、朱介英師、忠政師、淇華師、妮民師、栩栩作家、允元作家。謝謝久美格西及好同事艷雲、蓓蒂、淑貞、怡文,謝謝支持我的爸媽公婆先生及兒女。這些是巔巍巍的創作路上最溫暖的陪伴。
佳樺 二〇二五年五月十日 台北
試閱
穿上人字拖
由於工作必須長時間久站,多條蚯蚓般的青筋爬上了雙腿,濕氣重的腳底在包鞋裹覆下頻出疹子。親戚推薦一款英國品牌FitFlop的氣墊厚底夾腳拖,標榜可以減輕膝、踝關節的壓力,捨棄了傳統的藍白拖造型,將細帶改成寬面皮革,上頭或縫流蘇、或鑲鑽珠。家常人字拖翻身成了時尚潮款。
將腳拇趾徐徐伸向鞋頭,足掌下的軟墊呢喃著:我會扶著你。黑色寬面皮帶上鑲嵌碎鑽,使偏黃的腳掌顯得色白,氣墊鞋底讓走路不像是重踩,而是被船隻撐起,輕盈地恍似水上行舟。
雀躍地穿去上班。那時我週末在北市某私立中學兼課,不曉得職場環境容不得拖鞋褻瀆,經同事提醒,趕緊擺放在辦公桌下,趁人不注意時、在座位底偷天換日,只要不起身,誰也不知檯面下的事。掌跟、腳趾掙脫了高跟包鞋的束縛,腳底彷彿竄升一圈圈輕柔的泡泡。
島上的夏天午後時有雷雨,欣喜著終於可以消減一些天地間的火氣。某天午休外出用餐,猝不及防的暴雨是上萬條水鞭子,咻咻地抽打著樹、窗、路上的車與人,我回到辦公室時,長褲成了水柱,不斷朝高跟包鞋洩洪,雙足泡水許久、隱隱傳出發酵的氣味,人字拖只好從檯面下浮出水面。幾分鐘後,周圍小聲討論著校方規定露趾鞋子禁止入校。
我小時在宜蘭三星鄉外婆家長大,家裡的拖鞋是木屐,頗習慣以兩根腳趾夾住一線的鞋款。漸長、搬回羅東鎮上父母家,家鄉十日九風雨,濕毛巾似的天氣讓爸媽認為外出宜穿包鞋,除了免受風吹雨淋,他們骨子裡仍是認為女人宜端莊,腳趾、肩背不可隨意裸露。
幾位同事也渴望鬆綁雙腳,然而為求職場生涯安然順遂,我們只好以「空姐必須足蹬三吋高跟站立整天」來相互安慰。不久後,大家談論荷蘭正式宣布成為世界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全球風氣日漸多元開放,高雄卻發生某國中兩位老師由於穿短褲涼鞋授課,被校方抨擊如此穿著造成嚴重的 「視聽」問題、有辱師道尊嚴。雙方的對立爭執浪濤般衝擊了教育圈。
正式的「正」並非僵固的線。清朝格格須著十公分高、緞面繡線的花盆底鞋,在3C世代、學生已無髮禁的現今,教師穿此鞋授課或許能吸引聽課者,或許被批奇裝異服,理想的教學現場應該是整天久站的老師們腳下舒服穩妥,也為學生思量適合每個人的尺寸。
一位好友任職日商公司,抱怨服儀規定得穿七公分高跟,造成腳趾扭曲變形,但家境不好的她不敢貿然離職。許久後,新聞播報日本女星石川優實建議廢止女性在工作場合須穿高跟的文化,但日本政府並未推動法規改善。當時我恰巧學到日文「鞋子」寫成「くつ」,發音是「kutsu」,而「苦痛」的日文是「くつう」,與前者只有尾字之差,發音也近似:「kutsuu」。
著實佩服灰姑娘能穿著玻璃鞋與王子「跳了一整晚的舞」,包覆雙腳的可是冷硬又易碎的材質啊。然而故事裡的女性為了成為王妃,想方設法扭曲腳形、剁腳趾切腳跟,符合偏小的尺寸。
我兒時常偷穿媽媽的高跟,喜聽她走路時鞋跟和地板的應答,那足下款式在我心底象徵著美麗自信。我初入職場時,雀躍地趿上細跟鞋,鏡前照映的身形幻術般拉長了小腿比例。終於登上了長大的舞台後,個頭約一米五三的我踩出了頗有氣勢的叩響,只是我沒看清自己的 「腳色」,幾個月下來,本意是保護雙腳的鞋子卻讓肉足裹上了限制——必須練習腳尖、足跟的落地、如何上下階梯及全身的平衡,導致腳拇趾腫痛、扭成了「ㄑ」形,渾似另類的纏足。美麗、醜陋與疼痛並存,難怪有人說纏足史是一部疼痛史。
成長至今,時常碰到他人已經定製好的玻璃鞋,我們也許被迫、或者出於己願來削腳彎足,試圖塞入固定好的尺寸規格裡——腳、臉、身材、學歷、工作、行為、想法、愛情、婚姻、生活方式⋯⋯我們被催眠只要套入某個模組,便能步向幸福。人生在世,著實不易,天災人禍、病痛無常、世間惡意不時襲來,有時親友齟齬令人神傷,或者職場傾軋、匿名的學生家長投訴教人疲於應付。近年島上人均壽命八十,想到還有好長的路仍需顫巍巍地前行,心中是鬥志與倦意交雜。
若有雙舒適的鞋,或許這條路能走得稍顯從容吧。
近年工作環境湧入大批數位Z世代新人,常將 「you do you」(做你自己)掛在嘴邊,坦然自在地讓造型時髦的人字拖在辦公場合立足。面對主管的勸誡,Z世代氣定神閒地回答:「要 『跟』上流行。」不卑不亢地提出理由:戴的帽子可以是浮誇的寬簷大草帽,或緊如泳帽的保暖登山款式,衣服有貼合身形與寬鬆長版,鞋子當然也可以選擇箍緊雙腳的高跟,或是露出腳趾足跟的拖鞋。
我也許因為腳趾外翻,雙足也跟著悄悄鬆綁,在課最多的那天換上舒適又美觀的厚底人字拖。與人合影時,我的嬌小身形雖然在畫面中凹成窪谷,但在社會打磨多年,也磨出彩度稍微明亮些的自信與氣勢。
只不過我太錯估了自己的腳掌對人字拖的適應度。此鞋的設計很獨特,它款鞋子(拖、涼鞋除外)咬腳的地方也許在趾尖、趾側或者腳跟,然而腳與人字拖磨合的點是在兩根腳趾之間,夾得過緊,指縫間易受傷;夾太鬆,不是鞋子容易鬆脫、便是鞋底啪噠作響擾人清靜。與其說人字拖要撐起我,不如說是我在學習要怎麼與它互動、磨合,找到鬆緊適度的平衡,展現此款鞋子的方便與合理範圍內的自在鬆弛感,而腳又不會受傷。
也許人的成長也是要歷經這樣的過程。
向來人字拖常與邋遢劃上等號,然而現今的夾腳拖造型多元,帶子有時尚皮革款式、鑲鑽的貴婦精品風、或是波西米亞編織材質,搭配長褲套裝,也能走出優雅;況且不同文化,對於夾腳拖看法各異。前年旅遊印度時才明白由於天氣酷熱,當地鍾愛人字拖,不論路上提公事包、著西褲的男士,或是穿紗麗的女性,腳上都自在地趿著相同的風情。印度女人還會在腳趾塗抹豔色蔻丹、腳踝套上金鐲銀鍊。
也曾想過赤足豈不是更隨性自適?但有些人 (包括我)還是需要有兩撇帶子輕輕套著,而裸露腳趾與足背看似自在,也會帶來某些限制——必須注意趾甲長度、甲縫是否藏汙、腳皮有無嚴重龜裂?腳趾長時間夾緊趾縫中的線、肌腱容易勞損,這才體悟到方便穿脫的鞋也沒那麼方便,解放也不是全然地放手不管。我初到外縣市讀大學時掙脫了父母的管教,全然的自由讓我熬夜打電動、白天補眠,拿著爸爸的副卡購買專櫃化妝品、付旅費及健身房會費,拿捏不了自由的尺度與分寸,某天突然被停卡,我在界線上不斷與爸爸碰撞,在有限制的自由下,才慢慢懂得自律。
因此當我用腳趾緊夾著人字帶、五趾外露,足掌貼合鞋底又微微逸出界線時,心下鼓著適度野放的騷動。人字拖撐起了身體與生活的重量,拖起了一個自在的「人」。風徐徐吹,足下啪噠啪噠,每一步都舒爽。
由於工作必須長時間久站,多條蚯蚓般的青筋爬上了雙腿,濕氣重的腳底在包鞋裹覆下頻出疹子。親戚推薦一款英國品牌FitFlop的氣墊厚底夾腳拖,標榜可以減輕膝、踝關節的壓力,捨棄了傳統的藍白拖造型,將細帶改成寬面皮革,上頭或縫流蘇、或鑲鑽珠。家常人字拖翻身成了時尚潮款。
將腳拇趾徐徐伸向鞋頭,足掌下的軟墊呢喃著:我會扶著你。黑色寬面皮帶上鑲嵌碎鑽,使偏黃的腳掌顯得色白,氣墊鞋底讓走路不像是重踩,而是被船隻撐起,輕盈地恍似水上行舟。
雀躍地穿去上班。那時我週末在北市某私立中學兼課,不曉得職場環境容不得拖鞋褻瀆,經同事提醒,趕緊擺放在辦公桌下,趁人不注意時、在座位底偷天換日,只要不起身,誰也不知檯面下的事。掌跟、腳趾掙脫了高跟包鞋的束縛,腳底彷彿竄升一圈圈輕柔的泡泡。
島上的夏天午後時有雷雨,欣喜著終於可以消減一些天地間的火氣。某天午休外出用餐,猝不及防的暴雨是上萬條水鞭子,咻咻地抽打著樹、窗、路上的車與人,我回到辦公室時,長褲成了水柱,不斷朝高跟包鞋洩洪,雙足泡水許久、隱隱傳出發酵的氣味,人字拖只好從檯面下浮出水面。幾分鐘後,周圍小聲討論著校方規定露趾鞋子禁止入校。
我小時在宜蘭三星鄉外婆家長大,家裡的拖鞋是木屐,頗習慣以兩根腳趾夾住一線的鞋款。漸長、搬回羅東鎮上父母家,家鄉十日九風雨,濕毛巾似的天氣讓爸媽認為外出宜穿包鞋,除了免受風吹雨淋,他們骨子裡仍是認為女人宜端莊,腳趾、肩背不可隨意裸露。
幾位同事也渴望鬆綁雙腳,然而為求職場生涯安然順遂,我們只好以「空姐必須足蹬三吋高跟站立整天」來相互安慰。不久後,大家談論荷蘭正式宣布成為世界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全球風氣日漸多元開放,高雄卻發生某國中兩位老師由於穿短褲涼鞋授課,被校方抨擊如此穿著造成嚴重的 「視聽」問題、有辱師道尊嚴。雙方的對立爭執浪濤般衝擊了教育圈。
正式的「正」並非僵固的線。清朝格格須著十公分高、緞面繡線的花盆底鞋,在3C世代、學生已無髮禁的現今,教師穿此鞋授課或許能吸引聽課者,或許被批奇裝異服,理想的教學現場應該是整天久站的老師們腳下舒服穩妥,也為學生思量適合每個人的尺寸。
一位好友任職日商公司,抱怨服儀規定得穿七公分高跟,造成腳趾扭曲變形,但家境不好的她不敢貿然離職。許久後,新聞播報日本女星石川優實建議廢止女性在工作場合須穿高跟的文化,但日本政府並未推動法規改善。當時我恰巧學到日文「鞋子」寫成「くつ」,發音是「kutsu」,而「苦痛」的日文是「くつう」,與前者只有尾字之差,發音也近似:「kutsuu」。
著實佩服灰姑娘能穿著玻璃鞋與王子「跳了一整晚的舞」,包覆雙腳的可是冷硬又易碎的材質啊。然而故事裡的女性為了成為王妃,想方設法扭曲腳形、剁腳趾切腳跟,符合偏小的尺寸。
我兒時常偷穿媽媽的高跟,喜聽她走路時鞋跟和地板的應答,那足下款式在我心底象徵著美麗自信。我初入職場時,雀躍地趿上細跟鞋,鏡前照映的身形幻術般拉長了小腿比例。終於登上了長大的舞台後,個頭約一米五三的我踩出了頗有氣勢的叩響,只是我沒看清自己的 「腳色」,幾個月下來,本意是保護雙腳的鞋子卻讓肉足裹上了限制——必須練習腳尖、足跟的落地、如何上下階梯及全身的平衡,導致腳拇趾腫痛、扭成了「ㄑ」形,渾似另類的纏足。美麗、醜陋與疼痛並存,難怪有人說纏足史是一部疼痛史。
成長至今,時常碰到他人已經定製好的玻璃鞋,我們也許被迫、或者出於己願來削腳彎足,試圖塞入固定好的尺寸規格裡——腳、臉、身材、學歷、工作、行為、想法、愛情、婚姻、生活方式⋯⋯我們被催眠只要套入某個模組,便能步向幸福。人生在世,著實不易,天災人禍、病痛無常、世間惡意不時襲來,有時親友齟齬令人神傷,或者職場傾軋、匿名的學生家長投訴教人疲於應付。近年島上人均壽命八十,想到還有好長的路仍需顫巍巍地前行,心中是鬥志與倦意交雜。
若有雙舒適的鞋,或許這條路能走得稍顯從容吧。
近年工作環境湧入大批數位Z世代新人,常將 「you do you」(做你自己)掛在嘴邊,坦然自在地讓造型時髦的人字拖在辦公場合立足。面對主管的勸誡,Z世代氣定神閒地回答:「要 『跟』上流行。」不卑不亢地提出理由:戴的帽子可以是浮誇的寬簷大草帽,或緊如泳帽的保暖登山款式,衣服有貼合身形與寬鬆長版,鞋子當然也可以選擇箍緊雙腳的高跟,或是露出腳趾足跟的拖鞋。
我也許因為腳趾外翻,雙足也跟著悄悄鬆綁,在課最多的那天換上舒適又美觀的厚底人字拖。與人合影時,我的嬌小身形雖然在畫面中凹成窪谷,但在社會打磨多年,也磨出彩度稍微明亮些的自信與氣勢。
只不過我太錯估了自己的腳掌對人字拖的適應度。此鞋的設計很獨特,它款鞋子(拖、涼鞋除外)咬腳的地方也許在趾尖、趾側或者腳跟,然而腳與人字拖磨合的點是在兩根腳趾之間,夾得過緊,指縫間易受傷;夾太鬆,不是鞋子容易鬆脫、便是鞋底啪噠作響擾人清靜。與其說人字拖要撐起我,不如說是我在學習要怎麼與它互動、磨合,找到鬆緊適度的平衡,展現此款鞋子的方便與合理範圍內的自在鬆弛感,而腳又不會受傷。
也許人的成長也是要歷經這樣的過程。
向來人字拖常與邋遢劃上等號,然而現今的夾腳拖造型多元,帶子有時尚皮革款式、鑲鑽的貴婦精品風、或是波西米亞編織材質,搭配長褲套裝,也能走出優雅;況且不同文化,對於夾腳拖看法各異。前年旅遊印度時才明白由於天氣酷熱,當地鍾愛人字拖,不論路上提公事包、著西褲的男士,或是穿紗麗的女性,腳上都自在地趿著相同的風情。印度女人還會在腳趾塗抹豔色蔻丹、腳踝套上金鐲銀鍊。
也曾想過赤足豈不是更隨性自適?但有些人 (包括我)還是需要有兩撇帶子輕輕套著,而裸露腳趾與足背看似自在,也會帶來某些限制——必須注意趾甲長度、甲縫是否藏汙、腳皮有無嚴重龜裂?腳趾長時間夾緊趾縫中的線、肌腱容易勞損,這才體悟到方便穿脫的鞋也沒那麼方便,解放也不是全然地放手不管。我初到外縣市讀大學時掙脫了父母的管教,全然的自由讓我熬夜打電動、白天補眠,拿著爸爸的副卡購買專櫃化妝品、付旅費及健身房會費,拿捏不了自由的尺度與分寸,某天突然被停卡,我在界線上不斷與爸爸碰撞,在有限制的自由下,才慢慢懂得自律。
因此當我用腳趾緊夾著人字帶、五趾外露,足掌貼合鞋底又微微逸出界線時,心下鼓著適度野放的騷動。人字拖撐起了身體與生活的重量,拖起了一個自在的「人」。風徐徐吹,足下啪噠啪噠,每一步都舒爽。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